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东  许建华  刘辉 《净水技术》2001,20(1):33-35
本文试验研究了有生物接触氧化-混凝沉淀-砂滤处理工艺的后续臭氧化生物活性炭(O3/BAC)和生物活性炭(BAC)工艺除污染效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对常规指标加CODMn,TOC,UV245,NH4^ -N的去除效果,O3/BAC比BAC稍好,但没有显著的差别,即臭氧对BAC的影响不明显,两BAC池对卤代烷烃均有较好的控制作用,但不能有效去除萘、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和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可能由于预加氯和用含氯水反冲洗,导致两BAC池出水Ames试验的T98-S9结果均呈阳性。  相似文献   

2.
臭氧化—生物活性炭工艺参数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张金松  朱佳 《净水技术》2000,18(3):28-31
对臭氧化-生物活性炭技术的工艺参数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试验对比确定了臭氧扩散装置的型式和特定水质条件下的臭氧最佳投量,开发了一种新型臭氧尾气破坏设备并应用于生产实际,对不同种类的活性炭进行了比较和选择,并对工艺系统中生物活性炭的设计参数和运行特征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3.
随着水源污染的不断加剧以及饮用水标准的日益提高,臭氧-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应用。本研究选取江苏省以长江、太湖、淮河和沂沭泗水系为水源的地表水厂,分析其采用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前后长达一年的水质数据,发现原水受水厂在进行深度处理改造后,出厂水浑浊度月平均值均有明显的降低,仅为0.1-0.4 NTU,对浑浊度的最大去除率可达98.7%;出厂水COD_(Mn)月平均值也有明显的降低,为1.0~2.7 mg/L,对COD去除率最大提升27.2%;不同水系水源出厂水中三卤甲烷含量降低了19.4%~78.7%。运行结果分析表明:采用臭氧-生物活性炭处理工艺较常规水处理工艺能够有效改善出厂水水质,具有较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5.
该文主要针对冬夏两季节的不同原水水质在前置活性炭处理工艺各处理单元出水中所含三卤甲烷、卤乙酸浓度的变化进行比较研究,探索不同季节处理工艺各处理单元对消毒副产物行为的区别,并确定原水水质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生物活性炭技术在水处理中的研究应用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物活性炭技术是一种有效的水处理方法.作者介绍了生物活性炭技术在饮用水、生活污水及工业印染废水、含油废水、制药废水、微污染水、含酚废水、垃圾渗滤液等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情况,分析了生物活性炭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活性炭催化臭氧氧化技术及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素娥 《广东化工》2010,37(5):174-175,183
活性炭催化臭氧氧化技术是以活性炭及其负载活性组分作为催化剂催化臭氧氧化有机污染物的水处理技术。近年来,由于其催化剂制备工艺简单,易于回收处理,成本较低且活性高,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成为众多学者的研究热点。文章对负载型活性炭催化臭氧氧化进行介绍,阐述其在水处理中应用,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针对臭氧-生物活性炭(O3-BAC)深度给水净化系统,以南方亚热带地区Ⅱ、Ⅲ类地面水为研究对象,根据CODMn、UV254、消毒副产物和溶解氧的变化,论述了臭氧对生物活性炭的氧化作用、消毒作用及充氧作用;同时从优化运行的角度.提出在丰水期可停止后臭氧接触塔运行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采用细胞生长抑制率、用MTT比色法测定细胞的增殖毒辣性和用流式细胞光度计测量细胞的凋亡率三项细胞毒性指标,评价了5种国产活性炭处理饮用水3a后的使用效果。实验表明4号活性炭仍具有一定的吸附功能,其他4种活性炭已经失去吸附过滤作用。此外还对5种国产活性炭使用效果的时间效应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以长江下游镇江征润洲段为原水,利用中试装置研究臭氧-生物活性炭(O3-BAC)组合工艺优化运行及其对有机物特性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调整主臭氧投加量为2.5 mg/L时,深度处理工艺对CODMn、NH4^+-N和两类消毒副产物前体物(TTHMFP、THAAFP)的去除率分别为68.5%、86.7%、57.3%和48.9%;同时,从净水过程中有机物特性变化对消毒副产物影响的角度,提出应将强疏水性小分子有机物作为镇江市饮用水处理的控制主体。  相似文献   

11.
随着饮用水源污染的日益加剧和饮用水质标准的提高,采用饮用水深度处理工艺显得越来越有必要。文章系统介绍了臭氧-生物活性炭技术在国内外的应用情况、工作原理和安全性问题,并对臭氧-生物活性炭水质安全问题的解决方案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郭锋  王潇  肖强  肖禾 《工业水处理》2011,31(3):19-23
臭氧-生物活性炭(O<,3>-BAC)技术是一种新型高效的微污染水处理工艺.介绍了O<,3>-BAC技术在饮用水(地表水、地下水、生活污水、市政供水等制饮用水)及工业废水(膜处理排水、油田废水、炼油废水、石化废水、制药废水、焦化废水、印染废水、食品加工废水、水产养殖废水)等领域的应用和研究情况,指出了未来O<,3>-B...  相似文献   

13.
张书雅  丁玉 《辽宁化工》2007,36(11):781-783,789
生物活性炭技术结合并优化了活性炭吸附和生物降解两种作用,在水处理和废气治理等方面显示了突出的效果。文章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生物活性炭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成果,并指出了以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处理饮用水时各阶段的特点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论述了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中的臭氧发生系统、臭氧尾气处理系统、臭氧预氧化及后氧化、生物活性炭滤池各阶段的应用现状及特点。指出:臭氧发生系统采用氧气为原料来提高臭氧浓度,臭氧质量分数可达6%左右;由于电加热分解臭氧尾气反应速度快,可在1.5~2s内完全分解,应是今后自来水厂臭氧尾气处理技术应用的重点;臭氧预氧化一般采用静态混合器或水射器单点投加,投加量为1~2mg/L,接触时间为1~4min;臭氧后氧化一般采用微孔曝气盘以微气泡的形式多点投加,水中臭氧余量控制在0.2~0.4mg/L,接触时间大于10min;生物活性炭滤池对苯类化合物和相对分子质量在500~1000范围内的腐殖质去除率达70%~86.7%。  相似文献   

15.
华南某O3-BAC工艺大型水厂GAC使用1年后碘吸附值下降39%,使用5年后下降92%.以炭柱试验装置模拟该水厂,试验中投加苯酚、铊等污染物.结果表明:不同年份活性炭对微量酚类有机污染源处理能力较高;新炭对重金属铊的去除率较一年炭和五年炭差,十年炭去除率最低.不同pH的进水对不同年份炭滤料进行动态解吸试验,污染物析出量...  相似文献   

16.
紫外光具有绿色环保、不影响水质的优点,基于紫外的高级氧化技术(UV-AOPs)在水处理领域一直备受关注。氧化剂在紫外光照下可生成活性自由基,进而提高体系的氧化能力。对紫外/过氧化氢、紫外/过硫酸盐、紫外/氯、紫外/氯胺体系的反应机理进行了概述,阐述了UV-AOPs在水中有机污染物、消毒副产物及细菌控制中的研究进展,并对不同氧化体系的特点进行了对比分析,阐述了反应过程中氧化产物与毒性变化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后续研究应提高UV-AOPs的效率、优化技术应用的综合评估。  相似文献   

17.
固定化生物活性炭技术处理低浓度甲醇废水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余志坚 《中氮肥》2005,(4):18-19
我国氮肥厂每天排放的工艺冷凝液和尿素水解水是仅受轻微污染的废水,具有很好的回收利用价值。分析表明,排放的工艺冷凝液和尿素水解水中最主要的污染物为低浓度甲醇,因而去除低浓度甲醇成为这类废水回收利用的关键。淮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采用人工固定化生物活性炭技术处理  相似文献   

18.
生物活性炭技术中生物量的变化和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活性炭技术中生物量的变化及其对运行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活性炭性能和结构对生物量有重要影响;反冲洗后生物量损失高达90%;温度越高,生物量也越高;臭氧投加会降低生物量;生物量越高,对于UV254的去除率就越高,但是对嗅味和AOC的影响不明显。另外,生物量增加所导致的出水细菌增加要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9.
紫外线和化合氯联合消毒在水厂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南方某水厂的中试和生产紫外消毒装置为基础,考察了紫外和化合氯联合消毒对生物活性炭出水细菌的杀灭效果,对紫外消毒在该水厂的应用效果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在480 J/m2的剂量下,生物活性炭出水细菌对数去除率可达2.6 lg,但是紫外无持续杀菌作用。水厂的紫外消毒装置总体效果良好,紫外化合氯消毒后出水细菌总数为0,紫外线消毒长时间运行后灭菌效率有所降低;生物活性炭工艺对氯胺消毒副产物有较好的控制效果,紫外消毒未增加氯消毒副产物的生成量。  相似文献   

20.
饮用水消毒可以有效除去病毒、细菌等有害微生物,但消毒剂会与水中的有机物反应生成多种消毒副产物(DBPs),危害人类健康。基于对消毒副产物种类、生成及污染现状的探讨,归纳总结了DBPs的典型生物毒性及其毒性作用机制。为有效防控DBPs环境风险,深入探讨了针对去除DBPs前体物、优化消毒剂及消毒过程、DBPs毒性的调控策略。最后对DBPs生物毒性作用机制及调控策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为DBPs污染防治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