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针对国内外对色彩渐变纱研究还很少,且生产工艺无法实现对纱线表面颜色和分段长度的精准控制等问题,研究了三通道数码环锭细纱机数字化牵伸调控纱线混纺比的机制,对3个通道喂入的品红、黄、青3根粗纱实施梯度牵伸,纺制具有色相、明度、纯度渐变等特征的色彩渐变纱,并试纺了27.73tex 以10%为梯度可实现品红黄青3色循环的色彩渐变纱,研究了该色彩渐变纱的外观形貌、条干及拉伸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通过三通道数码环锭细纱机的梯度牵伸调控了品红、黄、青3色纤维混纺比沿纱线长度方向的梯度匹配,实现了色彩沿纱线长度方向渐变效果;色彩渐变纱大比例纺制段由于牵伸状况不良导致断裂强力、条干与纯纺色纱相比稍有降低。  相似文献   

2.
张震  薛元  徐志武  曾德军 《毛纺科技》2020,48(11):12-18
针对数码纺循环渐变色纱的颜色设计问题,研究了基于多元基色的数字化混色模型,探讨了渐变路径和渐变模式对渐变效果的影响。基于JWF1511型数码环锭细纱机三通道纺纱模式,构建了三元基色双向耦合混色数字化模型,根据流行色搭配选取4种渐变模式:单色渐变、相似色渐变、互补色渐变和分离补色渐变进行混色模拟,对单个混色色谱分别规划设计了不同的渐变路径,利用渐变色谱得到4种渐变模式的纺纱工艺,开发了4种渐变色纱及其渐变色织物,分析了不同颜色搭配和渐变模式设计对布面渐变效果的影响。实验表明,不同颜色组合下选择靠近色谱中心的渐变路径织制出的渐变色织物,风格独特富有神秘感,渐变效果更佳柔和。  相似文献   

3.
针对现有柔性化纺纱技术生产的成纱存在结构稳定性与颜色配比受限性等问题,提出构建五通道数控环锭纺纱系统。文章以五通道数控环锭纺纱机械系统、控制系统、伺服系统组成的多通道纺纱系统工作原理、成纱原理为基础,研究得到五通道牵伸比调控机制、成纱线密度调控机制、成纱混纺比调控机制、成纱捻度调控机制、五通道环锭纺纱五基色混色模式、五通道环锭纺纱五基色混色色谱、特种花式纱线模型。结果表明:五通道数控环锭纺纱系统在柔性化纱线加工生产中具有可行性,形成的花式纱色彩品种更加丰富。  相似文献   

4.
针对目前国内外生产的段彩纱色彩变化较单一,且现有工艺无法精确控制纱线段彩长度及颜色等问题,通过环锭数码纺纱机数字化控制分段时间内纤维组分比例的变化,实现段彩纱分段长度上色彩变化的多元化和长度的可控性,并以红、黄、青3根粗纱依次组合进行耦合牵伸为例,给出了三通道环锭数码纺纱机实现数控混色纺纱的机制。设计了CMY三基色等量梯度混色的数学模型并运用Photoshop软件对混色矩阵进行了表达,将混色矩阵作为段彩纱分段长度上色彩选配的依据,绘制了三色、六色、七色段彩纱的外观模型并纺成纱线。结果表明:改变纺纱锭速、捻系数、段彩周期长度、色纤维混纺比,均可得到段彩纱条干及断裂强度值相对较优的纱线。  相似文献   

5.
以竹浆纤维为原料,采用赛络纺、涡流纺和传统环锭纺三种纺纱方法制得竹浆纤维18.2 tex纱,通过对比各类纱的成纱质量,分析纺纱方法对成纱质量的影响.具体对比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6.
纯棉特细号纱的纺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纯棉特细号纱的档次较高,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纯棉特细号纱成纱截面的纤维根数较少,影响纯棉特细号纱质量的因素较多,通过合理选配原料,优选各工序的工艺参数和纺纱器材,使得纯棉特细号纱的成纱质量达到了国家标准优等纱的水平.  相似文献   

7.
8.
邱莉 《毛纺科技》2006,(3):19-20
研究了通过在羊绒纱线中加入彩色点子的方法,生产出具有特殊效果的羊绒纱线.中高支粗纺羊绒彩点纱的纺制具有一定的技术难度,文章对彩色点子的生产以及和毛、梳毛、纺纱、络筒等工艺进行了探讨,重点讨论了羊绒彩点纱的加工工艺.此研究为羊绒产品的设计开发注入了新的活力,开发出了一种比较理想的面料.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色纺过程中彩色纤维的显色效应,设计色纺纱的混合模式并对混合效应进行预测。以三通道环锭数码纺纱机为平台,研究以青色(C)、品红(M)、黄色(Y)、黑色(K)、白色(W)5种颜色为粗纱基础色,通过单通道、双通道和三通道这3种混纺模式及梯度调控色纺纱在色相、明度与饱和度变化的机制,构建CMYKW五基色混色色谱体系;基于五基色混色色谱,优化设计红、黄、青三基色明度及饱和度梯度变化的混色纱外观,以此为依据设计纺纱工艺并生产6种明度与饱和度梯度变化的混色纱;测试此混色纱的强力、条干和毛羽,分析不同混纺比对数码混色纱在强力、条干及毛羽的影响。结果表明:完整的色谱体系可直观快速得到目标颜色的CMYK值,提高打样效率;随着混纺比差异增大,混色纱的条干、断裂功与强力的恶化越严重,有益毛羽会减少并且有害毛羽会增多。  相似文献   

10.
11.
针对有些企业用一种纺纱方法纺色纺纱小样,在小样被接受后,用另一种纺纱方法纺批次样,然而所得批次样与小样之间的色差能否被接受的问题,本文将相同配比的有色纤维混合体,分别通过环锭纺、转杯纺以及快速纺三种不同的小样纺纱流程纺成纱线,绕在纸板上,再经过测色仪测色,比较不同纺纱流程下纱线之间的色差,并对造成色差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转杯纺纱线与快速纺纱线之间的色差均值为0.36CMC(2:1)单位,环锭纺纱线与快速纺纱线之间色差均值为0.95CMC(21:1)单位,环锭纺纱线与转杯纺纱线之间色差均值为0.77CMC(2:1)单位,造成色差的主要原因是成纱方法不同,引起纱线结构与纱线表面状态不同,进而对不同波长的光线反射率也不同。  相似文献   

12.
针对现有环锭纺细纱机纺制段彩竹节纱,饰纱须条受双区牵伸作用,存在段彩竹节复合片段长度波动较大,彩节形态稳定性差,影响织物产品花式效果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单区牵伸的两通道纺纱装置纺制段彩竹节纱新方法,并解析双区牵伸、单区牵伸纺纱方法对段彩竹节纱复合片段成纱的影响因素及规律。借助纱线图像连续采集装置,对段彩竹节纱复合片段的特征参数进行测量与分析。结果表明:基于单区牵伸两通道环锭纺的段彩竹节纱,其段彩竹节片段长度稳定性和段彩竹节形态均优于双区牵伸环锭纺段彩竹节纱,20 mm短片段段彩竹节的长度变异系数由30.5%降低至16.3%,80 mm的中长片段段彩竹节的长度变异系数由10.1%降低至6.2%。  相似文献   

13.
袁理  熊莹  谷迁  王丹书  霍达  刘军平 《纺织学报》2021,42(5):122-129
为缩短色纺纱线打样周期并提高制成率,提出利用光谱与颜色特征对纤维与纱线间存在的复杂颜色传递规律进行分析;针对样本自身呈色具有的随机波动性,建立了基于类内与类间特征的类别可分比模型和呈色差异性判别准则。结果表明:当染色纤维混配物形态发生改变时,其光谱特征与颜色特征均存在显著改变,且与配比参数无关;当色纺纱线捻系数改变时,其颜色的一致性会有所提升,且明度值存在变化;色纺纱线的颜色不仅与纤维配比参数相关,而且与工艺参数紧密关联,是典型的双参数呈色模型。本文研究对于探索色纺纱线的颜色表征与分析建模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同时也能够为色纺纱线快速打样提供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4.
为改善集聚赛络纺纯涤纶纱的导湿性能,将其与赛络纺纯涤纶纱和集聚纺纯涤纶纱的导湿性能进行对比分析。以相同的纺纱工艺参数分别纺制14.6、9.7、7.3 tex 3种规格的赛络纺、集聚纺和集聚赛络纺纯涤纶纱,并采用毛细芯吸法对3 种纱线的导湿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当纺纱方法不同而纱线线密度相同时,集聚赛络纺纯涤纶纱的导湿性最好,纱线表面较光洁,毛羽也最少,条干均匀度最好;集聚赛络纺纯涤纶纱的横截面形态更加接近于圆形,纱中纤维紧密捻合,纱线结构紧密。由此可认为,集聚赛络纺纯涤纶纱特殊的纱线结构使其具有较好的导湿性能,这为提高涤纶织物的导湿性能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5.
描述了由上海东华大学开发的用以纺制不同结构性能弹性转杯纱的一种弹性转杯纱纺纱系统。研究了在改变加捻参数和氨纶丝牵伸倍数时弹性转杯纱的结构与性能。结果表明加捻参数和氨纶丝牵伸倍数对弹性转杯纱的结构和性能均有一定的影响,氨纶丝线密度也会影响纱线的性能。  相似文献   

16.
为获得更高强力的喷气涡流纺纱线,通过引入涤纶长丝制备喷气涡流纺粘胶/涤纶包芯纱。采用统计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芯丝线密度、纺纱速度对喷气涡流纺粘胶/涤纶包芯纱强伸性、条干不匀和毛羽的影响规律,同时对比分析了不同纺纱条件下包芯纱的结构外观。研究结果表明:芯丝线密度、纺纱速度对喷气涡流纺粘胶/涤纶包芯纱各性能响应值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纺纱速度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包芯纱成纱的强伸性提高和条干均匀性改善,纺纱速度的增加会使毛羽H值增大;在一定范围内,增加芯丝线密度有利于包芯纱强伸性的提高,随芯丝线密度的增加,包芯纱毛羽H值减小;此外,选用较大的芯丝线密度和较高的纺纱速度时,纺制的包芯纱芯丝外露现象越明显。  相似文献   

17.
为了用FZ501毛纺细纱机纺中长纤维和棉型纤维纱,对其牵伸装置进行了分析,制定了“张力式双胶圈中区牵伸”的改造方案。通过与几种不同型号细纱机的纺纱质量对比表明,经牵伸改造的FZ501毛纺细纱机所纺中长纤维纱和棉型纤维纱的质量均与专纺中长纤维纱的A513MA细纱机的纺纱质量相近,纱线质量较好,取得了较理想的防纱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竹节倍率、竹节长度及竹节间距对多彩竹节纱性能的影响规律,提出一种基于三通道数码环锭细纱机利用单通道、双通道和三通道3种喂入方式纺制竹节纱的纺纱方法,分别采用4种竹节倍率(1.5、2.0、2.5、3.0)、3种竹节长度(5.1、7.2、9.3 cm)、相同竹节间距,纺制基纱线密度为27.8 tex的纯棉多彩竹节纱,并对纱线的外观参数和强伸性进行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竹节纱的竹节实际长度大于理论值,竹节实际间距和竹节实际倍率小于理论值;竹节倍率不变,随着竹节长度的增加,竹节实际长度与理论长度的偏差量不变,且竹节纱的强力逐渐减小;竹节长度不变,随着竹节倍率的增大,竹节长度接近理论值,且竹节纱的强力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