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4,(4)
"2011计划"以高等学校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为载体,旨在打破高等学校内部创新主体之间,以及高等学校与外部创新主体之间存在的协同创新壁垒,支撑我国的国家创新体系。剖析协同创新中心这一新型高校创新组织的绩效结构及绩效评估的侧重点,构建高等学校协同创新中心绩效评估体系,以显性产出绩效、显性协同绩效、隐性绩效潜力为三个构面,客观全面地体现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的创新产出水平,中心成员之间的创新协同水平,以及协同机制体制改革和资源共享水平,可以为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建设的绩效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20,(10)
文章以河南省30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第一个建设周期投入和产出绩效为研究对象,利用数据包络分析(DEA)对协同创新中心创新效率进行评估,并分析不同批次、不同类型协同创新中心在创新效率上的差异。研究得出以下结论:30个协同创新中心整体绩效达到较理想的水平,有16个中心DEA有效,占全部的53.3%;平均规模效率为0.966,明显高于技术效率,协同创新中心产出绩效更多的是依靠创新要素投入,创新效率不够理想;不同类型的协同创新中心创新效率有较大的差异,科学前沿类型的创新效率,显著高于其他类型。在诊断分析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协同创新中心建设的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8)
目前,我国政府在协同创新中的作用机制探究还没有深入地开展,如何通过政府行为引导协同创新中心沿着国家目标进行研究是现阶段亟需解决的问题。因此,政府应明确自身在协同创新建设中的角色定位,通过鼓励各协同创新中心机制体制改革;加快评价体系建设;加大创新人才的聚集度等措施做好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20,(7)
文章在分析"2011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内涵及运行特点的基础上,系统构建了"2011协同创新中心"绩效评价体系,采用模糊评价方法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就如何做好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建设绩效评价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4,(12)
以重大协同创新需求为导向,培育组建协同创新中心,切实推动政产学研用合作,已经成为支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4类协同创新中心分别旨在建设具有国际重大影响的学术高地、行业产业共性技术的研发基地、区域创新发展的引领阵地和文化传承创新的主力阵营。2014年度"2011计划"认定工作突出了"实力+实干+实效"(简称"三实")的要求,直接带来了认定结果的重大变化,"985工程"高校优势尽显。评价标准的提高,对协同创新中心培育组建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要求真务实地做好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4,(10)
2012年教育部、财政部启动了"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该计划以高等学校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为载体,旨在提升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的创新能力。目前,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观念创新不足、协同度不高、体制机制改革缓慢等问题,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应合理控制参与单位数量,保持产业链条的完整性,并通过进一步观念创新、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灵活使用科研经费等措施,确保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3,(8)
协同创新中心作为协同创新的主要载体,其绩效水平高低对科学前沿理论的突破、行业关键技术的研发、区域支柱产业创新能力的提升以及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有着重要影响。应以协同创新中心卓越产出为目标,借助企业管理中成功并广泛应用的全面控制的思想,对协同创新中心的运行机制进行建模分析,提出相应的管理策略,以期实现对协同创新中心的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8.
张骏  马跃  王兵 《高等建筑教育》2014,23(5):154-158
协同创新中心科研成果转化是一个值得思考和探讨的问题。一方面,目前国家、高校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比例较低,其中科技体制僵化、观念发展滞后是主要原因;另一方面,根据2011计划,依托高校建设的协同创新中心在科技体制设计理念上优于多数高校的现行科技体制,因此,研究协同创新中心科研成果转化问题对促进高校科技体制改革是有益的。文章阐述了协同创新中心的概念,分析了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中遇到的主要困难,并对协同创新中心的结构进行了研究,认为构建联盟是其灵魂性理念,最后,提出了协同创新中心科研成果转化体制建设的若干工作要点。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5,(25)
协同创新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如何构建高效、有序的协同创新中心运行机制是摆在当前的重要任务。文中以"先进通用飞机设计制造与示范协同创新中心"为实体对象,从动力机制、共享机制、过程机制和转化机制四个方面探讨其运行机制,该运行机制对我国协同组建团队提供了参考作用,在打造全产业链上具有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4)
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和"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的功能和训练内容需要得到更多扩展和提升。结合湖南科技学院电子工程创新训练中心的建设实践,阐明了构建"产学研用创"协同的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的核心理念,分析了引入企业新主体、增加新功能并运行新的协同管理机制等中心重构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