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胡玉华;张兴;毛旺;赵涛;李飞;戴之强 《太阳能学报》2020,(11):95-102
针对电网电压畸变等原因造成的级联H桥光伏逆变器并网电流畸变、低次谐波含量高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坐标变换的电流谐波抑制方法.首先建立单相级联H桥光伏并网逆变器模型,其次通过在传统双环控制中加入特定次谐波电流环提取并网电流谐波并对其进行闭环控制从而抑制谐波电流.最后搭建单相3模块级联H桥光伏并网逆变器的Matlab仿真模型... 相似文献
2.
3.
针对光伏并网逆变系统受到弱电网中电网阻抗与谐波干扰而出现稳定性下降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改进型H∞电流内环控制策略,在传统H∞控制中引入基于公共点电压的间接计算方法,保证系统在电网阻抗大范围波动时仍能正常工作,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实现良好电能质量并网。最后通过仿真与实验对传统以及改进的控制策略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的有效性与优越性。 相似文献
4.
5.
6.
7.
8.
9.
10.
林珊;赵涛;农兴中;王春芳 《太阳能学报》2024,45(3):470-479
针对现有零序电压补偿策略无法有效抑制级联H桥光伏并网逆变器在电网不对称故障期间存在有功功率回流的问题,定量分析现有零序电压补偿策略的局限性,提出一种正负序最大最小值谐波零序电压注入控制策略,该策略能有效缩小过调制区域,扩大级联H桥型光伏并网逆变器在相间短路故障条件下的运行范围。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出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12.
弱电网接入下,逆变器-电网级联系统的阻抗不匹配易导致逆变器并网系统的稳定性能降低。为建立更准确的逆变器输出阻抗模型,以LCL型并网逆变器为例,将装置死区效应考虑到并网逆变器建模中。同时,考虑长线路对地分布电容的影响,建立弱电网下长线路分布参数模型并分析其输入阻抗幅频特性。基于此,采用基于奈奎斯特稳定判据的阻抗分析法分析并网系统稳定性并计算其稳定裕度,研究随着死区时间和长送出线线路长度的增加并网系统稳定裕度值的变化规律,并利用PSIM 9.0平台建立相关仿真模型,证明了理论分析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实际工程中多逆变器并联并网系统中的各逆变器之间往往存在一定差异,为研究逆变器参数不统一的多逆变器并联并网系统的稳定性及谐振机理,以逆变器参数不统一的一般性多逆变器并联并网系统为研究对象,将系统分解为导纳网络和激励源两部分,分别推导出系统中不同逆变器之间以及逆变器与电网之间的相互作用电流,据此揭示出这些不同元件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提出一种根据导纳网络和逆变器自身的稳定状态来判断系统稳定性的方法。利用上述不同元件之间的相互作用电流分量合成逆变器输出电流以及并网电流,并推导出其稳定性判定条件,最终得到一种具有一般适用性的多逆变器并联并网系统稳定性判定方法。仿真及实验结果可验证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多支路型光伏并网逆变器的基本原理和研制的关键技术.通过对光伏并网逆变器最大功率点跟踪、并网控制技术和孤岛效应等问题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采取最大功率跟踪方法,系统能在光强变化时,迅速、准确地跟踪太阳能电池阵列的最大功率点;以多输入支路的独立最大功率跟踪策略,解决了由于太阳能电池阵列参数不一致造成的输出功率降低的问题;在并网逆变技术上采用电流超前跟踪,简单实现了输出功率因数为1,有效地提高了输出电能质量. 相似文献
15.
16.
为提高弱电网下光伏接入的并网电流质量和系统的稳定裕度,提出一种基于公共耦合电压点的选频前馈结合相位超前校正的组合控制新策略,该策略设计选频环改善电网电压前馈函数,使其既保留对电网背景谐波的抑制,又避免稳定裕度的下降,同时提出在电流通路中设计超前补偿校正环节,补偿弱电网阻抗引起的系统相角裕度下降,增加稳定裕量,从而提高光伏并入弱电网的并网电流质量和系统的稳定裕度。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该策略对谐波抑制和稳定裕度提高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叙述了光伏发电是近年来新兴起的能源类型,是未来能源发展的一个方向。从电压偏差分析、能源储存技术、防孤岛效应、无功补偿和谐波抑制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对光伏并网发电所需要注意的事项进行了详细说明,并对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