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辛鑫  路红  夏青 《中国园林》2021,37(6):60-65
针对藏式园林文化景观的流失,以及其在构建传统聚落空间形态所起的作用被忽视的问题,引入研读文献、实地调研、居民访谈与调查比较等研究方法,从园林类型、园林组织、园林体系和管理对象等方面入手,厘清藏式园林的形成机理、空间组织与聚落空间形态演变的耦合关系,揭示与人的价值取向相对应的园林等级是构建聚落秩序的关键因素,即集民族信仰...  相似文献   

2.
雷芳 《福建建筑》2009,(2):26-28
闽东地处江南与岭南两大园林体系之间,在实地调研和文献分析基础上,分析闽东私家庭园布局与空间特色,探讨闽东古典园林布局与空间的主从关系,园林空间的内向特征、渗透与层次变化等问题,加深了对闽东古典园林地域特征的了解。  相似文献   

3.
城市一体化地区是城市群发展的先导区,是城市提质增效、在快速重构和日益扁平化网络城市体系中占据核心和节点位置的一种重要选择。从厘清城市一体化的内涵出发,探究中国城市一体化地区形成的动力机制、空间组织模式与格局对建立更具全局性和针对性的中国城市一体化分析理论、认清我国城市一体化发展的基本规律、优化我国城市发展的总体空间格局具有重要意义。现运用定性综合集成法,架构了基质层、支撑层、功能层、智慧层、政策层等驱动城市一体化发育的分层因素集并进一步拓展为因素类,提出七个方面的驱动机制;基于中观和宏观视角分别总结了我国城市一体化地区的空间组织模式;全面梳理了我国"17+8+8+4"的城市一体化地区空间组织格局并提出相应的发展方向指引,为促进我国城市群和新型城镇化健康有序演进,以及城市发展的总体空间格局的优化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我国养老养生现状问题的剖析,参考国内外相关案例,提出我国生态养老产业园的功能构成以及产业园空间组织模式,寻求普适性的养老产业园空间组织规律,为其他地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郭子成 《规划师》2012,28(Z1):75-79
综合保税区是我国向自由贸易区发展道路上的一项新的举措和探索。研究在分析国内已批准设立的部分综合保税区的基础上,对现阶段综合保税区的主导功能内涵以及与之相关的内部空间组织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探寻在综合保税区内的空间组织模式,为这一特殊政策监管区域的规划编制与实施提供可行的发展模式。建设综合保税区的主要设想是通过发展保税加工、保税物流和相关增值服务业,赋予综合保税区完备的保税加工、保税物流功能,满足跨国公司普遍采用的零库存、及时供应等现代生产方式、管理方式和营销方式,使保税加工、保税物流在区内协调发展,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和区域外向型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6.
传统聚落形成机制研究框架——以云南滇西北地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陈倩 《华中建筑》2010,28(5):166-168
基于乡土聚落在建筑和规划等方面所具有的显著文化特色和民族理念,笔者对我国乡土聚落的研究现状做了一个梳理,并简析了云南乡土聚落的研究历程。云南滇西北地区因其特殊的自然地理和民族文化,使部分传统乡土聚落保持了原始的聚落形态,系统研究聚落的形成机制问题,必然对聚落的演变、发展以及中国当代城市规划理论的丰富和完善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甘南藏区乡村聚落空间结构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同一文化区域下不同生产方式为研究视角,把甘南藏区的牧区村落、半农半牧区村落和农区村落根据村落选址情况,划分为牧区山坡型村落、牧区草原型村落、半农半牧区河谷型村落、半农半牧区山坡型村落、农区村落五种类型,以五个典型村落分别作为研究案例,通过住户、组团、宗教空间之间的结构关系探索,提炼出牧区山坡型村落为住户外散、整体外散,牧区草原型村落为组团外散、整体外散,半农半牧区河谷型村落为组团外散、整体内聚,半农半牧区山坡型村落为住户外散、整体内聚,农区村落为组团内聚、整体内聚的聚落空间结构模式。  相似文献   

8.
李建红 《华中建筑》2020,38(9):48-52
站城一体化是指轨道交通与城市的一体化开发建设,实现两者的共同发展。在站城一体化发展模式的影响下,日本车站综合体与城市空间实现一体化设计,呈现空间类型多样化、空间复合化、公共空间共享化、轨道交通空间集约化的空间发展特征。该文通过分析典型实践案例,将其归纳为四种基本类型并探讨相应的空间组织模式。  相似文献   

9.
围绕推进乡村振兴的乡村建设任务,探索以延续乡村文化为导向的传统乡村聚落平面形态量化方法,能有效引导乡村开展合理定位与规划,避免乡村规划雷同现象。基于浦式量化法对渝东南32个传统乡村聚落平面形态的量化指标进行提取后,发现这些传统聚落呈现出大分散、小聚集等平面形态特征。在结合数理分析、定性分析及计算机辅助分析方法的基础上,从自然环境因素和社会人文因素对聚落平面形态特征展开分析,探究形态的形成机制,旨在助力我国乡村构建精准且独具特色的乡村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10.
藏族传统民居建筑色彩是藏族建筑元素中不可或缺的视觉要素之一。通过研究藏式传统建筑色彩模式的形成,进一步说明传统的藏式建筑色彩模式存在的必要性,结合地域性和特殊的色彩宗教语义对传统建筑的用色方法和设计提供用色启示,并把这一色彩构成模式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对全国24所高校校园快递服务点进行网上资料收集及实地调研,归纳出当下校园快递的模式及特点,选取校企联合模式的集中式快递服务点,从外部空间、建筑立面、内部空间等方面进行较系统的空间研究,总结出快递服务点现存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高校此类空间的建设提供设计依据与参考.  相似文献   

12.
论都市圈地域空间的组织   总被引:96,自引:14,他引:96  
都市圈是国际上对现代城镇群体发展地区空间组织的基本模式 ,在中国也具有重要的现实应用价值。对都市圈的有关基本概念、空间演化规律、职能与空间规划组织等有关内容进行了论述 ,并结合国情对我国都市圈地区的行政管理模式提出了设想。  相似文献   

13.
黄勇  万丹  冯洁 《城市规划》2019,43(4):70-77,106
为挖掘山地城镇公交系统专项规划的科学原理,在城乡规划学和复杂性科学交叉领域,运用复杂网络分析原理和方法,选用重庆市主城区和成都市主城区分别为山地城镇和平原城镇对比样本,构建公交复杂网络模型,建立网络整体、局部和个体结构特征分析指标体系,揭示了公交网络在山地城镇空间形态约束下的“集聚-破碎”结构特征及其“地形阻隔”空间机理,为山地城镇公交系统专项规划与规划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王勇  李广斌 《城市规划》2022,46(1):69-76
在简要阐释"内卷化"演绎和内涵的基础上,尝试提出"乡村空间内卷化"概念,分别将农业空间、农村居住空间和农村工业空间嵌入到历史变迁的场景之中,阐释乡村空间内卷化机理。指出,附着在土地上的社会保障和财产功能以及耕地流转和整理成本,阻碍了农业空间"去内卷化"进程,而宅基地制度安排造成了村庄建设用地扩展和村庄空心化并存。在"以地办企"的农村工业化之后,"以地谋租"的农村工业发展延续了乡村工业的分散性。  相似文献   

15.
城市滨水区域空间的开发与更新机制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曲少杰 《工业建筑》2004,34(5):30-33,49
通过对滨水地区的历史变迁 ,分析滨水地区的系统性、复杂性、敏感性、兼容性、共享性及个性等6个特性 ,结合当前城市经济、社会等因素 ,从空间景观、地区气候、功能组织、土地价值、人文价值、社会公众性各个方面阐述滨水地区的开发策略及实施方法。建立有效的开发机制 ,通过滨水地区的更新整合 ,来带动城市的经济发展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6.
本文首先界定轴带式产业空间的概念,然后从全球、区域、依托城市、空港自身四个层面剖析空港-城市轴带式产业空间的形成机制,最后通过对国内外典型案例的分析,归纳提出组团放射型、连绵带型、星座型、组团串联型四种空港-城市轴带式产业空间布局模式.  相似文献   

17.
吕小勇  赵天宇 《城市建筑》2014,(22):119-121
本文首先界定轴带式产业空间的概念,然后从全球、区域、依托城市、空港自身四个层面剖析空港-城市轴带式产业空间的形成机制,最后通过对国内外典型案例的分析,归纳提出组团放射型、连绵带型、星座型、组团串联型四种空港-城市轴带式产业空间布局模式.  相似文献   

18.
随着特大城市的发展和市场竞争机制的深化,市级中心与区级中心的职能、空间逐步分异,这是城市中心体系构筑的重要基础,也是特大城市发展的必然需求。尤其在消费服务网络化冲击下的现代社会,中心体系日益呈现出等级扁平化和业态多元化的趋势,区级中心的科学布局也成为城市规划实践中的一个重点问题。本文从区级中心的空间选址机制入手,剖析其片区内可达性、服务均衡性和空间叠合性特征,进而提出空间板块的模式,据此可建立基于空间板块模式的城市区级中心空间布局理想图式。在此基础上,以武汉为样本案例,通过实践探索理论方法的应用及完善。城市中心体系、交通结构的改变以及城区河湖走向等因素的综合作用,可使区级中心板块模式进一步拓展和变形,以适应不同的城市。  相似文献   

19.
软弱地基土上建筑物不均匀震陷机理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从震害现象、理论分析、动三轴仪实验和大型振动台实验等几个方面 ,研究软弱地基土上建筑物不均匀震陷机理。分析结果表明 :建筑物不均匀震陷取决于地震波输入类型、土层类型及建筑物类型 ;一般情况下 ,地震波的不对称性和不规则性对建筑物不均匀震陷起重要作用 ,在土层较均匀和结构较对称时 ,建筑物仍可能出现明显的不均匀震陷 ,这时地震波的不对称性和不规则性起决定作用 ;目前常用的分析方法难以计算出建筑物不均匀震陷 ,无法给出与实际震害现象和实验相一致的结果 ,关键问题是现有土体残余应变势是以等幅谐波实验为基础的 ,没有考虑地震波的不对称和不规则性对土单元变形发展的影响这一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20.
基于振型遴选与振型构造的空间网格结构动力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总结了传统振型叠加方法应用于空间网格结构动力反应分析难以适用的原因,结合结构固有振型与高效动力分析的LDR振型,提出一种基于振型遴选与振型构造的动力反应分析算法。采用Matlab进行编程,并对两个典型空间网格结构进行数值模拟分析。通过数值结果比较,验证该方法的正确性、有效性及其计算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