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我国城市在快速城市化冲击下城市生态隔离区保护的困境和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城市生态隔离区规划应对策略,强调以城乡统筹发展观为认识基点,变消极保留为积极保护、统筹发展,实现规划、发展"先入为主",并以厦门市后溪北部生态绿楔片区为实例,从项目策划、生态保护、发展经济及规划控制等方面探讨城市生态隔离区的规划思路与要点.  相似文献   

2.
王娜  张年国  王阳  钱振水 《城市规划》2016,(Z1):116-120
从对"三生空间"的概念解析入手,通过对城市边缘区绿色生态空间的保护困境和原因分析,提出创新规划理念、转变发展思路和注重规划实施3个方面的规划对策。并以沈阳市西北绿楔为例,从生态格局控制、生产空间发展、生活空间建设等方面探讨城市边缘区绿色生态空间的规划要点,提出实施生态格局控制、发展绿色经济、控制建设容量、生态项目策划4个方面的具体内容,实现城市边缘区绿色生态空间内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该文以武汉市蔡甸新农地区总体规划为例,探讨了一种基于生态安全格局下的城市空间发展模式新思路。蔡甸新农地区位于武汉市六大生态绿楔之一的后官湖生态绿楔的南部,规划针对这一属性特征,从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入手,对基地生态要素进行认真分析的基础上,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与方法对该地区的生态安全格局模式进行构建,并由此最终确立了蔡甸新农地区合理的的城市空间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4.
杨鹏飞 《华中建筑》2008,26(11):100-103
该文以武汉市蔡甸新农地区总体规划为例,探讨了一种基于生态安全格局下的城市空间发展模式新思路。蔡甸新农地区位于武汉市六大生态绿楔之一的后官湖生态绿楔的南部,规划针对这一属性特征,从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入手,对基地生态要素进行认真分析的基础上,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与方法对该地区的生态安全格局模式进行构建,并由此最终确立了蔡甸新农地区合理的的城市空间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5.
武汉市机场二通道地处市区西北部,通道两侧河湖湿地众多,有较好的自然生态本底,其湿地生态带规划区域位于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六大绿楔之一——府河绿楔范围之内。府河绿楔生态示范项目已被国家发改委和国家林业局列为全国第一批林业生态建设PPP试点项目,本文以机场二通道湿地生态带景观工程为例,详细阐述其规范方案和建设情况,探讨湿地生态带规划与建设的要素及其处理方式,从而对本土特色的重要通道周边湿地片区规划与建设提供案例。  相似文献   

6.
哈尔滨是松花江流域重要城市,紧邻松花江干流,素有江城之称,其水系结构对城市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哈尔滨城市水域景观生态格局具有寒地滨水城市的共同特点,同时又具有自己的鲜明特色。该文从整合城市形态与自然环境、保护多样化生态格局及构建水系生态绿楔三个层面入手,研究哈尔滨城市水域空间的结构布局及景观规划的发展方向,最后提出寒地城市水域景观规划的生态策略。  相似文献   

7.
正引言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2016年国家发改委连同水利部、林业局印发《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总体方案》,确定2020年初步形成绿色生态河流廊道,2025年基本建成绿色生态河流廊道1,2。《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明确提出,建设"永定河-小清河"绿楔、永定河生态廊道3;以永定河、凉水河为重点,加强河道治理,改善南部地区生态环境,促进南北均衡发展;修复永定河生态功能,恢复重要文化景观,建设"西山永定河文化带"等。  相似文献   

8.
陈雨露  吴晓  高源  郑浩 《规划师》2013,29(3):39-42
项目策划与城市设计具有"策划先行,顺向指导;设计反馈,逆向修正"的关系。在城市设计中,围绕上层建构与下层衍化搭建项目策划思路框架,包括目标建构与方案制定,具体可拆解为发展目标、职能结构、概念布局和项目落实四个方面。武夷山赤石村片区城市设计采用了上述项目策划思路框架,将发展目标确定为以生态、艺术、活力、历史为重点发展方向的旅游发展目标;将职能结构确定为由崇阳溪/黄柏溪滨水游线串接而成的四个片区;提出北片区"河街并行、绿楔纵织",南片区"茶阡林陌、溪引岛链"的概念布局;为落实项目,编制项目细化方案,进行设施配比研究。  相似文献   

9.
《园林》2017,(9)
<正>近年来,随着中国快速城镇化进程推动城市空间不断拓展,"城市建设中对自然生态保护的重视不够,开山毁林、填河填湖、侵占湿地、围海造地等现象突出。城市生态空间总量不足,气候调节、污染净化、固碳释氧、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生态服务功能退化。"《全国城市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明确指出"完善城市绿色生态网络,加强城市自然山水格局保护,合理布局绿心、绿楔、绿环、绿廊等城市结构性绿地,构建城市绿色空间体系,加强城市绿地与区域内各类生态空间的衔接,将自  相似文献   

10.
低碳城市目标下武汉绿色空间管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汉市的城市绿色空间由大片开敞的"江、湖、林、田"等自然环境空间组成,具有"绿环+绿楔+绿廊"的空间结构。作为"两型社会"建设的试点城市,研究"低碳城市"与城市绿色空间管护间的战略关系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归纳分析武汉市绿色空间系统的现存问题,提出在"低碳"目标下,制订专项城市绿色空间保护规划并保证实施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张要  吴善荀 《四川建筑》2021,41(3):14-16,20
提高资源综合利用价值是城市发展的不变追求,公园城市是我国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过程中提出的以生态资源为抓手提高城市综合价值的新发展模式.文章从生态资源价值最大化角度探讨了建设面向未来公园城市的发展路径,提出通过构筑条块结合的多层次公园体系,形成"四级条形公园"串联"四级中心公园"的无边界公园城市框架.并在此框架下,以...  相似文献   

12.
陈旭飞 《居业》2023,(3):97-99
基地位于南京市长江发展轴上的重要坐标,眺望浩淼江面,具有良好的景观资源,上位规划旨在构建宜居住区为核心,以生态空间为绿楔,“多心开敞、轴向组团、拥江发展”的现代都市格局,设计在回归以人为本的同时,立足于城市更新中的复合社区典范。  相似文献   

13.
《风景园林》2022,(S1):55-60
虎丘湿地公园位于苏州市主城区西北部,地跨姑苏区与相城区,总占地面积650 hm^(2),是苏州城市绿地系统中重要的西北绿楔,对苏州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虎丘湿地公园运用节约化的生态修复方法净化了城市上游水系,为万千生物提供了栖息的家园,保留和传承了当地的江南湿地文化与民俗.  相似文献   

14.
曹磊 《福建建筑》2012,(5):37-39
自从工业革命的爆发,人类的发展一方面导致了城市与自然的隔离,对生态环境的冲击及与自然的对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城市已成为破坏大自然的"暴力推土机";另一方面,由于人类这种疯狂式的发展,地球资源已经消耗的差不多了,生态环境也濒临崩溃的边缘。既然工业文明是一条不可持续的道路,人类社会必然要转向生态文明,真正的生态发展离不开合理的规划与利用能源。作为世界"耗能大户"的建筑行业,目前在中国等发展国家中还缺乏相应完善的建筑能源规划,本文正是从这点出发,希望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些许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生态城市建设是实现城市社会、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空港生态区作为榆林市实现产业转型,发展绿色经济的重点区域,以"生态、环保、智慧、宜居"为城市发展目标。运用生态城市理念,结合空港生态区的资源环境禀赋,从空间、交通、生态、水、能源、建筑和废物7个子系统规划了空港生态区的建设实施路径,构建了空港生态区指标体系。它的建设对西北部地区生态城市建设以及资源型城市转型具有重要的示范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城乡建设》2020,(14):14-16
<正>作为全国老工业基地和江苏省重要资源型城市的徐州,从宋、元时期就开始了煤、铁的开采。徐州在肩负起新中国工业化基石的同时,"偏重型"工业结构也造成了城市环境污染、山体破碎、土地塌陷等问题,"一城煤灰半城土"曾是徐州的真实写照。为彻底改变生态环境,徐州市全面有序开展"生态修复"工作,坚持以生态转型带动产业转型、城市转型、社会转型,实现了资源型城市生态环境由"灰"到"绿"的靓丽转身。作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第三批"城市双修"试点城市,徐州以试点为契机,进一步加大生态修复的力度,系统谋划生态修复的方式方法,推进一批有实效、有影响、可示范的生态  相似文献   

17.
恢复与构建生态城市已不再限于一种概念和理论 ,而是世界各国普遍认同的一种发展目标 ,不仅被各国政府所重视 ,而且国内外各大城市正在研究与构筑。这对于世界污染第一城市———太原 ,更显得特别重要。根据太原的经济社会和城市规划建设现状 ,研究与构建太原城市生态框架 ,整治城市环境污染 ,提高环境质量 ,健全气流通道 ,协调水利 ,并通过绿色通道及“绿楔”、“绿脉”形成通畅的气流 ,恢复城市外部范围生物的正常输入和市中心区生物基因的自然调节使城市动植物群落之间相适宜 ,把太原市建成空气清新、景观秀丽、环境宜人的锦秀太原城。1…  相似文献   

18.
日本第一个获"全球500佳奖"城市—北九州 北九州城市规模小、资源匮乏,曾经是日本污染最严重的重工业城市,如今却成为环境治理的模板,在1990年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评为日本第一个"全球500佳奖"的城市.它提出了"堵住废物源头,推进废物利用,靠环境产业振兴地方经济,创造资源循环型社会"的生态文明发展理念,由重工业城市向生态文明城市转变.北九州市从上世纪70年代初就开始以减少垃圾、实现循环型社会为主要内容的生态城市建设.九州市提出的"从某种产业产生的废弃物为别的产业所利用,地区整体的废弃物排放为零"的生态城市建设构想,包括了环境产业的建设、环境新技术的开发和社会综合开发三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9.
生态城市本质新思考和战略发展方向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有"生态城市"理念具有理想化色彩.其建设存在明显现实差距."生态城市"本质应是能量资源节用低耗再生创造、环境生态去污自净循环更新、城市的自然化生态①与生态化的现代人居城市有机融合;而经济、社会、人文,地理.气候、环境,资源一定程度的和谐是生态城市构建的基础前提条件和良性反馈对象.利用城市优越的光热水气土肥"人化气候"资源,集约化"稼禾式"经营城市高效生态植被,构建"新森林城市"或城市型森林气候的良性生态系统,是生态城市的现实实现路径,具有重大战略意叉.  相似文献   

20.
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点内容被列入到了"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中。我国的社会发展战略已从工业文明转向生态文明。城乡规划也从以前的发展优先转变到现在的生态保护优先。本文针对"粗放式用地"、"开山式修路"和"高能耗式生产"的现状,提出"由扩张到紧凑"、"由增量到存量"、"由污染治理到绿水青山"的规划理念,以道县为例,从底线管控、山水引导、传承历史、绿色交通、生态园区等方面提出生态文明的规划策略,使道县的资源环境得到可持续利用,道县建设向着生态文明的方向发展,并为同类城市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