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9 毫秒
1.
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是社区服务建设的基本依据。近几年来,上海、济南等城市陆续推出适用于本城的15分钟社区生活区建设导则。宁波作为发展迅速的新一线城市,也积极推广落实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营造。本文通过图文对照的形式,阐述宁波市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导则的纲要,内容涉及社区居住、出行、服务、公共空间等规划要求,为其他城市实现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营造提供建设和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2.
从传统居住区规划到社区生活圈规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一凡 《城市规划》2019,43(5):17-22
社区生活圈规划的提出是我国城市发展进入转型时期的客观要求。从认识层面加深对社区生活圈的理解,是推进相关规划实践的重要前提。研究提出,社区生活圈是日常活动的空间范畴,社区生活圈的规划应面向生活空间而非抽象的功能地块。社区生活圈是配套服务的共享单元,社区生活圈的规划需要兼顾公共服务设施的可及性和可达性。社区生活圈也是邻里感知的社区领域,社区生活圈的规划在改善硬件服务水平的同时,也应关注营造和谐包容的社区感。社区生活圈的提出是城市规划工作适应时代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标志着新时代城市规划理念和方法的重要转型。  相似文献   

3.
韦园园 《城市住宅》2021,28(5):156-157
社区是城乡生活最基本的单位,社区生活圈作为一种创新的生活理念逐渐为人们熟知和了解.自上海在国内率先提出15分钟生活圈的概念以来,近年来,规划15分钟社区生活圈成了很多城市积极开展的项目.通过分析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概念及价值,影响15分钟生活圈便利性的主要因素以及15分钟生活圈规划策略,并以柳州市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建设项目为例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4.
乡村社区生活圈规划对于建设美好乡村社区、完善城乡空间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乡村社区生活圈的内涵、研究进展为出发点,从居住、交通、工作、公共服务、休闲、公共安全等六方面对白竹村社区生活圈现状进行分析,并针对各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规划建议.  相似文献   

5.
社区生活圈作为在宜步行范围内满足社区居民居住、工作、出行、休闲和服务等各类需求的基本单元,指向多方协同的社区营造,并逐渐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绿地空间是社区生活圈公共活动的重要场所,但其多方主体的更新治理机制不清,使公共绿地空间常衰败为"失落空间".文章以上海五角场街道社区绿地空间更新为例,梳理当下社区生活圈绿地空间公共...  相似文献   

6.
朱镱妮  李翅 《中国园林》2024,40(7):97-103
社区生活圈休闲空间配置效率关乎休闲空间能否满 足居民美好生活的需要。从《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提出 “生活圈居住区”到《社区生活圈规划技术指南》提出“社区 生活圈”,社区生活圈以公共绿地为主的休闲空间规划相关规 定日趋完善;《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明确了公共绿地配 套规模和复合利用,《社区生活圈规划技术指南》拓展了休闲 空间范畴、复合利用范围,《城市绿地规划标准》等标准规范 从指标整合、设施设置两方面进行有效补充;但系列标准规定 对休闲空间系统挖潜整合不深入、利用范围规定不完善、功能 实现措施不到位,导致根据标准规范编制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中休闲空间服务要素配置效率不高。选取3个城市近期编制的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案例进行分析,印证生活圈有关绿地标准规 范解读结果。基于此,提出研究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城市绿地 系统规划中社区生活圈规划理念高质量运用策略的思路,将休 闲空间纳入公园体系,对规模、布局和功能进行系统性整合, 并以岳阳为例进行实践,总结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整理资 源构建完整系统、复合利用提升效率品质、精准供给保障规模 覆盖、规划指引控规精准继承”四大社区生活圈规划理念运用 策略,保障休闲空间服务要素高效配置,以期为城市绿地系统 规划中社区生活圈理念应用提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7.
新发展阶段我国城市新区土地开发面临从基础整治到精品整治、从土地整治向城市综合运营转型,传统规划方法难以满足新时代背景下土地开发、品质生活和治理创新等需求,亟需从社区生活圈视角对城市新建区社区规划进行理论和方法创新。以重庆市两江新区翠云片区为例,综合统筹空间、功能、服务、效益四大目标,提出构建社区家园体系。结合在地自然生态与人文特征,分析其组成要素,依据上位规划人口与用地规模预测,因地制宜地测算社区家园体系建设模块规模与构成。通过功能模块集合与空间结构植入,形成一个智慧、共享的高品质社区生活圈。研究与规划实践成果为精细化城市发展与多元主体协同社区治理创新提供一种新模式和新规划方法。  相似文献   

8.
社区生活圈层面的体检与更新结合将带动城市基本人居单元的精准优化,推进城市人居品质的提升,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文章以“城市人”理论为指导,提出以“人居特征识别—社区生活圈基础划定—典型社区生活圈选取—社区生活圈体检评估—社区生活圈更新优化”为核心步骤的“体检—更新”联动的社区生活圈规划方法,并以武汉市为例,选取4个典型社区生活圈展开实践探讨,在体检层面,开展基于物性匹配的空间接触机会评估、基于理性优化的空间承载系统评估;在更新层面,提出重点提升方向与规划意向,基于自存与共存平衡确定重点项目库,并提出围绕人的典型属性、社区治理模式的规划实施保障手段,为我国社区生活圈更新规划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社区生活圈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是影响社区生活品质的关键.当前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存在对社区异质化人口结构响应不足、与行政管理机制衔接不足以及缺乏与社区生活圈发展要求相匹配的开发建设机制等问题.广州市在2017年开展社区生活圈专项规划工作,对社区生活圈公共服务设施配置规划路径进行了重点探索,提出应首先建立从规划、管理到实际使用的全链条统一的社区生活圈空间划分.其次,兼顾公平与异质化需求,构建"标准表单式"设施配置模式,并结合需求提出差异化引导.最后,优化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创新设施开发建设机制.  相似文献   

10.
社区生活圈作为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这一重要理念的典型城市发展区域,正成为当前相关学科领域急需探讨的课题。文章遵循“理念引领—进展梳理—案例分析—问题总结—框架提出”的思路,梳理社区生活圈的概念及研究现状;以36个重点城市社区生活圈评估应用实践为导向,探讨社区生活圈评估的应用模式;从评估指标、评估数据、评估模型、评估标准等4个方面指出当前社区生活圈评估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社区生活圈评估框架,即应以社区“设施—政府—居民”为互动主体,协调解决社区时空资源供给能力与居民日常需求之间的矛盾,推动多目标、多层次、多要素的系统性评估研究,以期为社区生活圈规划和城市更新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在"人民城市"理念的引领下,探索社区生活圈公共绿地与大都市发展之间的有机协同路径,阐释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民社区生活圈内涵和精明规划治理途径,分析公共绿地在大都市中的发展特质、外延价值、管理权属,以问题为导向建立多维度分级目标框架。首先从空间维度的整体层面满足人民的美好需求,使社区生活圈公共绿地适应城市空间结构,保证具有公平性的系统性网络布局;其次从价值维度的要素层面把握人民城市的人本价值,使社区生活圈公共绿地满足多元人群需求,提供具有包容性的公共服务;最后从时间维度的机制层面依托人民城市的主体力量,保证社区生活圈公共绿地可持续良性运行,形成精细化协调统筹、精确评估供需、精准落实对策的多维度精明规划,从而塑造具有凝聚力的、有机秩序的社区生命体。  相似文献   

12.
为贯彻落实十九大治国理政新理念及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适应城乡规划改革需要,建立与各级政府事权和城市治理内容相融合的空间治理体系和规划管控体系,加强各类规划合理衔接,确保公共服务分级配置到位,如何科学合理划分城市各级生活圈成为规划界必要的研究课题。该项研究无论是对城市空间问题解决还是城市管理治理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首先利用POI开源大数据与相关规划获取的一手数据创建山西省原平市中心城区交通路网,并构建中心城区全城路网数据集;继而对公共设施进行服务区与可达性分析,初步划分10 min社区生活圈,根据开发边界范围及河流、铁路、主干路等限制要素,进一步修正10 min社区生活圈边界;与多方充分沟通协调后,最终确定10 min社区生活圈边界;在此基础上,划分5 min社区生活圈边界。各级生活圈边界基本符合原平市的实际情况,也得到了城市多方认可,证明了基于交通网络分析研究城市各级生活圈划分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并可为规划过程中城市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工作提供依据和支撑。  相似文献   

13.
根据2018年12月1日实施的《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的规定,生活圈是城市居民日常出行范围对公共服务的基本需求,构建15分钟社区生活圈,将生活圈作为居住区公共资源配置和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已经成为评价城市宜居程度的重要一环。其中社区生活圈便利度是评价宜居城市的重要影响因素,居民社区生活圈便利度主要指居民日常利用公共服务设施的便利程度。本次研究,以武汉市武昌区、汉口区、汉阳区这三个中心城区主要区域为研究范围,以三区的小区生活圈便利度为研究对象。基于开放POI数据,统计分析三区的小区15分钟生活圈内的设施点类型和数量,评价各片区内的生活圈便利程度,为设施的配套完善、社区生活品质的提升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2021年,曹杨新村作为重点样本社区入选以“15分钟社区生活圈——人民城市”为主题的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从“宜居、宜业、宜游、宜学、宜养”五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更新建设,具有70年历史的劳模村再次焕发出新的活力。文章通过回顾曹杨新村规划建设历程,指出曹杨新村的建设、调整和更新在解决不同时期居住问题的同时,也串联起了当代中国三代住区规划理论:从邻里单位到居住小区,再到社区生活圈。曹杨新村为国际前沿理论的中国化提供了实践的土壤,并为同时代的住区规划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这种创新性和示范引领是曹杨新村历史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杜伊  刘恺希 《园林》2022,(12):93-98
基于社区生活圈视域明晰公园绿地规划完善的方向是后疫情时代中国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求,也是立足社区寻找公园绿地均衡公平布局和增效提质路径的理论需求。辨析社区生活圈空间属性并以此为视域对公园绿地规划理念、研究和方法进行评述,得出以下结论 :(1)社区生活圈协同关联的物质、社会和行为空间属性是其区别其他基本单元的亮点所在;(2)当前公园绿地规划基本能够衔接社区生活圈物质空间规划,但有待给出物质、社会与行为空间属性协同优化的解决方案;(3)必须正视公园绿地的需求及供需匹配关系,它们是现阶段完善公园绿地规划理念、研究及方法的出发点和着力点。旨在为公园绿地规划提供适应社区生活圈构建及存量更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在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公共安全事件中,社区作为城乡基层生活单元显现出公共服务与治理能力方面的诸多不足。通过研究快速城市化发展进程中社区特征的演变及近期国内从住区向社区生活圈转变的规划实践趋势,归纳系统性、便捷性、包容性、成长性与参与性等社区生活圈规划的新特征。结合正在编制的《社区生活圈规划技术指南》,从韧性提升角度探讨生活圈规划的应对策略,提出推进公共资源下沉、落实差异管控思路、提升应对风险能力、加强社区治理效能等主要观点。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区服务和资源投放重心日益向基层下沉,各地大力推进社区生活圈和社区服务设施建设。既有研究和实践主要聚焦于规划编制、指标研究和硬件建设,导致在规划实施和管理运营中暴露出诸多问题。社区综合体作为社区生活圈的重要内容,面临多项社区服务从"图文性整合"到"实施性整合"的重大挑战。以社区综合体为研究对象,基于现场踏勘、专题座谈、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等方法,对北京、上海、成都、苏州等城市多个社区综合体案例展开调查研究,结合社区生活圈和整体治理等理念,总结社区综合体规划、建设和管理中的碎片化困境和主要挑战,进而从规建管一体化角度提出相关优化策略,包括优化精细化设计管控标准、构建多部门全周期统筹机制、完善多元共治协作机制等。  相似文献   

18.
新冠疫情爆发后,适应公共卫生防疫导向的社区生活圈建设成为社区治理的重要环节。为适应平疫多阶段转换发展需求,以构建平疫多阶段的弹性社区生活圈为导向,重点聚焦公共卫生防疫视角下的小区出入口调节管控问题。以天津市和平区小区出入口为实证研究对象,解析了平疫多阶段出入口管控与社区生活圈弹性间的变化规律,测度了疫期、常态化时期不同导向需求下的出入口最优开放点位。最后,根据测度结果,建构了平疫全周期多类型小区出入口管控模式,从出入口场地管理、弹性空间利用等方面对未来弹性社区生活圈规划建设提出了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城镇化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城乡规划建设向以人为本、重视生活品质的方向转型。社区是城乡空间最基本的单元,“社区生活圈”的概念因其从居民日常生活需求的角度出发,作为一种规划创新理念,受到学术界和规划实践领城的广泛关注。自上海城市总体规划在国内率先提出“15分钟生活圈”概念,近年来很多大中城市都在积极开展“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规划实践。事实上,对“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的概念内涵尚未形成清晰的统一认识,在规划实践的理论方法、操作机制、实施手段等方面也未有成熟的体系,甚至出现对这一理念的误读或偏差。为此,本刊编辑部拟以“概念·方法·实践: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的核心要义辩析”为主题组织学术笔谈,邀请专家学者从概念内涵、规划方法、实施手段、管理办法等多方面探讨,以期共同厘清对这一重要规划创新理念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5分钟社区生活圈是社区生活圈规划的 最小单位,也是城市建设、城市运营与城市居民 生活的最基本单元;社区绿地作为社区生活圈 公共服务的重要环节,在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和 增进福祉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基于5分钟 社区生活圈与社区绿地建设的双重背景下,本文 以天津市新兴街道11个社区生活圈绿地为例, 通过因子分析与熵权计算确定主要因子与评价 指标,结合灰色关联度分析建立主—客观绿地 质量研究模型,并基于以上分析,提出提升生活 圈绿地质量的优化策略。结果显示,因子类型可 划分为活动保障、景观要素与空间特征三大类; 多数5分钟社区生活圈绿地质量普遍较高,而永丰里生活圈和土山花园社区生活圈受社区公园绿地和游园绿地的影响,总体绿地质量较差;主— 客观分析模型显示,5分钟社区生活圈绿地中,活动保障与空间特征因子对5分钟社区生活圈绿 地质量具有较大影响,景观要素因子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