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1.何谓“括山川奇秀”中国本土风景营造素来强调人工建设要根植于自然,用心体悟自然形势、提炼山川之巧、融汇环境之美,构建城乡空间与山河景致有机交融、相辅相成的整体格局,营造“括山川之奇秀、收风景之丽都”的人居意境。由此积淀形成了“括山川奇秀”的风景营造传统,在历史文献中亦有“收山海之胜”“负山带海、天人合一”“山城相依、水城相映”等诸多记载,皆具此意。  相似文献   

2.
<正>1.何谓“据胜”中国本土规划善于以风景思维谋划物质空间建设,强调将关键空间的用地选址和稀缺风景资源及风景秩序紧密融合,创造“据一地之胜”“综一方之秀”的特色空间,激发地域风景潜能、升华人居艺境。由此积淀形成了“据胜”的优秀风景营造传统,亦有“度地之形胜”“择胜地而为之”,以及“据秀”“据奇”等诸多记载,皆具此意。  相似文献   

3.
杨思然  王树声  李小龙  韩冰倩 《城市规划》2022,46(3):后插1-后插2
<正>1.何谓“四方景附”中国本土规划素来追求聚落与四向环境的融合,善于发现潜藏于不同方位的风景秩序,通过巧施关键点的空间创造,吸纳各方景致,营造“括山川奇秀、收风景都丽”的人居意境,使有限聚落别具无限境界。由此累代形成“四方景附”的优秀风景营造传统,亦有“四面景全收”“以收其势,以呈其秀”“综一方之秀,收四远之景”等诸多记载,皆具此意。  相似文献   

4.
“江湖地”代表一类水文主导的城市传统风景范式。选取嘉兴烟雨楼为研究对象,从城市规划的风景营造角度出发,通过梳理文献和历史影像,得到烟雨楼风景名胜的景观流变过程与成因,从宏观、中观、微观三层次总结烟雨楼“江湖地”的城市风景营造机制:以水事构建、农事驱动、地方认同营造“园-城”风景;以因水而胜、借水兴游营造“园-湖”风景;以登高借景、围池增景、文化富景营造“园-水”风景。并以烟雨楼个案补充对“江湖地”园林的理论研究,旨在为水文主导的城市传统风景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张薇  李小龙  张瑶  冯晓欢 《城市规划》2022,46(4):中插1-中插2
<正>1.何谓“景无大小”中国疆域广袤,自然条件复杂,各地风景资源禀赋多样。纵观本土城乡规划与建设实践,不论在风景繁盛地区,或风景贫瘠之地,皆不乏精彩的人居创造,强调适应地域自然环境特质,因地制宜、因境置景,营造饱含地方特色的风景胜概与空间格局。由此累代形成“景无大小”的优秀风景营造传统,亦有“景物无小大”“风景小观,然忘乎其为小”“不以一篑为卑,九重为高”等诸多记载,皆具此意。  相似文献   

6.
<正>1.何谓“风景文饰”中国本土风景营造善于在物质空间建设的基础上,注入一番人文意涵,升华一地人居意境。在实践中,往往将寓于空间之内的审美意趣、历史典故、先贤事迹等进行精华萃取和诗文凝练,采用匾额、楹联、碑刻、砖雕等形式进行“题名”,补充和升华空间本体所不能传达之意蕴,“使游者入其地,览景而生情文”。由此累代形成“风景文饰”的优秀营造传统,历史文献亦作“景题”“品题”“题咏”“点题”等之谓。  相似文献   

7.
“江湖地”代表一类水文主导的城市传统风景范式。选取嘉兴烟雨楼为研究对象,从城市规划的风景营造角度出发,通过梳理文献和历史影像,得到烟雨楼风景名胜的景观流变过程与成因,从宏观、中观、微观三层次总结烟雨楼“江湖地”的城市风景营造机制:以水事构建、农事驱动、地方认同营造“园 - 城”风景;以因水而胜、借水兴游营造“园 - 湖”风景;以登高借景、围池增景、文化富景营造“园 - 水”风景。并以烟雨楼个案补充对“江湖地”园林的理论研究,旨在为水文主导的城市传统风景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从人居环境科学的视角,以隋唐关中地区之典型风景为研究对象,探析本土特有的风景建构传统、营造理念及方法。在具体阐述了风景营造之"寻胜""立意""营建""塑境"等特定举措后,提出本土风景营造之关乎"人"的"观游"价值与"感悟"价值;并进一步从关中区域视野审视风景体系的构建方法,初步总结了本土风景营造的内在机理和地域性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1.何谓“联景成径”中国本土风景营造素来葆有一种强烈的整体意识和人文关怀,强调风景创造要与人的“游观”体验实感紧密融合,注重依托和塑造特色游径,整合景群、串景成链,使人们在往来行走中、登山临水间,能够有主线、有节奏、连续性地体验一地风景特色,建立对风景格局的整体意象感知。由此积淀形成了“联景成径”的优秀风景营造传统,历史文献中亦有“游踪”“游息”“游眺”“游赏”等诸多记载,皆蕴含此意。  相似文献   

10.
<正>1.何谓“四时之景”中国本土城乡规划历来注重与自然天地万物的循环往复之道相结合,通过访察地方风物、遍览四时地景变幻、体察农事乡俗,借时节之宜巧营人工建设,因时节之异寓情于景,创造感知时节变化的风景体系,由此累代形成“四时之景”的风景营造理念。古代“四时之景”在城乡旷域层出叠见,同一城镇、乡村、场所,不同季节、不同时段亦有不同景象,所谓“四时之景不同”“四时景物皆成趣”。古文献中记载的“四时万景,纷翠毕陈”“江山之景,四时朝暮,变化无穷”“品四时之景物,务要明乎物理度乎人事”“踞一城之胜,收四时之景”等,皆表此意。  相似文献   

11.
<正>1.何谓“西湖”中国本土规划素来关注城市与水的关系,注重对城市周边大面积湖池的用心经营。既善于通过巧施湖池工程,泄洪蓄水、保障民生,亦强调在工程建设中葆有风景意涵,融入对美好人居的不懈向往与创作才情,塑造湖池胜境、构建湖城一体式特色格局。由此逐渐形成了一种饱含中国特色、中国精神的“西湖”风景营造模式,深刻影响地方人居建设。在历史实践中亦多见“东湖”“南湖”等,虽方位与命名不同,但营造义理相通。  相似文献   

12.
专题四:风景营造中国本土城乡规划历来注重风景营造,强调规划建设要发现山水之巧、融合环境之美,素有"寻天造地设之巧,在人善于黠缀耳"的营城思维。纵观历史实践,风景不是虚无的,需要通过关键地段或重要建筑去感知与收揽;风景总是与人文融为一体,风景之中蕴藏一番中华文化的"大道理";风景离不开文人的发现、营造和点染,风景地往往与一方人物、风物、历史紧密相连,成为地方精神的标识地与纪念地。  相似文献   

13.
“诗情未尽在苏杭幽绝扎兰天一方”。素有“塞外苏杭、北国江南”之称的扎兰屯市,是镶嵌在呼伦贝尔市南部的一颗明珠。以山青水秀、风景优美闻名遐迩。近几年来,城市建设目新月异,自然山水与园林风景相映成趣、相得益彰,形成了扎兰屯市独有的城市特色。这是一座具有开拓精神的年轻城市,是一座和谐发展、景色宜人的城市,向人们展示着她的绰约...  相似文献   

14.
刘玲  田国行 《中国园林》2021,37(12):110
以探讨中国传统营造中“模数化”的空间规划控 制方法在浅山区乡村景观规划中的应用为核心,尝试将传统 营造方法转译于现代实践当中,以期改变浅山区乡村景观空 间控制的无序性和规划与自然山水环境割裂等问题。在传统 “模数化”规划方法的指引下,提出理想情况下浅山区乡村 景观规划“守望形胜、因借地景”2个层面的空间控制路径和 “胜”“势”与“视”3个层级的模数控制,并将其灵活运用 于嵩山浅山区金银花溪乡村景观规划项目的空间规划控制当 中,旨在激发传统营造的现代应用价值,构建浅山区乡村景观 空间呈现内外联动、互通共融、协调统一的风景整体。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韩城司马迁祠为对象,探析了一种中国地方风景营造的内涵与价值。阐释了司马迁祠风景选址及其相址择位的基本原则,并通过宏观山水“场景”设计、风景图景设计、地景建筑设计等研究,探讨了司马迁祠风景营造的本土智慧,提出了一种结合山水地景的人居风景营造模式。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韩城司马迁祠为对象,探析了一种中国地方风景营造的内涵与价值。阐释了司马迁祠风景选址及其相址择位的基本原则,并通过宏观山水“场景”设计、风景图景设计、地景建筑设计等研究,探讨了司马迁祠风景营造的本土智慧,提出了一种结合山水地景的人居风景营造模式。  相似文献   

17.
“诗情未尽在苏杭幽绝扎兰天一方”。素有“塞外苏杭、北国江南”之称的扎兰屯市,是镶嵌在呼伦贝尔市南部的一颗明珠。以山青水秀、风景优美闻名遐迩。近几年来,城市建设目新月异,自然山水与园林风景相映成趣、相得益彰,形成了扎兰屯市独有的城市特色。这是一座具有开拓精神的年轻城市,是一座和谐发展、景色宜人的城市,向人们展示着她的绰约新姿和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8.
王之羿  覃远  陈期钰  万敏 《风景园林》2023,30(7):133-140
【目的】综述山水营建智慧的研究发展,在城市八景中发掘山水营建智慧的潜在价值。【方法】运用古籍考释法、归纳法、人文风景制图法梳理出汉江沿线(湖北段)的13个清代府州县的114处城市八景景目。【结果】围绕城市八景是流域局地山水营建智慧的表征,阐述了城市八景是流域局地山水“形势”的诗意表述,通过“以人为胜”赋予同质化平原之山水以特色。阐明其“时空周正”的组织、利用局地山水的营造规律,以及“内聚外控”“水缘串景”“山缘串景”“山水呈景”“散点式”的局地自然山水格局特征。城市八景是顺应整体流域山水格局营造智慧的产物,具体表现为城市八景是对汉江流域整体山水格局的高度呼应,也是流域风土特色的场景集萃。【结论】城市八景文化具有出乎史的特质,其乐山乐水的思想促生城市八景保护,并因存史纳文而成为城市山水特色保护之“大道”。  相似文献   

19.
首先,谈一下园林与风景建筑的关系。 “风景建筑”(Landscape architecture)一语,近来在外国越来越普及。 十八世纪时,英国称花匠为Gardener,称营造和养护花园为Gardening,偏重在花卉园艺方面;后因有设计内容,又称为“花园设计”(Garden design)。浪漫运动以后,遂有“风景花园”(Landscape gardening)、“风景设计”(Landscape design)等词出现。上述种种名称,往往随各人所好随意采用,长时间不得  相似文献   

20.
我国第一个建筑学术团体是古建筑学家朱启钤(字桂辛,晚年号蠖公)建立的,这个学术团体就是中国营造学社,正式成立于1930年2月。此前,于1925年朱启钤曾办营造学会。据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的《蠖公纪事》一书载“朱启钤自撰年谱”记:“民国十四年乙丑创立营造学会,与阚霍初、瞿兑之搜集营造散佚书史,始辑《哲匠录》”。“民国十九年庚午僦居北平,组织中国营造学社,得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之补助,纠集同志从事研究”。“民国二十年,辛未,得梁思成、刘士能两教授加入学社研究,从事论著,吾道始行”。这个学社在它存在的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