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乳液聚合法制备聚苯胺/聚乙烯醇电致变色材料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马利  胡睿  甘孟瑜 《精细化工》2003,20(6):321-322,351
以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为掺杂剂,在非有机溶剂的两相体系中以聚乙烯醇(PVA)为成膜助剂,采用现场乳液聚合法合成了可直接用于制备电致变色膜的聚苯胺(PAn)/PVA乳液。研究了PVA含量、苯胺(An)与DBSA的量比、氧化剂过硫酸铵(APS)与An的量比及反应温度对膜的电致变色性、导电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w(PVA)=4 3%、n(An)∶n(DBSA)∶n(APS)=0 86∶1∶0 86、反应温度为8℃时,所制得的PAn/PVA乳液可直接制成具有良好电致变色性的自支撑膜(电致变色响应时间小于0 5s,电导率可达2 69×10-4S/m)。  相似文献   

2.
乳聚法制备聚苯胺复合膜及其电致变色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钟平  王燕飞 《广东化工》2006,33(11):9-11,28
以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为掺杂剂,在非有机溶剂的两相体系中以聚乙烯醇(PVA)为成膜助剂,采用乳液聚合法合成了可直接用于制备电致变色膜的聚苯胺PAn/PVA乳液,用提拉成膜法制备了复合膜。研究了PVA含量、苯胺(An)与DBSA的量比、氧化剂过硫酸铵(APS)与An的量比及反应温度对膜的电致变色性、导电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w(PVA)为4.3%、n(An)∶n(DBSA)∶n(APS)=0.80∶1.00∶0.80、反应温度为5℃时,PAn/PVA复合膜具有较好的电致变色性及粘结性能。其本征态电化学活性的氧化峰电位范围出现在0.43V。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溶液聚合法及乳液聚合法合成了可溶性聚苯胺,用光电子能谱、X-射线衍射对其本征态及掺杂态的结构进行了表征。以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酰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共聚物为基体,用溶液复合法制备了聚苯胺复合电致变色膜,并采用扫描电镜、循环伏安法等对其结构和电致变色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复合电致变色膜在稳定态时仅出现第二氧化峰,在外加电压作用下其颜色在绿色至蓝黑色之间可逆变化。共聚物中含有偶联剂组分可以提高电致变色膜与ITO导电玻璃基底的粘结性及改善复合电致变色薄膜的耐溶剂性能。  相似文献   

4.
以聚乙烯醇为树脂基体 ,通过乳液氧化聚合同步搀杂有机酸 ,研究了聚苯胺 /聚乙烯醇复合乳液的制备。结果表明 ,过硫酸铵的用量对聚苯胺的产率影响较大 ,当氧化剂 /苯胺的摩尔比达到 2时 ,产率为95% ,高于溶液法的原料比例。十二烷基苯磺酸和聚乙烯醇 (88%醇解度 )对聚苯胺乳胶的粒径亦有影响。在聚苯胺 /聚乙烯醇复合膜中 ,当聚苯胺含量超过 2 0 %后 ,电导率趋向稳定 ,可达 2 .3 s/ cm  相似文献   

5.
袁美华 《精细化工》2012,29(12):1154-1157
该文以十二烷基苯磺酸与柠檬酸复合掺杂剂制备聚苯胺,对聚苯胺的电导率、溶解性、电致变色性能进行了研究,采用循环伏安法、红外光谱、热重对聚苯胺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柠檬酸与十二烷基苯磺酸摩尔比为1∶1时,聚苯胺的电导率最大,可达6.67 S/cm;二者摩尔比为0.25∶1时,聚苯胺在二甲苯中的溶解度为1.475 8 g,在1.5 V电压下变色均匀,响应时间短,可实现黄—黄绿—绿—蓝—深蓝范围内的可逆变色。  相似文献   

6.
钟平  王青豪  邱承洲 《化学世界》2006,47(10):595-596,617
采用恒电位法在氧化铟导电玻璃上电聚合制备了聚苯胺(PAn),利用溶液复合法合成了掺杂态聚苯胺-乙烯三叔丁基过氧硅烷复合电致变色膜,并对其结构和电致变色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复合电致变色膜在稳定态时仅出现第二氧化峰,在外加电压下其颜色在绿色至紫色之间可逆变化,聚合物中加入偶联剂,可提高电致变色膜与导电玻璃基底的粘结性及改善复合膜的耐溶剂性能。  相似文献   

7.
微乳液法制备聚苯胺及其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微乳液法合成了纳米聚苯胺,用 FT-IR、XRD、TG-DSC 和 BET 对所合成的聚苯胺进行了结构和性能的表征.结果表明:微乳液法制备的聚苯胺主链结构处于半氧化态,具有一定的结晶性和良好的热稳定性,分解温度为350℃,比表面达到35.2m2/g.  相似文献   

8.
电致变色材料聚苯胺和N-取代聚苯胺通常有两种制备方法:化学聚合法和电化学聚合法,聚合物的结构和性质与其制备过程和制备方法密切相关,本论文列举了不同聚合方法的优缺点以及影响聚合成膜的条件。通过对聚苯胺和N-取代聚苯胺这两类聚合物的电致变色特性、电导率和溶解度的比较,分析了它们不同特性的产生原因以及改善这些性质所存在的问题,为有机电致变色材料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采用正相微乳液法,以苯胺为单体、十二烷基苯磺酸为掺杂剂、抗坏血酸和过硫酸铵为复合氧化剂制备聚苯胺乳液及性能良好的聚苯胺粉体,考察了复合氧化剂组成和用量对聚苯胺性能的影响,并探讨了聚苯胺乳液直接应用于带锈涂料中防腐性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以抗坏血酸与过硫酸铵复合作为氧化剂,过硫酸铵与抗坏血酸质量比为13∶1,十二烷基苯磺酸与苯胺物质的量比为1.25∶1.00,合成的聚苯胺性能优良;添加0.5%的聚苯胺乳液于带锈涂料中,可以有效地提高带锈涂料的防腐性能。  相似文献   

10.
水性聚苯胺防腐涂料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聚苯胺水性微乳液和环氧树脂共混作为底漆、与环氧树脂面漆复合制成防腐涂料,采用开路电位法评价复合涂层的防腐性能。结果表明,合成聚苯胺水性微乳液所使用的酸介质、聚苯胺乳液的用量和腐蚀介质等对涂层的防腐性能均有影响。以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为酸性介质合成的聚苯胺水性微乳液,当其用量为50%时,复合涂料的防腐性能最佳,与裸露钢板相比,该复合涂层的平衡开路电位可提高245mV左右。该复合涂料不使用任何有机溶剂,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绿色涂料。  相似文献   

11.
聚苯胺/聚乙烯醇微乳液导电涂料的研制及其性能的测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氧化聚合方法合成可溶性的聚苯胺/聚乙烯醇(PAn/PVA)复合导电涂料.研究了反应体系中聚苯胺的含量、反应时间、温度及酸浓度对导电涂料电导率的影响,确定了较佳的聚合反应条件,同时对其稳定性、导电性、力学性及其表面结构等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PAn/PVA导电涂料稳定性好,在空气中放置80h电导率无明显变化,涂料涂层的电导率最高可达4.57s/cm,加入环氧树脂可明显改善涂层的附着力.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恒电位法在酸性和碱性溶液中于不锈钢基体上电聚合聚苯胺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测定了聚苯胺膜与基体的附着力、膜的导电性和防腐性.结果表明:该膜在空气中呈绿色,稳定、完整致密,导电性好,与基体的结合情况较好.阳极极化曲线测定表明,在碱性溶液中预镀后酸性溶液中聚合聚苯胺膜,其点蚀电位比酸性溶液中聚合聚苯胺膜升高1 V左右,表明前者的导电聚苯胺膜可显著提高不锈钢的抗点蚀性能,具有良好的点腐蚀防护效果.  相似文献   

13.
硅钨酸掺杂聚苯胺催化剂催化合成环己酮1,2-丙二醇缩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回流法制备硅钨酸 (H4SiW12 O40 )掺杂聚苯胺 (PAn)催化剂H4SiW12 O40 /PAn。用环己酮和 1,2 丙二醇为原料合成环己酮 1,2 丙二醇缩酮 ,探讨了硅钨酸掺杂聚苯胺催化剂对缩醛反应的催化活性 ,较系统地研究了原料量比 ,催化剂用量 ,反应时间诸因素对产品收率的影响。实验表明 :硅钨酸掺杂聚苯胺是合成环己酮 1,2 丙二醇缩酮的良好催化剂 ,在n(环己酮 )∶n(1,2 丙二醇 ) =1∶14 ,催化剂用量为反应物料总质量的 1.6 % ,环己烷为带水剂 ,反应时间 5 0min的优化条件下 ,环己酮 1,2 丙二醇缩酮的收率可达 85 .6 %。  相似文献   

14.
孙东豪  李健 《合成纤维》1998,27(2):13-17
本文利用氯化铜作为聚乙烯醇薄膜的掺杂剂,再将其置于苯胺和盐酸蒸气中进行化学氧化反应,成功地合成了高电导的聚苯胺(PAn)/聚乙烯酸(PVA)导电复合膜,电导率达 10~(-2)S·cm~(-1);用扫描电镜和红外光谱(IR)对导电复合膜的结构和组成进行了表征,并进行了环境稳定性试验;复合膜的导电主要是电子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采用电化学法制备了硫酸(H2SO4)和磺基水杨酸(SSA)共掺杂的导电聚乙烯醇/聚苯胺(PVA/PANI)复合膜,采用正交设计法优化了工艺条件,研究了沉积银电流密度和时间、拉伸对复合膜电导率的影响。采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对复合膜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最佳条件下获得的PVA/PANI复合膜的电导率为22.72 S/cm;在此复合膜上以50 mA/cm2沉积2 min银可使复合膜的电导率提高到1250 S/cm;对2种复合膜进行适当的拉伸可使其电导率分别提高20.74 %和18.04 %。复合膜有一定程度的结晶,经拉伸后其结晶度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6.
导电聚苯胺复合膜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为基质,过硫酸铵为氧化剂,十二烷基苯磺酸为掺杂剂,进行苯胺的原位氧化聚合,制备聚苯胺(PAn)/PMMA复合材料,采用溶液浇铸法制成了性能优良的可溶性导电复合膜,电导率达10^-2S/cm;考察了反应条件对复合膜电导率的影响,并进行了环境稳定性测试,用红外光谱进行了复合膜的结构表征,用元素分析法测定了复合膜的组成,结果表明复合的聚苯胺存在—饱和值,超过饱和值,对电导率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7.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flexibility and the anti-static properties of poly-(p-phenylene-terephthalamide) (PPTA), the copolymer of p-phenylene diamine, p,p′-diaminodiphenyl ether and terephthaloyl chloride (PPDTA) was synthesized. This copolyamide PPDTA was mixed with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polyaniline (PAn) in concentrated sulphuric acid solution, and was processed to form film, or fibre, of the new composite PAn/PPDTA with high strength and good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The composite is a lyotropic liquid crystalline polymer with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10?1 S/cm. The surface morphology of the PAn/PPDTA composite consists of an oriented fibre-like texture.  相似文献   

18.
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PPTA)与导电性聚苯胺(PAn)共混,得到一种既有PPTA的液晶性,又有PAn导电性的全新材料。PPTA和PAn以不同质量比共溶于浓硫酸后,可制成线材及薄膜,在1mol/1HCl水溶液中成型及拉伸。实验结果表明:PPTA的液晶性随PAn加入量的增加稍有减弱;线状PPTA/PAn的抗张强度随PAn混入量的增加而增大(从41.20N/mm~2增至44.80N/mm~2);断裂伸长与PAn混入量的多少无关(仍保持在4%),PPTA/PAn复合物的电导率随PAn含量的增加而升高,当PPTA:PAn=2:1(质量比)时,其电导率为2.3×10~(-1)S/cm,较纯PAn(3-5S/cm)小一个数量级,复合物的衍射图在2θ=22.7°及25°处有两个峰,分别与纯PPTA及统PAn的峰的位置相同,因此说明二者是以分子复合形式存在。SEM图表明复合物线材表面呈取向排列,且PPTA与PAn混合均匀。  相似文献   

19.
以壬基酚聚氧乙烯醚(10)硫酸(NPES)为聚苯胺掺杂剂,研究了掺杂剂及其掺杂反应时间、温度等条件对聚苯胺导电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长链NPES的掺杂能够提高聚苯胺导电性,且随着掺杂反应时间的增加,电导率在20h后即达到最大值0.6S/cm;随着掺杂温度的降低,在冰浴条件下,NPES掺杂聚苯胺的电导率较常温时提高两个数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