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空间与禁忌     
<正>高密度城市,显然是我们无法避免的历史宿命。这让中国的城市面貌越来越和印度、巴西、日本或者香港接近,而更加远离西欧或北美。也因此会让一部分中国的城市精英们伤心。在《全球化、消费文化与空间的政治》一文中,包亚明先生指出:"问题的核心不在精英阶层成功的伸张了他们对于(城市)空间使用的要求,而在于精英阶层对于空间的需求很少被质疑或拒绝。"如果我们真的追问中国的"精英阶层"对于城市空间的需求是什么?答案恐怕很难有人愿意明确地告诉我们。我们唯  相似文献   

2.
王维仁 《建筑师》2012,(4):41-43
我今天讲"边缘的现代性","边缘"有很多的意思,其中一个最直接的就是地区的边缘。这里面我们也可以再讨论"边缘"跟"中心"有什么样的关系。刚才赖德霖教授讲了在中国整个对于现代建筑、现代跟传统关系的思考,而我想谈的是在这样一个架构下——1949年以后在台湾和香港,这两个地方的建筑师,对传统或者是对现代中国建筑问题的思考,特别是转变。  相似文献   

3.
《城市环境设计》2013,(8):144-147
香港是拥有多元文化、健全法制和自由经济的国际大都会。近百年来,这个孕育在东方土壤上的迷人港口经受了西方文化的深刻影响.使香港人同时具有西方的民主法制精神与东方的传统文化底蕴。香港本土建筑师是香港社会的参与者和创造者,那么他们是如何理解与创造香港精神的?香港本土建筑师在这里进行着怎样的实践?立足当下,我们希望关注香港本土建筑师如何用建筑解决高密度社区、居住人口增长、城市公共空间、市民的归属感等问题,如何在适应城市变化的同时改变这个城市?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20,(2)
<正>作为一个"70后"的内地人,在我的青少年时代,香港电影给了我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关于"爱国主义情怀"、关于"职业操守与专业精神"等多方面的"启蒙与关怀"。我以为,在她风光无限的世界金融中心和自由贸易港之外,这座城市一直有两个最核心的价值——"法治"和"教育"。而正是由于具备了这两个核心价值,在面对复杂而日常化的各种社会现象之际,香港总能表现出难能可贵的克制与理智,多元与丰富。2015年在中国内地静悄悄上映的香港  相似文献   

5.
我受中国海外建筑集团有限公司之邀,参加了他们于1994年8月18日举行的成立十五周年的盛典。海外公司是在香港成长起来的,他们从零开始,十五年已积累实有资本近百亿港元。他们在香港这个经济社会,在激烈的竞争中得到了发展,我们的大型国限建筑企业为什么不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得到发展呢?为此我写了这篇文章与大家共同思考。香港一位朋友和我说:“什么叫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海外集团有际公司的现状,就是中国有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具体表现。”这是多么深刻而又形象的话啊!我在港只有六天时间,他们给我的资料已目不…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城市设计古已有之。在今日,中国的城市设计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可能是一个比较难以讲清楚的话题。为什么这么说,一方面,城市设计至今还是职业主管部门认定的"非法定规划",未成为独立的学科领域;另一方面,每年由建筑师、规划师、设计师和艺术家完成的各类城市设计项目数不胜数,相关论文、书籍在建筑学科中恐怕也是最多的。城市设计在城市规划建设和建筑环境设计等方面,到底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呢?在这一期我们有幸邀请到国内城市设计、城市管理和城市文化批评方面的专家、学者,让他们为我们指点迷津,说说What is urban design?翻译下:神马都市设计?  相似文献   

7.
杨猛 《室内设计》2009,(5):41-54
本文以德国城市空间秩序的演变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从"自发的城市"到"设计的城市"、从拥挤的工业城市到"反城市"的田园城市、再从传统德国城市秩序到现代主义城市新秩序的城市实践历程,并指出德国城市空间秩序的转变伴随着对理性主义的不断追求和建设、反思与回归的交相更替,对这一段历史的研究将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今天的中国城市。  相似文献   

8.
正我们的城市在长"高",在变干净,也在膨胀、变乏味,越来越缺乏人性关照,渐入"膏肓"的城市会是美好的城市吗?1"呆板木讷"的城市自刘易斯·芒福德著《城市发展史》到如今,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中国三十年来的城市发展史验证了他对城市发展的敏锐分析,不幸的是,他对城市问题的忧虑一点也没有在中国城市发展中被减轻。  相似文献   

9.
房地产住区开发建设的一个核心空间策略是各种异域风格主题的创造,它对中国城市空间形态以及空间生产观念正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指出,这一住区空间建造方式的本质是创造了非现实的空间意象,用抽象和嫁接的空间意象来掩盖和替代城市空间作为居住体验以及城市文化发生和延续的基础.本文试图以西方城市设计学科和政治经济学科中相关重要思想为理论依据,对当代中国城市住区中非现实空间意象构造的现象从其产生原因到社会影响等方面进行理论分析.期望能为在城市和建筑学科领域思考"我们应该创造怎样的城市空间和未来"这一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聚焦中央一号文件聚焦新型城镇化有一个群体,他们是我们口中常谈的"80后、90后";他们奔走、徘徊在中国大地上,漂泊不定;在他们借以生长的农村被视为"异类",在他们为之奉献的城市则被视为"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