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汪元锋 《纺织学报》1994,15(12):28-31
醉地锦、涤纶DTY油剂的研制理论和复配工艺进行了探讨,拟定了油剂配方。经纤维上油后测试,证明其抗静电、平滑等性能均能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油剂在纤维加工时的重要作用,并分别介绍了加工不同类型的聚丙烯腈纤维和不同加工工艺对油剂的要求、油剂组成和上油工艺.  相似文献   

3.
涤纶短纤维比电阻的影响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涤纶短纤维比电阻对质量的影响,分析了影响比电阻的因素。实验结果表明油剂上油率、油剂配比、上油均匀性和环境相对湿度均对纤维比电阻有影响。  相似文献   

4.
为揭示上油方式及油剂用量对酚醛纤维的摩擦因数和质量比电阻的影响,以32组去油的酚醛纤维为原料,采用浸油和喷油两种上油方式及油剂质量分数为0.1%~0.8%、油剂喷洒质量为10~80 g进行试验。测试纤维与纤维及纤维与金属的动、静摩擦因数,纤维的质量比电阻,发现:采用浸油方式时,最佳油剂质量分数为0.3%~0.4%;采用喷油方式时,最佳油剂质量分数为0.4%、油剂喷洒质量为30 g。实际梳理过程中,采用浸油方式时最佳油剂质量分数为0.3%~0.5%,采用喷油方式时最佳油剂质量分数为0.4%、油剂喷洒质量为40~60 g。  相似文献   

5.
Lyocell纤维印染布生产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yocell纤维是绿色环保纤维,目前国内外对Lyocell纤维产品的开发正热。文章阐述了Lyocell纤维的性能,介绍了Lyocell纤维印染布的生产实践,并对其生产工艺流程、生产设备的选择及其关键工艺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6.
<正> 一、前言在化学纤维生产过程中,为了提高纤维的柔韧性和抗静电性,通常在纺丝、卷挠、集束、欠伸、卷曲等工艺中都要采取不同类型的油剂进行处理,而纤维上油处理后排放出的油乳液,以及水洗下来的油水混合液,就成为含油浓度不同的油剂废  相似文献   

7.
以竹浆粕为原料,在不同的纺丝条件下采用Lyocell工艺制备了竹浆纤维。采用X射线衍射法、偏光显微镜以及强伸仪对不同纺丝条件下制得的纤维超分子结构以及力学性能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纺丝条件是影响Lyocell工艺竹浆纤维结构与性能的重要因素。随着喷丝头拉伸比的提高,Lyocell工艺竹浆纤维的结晶度及取向增加,从而导致其初始模量和断裂强度相应增大,而线密度和断裂伸长率则相应下降。当喷丝头拉伸比固定不变时,随着纺丝速度的升高,Lyocell工艺竹浆纤维的晶区取向基本不变,非晶区取向及结晶度增加,断裂强度和初始模量增大,断裂伸长率减小。  相似文献   

8.
本文简介了CQ-1型苎麻纺纱油剂的研制概况,用它与国内几种常见油剂对脱胶苎麻纤维上油后进行摩擦系数测试和小样纺纱机上试纺证实;CQ-1型苎麻纺纱油剂性能略优且能降低一定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9.
Lyocell纤维染色性能及工艺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赵涛  宋心远 《印染》2001,27(5):20-22
研究了Lyocell纤维的染色性能,主要包括上染速率、上染百分率、固色率、表观深度、深染性和染色牢度等,并与棉及粘胶纤维进行了对比,分析了Lyocell纤维染色性能改变的原因,同时对其染色工艺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劳继红 《纺织学报》1996,17(2):40-41
本文探讨了润滑剂对纤维强伸性能及摩擦性能的影响,润滑剂可提高纤维强伸性,减小纤维摩擦系数,从而可减少梳理过程中的纤维断裂,提高纤维梳折。对不同粘度的润滑油进行了筛选,找到了一种使纤维摩擦力最小的油剂和最佳上油量。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Lyocell纤维原纤化的生成条件,拓展高原纤化Lyocell纤维在过滤织物、覆盖面料及吸收衬垫等领域的应用,以次氯酸钠(NaClO)溶液为氧化剂,采用汽蒸处理方法制备了不同原纤化程度的Lyocell纤维,研究了NaClO 溶液质量分数和热处理时间对Lyocell纤维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文实验范围内,当NaClO 溶液质量分数(有效Cl-质量分数)为1.50%、热处理时间为180 s时,Lyocell纤维表面微原纤分布均匀、原纤化程度最为明显,纤维保持了较强的吸湿能力,较未处理前升高了135.8%,其干态断裂强度为3.69 cN/dtex,断裂伸长率为11.3%,基本保持了后续应用领域要求的较高力学性能。该方案实施难度小,效率高,有利于高原纤化Lyocell纤维在水刺织物、混纺制造纺织用品等领域的应用和工业化推广。  相似文献   

12.
菠萝叶纤维粗且长,表面有枝节,纵向平直,单独成纱质量较差,为提高其可纺性,结合绢丝、羊毛、壳聚糖纤维、Lyocell纤维和聚乳酸(PLA)纤维的性能特点,选取绢纺系统将菠萝叶纤维分别与这几种纤维混纺制备16.7 tex×2两组分纱线和14.3 tex×2三组分纱线,并测试其力学性能、条干均匀度、毛羽等指标.结果表明:所...  相似文献   

13.
凝固条件对再生蛋白/PVA共混纤维形貌与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再生动物蛋白/聚乙烯醇(PVA)为成纤聚合物湿法纺丝制备再生蛋白质纤维。研究凝固条件对纤维性能及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较高的浓度和适当降低温度有利于形成物理机械性能良好的纤维,制得的纤维强度为3.49 cN/dtex,伸长率为8.6%。  相似文献   

14.
郑帼  孙波泉 《纺织学报》2006,27(11):70-74
通过动态纤维热机械仪、纤维强伸仪、摩擦因数仪、比电阻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等仪器研究了聚酯短纤维二元油剂对纤维性能的影响,发现油剂水溶液在快速润湿纤维表面的同时,也浸入纤维与纤维之间的空隙,从而导致纤维之间的摩擦因数发生改变并促使纤维非结晶部分的分子链段运动,纤维产生形变。纤维表面性能受纤维含油率和环境条件的影响很大。聚酯短纤维含油率应控制在0·15%~0·25%为宜。当湿度一定时,温度升高,纤维的平滑性和抱合性均提高;增加湿度,有利于提高纤维的抗静电性,但纤维的平滑性和抱合性均下降。  相似文献   

15.
为制备颜色饱和度高、力学性能优良的结构生色海藻酸钙纤维,首先以溶剂热法制备了磁性微球,然后将其分散至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中,使磁性微球在磁场下自组装,在海藻酸钙纤维表面构筑结构色涂层,分析了影响结构生色海藻酸钙纤维显色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因素。结果表明:当磁性微球的粒径分别为125、145、190 nm时,其在海藻酸钙纤维表面固化后得到了蓝色、绿色和红色的结构色,磁性微球结构色涂层可对海藻酸钙纤维进行较好地包覆,其主要成分为立方相Fe3O4,可使纤维的断裂强力由纯海藻酸钙纤维的78 cN分别增加到158、162、169 cN,断裂伸长率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ET/PTT)并列型复合纤维制备工艺与其结构及性能之间的关系,借助二维广角X射线衍射仪、差示扫描量热仪等对未牵伸以及2.35~3.35倍牵伸纤维的结晶取向性能、热性能、力学性能以及卷曲性能进行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牵伸倍率的增加,PET/PTT复合纤维内部单组分结晶度变化有所差异,PET组分结晶度由43.04%增至45.73%,但PTT组分的结晶度几乎不变,其取向度由82.3%增大至89.2%,然后保持稳定,说明牵伸诱导取向达到饱和;同时,取向度的增大也导致PET/PTT复合纤维的弹性模量由16.8 cN/dtex增加到23.1 cN/dtex,断裂强度由2.9 cN/dtex增加到3.5 cN/dtex,但断裂伸长率由52.6%下降到38.6%;牵伸倍率的增加导致双组分纤维结构差异明显,使复合纤维的卷曲性能更加优异。  相似文献   

17.
采用硫酸铜溶液浸泡处理海藻酸钙纤维,制得了铜离子改性海藻酸钙纤维;测试了改性后纤维的红外光谱、物理机械性能、耐食盐性能、吸湿性、抗菌性、热分解性能以及极限氧指数(LOI)等.其中,断裂强度为3.28 cN/dtex,比未改性的纤维强度提高了25%.耐食盐性提高,在食盐溶液中浸泡未发生凝胶化,但仍会发生损伤,造成纤维的断裂强度下降,而吸湿性和阻燃性能下降,但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作用显著且效果持久.  相似文献   

18.
为提升玄武岩纤维与基体的界面相容性,采用偶联剂KH550改性后的纳米SiO2对玄武岩纤维表面进行粗糙化改性处理。分析了改性前后玄武岩纤维的表面形貌和化学结构,研究了纳米SiO2质量分数对玄武岩纤维力学性能、摩擦因数、吸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纳米SiO2改性后,玄武岩纤维表面的粗糙度和比表面积增大,摩擦性能和吸湿性能显著增加,在纳米SiO2质量分数为5%时,玄武岩纤维摩擦因数由0.255提升至0.280,透湿率也提高至0.65%;与未改性的玄武岩纤维相比,改性后的玄武岩纤维表面出现了C—H键,且Si—O—Si键对应的振动峰强度变强,提高了纤维表面的极性;改性后玄武岩纤维的拉伸力学性能有一定提高,随着纳米SiO2质量分数的增加,玄武岩纤维的力学性能先上升后下降,当纳米SiO2质量分数为3% 时,其拉伸断裂强度最高可达40 cN/tex。  相似文献   

19.
针对在制备酚醛纤维过程中醛类交联剂对人体及环境危害较大的问题,采用六次甲基四胺(HMTA)作为交联剂在盐酸溶液中制备酚醛纤维,探讨了交联浴配比、升温速率、交联浴温度以及热处理温度对纤维力学性能、耐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初生纤维相比,交联酚醛纤维的力学性能、热稳定性均得到了较大改善;在盐酸和HMTA质量比为1.2:1,交联浴以15 ℃/h的升温速率升至120 ℃后恒温1.5 h条件下制得预交联酚醛纤维,然后于200 ℃真空氛围下处理2 h,得到的交联酚醛纤维的断裂强度为3.63 cN/dtex,断裂伸长率为7.7%,初始分解温度高达386 ℃,氮气氛围下900 ℃处理1 h后质量保留率为60.7%。本文提出的以HMTA为交联剂制备酚醛纤维的方法对建立酚醛纤维的绿色环保生产工艺路线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