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装置是一套8×104T/a聚丙烯装置,是采用我国自主开发的成熟可靠的间歇式液相本体法聚合工艺,为了进一步减少损耗,扩大收益,特对丙烯回收方法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1.7我国聚丙烯市场 1.7.1供需状况 2005年我国PP产量为523万t,同比增长12.3%(见表6)。2005年我国进口PP302.33万t,出口2.25万t,表观消费量822.98万t。截止2005年底,我国有聚丙烯生产企业90多家,生产装置共有90多套,总生产能力约为545万t/a,约占世界PP总生产能力的12%,其中,连续法PP生产装置有37套,生产能力合计超过420万t/a,约占国内PP总生产能力78%;间歇式生产装置有54套,生产能力合计为120万t/a,约占总生产能力22%。2005年产量超过10万t的企业有18家,其生产能力达到357.3万t/a,占全国总生产能力545万t/a的65.6%。1995-2005年,我国PP消费以年均17.59%的速度增长,  相似文献   

3.
《炼油与化工》2007,18(2):57-57
2005年我国PP产量为5230kt/a,同比增长了12.3%。2005年我国进口PP为3023.3kt/a,出口22.5kt/a,表观消费量为8229.8kt/a。截止2005年底,我国有聚丙烯生产企业90多家,生产装置共有90多套,总生产能力约为5450kt/a,约占世界PP总生产能力的12%,其中,连续法PP生产装置有37套,生产能力合计超过4200kt/a,约占国内PP总生产能力78%;  相似文献   

4.
1999年 ,我国聚丙烯生产能力增长较快 ,已在湖南长盛石油有限公司、福建炼油化工有限公司、九江石油化工厂、武汉石油化工厂及济南炼油厂建成投产 5套年产 7万 t聚丙烯生产装置 ,此外还在茂名石油公司和哈尔滨炼油厂建成了2套间歇式聚丙烯装置 ,生产能力 3.5万 t/a。上述装置将使今年聚丙烯生产能力增加 38.5万 t/a。我国建成多套聚丙烯装置@天木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利用炼厂气中的丙烯为原料,采用间歇法液相本体聚合工艺生产小本体聚丙烯装置有40多套,每套规模在2.0~20kt/a,总加工能力约400kt/a.为实现装置达标,提高经济效益,考核技术改造效果,中国石化总公司生产部于1990年6月29日至7月3日在安庆石化总厂组织了12套新建成投产的液相本体法聚丙烯技术改造竣工验收暨技术交流活动.有小本体聚丙烯装置、活化剂生产厂、设计、研究等20多个单位,60多名代表参加了该项活动.  相似文献   

6.
1 前言本厂流化床连续脱氯装置年设计处理能力为5000t聚丙烯(以下简称PP)粉料。PP粉料由5000t/a液相本体法聚丙烯装置的N_2气送至本装置后在流化床内与环氧丙烷载气连续反应脱氯,脱氯后的PP粉料由N_2气送至造粒装置。  相似文献   

7.
天津石化乙烯厂加强新技术新产品开发 ,取得了明显成效。几年来 ,天津乙烯利用较少的投资使乙烯生产能力从16 0kt/a提高到 2 0 0kt/a ,采用自行开发的诱导冷凝技术使聚乙烯生产能力从 6 0kt/a提高到 12 0kt/a,聚丙烯、环氧乙烷生产能力相应增加 ,同时合成树脂专用料比例达到 6 0 %以上。自主开发的聚乙烯装置气相法冷凝技术 ,在投资仅增加2 0 %~ 4 0 %的基础上 ,使产量翻番 ,能耗下降 2 0 %~ 30 % ,这项技术已成功应用到天津乙烯的改造中 ,并且还转让给其它石化企业。在提高装置生产能力的基础上 ,天津石化乙烯厂建立了信息分析制度 ,通过…  相似文献   

8.
我国气相法聚乙烯工艺催化剂研究开发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燕丰 《石化技术》2004,11(4):32-32
我国聚乙烯(PE)装置中气相法聚合工艺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自20世纪70年代起,我国先后引进了8套Unipol工艺气相流化床PE生产装置,现有生产能力超过0.90 Mt/a。其中茂名石化、中原石化、广州石化、吉林石化和扬子石化等企业未引进催化剂装置,每年需要花费大量外汇进口催化剂,由于催化剂质量不稳定,价格较高,导致PE生产成本增加。  相似文献   

9.
武汉石油化工厂于1987年1月建成一套本体法聚丙烯生产装置,设计生产能力为5000t/a,共计6台(体积为4m~3)聚合釜,3台闪蒸釜。原料精丙烯系由本厂同时建成投产的气体分离装置提供。聚丙烯装置在投料前对聚丙烯设备管线进行了彻底的“净化”处理:干气吹扫管道,打磨设备内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兰州石化60×104t/a乙烯技术改造工程中30×104t/a聚丙烯装置环管反应器的吊装及吊装过程中因中外标准的差异产生的问题及其处理情况。  相似文献   

11.
聚丙烯高性能化研究开发动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前言 1989年世界家丙烯生产能力达1250万吨,1995年将达1900万吨。聚丙烯是通用塑料中增长最快、产品开发最活跃的品种,可通过共混法和聚合法两个途径实现其高性能化。当前聚丙烯高效载体催化剂的活性及定向性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聚合工艺的液相本体法、液相本体-气相聚合组合法已在工业上广为采用,  相似文献   

12.
中石化巴陵石化分公司己内酰胺装置在连续4年没有停车大修的情况下,通过工艺调优和技术创新,不断消除生产“瓶颈”,2002年己内酰胺产量突破72 kt,环己酮产量达到69 kt,工业总产值达8.5亿元人民币。 巴陵石化己内酰胺装置引进荷兰磷酸羟胺法(HPO)工艺,最初生产能力为50 kt/a,2001年完成扩能为70 kt/a  相似文献   

13.
5千吨/年液相本体法聚丙烯装置的技术改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本厂5000t/a间歇式液相本体法聚丙烯装置的特点,针对影响该装置安全平稳运行、产品质量等方面问题,进行了一系列技术改造,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正>4月16日,中原石化60万t/a甲醇制烯烃(MTO)项目在濮阳市举行了开工奠基仪式,该煤基烯烃示范装置采用中国石化自主开发的MTO技术。项目包括新建60万t/a(进料)甲醇制烯烃,新建10万t/a聚丙烯装置,现有聚乙烯装置挖潜改造至26万t/a。项目建成后,乙烯、聚乙烯、聚丙烯生产能力将分别达到24万t/a、26万t/a和16万t/a。  相似文献   

15.
燕山石化公司200kt/a聚丙烯装置采用国外先进的气相本体法工艺,与以前引进的溶剂法和液相本体法工艺相比,具有诸多独到之处,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也颇具特色。对该装置自动控制系统的主要特点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6.
国外动态     
住友化学推进PP高附加值化石油化学新报 (日 ) ,2 0 0 3 ,(3 75 8) :8日本住友化学工业公司推进聚丙烯 (PP)的高附加值化。把生产通用均聚物转换成生产收益高的共聚物 ,其中千叶工厂生产共聚物的比率达到 70 %。另外 ,新加坡的工厂也把生产共聚物的比率提高到 70 %以上。日本千叶工厂PP的实际生产能力为 32 0kt/a ,其中气相法装置生产能力为 2 5 0kt/a,溶剂法装置生产能力为 70kt/a。从 1998年开始进行由成本竞争能力差的溶剂法向气相法转换。现在 ,溶剂法装置只有一套。而且这一套装置也计划停产。另外 ,新加坡工厂已经完成了催化剂的全…  相似文献   

17.
国外聚丙烯生产工艺技术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结合聚丙烯催化剂技术的更新换代 ,简单介绍了聚丙烯生产工艺的进展 ,主要介绍了不同的气相法工艺及液相本体法 ,即液相、气相组合式工艺的特点及主要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18.
<正>经过参建各方为期22个月的奋战,近日九江石化800×104t/a油品质量升级改造工程建设迎来里程碑式的重大节点——2×7×104t/a硫磺回收联合装置、170×104t/a渣油加氢装置、10×104m3/h煤制氢装置、4.5×104m3/h空分装置顺利实现高标准中交。至此,九江石化油品质量升级改造工程主体部分基本建成,各装置将陆续从施工阶段转入开工生产阶段。九江石化油品质量升级改造工程总投资约70亿元,由常减压、硫磺回收、渣油加氢、加氢裂化及PSA、煤制氢、空分等8套主体装置和公用系统工程组成。整个工程计划9月份打通全流程,产出合格产  相似文献   

19.
中国第三大石油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油)已准备建设该公司第一套润滑油基础油装置,并还计划建设第二套。中海油已计划在山东省滨州的现有炼油厂于2007年6月使一套环烷基基础油装置投入生产,该装置生产能力为30万t/a(5750b/d)。该厂产量将包括约8万t/a变压器油、12万t/a工艺用油和10万t/a芳烃抽出油。  相似文献   

20.
<正> 黑龙江石油化工厂2000t/a聚丙烯装置试产成功。他们采用国内开发的间歇液相本体法聚丙烯技术,催化剂为络合Ⅱ型,活化剂为一氯二乙基铝,用氢气调节熔融指数。产品经分析表明,除首釜聚丙烯灰份超过标准外,其余各釜指标均达合格品要求,其它质量指标分别可达到一级品和优级品的要求。该装置投产后,可为工厂增加利税500万元/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