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以三元熔盐为传热介质,在熔盐吸热传热实验平台上进行高温高热流密度下316L不锈钢熔盐吸热管传热特性试验。吸热管外径为20 mm,实验流体温度控制在250~500℃,热流密度为180~470 kW/m2。实验揭示了不同温度及不同热流密度下熔盐吸热管内对流换热的Nu-Re关系,Nu随Re增加显著增大,实验Nu数普遍高于按Sieder-Tate关联式计算的值。分析了温度及热流密度对熔盐吸热管传热特性的影响,发现熔盐平均温度相同时,低热流密度下的Nu数大于高热流密度下的Nu数,同时实验结果显示高温高热流密度下熔盐吸热管的传热性能主要取决于熔盐流速,且高热流密度对传热过程中的温度影响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2.
针对窄矩形通道在换热过程中有较高功率密度的问题,本文为了解决在小型反应堆中的应用,采用所搭建的小型窄矩形自然循环通道,进行实验研究,并结合BP神经网络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预测,分析在不同参数工况下临界热流密度随不同参数的变化情况以及不同参数对临界热流密度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质量流量与系统压力对临界热流密度点的影响呈现正相关;出口干度对临界热流密度呈现负相关;且质量流量对临界热流密度的影响程度最大;压力对临界热流密度的影响程度最小。利用相关实验数据,基于影响因素大小,通过BP神经网络方式,建立了适合于自然循环窄通道小堆的模型。BP神经网络算法的预测值与实验值符合良好,误差为10%;Katto模型与实验数据相比误差较大,Zhang公式和拟合公式的误差较小,所建立的临界热流密度模型可作为窄矩形通道自然循环临界热流密度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3.
Re数在500~15000范围内,对矩形通道内交错布置多个开孔折流板的强化换热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开孔密度对通道强化换热的影响,并与设置不开孔折流板通道的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开孔折流板具有较好的强化换热效果,随着雷诺数Re的增加,换热效果逐步增强;同未开孔折流板相比,开孔密度为2.51%的折流板的强化换热效果最好,在测试的Re数范围内,其平均Nu可以增加59%,最大可以提高到2倍.最后,在实验数据基础上,关联得出了一个换热准则关联式,可以用作开发新型换热器的设计计算依据.  相似文献   

4.
动力学不稳定性模型被推广到有限几何形状的加热面,以解释微电子器件尺寸对池内沸腾换热临界热流形成机理的影响。随特性尺寸的减小,将出现不同的机理。对于不同几何形状的加热器件,其无因次临界热流与尺寸的关系均可以用相似的函数形式进行关联。  相似文献   

5.
通过实验研究与观察,首次提出并证明了微小空间粉末多孔薄层表面上几个不同的沸腾传热阶段.与光滑表面上的沸腾有着本质的不同的是,多孔表面上临界沸腾只有在多孔薄层表面以上形成纯蒸汽膜时才能发生,而临界沸腾热流比光滑表面高1~2倍.综合实验结果得出多孔薄层表面上临界沸腾热流计算关联式.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钢坯加热的热流密度分布关联加热能耗的原理,提出一种重建加热钢坯表面的热流密度分布曲面模型的方法,以期将来能通过它建立热流密度概率密度分布曲面,调整热流密度概率密度分布曲面的权值来达到钢坯加热节能控制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设计了微通道流态观测系统,在低雷诺数(34~191)条件下,对以水为工质的一种铜基微通道热沉的流态、温差、压降与其传热特性的关系进行研究。通过可视化观察发现,此微通道的主要流态形式为环状流并随着热流密度的进一步增大呈现周期性震荡。在微通道出现干涸现象时,流体流量迅速下降至零。低入口雷诺数下,首次发现了微通道热沉底部轴向温度呈现中间低两边高的现象。这可能由于流态为充分沸腾的环状流时,与壁面的换热效率最高导致的。微通道热沉的压降损失随着雷诺数和热流密度的增加而增大。分析结果表明,流体流态是影响铜-水微通道热沉换热特性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8.
临界热流密度(CHF)是反应堆设计过程中的限制性热工参数,对反应堆的安全性和经济性有着重要的影响。本试验研究在低压下以圆管为试验本体,探索低压临界热流密度试验的试验方法和关键技术,并研究了临界点含汽量、质量流速、压力等热工参数对临界热流密度的影响规律。本试验共获得有效数据点31个,试验数据的的参数范围为:质量含汽量(-0.05~0.20),压力(2~10Bar),并整理出适合低压的单管CHF经验关系式,能够在试验参数范围内对单管CHF进行较准确的预测,为低压棒束试验研究提供技术支持和试验经验。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加热通道中逆流的特征和机理,本文进行了低压高入口过冷度下的自然循环实验。通过采用逐渐增加实验热流密度的方法,在自然循环流动沸腾实验中识别了3种自然循环模式:稳态自然循环、流动不稳定性(无逆流)和逆流。对比实验热流密度和经验关系式计算的临界热流密度预测值,解释了逆流的机理:流动不稳定性诱发了间歇干涸型沸腾临界,间歇干涸导致了逆流的产生。分析了自然循环工况和回路结构对逆流的影响,并结合实验段出口水温波动、壁温分布和间歇干涸的发生建立了流动不稳定性工况下实验段内的流型,单相流体和两相混合物的交替通过加热段出口。本文给出不同热流密度下的自然循环模式,可为自然循环系统的设计和安全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以液体火箭发动机再生冷却技术为背景,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Z-type型并联通道碳氢燃料流量分配特性进行了研究,基于流/固/热耦合方法分析了流量和热流密度对传热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热流条件下,随着流量增加,冷却剂出口温度降低,流量分配不均匀度系数略有下降,但差别不大;相同流通面积下,随着流量的增加,冷却剂流动速度增大...  相似文献   

11.
为检验经典的临界热流密度(critical heat flux, CHF)流体模化方法对于卧式螺旋管的应用效果,采用大功率直流电加热的方法对制冷剂HFC-134a在卧式螺旋管内的流动沸腾CHF进行了实验测试。通过运用Ahmad和Katto模型对实验测试数据和已有数据源进行模化计算发现:Ahmad和Katto模型确定的流量模化因子对于卧式螺旋管CHF的流体模化会产生较大的偏差,导致预测的CHF值高于实验结果。在实验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卧式螺旋管CHF流量模化因子的经验关联式。计算结果表明:应用该关联式对实验条件下卧式螺旋管CHF的预测偏差在±20%以内,其流体模化精度明显优于Ahmad和Katto模型。  相似文献   

12.
锥型布风板内循环流化床气化反应的关键在于采用合理循环流率。针对锥型布风板内循环流化床的控制参数:气化室风速、提升管风速、物料粒径和床层高度对循环流率的影响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循环流率随着气化室风速、提升管风速、床层高度的增大而增大,当达到一定值后,颗粒循环流率的增长趋势逐渐平缓;循环流率随着物料粒径的增大而明显变小。此外还提出了循环流率关于控制参数的经验关联式,在本实验中,该关联式能较好的符合实验测量值。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在常压下,竖直环形通道内水强迫循环流动的临界热流密度实验。先后做了两种不同管长的单管CHF实验。根据实验结果拟合了适用于本实验参数范围的CHF关系式,计算值与实验值吻合良好,给出了这两种不同管长单管CHF的结果并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在常压回路上进行的竖直环形通道内向上流动水在自然循环时的临界热流密度实验情况。对1.00m长单管进行了摇摆和不摇摆的实验。分析了摇摆和不摇摆情况下自然循环CHF变化的规律和原因。  相似文献   

15.
运动负荷下人体血流参数动态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运动负荷下心血管系统血流多数的动态变化机理。提出了一种能描述运动负荷下人体血流参数的心血管动态数学模型。根据此模型并运用多变量函数分析方法,研究得出运动负荷下血流多数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影响心血管功能的几个重要因素。理论分析结果与临床实验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16.
给水管网运行环境的随机性与复杂性,导致管网水力模型参数存在不确定性.为分析模型参数的不确定性对模拟结果的影响,基于Monte Carlo随机模拟方法,提出考虑参数相关性的给水管网模型不确定性分析方法.将存在相关性的参数视为具有一定相关系数的随机变量,在Monte Carlo随机抽样阶段,先进行独立正态随机数抽样;当计算随机样本对应的管网模型结果时,通过逆-正交变换和逆-Nataf变换,把独立正态随机数转换为相关随机数,将相关随机数作为管网模型参数值进行水力计算.以管道摩阻系数的相关性和不确定性对模型计算结果中的节点压力和管道流量的影响为重点进行探讨.算例分析结果表明,管道摩阻系数的相关性对不确定性分析结果有显著的影响,考虑相关性与不考虑相关性的计算结果相比,节点压力、管道流量的平均波动值相差比率分别可达70%和60%以上.所以,在给水管网模型的不确定性分析中应该考虑模型参数间的相关性问题.  相似文献   

17.
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血流参数的变化可以为心脑血管疾病预诊提供重要依据.针对当前血流参数检测方法复杂、有创等缺点,无创获取脉搏波信号,对信号预处理,提取脉搏波形特征量K来计算血流参数,并对K值与血流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方法不仅方便快捷,而且能够用脉搏波面积特征量准确预测血流参数变化,成为心脑血管疾病家庭和临床预诊的一种新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8.
微小通道内流动沸腾换热研究进程制约着紧凑式微小通道蒸发器的进一步开发和应用.结合国内外微小通道内流动沸腾换热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从流型、临界热流通量(CHF)、干涸(Dry-out)以及多通道内流动沸腾换热等几个关键点出发,对现有的研究成果做了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了需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以十甲基环五硅氧烷(DMCPS)和三氟甲烷(CHF3)作为反应气体,采用电子回旋共振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ECR-CVD)方法,制备了氟掺杂的SiCOH低介电常数薄膜。研究发现:随着CHF3/DMCPS流量比的增大,薄膜的沉积速率呈"N"型变化。根据薄膜结构和成分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以及放电等离子体中基团分步的光强度标定的发射光谱(OES)分析可知:薄膜沉积速率的变化是由于CHF3进气量的增加导致薄膜生长从以沉积F-SiCOH薄膜为主过渡到以沉积氟化非晶碳(a-C:F:H)薄膜为主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安吉县横塘村水文站是西苕溪区域代表站,该站的水位,流量等水文要素是西苕溪水利规划和综合治理的重要依据,测流方法的确定直接关系到水文资料的质量,本文对该站的代表线测流进行了相关分析,取得了可行性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