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通过分析总结甘肃省旱情发展变化趋势、水资源供需状况,结合全省现有抗旱能力,指出了当前抗旱基础设施薄弱、抗旱体制和机制尚不健全、抗旱投入严重不足、旱情监测信息化手段落后等抗旱应急减灾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编制完善抗旱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应急水源建设、落实农业抗旱措施、强化服务组织建设,建立完善法规制度等抗旱减灾体系建设完善的建议,为今后的科学抗旱,提高抗旱减灾应急能力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
《山西水利》2006,22(2):I0007-I0007
阳城县抗旱服务队自1992年组建以来,始终坚持“抗旱减灾、服务农民”这一宗旨,奋力拼搏,开拓进取,使队伍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为全县水利建设、抗旱减灾做出了贡献,并多次受到省、市、县有关部门的表彰。1996年、1999年,阳城县抗旱服务队被省防办授予“抗旱服务队工作先进集体”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董铺水库抗旱水源的分析,探讨了开发保护和利用有限水资源的发展方向,以达到抗旱减灾目的。  相似文献   

4.
论文回顾了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抗旱减灾研究团队从2005年成立至今的抗旱减灾研究成果和学科发展历程。团队始终坚持国家需求,坚持问题导向,在抗旱减灾相关的制度、标准、技术等方面产出了一批有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并初步建立了抗旱减灾学科体系,为国家抗旱减灾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未来,团队将继续围绕旱灾学、防旱学和应急抗旱技术等学科方向深入开展研究,为提高我国抗旱减灾管理科学化水平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抗旱减灾工作已成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项长期性,持久性的战略任务,张家口市怀安县抗旱服务站深化改革,牵头兴建的股份制水利工程在抗旱减灾中发挥了显著效益,本文对股份制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探索了今后股份制办水的新途径,以促进股份制工程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抗旱条例》2009年2月26日开始施行,标志着我国抗旱减灾工作从此步人了法制化的历史新阶段。抗旱条例是我国第一部综合性专门规范抗旱减灾工作的行政法规.其颁布实施填补了国家抗旱立法的空白.标志着我国抗旱减灾工作进入有法可依、规范化管理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7.
邢台市十年九旱,抗旱不仅是农事活动的主要内容,也是全民、全社会的共同任务,在充分利用抗旱设施的同时,1991年开始建设抗旱服务站,开展多种形式的抗旱服务,实践证明,它是市场经济体制下一条行之有效的抗旱减灾途径,适应了农民群众的迫切需求。  相似文献   

8.
《山西水利》2006,22(5):I0004-I0004
榆社县抗旱服务队组建于1992年,是一个集防汛抗旱、水利工程建设安装、物资供应为一体的专业抗旱服务组织。建队以来,服务队紧紧围绕“抗旱服务,高效创收”的宗旨,本着建设与管理并重,经营与服务并举的原则,在全县抗旱减灾、人畜饮水解困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十多年来,服务队改善  相似文献   

9.
2009年2月6日,省政府办公厅批准实施甘肃省抗旱应急预案,标志着我省抗旱应急工作进入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我省降水稀少,水资源贫乏,长期以来,干旱缺水是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和现实问题。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干旱天气频繁,旱灾影响日益加剧,干旱已严重制约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为了切实增强干旱风险意识,提高抗旱应急工作的科学性、主动性和时效性,提升抗旱减灾的应急能力,保证抗旱救灾工作高效有序进行,甘肃省抗旱防汛指挥部编制了甘肃省抗旱应急预案。  相似文献   

10.
抗旱规划编制 多年来,我国制定了许多水利发展规划,但始终没有一个完整的抗旱规划来指导抗旱工作。2005年国家防办立项组织开展《全国抗旱减灾“十一五”规划》编制。 该规划于2005年底完成,包含以下内容:①我国抗旱减灾基本情况以及面临的形势分析;②规划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③抗旱减灾目标:⑥应急抗旱减灾工程总体布局和主要任务:⑤抗旱减灾管理及主要任务;⑥应急抗旱重点项目;⑦投资测算与规划效果分析以及保障措施等。  相似文献   

11.
我国是一个旱灾频繁的国家,为战胜干旱,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使旱灾得到了很大遏制。抗旱服务组织作为抗旱减灾的一支重要力量,在多年的抗旱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到了基层广大干部群众的好评。  相似文献   

12.
组建于2001年,是水利部防洪抗旱减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依托单位,主要从事洪水管理、防洪抗旱减灾政策与工程技术、防洪决策支持技术、信息与灾害风险技术等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陕西省抗旱服务组织管理由于缺乏专业化和信息化管理手段,大量抗旱设备的后续资产管理、持续运行管理水平与日益严重的旱情发展态势和群众抗旱需求不相匹配,亟须开发建设一套抗旱物资管理信息系统。陕西省抗旱物资管理信息系统的建成使用实现了对陕西省各级抗旱服务组织设备物资的统一管理和调度,有效提高了抗旱设备的使用效率,发挥了减灾效益,提高了抗旱服务工作的持续性、高效性,有助于建立抗旱减灾服务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抗旱条例》已经国务院第49次常务会议通过施行。这是我国历史上有关抗旱工作的第一部法规性文件,它的颁布.十分及时,也十分必要.象征着抗旱工作已经走上法制化轨道.必将更快更好的推动抗旱减灾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5.
近年,我国干旱灾害呈现多发频发趋势,对我国的城乡居民用水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制约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分析我国抗旱减灾面临的形势和抗旱减灾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我国抗旱减灾工作的需求,提出了我国建立防旱抗旱减灾长效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干旱灾害是中国最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对中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带来了重大威胁。开展区域抗旱能力评价,对抵御干旱灾害风险开展抗旱减灾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在阐述抗旱能力概念与内涵的基础上,回顾了目前区域抗旱能力评价的两类方法:基于构成要素多指标的综合评价法和基于水量供需关系的定量评价法;总结了现有评价方法存在的3个不足:即理论体系与指标选取问题、评价结果的不确定性问题、评价结果的适用性问题。指出未来研究应注重评价指标体系基础数据的准确性与合理性,加强智能评价方法研究,运用多学科方法开展动态评价。研究成果可为区域抗旱减灾研究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7.
地下水不仅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于我国供水安全还具有特别重要的战略意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供水的战略意义,地下水对于我国的供水安全不可或缺;其次是抗旱减灾的战略意义,地下水对于我国的抗旱减灾作用无可替代。分析了我国地下水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对抗旱减灾的影响,基于提高抗旱减灾工作成效的考虑,提出加强地下水资源管理保护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2010~2011年,山东日照市遭遇了秋冬春连旱,降水稀少程度是全市有水文记录资料60年以来同期降雨量的最小值。面对严重旱情,探索出"三统一"抗旱、义务灌溉服务队抗旱、专业合作社抗旱、"协会供水、统一灌溉"抗旱等多种基层抗旱新模式,卓有成效地应对旱情,并为积极做好抗旱减灾工作特别是山丘区的抗旱减灾工作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19.
抗旱工作已经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结合汪清县山区抗旱特征,从水源地保护,基础设施、政策法规建设及抗旱体制调整等五个方面,对山区抗旱工作进行了探讨,阐述了新时期山区抗旱减灾工作既要强调工程抗旱,又要突出抗旱政策法规及“自然补贴”等保障形式,走双向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0.
《水利发展研究》2013,13(5):34-34
——抗旱减灾工作成效显著。2012年以来,克服连续3年严重干旱的不利影响,高效有力地开展抗旱减灾工作。全省累计筹集投入抗旱减灾资金43亿元,组织719万人次投入抗旱减灾,累计临时解决678万人饮水困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