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烹调和食品加工中,经常要把油和水混在一起.而油和水是不相溶的.食物中有一种与油相似的物质叫卵磷脂,它与油是同胞兄弟,可以帮助油与水结合.卵磷脂分子的一端具有亲水性;另一端具有亲油性.它能使原本互  相似文献   

2.
采用气相色谱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氧化及未氧化羊骨油中脂肪酸组成与挥发性风味物质成分。通过"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评价各挥发性风味物质对羊骨油总体风味的贡献,并结合聚类分析方法,确定氧化后羊骨油的关键挥发性风味物质。结果表明:羊骨油中检测出7种脂肪酸,其中包括3种饱和脂肪酸和4种不饱和脂肪酸,氧化使得羊骨油中亚油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羊骨油中反-2-烯醛和反,反-2,4-二烯醛等醛类化合物为主要挥发性物质,氧化后羊骨油挥发性风味物质种类增加了22种,总峰面积是未氧化羊骨油风味物质总面积的4倍以上;亚油酸的氧化产物反-2-壬烯醛是羊骨油氧化后生成的最关键挥发性风味物质。总之,氧化羊骨油可以产生大量挥发性风味物质,并对脂肪香气起到强化作用。  相似文献   

3.
风味是油茶籽油的重要品质特征之一,为揭示油茶籽油挥发性特征风味物质的产生规律和机制,对油茶籽油挥发性风味物质及其影响因素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油茶籽油中主要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包括醛类、酯类、杂环类、酚类及萜烯类等,这些物质赋予了油茶籽油特有的青香、果香、焙烤香等风味特征。影响油茶籽油挥发性风味物质组成的因素有原料品种、原料产地、生产工艺及储存等。不同品种和产地的油茶籽油挥发性风味物质种类和含量差异较大。油茶籽油加工过程中,预处理温度对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形成影响较大,如烘烤和焙炒过程中发生美拉德反应和脂质氧化反应形成多种杂环类挥发性风味物质,使油茶籽油的焙烤香味增加,形成浓香型油茶籽油。但精炼过程中的脱胶、脱酸、脱色、脱臭处理会造成大量的挥发性风味物质损失。储存过程中脂肪酸氧化会产生异味,从而改变油茶籽油的风味特征。采用合适的生产工艺对于油茶籽油风味品质的控制和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4种油茶籽油中多酚类物质的抗氧化活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80%乙醇溶液分别提取雅安当地的白花和红花油茶籽毛油与精炼油中的多酚类物质,比较研究这4种油茶籽油中多酚类物质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多酚类物质的含量分别为1.41(白花油茶籽毛油)、1.04(白花油茶籽精炼油)、0.75(红花油茶籽毛油)、0.68μg/mL(红花油茶籽精炼油);4种油茶籽油多酚类物质均表现出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并随多酚含量的增加而增强;白花油茶籽油中多酚类物质的抗氧化能力均强于红花油茶籽油中的;毛油相对于精炼油均具有更强的抗氧化作用;白花油茶籽毛油中多酚类物质的抗氧化活性不稳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精炼过程中山桐子油挥发性风味物质成分的变化规律。方法 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法(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获取不同处理山桐子油样品挥发性化合物指纹图谱,利用多元统计法分析不同处理下山桐子油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差异。结果 山桐子油中共检测出107种挥发性化合物,鉴定出95种,其中酸类物质6种、醇类物质20种、醛类物质30种,酯类物质10种,酮类物质16种、其他类物质13种。结论 精炼工艺可以有效去除山桐子毛油中刺激性异味,提高令人愉悦的风味物质含量,因此经过精炼后的山桐子油具有微甜的果香风味。但由于关键挥发性化合物种类较少、含量不高,精炼后山桐子油的风味整体偏淡。  相似文献   

6.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HS-SPME-GC-MS)对冷榨伽师瓜籽油和不同烤籽温度下的热榨伽师瓜籽油的挥发性物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伽师瓜籽油中共检出115种挥发性物质,主要是羧酸类、醛类、酮类、杂环类、醇类、酯类和烷烃类化合物;冷榨伽师瓜籽油的挥发性物质主要是羧酸类、醛类及醇类化合物,相对质量分数分别为36.65%、29.50%、11.56%;烤籽温度为110℃和130℃下的热榨伽师瓜籽油主要挥发性物质为醛类化合物,且含量与冷榨伽师瓜籽油有较大差异;烤籽温度为150、170、190、210℃下热榨伽师瓜籽油的主要挥发性成分为吡嗪、呋喃等杂环类化合物和醛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7.
大麻籽油的毒性分析与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介绍了大麻籽油的毒性,分析了食用大麻籽油后造成中毒现象的原因,提出油中含多量的以四氢大麻酚(△~9—THC)为代表的酚类物质是造成大麻籽油食后中毒的直接原因,对宁夏地区生产的大麻籽油及大麻籽中所含的主要毒性物质进行了调查测试。  相似文献   

8.
目的 确定新鲜葱姜蒜混合物和经油高温炒制后葱姜蒜油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主要成分, 明确新鲜葱姜蒜混合物和葱姜蒜油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差异。方法 采用固相微萃取法(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 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对新鲜葱姜蒜样品和葱姜蒜油样品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分离鉴定, 并进行气味活度值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 从新鲜葱姜蒜中共检出化合物81种挥发性成分, 包括烃类43种、醚类17种、醇类3种、酮类4种、酸类2种、酯类4种、杂环类8种。炒制后的葱姜蒜油中检出19种挥发性风味物质, 包括烃类9种、醚类2种、醇类5种、醛类2种、酸类1种, 其中烃类物质减少10.37%, 醚类物质减少10.08%, 醇类物质上升18.43%, 醛类物质上升4.47%, 酸类物质上升2.63%。结论 葱姜蒜混合物与炒制后的葱姜蒜油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存在差异, 醛类、醇类、酸类物质是差异的主要来源, 并可能为炒制后的葱姜蒜油中的风味起到主要贡献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生姜为原料,通过两种不同的提取方式研究姜油中的风味物质,采用气质联用(GC-MS)技术对得到的样品进行风味物质的测定,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PCA)比较两种不同的提取方式所得到的风味物质之间的区别。结果表明:超临界CO2萃取法得到的姜油共检测出83个峰,乙醇浸提法共检测出51个峰,得到的风味物质主要有6大类,包括烯烃类、酮/酚类、酸酯类、醛类、醇类和烷烃类,其中贡献率最大的是烯烃类和酮/酚类,累计贡献率达到95.544%。超临界CO2萃取得到的姜油不仅感官品质上优于乙醇浸提法得到的姜油,其风味物质的相对含量也明显多于乙醇浸提法得到的姜油,为以后姜油风味物质的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HS-SPME-GC-MS)对冷榨伽师瓜籽油和不同烤籽温度下的热榨伽师瓜籽油的挥发性物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伽师瓜籽油中共检出115种挥发性物质,主要是羧酸类、醛类、酮类、杂环类、醇类、酯类和烷烃类化合物;冷榨伽师瓜籽油的挥发性物质主要是羧酸类、醛类及醇类化合物,相对百分含量分别为36.65%、29.50%、11.56%;烤籽温度为110 ℃和130 ℃下的热榨伽师瓜籽油主要挥发性物质为醛类化合物,且含量与冷榨伽师瓜籽油有较大差异;烤籽温度为150 ℃、170 ℃、190 ℃、210 ℃下热榨伽师瓜籽油的主要挥发性成分为吡嗪、呋喃等杂环类化合物和醛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1.
<正>植物油对人体功能性往往取决于油料脂肪酸组份及溶于油内脂溶性成份。油脂的脂溶性成份常有甾醇、三萜系醇,类胡萝卜素及酚类物质等,酚类物大多数系为具有抗氧化性生育酚和酚羧酸之类化合物。油脂若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多,易被氧化;但油内若含有脂溶性抗氧化酚类物质,则不易被氧化。 芝麻油不仅是种芳香独特风味油,而且,油内含有与甾醇,生育酚不同的脂溶性抗氧化木聚糖类物质,赋予芝麻油具有特殊功能性。芝麻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淡水鱼类加工副产物的高值化利用,本文以3种常见的淡水鱼(草鱼、青鱼和鲢鱼)内脏为原料提取粗鱼油,进行理化指标评价、脂肪酸组成及挥发性风味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青鱼油的理化指标最佳,其过氧化值、酸价、水分及挥发物、茴香胺值、不皂化物等较低;鲢鱼油次之,草鱼油最差。青鱼油、鲢鱼油和草鱼油中分别检测出16、22、27种脂肪酸,均以棕榈酸(C16:0)、油酸(C18:1n-9c)、亚油酸(C18:2n-6c)为主,鲢鱼油的相对营养价值最高。3种粗鱼油共检测出66种挥发性物质,包括烃类17种,醇类7种,醛类15种,酮类3种,酯类8种,酸类10种,酚类3种,其他类3种。草鱼油中含量最高的是酚类物质(59.86%);青鱼油中挥发性物质以醇类为主,含量为53.23%;鲢鱼油中含量最高的是酸类物质(27.64%)。3种粗鱼油共得到10种关键风味成分,主要以醛类、醇类和酚类物质为主。反式-2,4-癸二烯醛、壬醛、反式-2,4-庚二烯醛、苯乙醛、1-辛烯-3-醇等是粗鱼油中主要的鱼腥味、油脂味风味物质。  相似文献   

13.
细纱胶辊使用中一端出现溶胀问题的探讨姚伟,李风刚,张桂,范秀林(天津市纺织橡胶厂)1前言在第五届全国胶辊、胶圈应用经验交流会上,不少用户反映细纱胶辊在使用中一端出现起鼓、表面起泡,有油渗出的问题,所占的比例一般在5%~10%,严重者可达30%~40%...  相似文献   

14.
为明晰不同香葱油风味物质组成的差异性,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对香葱油挥发性成分分离鉴定。通过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构建不同香葱油样本间挥发性物质相关性分析模型,结合聚类分析(hierarchical cluster analysis,HCA)初步明确了导致香葱油风味差异的主要挥发性物质。结果表明:共检测出挥发性风味物质53种,包括醛类14种、酮类4种、萜烯类12种、硫醚类7种、醇类3种、酯类4种、烷烃类4种和5种杂环类化合物。糠醛、月桂烯、二丙基二硫醚等是导致香葱油风味差异的主要物质。  相似文献   

15.
以猪油为研究体系,采用Schaal法(63±1)℃烘箱加速氧化,模拟茶叶籽油中酚类物质和VE在加速氧化过程中的抗氧化作用及相互作用类型,旨在研明茶叶籽油酚类物质及VE对茶叶籽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及二者的相互作用关系,并为油脂自身抗氧化成分对其氧化稳定性的影响及相互作用关系的研究提供一个简单可行的方法。结果表明:在猪油加速氧化过程中,茶叶籽油酚类物质和VE均能大幅度延缓猪油的氧化酸败。在猪油中分别添加VE和茶叶籽油酚类物质,加速氧化30?d后,过氧化值、酸值、茴香胺值、丙二醛含量与空白猪油组相比分别下降了72.97%、3.83%、54.62%、47.83%和80.54%、2.87%、72.26%、71.74%,说明茶叶籽油酚类物质和VE都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且茶叶籽油酚类物质抗氧化效果优于VE。经相互作用分析,在猪油恒温加速氧化过程中,VE与茶叶籽油酚类物质呈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6.
随着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进一步深化,国营企业由改革前的单一生产型、产品包销制转换为生产经营型;由“发展生产,保障供应”的社会机制,转换为“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为最终的社会机制。前者可以说是满足人们温饱,或者说满足人们基本需要;而后者则是人民物质生活上追求什么,企业就得生产什么。生产和经营是不同范畴,而又息息相关的两个领域。如果把生产和经营比做一架天平,一端是生产法码,另一端则是经营法码。经营法码的沉浮,决定着生产法码的沉浮。用“纲举目张”的比喻来衡量生产与经营的关系,在“建立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  相似文献   

17.
腾冲红花油茶籽油中多酚类物质对自由基清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80%乙醇作为溶剂提取腾冲红花油茶籽油中的多酚类物质,研究腾冲红花油茶籽油中的多酚类物质对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结果表明:腾冲红花油茶籽油中的多酚类物质具有很强的抗氧化能力;对羟基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有良好的清除作用;当多酚类物质的质量浓度达到6.3 μg/mL时,其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可达62.12%,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抑制率可达51.96%.因此,腾冲红花油茶籽油中的多酚类物质具有较强清除自由基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利用红外光谱、差热扫描以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等先进的分析手段对落叶松树皮快速热解油的主要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落叶松树皮快速热解油的成分非常复杂,含有很多酚类、醛类、酮类物质以及不饱和的C=C键和柔性集团;快速热解油中酚类物质的含量约为33%,不同的酚类物质反应活性不同,其中含有三反应活性点、二反应活性点和单反应活性点的酚类物质占热解油的比例分别为:20%、10%、3%;在140℃的条件下,热解油中的酚类物质和醛类物质发生的固化放热反应和纯酚醛树脂相类似.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不同工艺对油茶籽油风味的影响,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C-IMS)技术对湿提和热榨油茶籽油风味物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湿提和热榨油茶籽油中均鉴定出32种风味物质;醛类是湿提和热榨油茶籽油主要的风味成分,其在湿提和热榨油茶籽油含量分别为62.62%和70.52%;湿提和热榨油茶籽油风味成分差异主要在于醛类和醇类物质含量,湿提油茶籽油的醇类和酯类物质含量高于热榨油茶籽油,糠醛含量(1.96%)远低于热榨茶籽油(11.18%);通过主成分分析和样品间相似度分析比较,两种工艺油茶籽油整体风味差异明显。湿提油茶籽油可能具有比热榨油茶籽油更柔和的风味和更安全的食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为了阐明不同精炼程度油茶籽油在储藏条件下的品质变化规律并为油茶籽油储藏技术提供参考依据,采用同一批油茶籽压榨制取4种不同精炼程度油茶籽油,研究了储藏期间油样的质量安全指标与生理活性物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整个储藏期间,毛油酸值上升最快,上升了29.85%;碱炼油的酸值和过氧化值上升最慢,分别上升了3.48%和5.97%,适度精炼油中油酸和亚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的保存最好,且更有利于VE以及角鲨烯的保持。精炼油生理活性物质中VE和角鲨烯在储藏期间损失较多。从生理活性物质来看,适度精炼更有优势。在采用较好油茶籽油原料的基础上,通过适度精炼来保证油茶籽油储藏过程中的品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