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与“工程专业认证(评估)”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旨在提高中国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文章介绍了安徽工业大学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与“工程专业认证”(评估)二者深度融合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办学条件,规范专业建设,优化专业结构,注重学生“双创”能力的培养,兼顾行业特色和地域特色,构建“两融合、四层次”复合人才培养模式,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2.
文章研究了国内外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现状,指出国内专业认证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并分析了国内专业评估和国际专业认证存在的差距;并以亚太地区工料测量师能力标准体系、《华盛顿协议》关于毕业生基本要求为依据,提出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工程管理专业建设构想,即在高等教育与注册工程师执业资格一体化的教育理念下,建立响应能力标准的课程体系,构建符合注册工程师执业能力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期为实现专业认证国际互认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20,(3)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当前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其核心教育理念包含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基于产出的教育、以学生为中心、持续改进四个方面。其中,通用标准12条毕业要求,明确要求本科工程教育要聚焦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培养,而实践教学则是实现这一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本文结合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特点,对生产实习理念、实践内容优化、多样化过程考核等方面进行改革探索。提高学生的获得感和工程实践能力,促进工程实践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并希望能够为开设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兄弟院校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4.
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导向的测绘工程专业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测绘工程专业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要求,结合学校及专业特点,文章对明确专业培养目标及特色,形成以强化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特色及优势鲜明的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进行了阐述,提出了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导向的测绘工程专业建设的具体意见。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8,(1)
在"中国制造2015"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大背景下,本文结合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实践,介绍了该专业"机械制造基础"课程在结合大学生创新竞赛、创新型课堂研讨、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等方面综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建设措施及实施的初步效果。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9)
本文对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总体情况进行了回顾和总结,简要介绍了盐城工学院参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情况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对学校教学工作的促进作用,对本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参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历程进行了说明,从人才培养目标的明确、毕业要求制定、课程体系的梳理、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教学评价反馈、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实施、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条件保障等方面对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在本专业教学相关的各方面工作的促进作用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6,(4)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可促进专业建设、提高教学质量。针对计算机专业的特点,结合工程教育专业的认证标准,明确专业定位、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可为通过专业认证奠定基础,从而培养符合行业需求及国际标准的工程技术人才,提高专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基于专业认证标准的人才培养体系在教育教学创新实践中发挥重要的引导作用,通过分析当前我国教育环境下专业认证发展现状,明确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改革任务,构建基于专业认证标准的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进而实现国家人才培养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作为国际通行的工程教育质量保障,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如何把握好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提升学生教学参与度是专业教学的关键问题。通过对我国大学生课堂参与度较低的现状分析,借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授课特色,引入课前准备、高效学习小组、个人评估反馈、及时测试等教学方式,与交通工程专业特性相结合,探索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下如何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方法与途径,以期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提升大学质量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0.
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立足于高等工程教育实践教学现状,介绍了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举措,构建了适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四层次四模块"实践教学体系,以通用实践能力、基础实践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的训练为核心,创新综合课程设计、工程技术培训、顶岗实训等教学环节。实践证明,该教学模式对培养建环专业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