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针对传统教学模式在"UML软件建模"课程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本文在"项目驱动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翻转课堂"的新型教学模式:该教学方法围绕软件工程中的具体的软件设计案例,强调在线教学平台的设计与使用,强调课前学习,强调课上的在教师引导下的分组讨论。实践表明,该教学方法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参与意识,有效地解决了该课程因的高综合性和概念抽象性而容易导致学生学习困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作为教学科研型院校计算机专业软件工程方向的必修课程,"需求工程"得到了各高校的广泛关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很难达到教学目标与要求。本文从教学模式出发,探讨基于探究式的需求工程课程教学模式,并对该模式进行了分析,结合教学实践,旨在提高素质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3.
软件工程是指导计算机软件开发与维护的一门工程学科,是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培养方案核心课程之一。本文基于软件工程的理念,给出了结合实例的课程教学、重视关键概念的传达、工程意识培养和实践训练在校期间一贯制的教学方案设计。  相似文献   

4.
刘香伟  张克亮 《计算机时代》2022,(7):115-118+122
结合新文科对军队院校文科专业课程的新要求,分析军校软件工程教学现状和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相关特点,对软件工程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提出结合慕课和雨课堂,构建一套适合军校文科专业软件工程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为部队新质战斗力生成和有效履行使命任务提供人才及智力保障,为文科专业其他技术类课程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软件工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在分析该门课程传统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一种集成"项目驱动+范型对照+案例复现+团队实践"的一体化教学模式。教学实践表明,该模式的实施已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研究生创新型学习的教学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前提下,如何进行专业创新型学习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无论是从教学模式还是课程形式,都已经成为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之一。本文针对软件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结合软件工程"项目实训"课程,探索创新型学习的教学模式,在创新型学习的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以及考核标准等方面进行了有效的研究和实践。  相似文献   

7.
《软件工程师》2019,(7):51-53
面向对象软件工程作为软件工程专业必修课,对学生工程知识、素质培养,以及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起到关键作用。针对目前面向对象软件工程教学存在问题,研究和分析了当前广泛开展的CDIO和OBE结合的教育模式和混合式教学方法,结合大连东软信息学院软件工程专业实际教学,基于CDIO+OBE和混合式教学理念对整个教学方案、方法和环节进行改造、优化,形成了以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和自主学习性为目标、以三级项目为纵贯线、将课前-课中-课后有机串联结合的新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8.
针对目前软件工程课程教学中工程实例匮乏、课程评价单一等问题,论文基于CDIO-OBE工程教育模式,设计和重塑软件工程课程教学。在CDIO项目任务教学中,探索基于OBE的课程体系、教学模式、课程评价等的改革。构建以工程和创新性思维能力培养、学习成效为导向的新型教学方案,促进学生知识、能力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9.
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克服了现有慕课教育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教学模式中受众面过于广泛、学员学习情况无法有效管理等不足,更加有利于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针对大学软件工程的重点专业基础课Java程序设计,构建了一个基于SPOC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在线学习平台。应用表明,该平台教学素材丰富,教学方式多样,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并增强了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0.
《软件工程师》2016,(1):11-13
慕课改变了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加入"慕课"不仅是将课程搬到网上放到线上那么简单,尤其是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学习能力较弱,学习主动性不强。如何将慕课与传统课堂教学相融合,既充分利用网络在线教学优势,又强化面对面课堂互动,是目前高等职业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基于慕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法和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理念的基础上,对高职网络专业核心课程《网络互联设备配置与调试》的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形成了基于慕课的融"导、教、学、做、创、评"一体化混合式学习教学模式,切实提高高职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和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