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王景治河     
在几千年的治黄史上,治黄专家享有盛誉,受到人民称赞而没有受到批评责难的,大禹以后只有王景一人。这是为什么?确实有研究的必要。一、对王景治河效果的评价一九七九年《人民黄河》第二期《王景治河辨》一文中说:“王景治河以后黄河并非千年无恙”“王景一次治河,就能使黄河千年无恙,显然是过于夸大了。”我们认为还有商榷的地方。文中虽对王景治河的“千年  相似文献   

2.
金元两代的黄河及其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元两代是黄河南下夺淮,河患严重的一个时期。在二百四十多年间,河道摆动频繁,决溢连年不断,虽然文字记载有不少遗漏,但从仅有史料看,黄河灾害是超越前代的。在治河方面也有新的进展,并出现了贾鲁这一著名的治河人物。本文拟就金、元河道变迁和贾鲁治河等方面,作一概略的介绍。  相似文献   

3.
自西汉中叶到东汉前期,黄河决溢频繁,灾害严重。直到东汉永平12年(公元69年)王景主持治河以后,黄河的灾害才显著地减少了。从史籍的记录来看,自王景治河功成以后至唐末将近800年中,不仅没有看到有关黄河大改道的资料,而且一般的决溢都很少。史家们把黄河这一段历史时期称为“八百年安流”期,把在这一段时期中基本稳定的黄河下游行经路线称作“汉唐  相似文献   

4.
除水害与兴水利除水害与兴水利应是治河的目的,也应是治河方略的基本内容。但人们在处理除水害与兴水利两者相互辩证关系时,由于认识的不同所制订的治河方略常常也有明显差异。是除害后而得利?还是由兴利而除害?虽只是顺序的不同,但效果却大不一样。相传鲧、禹治河,发生了“疏”“堵”之争,大禹的“疏导”之术获得成功。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从解决黄河的主要矛盾出发,先除害而后得利无疑是一种非常正确的治河方略。加之,历代都把“疏川导滞”的方法说成是圣人大禹的杰作,被不适当地宣扬为治水的“经义”之道,后人治水必须“法先  相似文献   

5.
正会稽山麓的大禹陵,从始皇帝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东巡祭禹算起,至少有2 000多年的历史。治水先祖大禹所终之地何以在远离华夏部族发祥地的中原?大禹治水是古史时代的传说,在没有文字记载的时代,口口相传的传说往往夹杂彼时或其后历史事件的累积,以及追记者的历史解读。大禹陵为我们留下的不仅是历史印迹,还有更深层次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6.
正潘季驯(1521-1595年),字时良,号印川,乌程(今浙江湖州)人。曾4次出任总理河道(明代主持治河的最高官员),在明代治河诸臣中是任职时间最长的一位。他负责治理黄河、运河达10年之久,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重要建树,是明朝末年著名的治河专家。嘉靖44年(1565年),潘季驯首次治河。当年7月,黄河在江苏沛县决口,沛县南北的大运河被泥沙淤塞200余里,灾害空前。潘季驯提出了"开导上源,疏浚下流"的治河方案。此役共开新河140里,修复旧河52里,建筑大堤3万多丈、石堤30里,治河工程取得很大  相似文献   

7.
黄河治理在元朝并未获得重视,治河也没有任何显著成效,仅元末至正十一年(1351年),由贾鲁领导的一次治河活动获得了巨大成功,影响深远。通过对贾鲁治河的背景、工程过程及对工程效果的初步研究,更加全面、客观地理解那次治河活动的意义,可为今日治河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8.
1水文工作发展概况 我国水文工作有着悠久的历史.根据水文考古记载,距今约六千年前,半坡人(今陕西西安城东)通过细心观察,选择不易被水冲,饮水又方便处定居.约公元前21世纪的尧舜时代,大禹分疏九河,导流入渤海,平治了水患.随着水利事业的兴起和发展,在有文字记载的五千余年文明史中,记载着开发河流、兴修水利、抗御洪水灾害的水文工作发展历史.  相似文献   

9.
蔡铁山 《人民黄河》1998,20(7):41-42
1判断治河思想科学性的标准判断一个治河思想科学与否,是看它有没有科学的理论基础,有没有科学的治理方法,有没有治理效果,有没有回答治河依靠谁的问题。这四个方面构成完整的治河思想的基本内容,是一切科学的治河思想都必须认真回答的问题。比如明代治河名家潘季驯,总结了以往治河经验,深刻分析了黄河的泥沙症结,提出了“筑堤束水,以水攻沙”的治河方略,创造性地运用遥、缕、格、月四堤,在两岸周密布置,御水攻沙,取得了显著的治理效果。时人赞曰:“河尝秋涨而涯畛屹然,淮尝夏溢而消耗甚速。贡赋舳舻,若履枕席,转徙遗,寝…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洪水与干旱灾害管理多以“治河”为目标,主要措施是改变自然,未充分强调对人的行为约束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过分强调“治河”,加剧了人与水的矛盾,而最终受伤害的却是人类自己。要实现水利可持续发展,必须重新修正洪水与干旱灾害的管理目标,调整水利工作方略。以实现人水和谐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潘季驯是明代的治河理论家和实践家,我国治河史上享有盛名的治河人物之一。从明嘉靖四十四年(公元1565年)起,到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止,他曾四次主持治河工作将近十年之久,使东奔西突、紊乱已极的黄河,一度出现了河患较少、河道相对稳定的小安局面。特别是他认真总结了前人治河的经验教训,提出了“束水攻沙”和“蓄清刷黄”的治河方略,对清代以来的黄河治理工作  相似文献   

12.
北宋是黄河治理史上的重要时期。一方面,黄河灾害空前加重,一百六十八年中见于史籍的决溢年分达六十余年,河道不断滚动,变化剧烈;另一方面,由于宋京开封位于黄河下游,治河与否直接关系着统治集团  相似文献   

13.
1942年,为花园口堵口问题,开始接触黄河。嗣后断断续续,做了些黄河工作。“文化大革命”期间,曾在黄河边上经历了八年,每见滚滚黄水,民族自豪感便油然而生。我深感惭愧的是未能坚持为黄河多做些工作。值此暮年,爰作此文,或可聊以自慰。 历史上,黄河是一条著名的害河,据记载,大禹时代,黄河曾“横流泛滥于天下”。但经大禹治理“播为九  相似文献   

14.
班固作《沟洫志》承袭了司马迁《河渠书》中的水利思想,单独著篇,侧重农田水利,故曰"沟洫",不言"河渠"。二者皆视水利有三层含义:一是治理水患,二是灌溉农田,三是漕运货物。班氏认为水利起源于大禹治水,发展于春秋战国,兴盛于西汉,并详细地记叙了西汉治河过程,记载了六辅渠、白渠等重要水利工程以及水工徐伯表、杨焉、张戎、韩牧等水利专家,还记录了许多重要的治水言论,尤其是贾让的《治河三策》,影响深远,堪称经典之论,是最早提出黄河下游地区兴利除害的治河文献。  相似文献   

15.
在数千年治黄史上,东汉王景占有突出地位,明、清以来更有“王景治河,千载无恙”之誉。最近读了“人民黄河”一九七九年第二期《王景治河辨》和《中国水利史稿》上册,对一些有关王景治河问题有了进一步认识,提出几点浅见,和同志们商榷一、“王景治河,千载无恙”的真实含义是什么?古人为文言简意赅,如不深究,就可能失去真意。如古文中往往以三、九、百、千、万表示很多的意思,有时并不表示具体数。用现代语法说这些字有时是作形容词,而不是作数词用。所谓千年无恙者,即多年没有发  相似文献   

16.
关于我国河流生态整治的若干方向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生态治河的历史并不长,大约不到10年的时间,但是却得到学术界、工程界的普遍认可,形成了一股热潮。在这股热潮中,标称各类生态整治的河道工程已经很多,而真正符合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的实际工程案例并不多。因为生态治河的规范、标准或技术导则还没有着手制定,严重影响了工程实施。在生态治河的这条道路上还有很多坎坷,有很多困难需要克服,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相似文献   

17.
《治河方略》是继明代潘季驯所著《河防一览》一书之后,又一部研究治黄的重要文献。清初靳辅(1633~1692年)编著。康熙十六年(1677年)靳辅任(黄河)河道总督时,正是黄、淮交敝、漕运梗阻之时。经他10余年的治理,黄、淮故道次第修复,漕运大通,治绩卓著。康熙二十年(1681年)冬,玄烨皇帝南巡阅工时,念其治河有功,曾面谕靳辅:俟河道告成之日,纂述治河书,以垂永久。靳辅于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完成《治河书》(《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治河奏绩  相似文献   

18.
历史文献对黄河决口的原因,记载多不详实。根据清代乾隆至宣统年间230次黄河决口资料的初步分析,大体上是漫决占61%,冲决占26%,漏决占12.1%,扒决占0.9%。从冲决口门的地点看,绝大多数都发生在无工的平工堤段。究其原因,不外是堤身低矮单薄,加上管理不善,堤防守护不力,经不起游荡摆动的水溜冲刷。随着治河技术的进步,并总结我国人民数千年来与黄河灾害作斗争的经验,人们逐  相似文献   

19.
郭涛 《水利学报》2022,53(12):1433-1444
本文全面分析了明代治河专家潘季驯四次主持治理黄河、淮河、运河的历史经过、历史挑战、治河主张和工程措施。总结了潘季驯在治河思想上的四大理论贡献:(1)提出了黄河治理必须抓住水少沙多、暴涨暴落的基本特征;(2)提出了解决黄河泥沙问题的三个理论(束水攻沙、蓄清刷黄、淤滩固堤)及其相应工程措施;(3)提出了治理清口为中心,建设洪泽湖水利枢纽,全面治理黄、淮、运的跨流域规划思想及相应工程措施;(4)提出了建设系统堤防的思想及其相应工程措施和管理制度。指出了潘季驯治河四个历史贡献:(1)推动治河工程从分流杀势到筑堤束水、固定河槽的根本转变;(2)推动了持续近200年的黄河下游堤防工程和洪泽湖枢纽的大建设;(3)基本保证了京杭运河的畅通;(4)相对减少了黄淮平原的洪水灾害破坏。同时指出,潘季驯治河具有鲜明的实践特征。  相似文献   

20.
王盛宝 《吉林水利》2022,(2):36-38,53
水生态日益受到重视,生态治河将是未来治河的一种必然趋势.生态治河对管理和规划设计者的要求较高,大、中型河道已有生态方面的专项规划,而对于小型河道,这种新理念的融入以及治河新措施的采用仍需要一定时日.为了加快小型河道生态治河理念和治河措施的应用,需要建立一种在目标和措施之间具有明确对应关系的规范模式,以加快规划设计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