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3.
4.
一种能力属性增强的Web服务信任评估模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Web服务环境的开放性、欺骗性和不确定性等特征,导致服务交易双方风险增大,因而构建有效的信任管理机制是降低交易双方风险的至关重要的因素.但是,当前基于安全凭证和反馈信息的信任评估方法均存在缺陷,因而,作者参考社会学的信任模型,利用量化主体能力属性提升信任评估的准确度.在此基础上,设计了Web服务信任评估模型(ServTrust),且提出了ServTrust的一种基于多代理器的解决策略.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与基于反馈信息的方法相比能有效地改善信任评估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5.
6.
基于信任的网络交易业务日益增多,然而Web服务环境下的信任评估模型还不健全,存在Web服务请求方身份不明、信任度量因素考虑不周全及信任评估主观性强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Web服务环境下信任增强的综合评估模型——WS-TECEM(Trust Enhanced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odel for Web Services)。WS-TECEM在传统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信任关系强度、第一手、第二手、第三手信誉看法及第三方信誉推荐者的可信度等思想,提出一种信任粒度更细、信任指数更强的评估模型,仿真实验表明,WS-TECEM能更全面、更准确地度量Web服务环境下交互双方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7.
随着Web服务的出现,对软件服务和服务组合的安全可靠的运行使得服务提供方、服务请求方以及代理之间的相互信任变得尤为重要。首先给出信任和声誉的定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由此提出一个用于度量软件服务间信任关系的信誉评估模型——WSTR。给出了更加灵活的计算直接信任度方法,并且将声誉引入推荐信任的合成中,利用现有的节点作为声誉存储实体,更加能够体现信任的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结合。仿真结果表明声誉度能够客观地反映出真实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8.
针对当前信任模型未能充分考虑环境因素在信任评估中的影响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上下文本体的Web服务动态信任计算模型(CO-WTCM)。该模型通过感知服务实体所处上下文信息,对这些动态、分布、异构的信息进行本体建模,在此基础上采用主客观组合赋权法和模糊综合评估算法对服务实体间的信任关系进行综合评估并通过信任度的综合计算实时更新实体间的信任关系,从而最大程度地保证实体行为的安全和可信。通过与EigenTrust模型相对比,仿真实验验证了该模型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Web服务中,为了消除和抑制节点的不良行为,鼓励提供可靠服务的良好行为,建立有效的可信保证机制,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群组的信任模型。该模型考虑了节点的经验个性化和群组行为个性化等问题,分析表明:新模型降低了全局信誉求解的规模,提高其计算的效率;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大规模分布式网络中访问稀疏的问题;同时具有一定的激励性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10.
11.
一种直觉模糊熵的构造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直觉指数所表征的中立证据中支持与反对的程度呈均衡状态时无法表述的问题,提出一种直觉模糊熵的构造方法.首先基于均衡状态假设,揭示了影响直觉模糊熵大小的3个相互作用因素之间的内部关系,给出了直觉模糊熵的几何解释;然后分析了满足直觉模糊熵的直观约束条件,给出一种直觉模糊熵的公理化定义,揭示了直觉模糊熵最小值计算性质;最后通过算例分析比较,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正确性、合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随着Web服务研究的不断深入,从服务角色的角度出发考虑服务结构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主要从服务的使用者、提供者和服务本身三个方面考虑,提出一个服务信任管理模型,通过使用者对服务信任属性的反馈信息修正提供者发布的服务主观信任信息,通过服务组装过程中获得的信任信息修正提供者提供的服务客观信任信息,从而为用户提供更加准确的基于信任的服务推荐。 相似文献
13.
模糊Petri网及其在Web服务信任评估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为了提高 Web服务的信任评估准确度和交互成功率,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模糊Petri网的Web服务信任评估模型(WS-TEM)。该模型给出了评估的模糊信任规则,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Petri网的推理算法,并使用模糊Petri网中知识表示和运行的基本算法,并行处理一个服务实体的多个推荐信任来综合评估Web服务实体间的信任关系。经过模拟实验和分析表明,该模型在Web服务信任评估上更加准确可靠,从而降低了交互的风险,保证了交互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15.
16.
在C2C电子商务的交易中,买家因交易目的不同,对商家信任度的粒度要求是不同的。为提高交易的成功率,应建立商家信任度的动态分类机制,以满足不同应用的需求。为此,从买家对商家信任的本质出发,首先通过使用模糊集合理论的隶属度概念,提出了信任的定量描述方法;其次,引进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建立了商家信任度的动态分类机制;最后,通过实验仿真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