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基于SLS系统的无底柱崩落法矿石损失贫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分段高度、进路间距和崩矿步距等结构参数对矿石回收指标影响大。利用SLS系统分析研究了结构参数和矿石回收指标的关系,并结合M atlab对模拟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得到了结构参数和回收指标的回归方程,利用回归方程对结构参数与矿石回收指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得到了一些重要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张志贵 《中国矿业》2003,12(11):31-34
本文从崩落矿岩移动规律的角度,就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结构参数对矿石回收指标的影响情况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研究表明,对于矿体条件较好的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矿山,由于特殊的结构和连续的放矿空间,结构参数在一定范围内调整不会显著影响矿石的回收效果;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的结构参数可以根据采矿技术及经济的需要在较大范围内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3.
梅山铁矿大结构参数下合理崩矿步距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荣高  安龙  江学  王鹏 《金属矿山》2012,41(5):5-8,12
针对梅山铁矿亟需确定的18 m×20 m结构参数下最优崩矿步距取值问题,分析了优选最优崩矿步距的数学分析方法,确定以端部放矿实验为手段来测定该结构参数下放出体的形态特征,并利用放出体的形态参数,以回贫差为目标函数,通过求极值的方法,计算最优的崩矿步距。理论计算表明,崩矿步距对矿石回收指标影响较大,崩矿步距为4.31~5.38 m时,更有利于矿石回收。实践表明,用数学分析法确定的最优崩矿步距对生产实际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根据峨口铁矿面临露天开采进入生产末期的现状,结合峨口铁矿生产工艺流程与生产组织过程,对近年来矿石回收利用思路,矿石回收利用措施进行了总结。通过量化分析矿石贫化率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提出进行矿石贫化率配矿,选择合理的采矿作业线推进方法,优化采矿方式等措施,这些措施的实施对境界内的矿石回收利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某矿为降低开采成本,提高矿山经济效益,决定改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开采,且初选了12m×15m×2.0m与15m×15m×2.2m两种结构参数方案。为对比分析两结构参数方案矿石回收效果的优劣,采用低贫化放矿与截止品位放矿相结合的"组合放矿"方式对两种结构参数方案进行了放矿模拟试验,并对比研究了其矿石回收效果。研究表明,在同样的矿石回采与放矿条件下,12m×15m×2.0m结构参数方案的矿石回收效果更优,不仅其矿石回收率高出15m×15m×2.2m结构参数方案近2个百分点,废石混入率也低1.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6.
倾斜中厚矿体分段崩落法损失贫化控制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劼  杨超  张军  王苹 《金属矿山》2010,39(6):57-59
探讨了无底柱分段崩落法放矿规律,分析了造成损失贫化的原因。提出了以控制爆破效果、设计合理放矿参数及放矿顺序、利用交叉进路回收残留矿石的综合技术来降低矿石损失贫化指标,现场应用得到了矿石贫化率21.87%,矿石损失率28.02%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7.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回收指标与分段数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的回收指标随着结构参数、分段数的不同而不同。在鲁中矿山公司小官庄铁矿大间距工艺参数研究攻关中,进行了分段实验室放矿实验。模拟实验选取7种进路间距、3种放矿步距、5个分段,共105个方案,得到了各组试验的岩石混入率、纯矿石回收率、回收率。对实验数据采用Matlab编程进行了回归分析,得出了随着分段数的增加,纯矿石回收率和总的矿石回收率都增加,岩石混入率减小的结果,但增加与减小的比例逐步降低,最佳回收率指标出现在进路间距B=16~17m,放矿步距L=5~6m的方案。  相似文献   

8.
为了减少矿山企业的采矿成本,提高矿山的经济效益,对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的结构参数、多分段放矿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与矿石的回收率和贫化率的关系。探讨以大间距结构参数为理论基础,结合矿山的实际放矿参数,确定正交试验因素,采用室内多分段放矿模型,分别对低贫化放矿和矿山现行截止品位放矿进行了试验,分别分析放矿结构参数与矿石回收率和贫化率的关系。采用计算机PFC~(3D)软件模拟低贫化放矿,将模拟所得数据采用回贫差因素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利用ORIGIN软件采用响应面法拟合函数分析回贫差和结构参数的关系,最后分析矿石回贫差与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各结构参数的关系,结果表明提出的该矿山的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结构参数为最优值。  相似文献   

9.
详细分析了下盘残留矿石比例以及下盘残留矿石回收的特殊性对矿山矿石回收效果的影响。分析 表明,下盘残留矿量比例主要受矿体赋存条件以及采矿方法主要结构参数影响,矿体厚度越小、 倾角越缓,结构参数越大,下盘残留矿量比例越大,由矿岩混采造成的下盘残留矿石回收效果越 差,改进下盘残留矿石回采工艺是保证下盘残留矿石充分回收以及矿石整体回收效果的关键。最 后针对传统切岩回采下盘残留矿石工艺造成的矿体下盘残留矿石退采不充分及矿石回收效果差问 题,提出了下盘切岩开采+上分段下盘进路间柱辅助回采进路回采下盘残留矿石新工艺以及增大 矿体下盘崩矿步距、矿体下盘边孔角等降低矿石损失贫化技术措施,对目前国内相关矿山具有重 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采场结构参数对下盘残留体的影响是无底柱分段崩落法能否在倾斜中厚矿体开采时取得较好的回收指标需要研究的关键问题。以矿体倾角、分段高度、矿体厚度为因素,进行3因素4水平正交方案设计,用PFC2D模拟不同方案的残留体形态和放出的矿岩量指标,计算废石体积混入率和纯矿石体积回收率,并进行直观分析。结果表明,矿体倾角和分段高度对倾斜中厚矿体崩落法的回收指标影响最为显著,矿体厚度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11.
出矿巷道间距问题不同于一般的平行巷道间距问题,目的是在矿石回收率和出矿巷道稳定性间取得平衡。以陕西徐家沟铜矿破碎矿体为工程背景,联合利用放矿实验和FLAC3D数值模拟确定出矿巷道间距。根据椭球体放矿理论进行放矿实验并获得放出体形态参数;在此基础上通过数学回归得到放出体偏心率方程,放矿高度50 m时,放出体b轴长6.53 m,按照放出体高分段排列确定出矿巷道的理论间距为15.1 m。考虑到矿体破碎、采场顶板不稳,按照"本中段矿石尽量在本中段回收"的原则,选择10 m和12.5 m 2种间距进行FLAC3D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采用12.5 m的间距时,既能最大限度保证出矿巷道的稳定,又能提高矿石回收率。  相似文献   

12.
针对无底柱分段崩落法放矿过程中顶部、侧面和正面等各部位废石混入情况无法定量分析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原位替换法相似性物理模拟试验,得到了各部位废石混入量,找到了各部位废石混入关键点.利用Design-Expert中Box-Behnken方法设计了15组试验,系统研究了分段高度、进路间距和崩矿步距之间交互作用对废石混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通过平面放矿实验和经济分析 ,改进了东大山矿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结构参数 ,并进行了工业试验 ,依此提出了优化采矿方法指标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赵欣 《矿冶工程》2018,38(6):33-38
以矿柱宽度、矿房跨度与分段高度3个主要采场结构参数为影响因素,最大压应力、最大拉应力、顶板位移和矿房回采矿量为评价指标,进行了响应面试验设计。采用3DMINE-MIDAS/GTS-FLAC3D联合模型的计算结果,得到响应面结果和评价指标的回归方程,并据此得出单一因素和因素交互作用对评价指标的影响规律; 将回归方程和矿房回采矿量引入基于满意度的多目标优化模型,得到最佳采场结构参数。结果表明,所建立评价指标的回归方程相关性很高,能在试验范围内准确地预测结果; 评价指标受到单因素和因素间交互作用影响,交互作用中,矿柱宽度与矿房跨度交互作用影响最显著。最佳采场结构参数为:矿柱宽9 m,矿房跨度11 m,分段高度12 m; 把该参数应用于招金矿业夏甸金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覆盖岩层下矿岩流动过程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离散元中刚性块体模型,模拟了多种放矿制度下,覆盖岩层与矿石的相互作用及移动过程,反映了矿岩的流动特点和接触线变化过程。研究表明,用离散元方法模拟非均匀矿岩散体运动过程是适合的,能够用于采场结构参数优化、出矿方式选择、放矿管理和对矿石的损失与贫化指标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6.
以云锡卡房分公司大白岩矿区I-9矿群开采过程中的采场结构参数及顶板地压控制优化为研究对象,在现场调查、岩石力学实验及矿岩体质量分级的基础上,采用有限元法3D-σ,对开采现状及后期开采过程中采场结构参数和地压控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有些开采区域目前有应力集中现象,主要表现为安全率偏低,且塑性区连片,继续采用全面法开采剩余矿体会造成大的地压活动,安全隐患极大。通过多方案对采场结构参数及回采顺序的论证,建议在合理结构参数的基础上在15、16地质剖面线位置留6m的连续矿柱将现有采空区隔离,将剩余矿体分为A、B、C、D、E、F六个区域独立开采进行应力阻隔,能有效控制地压,达到安全开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结合武钢金山店铁矿生产中遇到的问题,通过进行室内物理放矿模拟试验对35m超高分段条件下放矿回收指标和放出体形态进行较为详尽的研究,揭示出损失率、贫化率等回收指标的变化情况,放出体形态与崩矿步距之间的关系,进而为指导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