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新《刑事诉讼法》首次在法律层面确立了我国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研究整个非法证据排除规则,首先需要厘清的是"非法证据"的范围问题。通过考察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发源地美国对于"非法证据"范围的界定得知,规则的目的决定规则的适用范围。制约侦查权之滥用及保障被追诉人的合法权利,是我国确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目的和根本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2.
2012年通过的《刑事诉讼法修正案》(正文中称新刑诉法)从非法证据的排除机关、范围、具体程序、证明方式等方面作出了具体规定,确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但近年来鲜有排除非法证据的实际案例,该规则的实践效果不彰已成事实。这其中既有来自刑事诉讼证据规则、诉讼模式的障碍,亦有规定本身缺陷、配套措施未得落实的原因,这些都是未来实践中需要克服的因素。  相似文献   

3.
非法与瑕疵:证据排除的新适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体现了刑事诉讼中实体正义与程序正义之间的冲突,非法证据的取舍问题一直是我国刑事诉讼法学界争论的焦点。两个证据规则的出台明确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我国的正式确立,但该规则同时规定有瑕疵证据,二者在证据的基本属性上有本质的差异,对其排除与适用规则也有不同规定:非法证据一律排除,瑕疵证据则可以有条件转化适用。  相似文献   

4.
确立民事非法证据排除标准,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68条和《关于适用<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106条规定为法定依据,在此基础上细化内容,增加例外情形规定。非法证据排除的提出主体应为当事人,确定主体只能是法官。请求排除应在审前程序中的证据交换阶段、法庭调查中的质证阶段及法官认证阶段,确定排除在判决作出之前。对证据的非法性,由异议方承担证明责任。  相似文献   

5.
非法证据是相对于合法证据而言的。对非法证据的取舍问题,并不只是一个单纯的法律抉择问题,它实际上是一个与法律价值取向相关联的价值权衡问题,更是刑事诉讼法律价值在司法实践中的集中表现。排除非法证据所追求的价值目标是保障人权,限制公权力,追求程序正义,维护司法公正。我国对于非法证据材料是否可以作为证据采用,刑事诉讼法没有明确规定,在司法解释中只进行了原则性的规定。面对这一不系统、不明确的规定,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又未予以严格遵守,也难以操作,导致司法实践中刑讯逼供等非法取证行为屡禁不绝,冤假错案不断滋生。确立和完善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保护公民权利的需要,也是适应刑事诉讼发展趋势和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证据制度是刑事诉讼的基本制度。证据是刑事诉讼的核心,整个刑事诉讼程序也是以证据的收集、审查、采纳、排除等问题展开的。刑事证据是否合法、客观、全面直接决定着对案件事实真相的认定。证据制度包括证人制度、证明责任、证明标准、非法证据排除等制度。因此,应认真学习和理解新刑事诉讼法规定的证据制度,要善于运用新刑事诉讼法规定的新技术、新措施、新程序来提升侦查、检察、审判工作能力,从而为实现司法公正提供了实体保障,对于更加有效地惩罚犯罪、更加有力地保障人权和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通过比较两大法系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联系我国的具体情况,认为建立我国的行政诉讼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应首先明确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宪法依据,然后在行政诉讼法中规定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条款,并采用美国的"绝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模式.  相似文献   

8.
刑事非法证据的取舍问题由于其自身的独特价值一直是我国立法机关、学术界争论的热点。在明确非法证据内涵的基础上借鉴各国相关制度规定,论述在我国建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现实意义并提出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9.
吴丽梅 《商品与质量》2011,(S8):155-156
2010年5月30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和司法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和《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简称"两个证据规定"),"两个证据规定"的出台为惩罚犯罪,保障人权提供了有力支持,也大大丰富了我国大陆的刑事证据排除法则,但是法律的明文规定不一定意味着司法实践中违法证据排除的改善,本文研究台湾的刑事证据排除法则,尤以自白法则的排除为重点,为中国大陆"两个证据规定"的实施提供建议,并为中国大陆建立自白任意性原则提出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0.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作为美国刑事司法制度的核心,对世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任何规则,都有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也不例外。我国在构建适合自己的刑事司法制度中,也注重借鉴美国的经验。希望通过分析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产生历史、设置理论、适用范围和诸多限制等问题,为读者全面勾勒出该规则的全貌。并在此基础上,希望我国学术界能正确认识该规则并在未来建立适合于自己的体系。  相似文献   

11.
我国行政诉讼法及司法解释规定了非法证据的情形,但没有规定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操作程序,因此有必要对我国行政诉讼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进行程序性构建,以使其在行政诉讼中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12.
非法证据在庭审活动的大量滥用,导致司法的公正性受到质疑。在司法坏境和法制土壤不具备的情形下,建立完善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困难重重,如何规制法官在非法证据排除程序上的消极态度和侦查机关在侦查活动中的违法行为是解决滥用非法证据的两大难题。在程序上构建完善的非法证据上诉制度,能再一定程度上对侦查机关和法院起到纠错的作用,同时确立侦查人员出庭作证能对取证行为产生威慑力。  相似文献   

13.
非法证据排除是我国刑事庭前会议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庭前会议中存在着多种非法证据排除模式."庭审前有限排除"模式符合庭前会议的制度定位,与我国司法实践的现状相适应.为了更好地保障公正和效率的统一,应遵循"以审判为中心"的原则,从非法证据排除程序的启动、调查、排除和效力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庭审前有限排除"模式.  相似文献   

14.
对于非法证据排除的研究,以前理论界一直偏向从刑事诉讼角度研究,从民事诉讼角度对该规则研究的论述偏少。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代表着诉讼文明的大趋势,其在我国民事诉讼领域正式确立将成为一种必然。本文通过对民事诉讼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梳理,并对我国如何民事诉讼中建构该制度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司法鉴定在刑事司法实践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应当注重司法公正与司法效率价值的平衡.此次《刑事诉讼法》修正了96年《刑事诉讼法》有关鉴定问题的规定有近二十处,其中保留条款八处,新增条款七处,个别修正条款两处,删掉条款一处,对司法鉴定做了一定的修改与完善,有其进步意义.但对司法鉴定启动权、鉴定人出庭费用补偿、专家辅助人地位、重新鉴定等问题没有涉及.因此,新《刑事诉讼法》有关鉴定方面的规定尚有进一步完善、细化的必要.  相似文献   

16.
陈德星 《商品与质量》2012,(S6):106-107
为减少冤案错案的发生,为更好的保障法律的权威,加快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进程,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于2010年6月13日出台了《关于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和《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两个证据规定"),并于2010年7月1日起开始实施,以规范司法、执法人员在办理案件过程中对证据的搜集和运用,以保证刑事案件的程序公正。本文浅析"两个证据规定"的具体内容以及"两个证据规定"在诉讼中的具体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17.
我国刑事立法乃至司法之于非法证据排除规制并非是十分完善的,其缺失和不足仍然是严重的,这反映了我国证据制度的滞后性和程序公开的刑事理念根基的薄弱,反映了立法和司法人员在实现真实,控制犯罪与权利保障、程序正义价值寻求中的两难选择,本文尝试对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建立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崔净齐 《商品与质量》2012,(S5):272-273
2011年8月24日,被提请审议的《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在原有的物证、书证、证人证言等传统证据基础上,增加了"电子数据"这一新的证据种类。看似寥寥几个字,却意义重大。本文围绕"电子数据"讨论,首先考证"电子数据"概念;其次分析了"电子数据"特性,最后提出"电子数据"在应用上可能存在的法律问题,以期"电子数据"在证据法领域能够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对《证据规定》实行后,审前程序完善的必要性与可能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完善设想;在对包括举证时限制度、证据交换制度等新证据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改革建议,即合理确定举证期限、限制延期举证,作好证据交换,在条件成熟的时候,取消新证据制度,最大限度减少司法资源的浪费,确保诉讼高效。  相似文献   

20.
刑事自诉制度有其独立存在的价值意义。现行刑事诉讼法在刑事自诉案件的范围、自诉人的证据调查权、简易程序的适用、自诉案件的起诉期限等方面的规定有明显不足。刑事诉讼法再修改时应在扩大自诉案件的受案范围、赋予自诉人证据调查权等方面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