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地层品质因子是描述地层吸收衰减特性的重要参数之-。文中结合非弹性介质地震波传播衰减理论,借鉴各种地层速度的定义模式,分别定义了层品质因子、射线平均品质因子、以及三种平均品质因子和三种均方根品质因子;探讨了不同品质因子的差异及相互关系;同时给出了基于叠前与叠后地震资料进行层品质因子估算的递推算法。研究结果表明,地层品质因子与地层速度-样在剖面上具有成层分布的特点。射线平均品质因子是描述地震波沿不同射线路径传播的吸收衰减特性的最精确的参数之-,可以作为评价其他品质因子精度的重要指标。射线平均品质因子随炮检距的变化揭示了品质因子随炮检距变化(QVO)的内在本质。在常规地震勘探排列范围内,基于波垂直层面传播和类似平均速度形式定义的两种平均品质因子分别构成了射线平均品质因子的下限和近似上限值;视均方根品质因子较基于耗散率平方的时间加权均方根倒数和品质因子平方的时间加权均方根定义的两种均方根品质因子更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3.
地层品质因子Q能够定量表征地层吸收对地震信号的衰减效应,对高分辨率地震数据处理和油气检测均具有重要作用。针对现有Q因子估算方法抗噪性弱、稳定性差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频谱一致性准则的Q因子反演方法。该方法基于粘弹性介质地震波传播理论,将不同时间接收的地震信号反向传播到某一位置,基于反向传播之后频谱特征的一致性对Q因子进行反演。不同于谱比法和质心频移法,该方法不是基于对数谱斜率和质心频移等地震频谱的某个特定属性,而是基于地震频谱在整体特征上的一致性对Q因子进行反演和估算,其反演结果的稳定性和抗噪性更好。理论模型和实际数据的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能够得到更加可靠的Q模型,其补偿结果较好地恢复了高分辨率地震数据的反射特征。 相似文献
4.
提出一种交互式等序相关对比方法以解决常规倾角曲线对比中的一些不足。特别是对高斜度井眼的曲线对比、高角度地层曲线的对比、不等厚地层的对比、以及探索长度的选取、质量控制等问题提出新的解决方法,本方法具有以下优点:①不需进行斜井校正处理;②探索长度的选取没有严格的要求,使经验性和盲目性系数减小。③等序处理解决了不等厚地层的相关对比问题。④交互式对比与质量控制使人直接参与到资料处理的过程中去,保证处理结果 相似文献
5.
6.
汪云家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0,17(3)
地层对地震波的衰减性质通常用品质因子来度量.针对零偏VSP资料的特点,利用其不同传播距离的直达波信息,采用频谱比值方法进行品质因子的提取,并分析了信噪比对品质因子提取结果的影响.地震资料噪音水平越高,可以利用的频谱比值计算范围越小,计算误差越大.对理想子波和实际模型零偏VSP资料的处理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利用垦71-检41井零偏VSP资料求取了品质因子随深度的变化,结果与对应的地层性质吻合较好,并且随着深度的增加,品质因子提取的可靠性逐渐增强.这为利用品质因子研究储层性质以及进行反Q滤波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率提供了基础参数. 相似文献
7.
品质因子Q是表征地下介质对地震波吸收衰减特性的参量, 在储层预测和油藏描述中有着重要的应用。频率域属性组合法利用地震波谱的统计属性(质心频率和惯心频率)组合估算Q值, 具有较高的理论精度, 但估算结果依赖波谱的提取质量。为避免地震波谱的提取, 提出时间域属性组合法, 根据时间域子波信息直接估算频率属性: 对于常相位子波, 其频谱质心频率等于包络峰值处的瞬时频率, 惯心频率等于质心频率乘以子波导数包络峰值处的瞬时频率。当地震子波近似常相位时, 可在时间域提取其质心频率和惯心频率, 实现Q值的估算。模型和资料测试结果表明, 时间域属性组合法估算Q值具有一定的可信度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碳酸盐岩裸露区地震采集资料信噪比低,成像质量差,地质构造解释困难已成为制约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的技术瓶颈,因此,开展碳酸盐岩裸露区近地表地震波衰减特性研究对于揭示地震采集资料低品质的成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镇巴探区800余口井的微测井解释成果为基础,采用李庆忠经验公式估算了近地表地层品质因子Q,进而分析了不同岩性出露区近地表衰减特性的差异性。结果表明,碳酸盐岩裸露区近地表地层平均品质因子明显低于砂岩、泥岩和砂泥岩互层出露区,显示出较强的地震波衰减特性,其可能是造成碳酸盐岩裸露区地震采集资料低品质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本文详细介绍了电磁波传播测井地层参数反演的理论基础、方法选择。对于薄泥饼情况,本文给出了直接反演软件。该软件具有精度高,易于操作等优点。该软件与泥饼校正图版软件构成了电磁波传播测井地层参数反演的完备软件。 相似文献
10.
地下介质的地层滤波效应和吸收衰减效应会使地震信号频带变窄、主频降低、相位畸变。在对非稳态地震记录进行时变子波估计的基础上,从频率域和时间域两方面研究子波的时变性与品质因子的关系。首先推导非稳态记录正演模拟的时间域实现方法,通过子波褶积矩阵表达传播子波的时变性;其次,基于最优化思想,在给定范围内扫描Q值,使深部和浅部两个传播子波达到最佳匹配,提出了频率域子波匹配Q值估计方法和时间域子波匹配Q值估计方法。相比于常用的谱比法,频率域子波匹配法不需要做谱比,并通过最小二乘优化算法替代线性回归,具有更高的抗噪性。时间域子波匹配法通过子波褶积矩阵引入衰减响应,从根本上避免谱估计的误差,具有更高的精度。理论模型和实际数据计算结果表明,两种方法都能快速有效地估计品质因子,与时变子波谱比法相比,对低信噪比数据具有更强的鲁棒性。同时,模型测试表明品质因子估计结果的纵向分辨率有限,两个子波间的时间间隔制约着估计精度。 相似文献
11.
品质因子Q本身反映了地表层的岩石物理特性,但表层Q值的求取一直是研究难点。利用表层模型反演及面波衰减的Q模型可反演出近地表Q值,但求取的表层Q值精度不够,不能满足高精度地震勘探的需要。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双井微测井资料估算近地表Q值的方法,通过建立求解地面和井下检波器的峰值频率变化方程组,获得了近地表Q值的解析解。利用大庆油田实际资料对文中方法进行验算的结果表明,算法稳定,计算的表层Q值合理,用反Q滤波可以在时间、频率和空间三个域内有效地消除近地表影响,尤其是对地震信号相位的影响,提高了地震资料的分辨率。 相似文献
12.
由于山前地表冲积扇的厚度和速度变化较大,利用传统的表层调查和静校正方法计算无法彻底解决“中长波长静校正量”问题。具体表现为小折射排列长度太小(当低速带厚度较大时,无法追踪到高速层顶界面)、小折射资料的解释算法不合适及微测井深度明显不够。通过对雁木西地区多条过井测线进行系统分析(内容包括采集方法、处理技术、速度建场及成图方法等),从采集、处理和解释入手对表层结构进行研究,采用大排列小观测折射及微测井观测,层析成像等技术,并利用初至波形成了一套完善的表层静校正技术,先后在雁木西和胜北地区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地震表层研究中的若干试验与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根据地震表层研究中所做的若干试验结果,对应用地震折射法及各种测井方法确定表层参数时的内在关系进行分析;讨论了地震记录近炮点道与远炮点道初至波起跳方向相反的原因;阐述了激发药量对压制背景噪声的重要性以及炮检距与接收能量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几种P-SV转换波反射系数近似公式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多波多分量勘探利用了纵波和转换波的AVO属性来了解复杂的构造、岩性、裂隙裂缝的情况,以及确定地下流体的性质等。影响AVO属性的因素有很多,其反演的多解性很强,将纵波和转换波的AVO属性综合起来应用,就会大大减少多解性,还可以得到更多的岩石物理参数,并能提高一些参数的精度。AVO近似方程可以对单一的纵波、转换波,或纵、横波联合进行AVO岩性参数拟合反演。为此,对P—SV转换波反射系数近似公式进行了讨论和总结,并用理论模型对近似公式的特点和精度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综合物探在厦成高速岩溶地质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岩溶是高速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重大地质隐患,用地球物理方法对岩溶进行探测是岩溶地质调查的重要手段。岩溶洞穴与其围岩之间一般存在较明显的密度、速度和电性等物理性质的差异,采用地震映像法、瞬态瑞雷面波法和高密度电法等综合物探手段对厦成高速公路瑞金至赣州段进行了岩溶地质调查。结果表明,这些方法的综合应用有效查明了灰岩地区岩溶的分布范围、埋藏深度和发育情况。 相似文献
16.
利用VSP直达波资料反演粘弹介质的相速度及品质因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品质因子是描述地震波在粘弹性介质中传播时信号衰减的重要参数。利用垂直地震剖面(VSP)地震波在频率域中的直达波方程,研究了使用广义逆反演求取粘弹性介质的相速度及品质因子的方法。对理论模型和实测VSP资料的反演表明,通过反演方法估测粘弹性介质的相速度比估测品质因子容易,原因在于相速度反映的是地震波的运动学特征,而品质因子反映地震波的动力学特征,同时也表明品质因子对频率的变化比相速度敏感;在地震波频带范围内,低品质因子的反演结果较接近理论值,而在地层吸收较弱的地层以及小于10Hz的低频段内,品质因子的反演结果都呈现剧烈跳跃变化,与理论值相差较大。 相似文献
17.
准确求取近地表品质因子Q值是构建近地表衰减Q模型、实施反Q滤波处理以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率的重要前提。通过对现有近地表品质因子估算方法的梳理,将其初步划分为岩石样本测试Q估算和地层原位测量Q估算两大类。前者依据测试原理的不同可细分为应力-应变法、驻波法和行波法三种;后者按照现场观测技术的不同细分为微测井法、小折射法、大炮初至波法和面波法四种。进一步对不同测试方法的基本原理、应用条件、探测范围、优点与不足等进行对比分析,指出各方法研究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总体而言,岩石样本测试Q估算的测量精度相对较高,但受样本自身局限性及测量频率与地震勘探频率的非一致性等因素影响,测量结果在地震勘探中的实用效果难遂人愿。微测井法和小折射法均可获得有限调查点的较准确Q值,具有较高的纵向分辨率,但难以精准描述Q值横向变化。此外,小折射法还受近地表观测条件限制,地域适应性欠佳。大炮初至直达波法易于估算近地表低降速层Q平均值,能够较好地描述近地表Q值的横向变化,但纵向分辨率不足。初至折射波法无法反映近地表高速层的衰减特性。可控源记录初至波法理论上可获得与小折射法同等精度的Q值纵向分辨率,且具有优于小折射法的横向Q值变化刻画能力。面波法主要应用瑞雷面波,包括来自大炮记录的瑞雷面波信息,其探测深度较小,主要揭示近地表风化层的Q值。此外,受面波信息处理、提取和速度频散曲线求取精度等限制,现有的面波法Q值估算精度有限。井地联合及多源信息融合Q反演应该是未来近地表准确Q值反演和应用研究的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大沙漠区近地表巨厚沙层是导致地震波高频成分严重衰减、地震分辨率降低的根本原因。针对这一问题,采用常规微测井方法进行高频补偿,往往难以奏效。为此,本文利用大炮震源微测井数据,分析了大沙漠区近地表地震波的衰减规律,采用近地表高频补偿方法,较好地补偿了近地表巨厚沙层对地震波的吸收和衰减,克服了常规微测井数据的不足。补偿后的地震数据的优势信噪比频带宽度较补偿前明显拓宽,东河砂岩尖灭点更加清晰,提高了岩性勘探的分辨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