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大气水、地表水、地下水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循环不已。空中水、地表水、地下水实行资源统一管理,才可以统一调度利用。地表水不足,用地下水补充;地下水不足了,要用地表水回灌补充。这样余缺互济,优势互补。英国泰晤士河就实行水资源统一管理,工农业用水,人民生活用水,水量、水质都由泰晤士水务局统一管理保护。 在我国,党中央、国务院重视水资  相似文献   

2.
本文系统分析了南阳市降水、蒸发、地表水、地下水资源数量及其时空分布规律,同时对地表水和地下水质量进行了评价。在此基础上,估算了地表水、地下水及其水资源可利用量,揭示了水资源数量演变情势和质量变化趋势,为南阳市水资源综合规划和水资源管理提供了基本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禹州市降水、蒸发、地表水、地下水资源数量及其时空分布规律,同时对地表水、地下水质量进行了评价。在此基础上估算地表水、地下水及其水资源可利用量,揭示了水资源数量演变情势演变和质量变化趋势,为禹州市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管理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4.
闫元 《山东水利》2011,(10):33-34
通过分析历城区水资源配置中存在的水资源分布不均,地下水超采和沿黄地区水资源浪费等问题,提出了进行地表水与地下水统一管理,水资源优化配置等多项措施。  相似文献   

5.
针对座落于含水层上的季调节水库及其周边含水层构成统一的水资源系统,建立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调度的优化管理模型。以避免地下水位持续下降,使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调度稳定供水量最大。以石佛寺水库为例,其地表水水资源利用率相当低;地下水系统具有良好的调蓄水资源条件。因此建立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调蓄模型,采用有限差分法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对系统的水资源分布和状态进行了长系列模拟分析,并对其求解。分析结果为系统的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评价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6.
由于水资源短缺,加强管理对于邯郸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邯郸市水资源现状与主要的水资源管理措施的基础上,研究了邯郸市的水资源管理模式,指出邯郸市水资源模式的主要特点是以流域管理为主,计划用水与水费管理、水权交易相结合。并对邯郸市水资源管理模式进行了分区探讨,初步提出了西部山区蓄引提综合利用、中部平原井渠结合与东部平原地下微咸水利用三种基本模式。指出山区蓄引提综合利用模式的主要特点是以蓄为主、蓄引提相结合、充分利用水资源;井渠结合模式的特点是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调度,井渠结合,井灌井排,提高大气降水、地表水、地下水的利用;微咸水利用模式的基本特点是挖掘浅层地下水潜力,咸淡水轮灌或浑灌。从而为邯郸市的水资源高效利用提供了一定的指导建议。  相似文献   

7.
由于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凸显。为实现区域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以北京市为研究对象,通过收集研究区1986—2020年的降雨量、水资源可利用量、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供水情况及用水情况等,对研究区的水资源演变趋势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区降雨量处于减少的趋势,这与气候变化和城镇化有关;由于降雨量的减少,导致研究区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资源量均出现减少的趋势,其中地表水相对地下水的减少趋势更加明显;研究区自2000年以后,通过加强非常规水源和外调水的使用,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开发利用率相比2000年之前处于减少的趋势,有效缓解了水资源的紧缺问题;经过多年实施水资源调控政策,研究区的工业用水、农业用水出现明显的下降,生活用水和生态用水处于增长的趋势,说明研究区水资源调控效果显著。通过研究北京市的水资源演变趋势,可为区域制定相关水管理政策提供数据支撑,同时可为水资源短缺的区域水资源管理提供理论和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8.
评价和阐述了黑龙江省龙江县龙江镇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资源量、水质等状况,介绍了水资源保护过程中的主要经验,提出了依法管理水资源,改善保护水资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杨志霞 《河北水利》2009,(12):26-27
1.引言 长期以来.人们在评价水资源时.多以地表水和地下水总量作为区域水资源总量。实际上陆地水资源源于大气降水,其派生的水资源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和土壤水。土壤水是整个水分循环中最为活跃的因素.既直接影响着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的形成.又是它们联系的纽带.  相似文献   

10.
陈敏 《海河水利》2002,(5):16-16,18
目前,海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过度开发、严重浪费和污染问题,以致生态环境恶化。为此,需要加强水资源保护管理立法,实施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节约用水,综合开发地下水和地表水,加大水污染治理力度。  相似文献   

11.
数字水利与中国水利现代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当前水利发展的新形势,对中国水利现代化进行了初步探讨,指出数字水利是中国水利现代化必由之路,并提出了实施“数字水利工程”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加强水资源管理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永凌 《山西水利》2005,21(1):67-68
针对山西省水资源实际状况,对工业、农业两大产业的用水管理提出了合理建议,并对加强水资源保护和统一管理进行了深度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3.
谈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在水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是水资源管理工作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加强水资源管理的有效措施,也是实施取水许可和入河排污口设置的科学依据。自从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实施以来,水资源论证在水资源配置、取退水许可、水功能区、优化调度、审批监督等水资源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针对传统水资源价值观与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存在尖锐矛盾,运用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西方经济学的效用价值试论水资源价值,水资源是社会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水资源所有权的实现必须以承认水资源价值为前提,国家是水资源的所有者,应制订统一的办法,达到自身的收益,并获得真正的所有权。  相似文献   

15.
论水资源安全与水资源安全预警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郑通汉 《中国水利》2003,(11):19-22
水资源安全是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水资源安全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建立水资源安全预警系统可以提前发现未来有关水资源可能出现的不安全问题及其成因,为制定消除或缓解水资源不安全的措施提供依据,是保障水资源安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Abstract

Recent reforms in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in the Murray-Darling Basin are discuss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water allocation, water rights, irrigation, and the environment, with particular reference to differences between details in the states of Victoria and New South Wales. A similar review of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is made for Vietnam with some further discussion of the new water law of 1998. Contextual differences are discussed and the opportunities for Vietnam to make use of Australian experience are briefly analysed.  相似文献   

17.
文章立意于“四种水利”的政策背景和省属国有企业新一轮改革的政策环境,从改革思维、运作模式和动力机制等方面,阐述了水利建筑业企业本轮改革应当是运用市场机制进行资本运作的产权制度改革,是政府引导行为和市场行为相结合的“经营水利”思维的具体实践等这样的观念。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承德县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未来社会经济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分析,找出目前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和存在的问题,以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用水效率控制红线,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为核心,提出可行性实施措施,以有限的水资源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9.
水资源资产与现代水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浩  甘泓  武博庆 《中国水利》2002,(10):151-153
水资源是国家所有资源资产,在现代水利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其作为资源资产的属性目前尚未被人们所认识,也还有许多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本文就水资源资产的属性,特点,以及在现代水利中的作用与地位提出了初步观点和相应的建议,以期在水利现代化发展中引起对水资源资产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建设水资源实时监控管理系统:水利现代化的技术方向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董哲仁  陈明忠 《中国水利》2000,(7):27-28,38
水资源优化配置水资源管理的重点,而水资源实时监控管理系统在水资源优化配置中又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水资源实时监控管理系统由数据库、模型库、知识库、在线数据采集子系统、综合信息管理子系统、综合分析与决策支持子系统、实时控制管理系统等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