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青 《计算机应用研究》2013,30(12):3790-3793
结合自验证公钥密码学和口令构造了一个用户可以直接通信的跨域口令认证密钥协商协议。域服务器通过口令认证实现对域内用户的认证, 并与对方域服务器一起协助用户完成认证和密钥协商。该过程中, 域服务器不能获取关于会话密钥的任何信息, 且各参与方之间能够实现相互认证。与同类协议相比, 该协议需要较小的计算和通信代价, 并能抵抗字典攻击和未知会话密钥共享攻击。  相似文献   

2.
跨域端到端口令认证密钥协商协议(C2C-PAKA)的主要目的是使分布在不同域中持有不同口令的两个客户端可以在各自服务器的协助下实现相互认证并协商出共同的会话密钥。本文中,我们基于椭圆曲线上的离散对数问题,在直接通信架构下给出一个跨域的口令认证的密钥协商协议。该协议中,诚实的服务器是不能获取任何关于会话密钥的值。各参与方之间能够实现相互认证。与同类协议比较,该协议具有较小的通信负担和计算负担,更易于实现。此外,协议还能够抵抗字典攻击、口令泄露模仿攻击和未知会话密钥共享攻击等通用攻击类型,同时能够实现前向安全、无密钥控制和已知会话密钥安全等安全属性。  相似文献   

3.
基于身份的认证密钥协商协议存在密钥托管、ID管理、ID唯一性和私钥的安全分发等问题,目前的可信计算技术为此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方案。利用TPM平台中EK和tpmproof唯一性的特点,结合McCullagh-Barreto认证密钥协商协议思想,提出了一个在可信计算环境下基于TPM的认证密钥协商协议,该协议较好地解决了上述基于身份的密钥协商协议所存在的问题。用CK模型对所提协议进行了安全性分析,结果表明该协议具备已知密钥安全性,完善前向保密性及密钥泄露安全性等CK安全模型下相应的安全属性。  相似文献   

4.
改进的基于口令的群密钥协商协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胡红宇  李军义 《计算机工程》2011,37(3):132-133,136
群密钥协商协议是保证后续群组安全通信的重要手段之一。为此,研究Byun和Lee提出的基于口令的群密钥协商协议,指出该协议不能抵抗不可检测的在线字典攻击。基于这个发现,对该方案进行改进,提出一种新的群密钥协商协议。安全性分析表明,该协议可以抵抗基于口令的群密钥协商协议的常见攻击。  相似文献   

5.
基于DAA的可信双向匿名认证密钥协商协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有的匿名认证密钥协商协议,无法实现通信双方相互之间匿名认证,只能实现单向匿名认证,而某些应用场合往往需要实现双向匿名认证。为此,基于椭圆曲线密码学和双线性映射的DAA协议,在可信平台上设计了一个提供双向匿名认证的密钥协商协议,使通信双方能够相互验证对方具有某种成员关系,又不暴露各自的真实身份。该协议适合于计算和存储资源有限的应用场合。  相似文献   

6.
刘松  果乃福  谢帆 《计算机工程》2014,(2):140-143,147
针对多数口令密钥协商(PAKE)协议不具备双向认证功能的问题,基于通用可组合(UC)模型,提出一种UC安全的双向口令认证密钥协商(MPAKE)协议。定义具有双向认证功能的PAKE协议理想函数,描述实体之间的双向认证关系,并利用联合状态UC模型构造实现该理想函数的协议,使协议实体之间可以使用共享参数。该协议基于口令实现了双向认证,并能够协商出会话密钥。通过构造仿真器及其执行的操作分析MPAKE的不可区分性,从而证明该协议是UC安全的,并且结构简单,可保证在任意多方环境中并行运行时的安全。  相似文献   

7.
李丽琳  刘柱文 《计算机应用》2011,31(8):2192-2195
口令认证密钥协商(PAKA)是认证密钥协商(AKA)中的重要分支之一。研究了一种新型三方口令认证密钥协商--3REKA的安全性,发现如果参与双方的验证值丢失,将导致严重的中间人攻击,这一攻击的结果是敌手可以与参与者各自建立独立的会话密钥。描述了这一攻击,并对原协议进行了改进,提出了I-3REKA协议。安全性和性能分析表明,所提出的协议以较低的计算量实现了参与双方的安全通信。  相似文献   

8.
一个新的基于口令的密钥协商协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经意多项式计算作为核心组件,提出了一个基于口令的密钥协商协议PSKA-I,该协议能够抵抗字典攻击但只能工作于认证模型。为解决协议PSKA-I这一缺陷,根据BCK安全模型设计了消息传输认证器,将协议PSKA-I转换为非认证模型中的安全协议PSKA-Ⅱ。上述协议口令的安全性由不经意多项式计算予以保证。与GL协议相比,该协议的通信及计算复杂度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9.
《计算机工程》2018,(4):212-217
基于标准格的密钥协商协议具有较长的密钥长度和较高的密文扩张率,且格的表示方式需要较大的空间,而理想格具有密钥长度短和运行效率高等优点。因此,结合环上误差学习问题,提出基于理想格的用户匿名口令认证密钥协商协议。使用低熵的口令,通过服务器实现相互认证和共享会话密钥,以避免在身份认证过程中用户长期密钥的存储安全受到威胁。分析结果表明,与传统的2PAKE和3PAKE协议相比,该协议具有较高的效率和较短的密钥长度,能够抵抗量子攻击,适用于大规模网络通信。  相似文献   

10.
针对Li-Lee协议通信开销大、计算复杂性高等缺陷,提出一种改进的高效匿名认证密钥协商协议。在保留原协议安全属性基础上,重新设计原协议中本地代理与外地代理通信会话密钥建立机制,支持会话密钥更新功能。性能分析结果表明,与Li-Lee协议相比,改进协议具有通信成本低、计算开销小等优势,更适用于无线通信应用环境。  相似文献   

11.
群密钥协商(GKA)协议在构建安全多播信道中扮演着主要角色。由于公钥管理的简洁性和高效性,基于身份的认证群密钥协商协议密码系统近年来成为热门研究方向。提出了一个基于Weil对和完全三叉树结构的群密钥协商协议,同时提出了成员加入和离开子协议。对新方案的安全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新方案可以抵抗常见的攻击。在性能方面,新方案在参与者较多时有较明显的计算优势。  相似文献   

12.
13.
会话初始协议(SIP)在许多领域已经开始发挥重要的作用。作为下一代互联网中的核心协议之一,SIP实体间通讯的安全性成为了至关重要的问题。通过对SIP现有的安全机制进行分析和比较,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自生成证书公钥加密体制(SGC-PKE)的可认证密钥协商方案,保证了SIP消息在传输过程中的完整性和机密性,并克服了使用公钥基础设施(PKI)带来的缺点。  相似文献   

14.
强安全两方认证密钥协商方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CK(Canetti-Krawczyk,CK)安全模型的认证密钥协商(authenticated key agreement ,AKA)方案不能抗临时私钥泄露产生的攻击,因此,CK模型下被证明是安全的AKA方案也许仍然是不安全的。2007年,LaMacchia等人首次提出了eCK(Extended Canetti-Krawczyk,eCK)安全模型,该模型被认为是当前AKA方案最安全的模型。但LaMacchia等人提出的方案不能抗哈希值泄露产生的攻击。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一个新的强安全认证密钥协商方案被提议。新方案满足抗密钥泄露伪装、己知会话临时信息安全和能抗哈希值泄露攻击等特性,只要每方至少有一个未泄露的秘密,那么新方案在eCK模型下就是安全的,而且新方案是已知同类方案中运算量最少的。  相似文献   

15.
刘雪艳  张强  王彩芬 《计算机应用》2011,31(5):1302-1304
认证密钥协商协议允许通信方在公开的网络环境里进行认证,并协商一个安全的共享会话密钥。在McCullagh-Barreto方案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基于身份的可认证多方密钥协商新方案。引入密钥种子更新临时公私钥对,实现了认证功能,提高了安全性,成功抵抗了Reveal查询攻击和密钥泄漏扮演攻击,且具有无密钥控制、等献性等特性。  相似文献   

16.
基于ECC的密钥协商及双向认证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利  杜耀宗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7,28(13):3076-3077,3118
针对当前移动通信系统中认证和密钥协商协议存在的安全缺陷,提出一种基于椭圆曲线密码体制的双向认证和密钥协商方案,用于移动网络中任意用户之间,或用户与网络之间进行双向认证和会话密钥的安全协商.该方案采用ECC技术,能够在更小的密钥量下提供更大的安全性,减少对带宽的需求,降低移动终端的计算负担和存储要求.  相似文献   

17.
舒剑 《计算机应用研究》2011,28(12):4660-4662
基于签密方案,Liu-Xu利用椭圆曲线群构造了一种高效、强安全的两方认证密钥协商协议.对Liu-Xu提出的方案进行安全性分析,指出该方案不具有强安全性.该方案不能抵抗临时私钥泄露攻击,并且方案不具有完美前向安全的特性.分析了方案不安全的原因在于传送的消息存在冗余,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改进的方案来修正Liu-Xu的方案.  相似文献   

18.

Recent technological advances in almost all critical systems’ domains have led to an explosive growth of multimedia big data. Those advances encompass the ever increasing innovative digital and remote mobile devices being operated on the users’ end. Due to the openness of critical system, the service providers in such networks are facing security challenges to authenticate those mobile devices on the field, and delivering services. In this scenario, the Multi-server authentication (MSA) framework seems to be a promising solution that enables its subscribers to avail services from different servers without getting registered to each server individually. In last few years many MSA protocols depending on RC-Offline authentication during mutual authentication, have been presented. However, to date, there is no efficient MSA scheme to our knowledge that is free of all three weaknesses, simultaneously. That is, 1) free from storage of server-based parameters (public keys or other values) in smart card by registration authority, 2) free from the assumption of publishing of server-based public keys publicly and 3) free from a single secret sharing with all servers so that it could avoid server masquerading (insider) attack. Considering these limitations, we present a multi-server authentication protocol that withstands above drawbacks using lightweight cryptographic operations. The rationale of the proposed work was to present an efficient RC-Offline MSA scheme. Our scheme is also backed by formal security analysis based on GNY logic and automated security verification using ProVerif tool.

  相似文献   

19.
Multimedia Tools and Applications - An authentication scheme handling multiple servers offers a feasible environment to users to conveniently access the rightful services from various servers us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