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介绍压缩感知(CS)理论,并将其应用于人脸识别.运用训练数据构造冗余字典,采用随机分布的规范行矢量高斯矩阵构造感知矩阵,对训练图像和测试图像进行感知.利用正交匹配跟踪算法求最小零范数解,在变换域中用近邻法判断测试数据的类别.实验结果表明,用CS进行人脸识别,能避免特征选取的问题,且识别率高、运算速度快.  相似文献   

2.
人脸识别中光照、伪装及姿态等变化一直是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其中特征提取是很关键的一步。为提高人脸识别率,结合压缩感知和空间金字塔模型,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特征提取方法,首先用尺度不变特征变换算法提取图像特征,然后与随机生成的字典进行稀疏编码,再用金字塔模型分层提取不同尺度空间的特征,并用最大池融合特征,最后运用核稀疏表示分类。在Extended Yale B,AR 和CMU PIE人脸数据库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于人脸图像的光照、伪装及姿态等变化有较强的鲁棒性,而且该算法有较快的运行速度。  相似文献   

3.
提出一种基于二维主成份分析(2DPCA)和压缩感知的人脸识别方法.阐述2DPCA提取特征向量的工作原理,利用压缩感知方法求解待识别图像在足够样本下的稀疏表示.由所有训练图的特征向量构成测量矩阵,将每一幅待识别图像的特征向量作为测量值,由压缩感知中求解的L1范数极小值得到待识别图像的编码信号,根据该编码信号识别人脸图像....  相似文献   

4.
压缩感知综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尹宏鹏  刘兆栋  柴毅  焦绪国 《控制与决策》2013,28(10):1441-1445
压缩感知理论的诞生使得采样速率与信号的结构和内容相关,并以低于奈奎斯特采样定理要求的频率采样、编码和重构。在实际应用中,为解决数据冗余和资源浪费的瓶颈问题开拓了一条新道路,也为其他学科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从发展历史和研究现状等方面入手,对稀疏表示、测量矩阵的构造、稀疏重构算法和主要应用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梳理和研究。对当前研究的热点、难点作了分析和探讨,并指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压缩感知理论的出现.为人脸识别提供新的方法。基于稀疏表示的分类算法(SRC)就是压缩感知在人脸识别中的典型应用。针对SRC算法对遮挡人脸识别效果不佳的情况,提出基于图像分块的SRC算法,当分块方式选择恰当时,该算法可以显著地提高遮挡人脸的识别率。  相似文献   

6.
针对人脸识别对遮挡、表情和光照的鲁棒性问题,提出基于PCA特征基压缩传感算法的人脸识别方法。利用双向二维主成分分析提取图像行列2个方向的特征并进行降维,建立反映人脸特征投影矩阵,作为压缩传感算法的超完备基。通过求解最小化l1范数,寻求图像在该超完备基上的稀疏表示,以得到一组最优稀疏系数重构各类图像,求取测试图像与各类重构图像的最小残差进行分类识别。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较低的人脸特征维数下具有较高的人脸识别率,能有效提高人脸识别对遮挡、表情和光照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7.
结构化压缩感知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8,他引:12  
刘芳  武娇  杨淑媛  焦李成 《自动化学报》2013,39(12):1980-1995
压缩感知(Compressive sensing,CS)是一种全新的信息采集与处理的理论框架. 借助信号内在的稀疏性或可压缩性,可从小规模的线性、非自适应的测量中通过非线性优化的方法重构信号. 结构化压缩感知是在传统压缩感知基础上形成的新的理论框架,旨在将与数据采集硬件及复杂信号模型相匹配的先验信息引入传统压缩感知,从而实现对更广泛类型的信号准确有效的重建. 本文围绕压缩感知的三个基本问题,从结构化测量方法、结构化稀疏表示和结构化信号重构三个方面对结构化压缩感知的基本模型和关键技术进行详细的阐述,综述了结构化压缩感知的最新的研究成果,指出结构化压缩感知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压缩感知技术,特别是语音压缩感知技术逐渐成为信号处理领域的研究热点。当前的语音压缩感知关键技术主要包括适合语音信号的稀疏分解矩阵构造,观测矩阵的选择和重构算法的设计。稀疏分解矩阵的重要代表是正交基、基于语音特性的线性预测矩阵和过完备字典。观测矩阵方面主要采用随机观测矩阵分析语音压缩感知性能;重构算法方面重点研究当观测序列或语音信号本身含有噪声时鲁棒的语音压缩感知重构算法。本文对上述语音压缩感知的3大关键技术进行了介绍和对比分析,并对语音压缩感知的应用进行了总结,最后对未来可能的研究热点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为了有效提高噪声背景下的人脸表情识别性能,提出一种基于压缩感知的鲁棒性人脸表情识别方法.先通过对腐蚀的测试样本表情图像进行稀疏表示,再利用压缩感知理论寻求其最稀疏的解,然后采用求得的最稀疏解信息实现人脸表情的分类.在标准的Cohn-Kanade表情数据库的实验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取得的人脸表情识别性能优于最近邻法、支持向量机以及最近邻子空间法.可见,该方法用于人脸表情识别,识别效果较好,鲁棒性较高.  相似文献   

10.
人脸识别是计算机模式识别领域中一个研究热点和难点。针对人脸识别中数据量大、高维度、非线性等问题,提出基于局部特征约束的压缩感知人脸识别方法。首先对人脸图像进行选择性约束处理,利用SIFT算法提取人脸图像中的局部特征,以此构成压缩感知算法中的测量矩阵,再利用压缩感知的重构算法计算特征的稀疏表示,在此基础上进行人脸识别。算法在AR人脸库上进行了抗干扰比对测试,实验结果验证了算法对光照、表情以及遮挡等干扰具有强的鲁棒性,局部特征的约束大大降低了特征点的数量,有效提高了人脸识别的正确率。  相似文献   

11.
基于稀疏重构的分类方法具有较好的识别效果,但计算复杂度高。为此,提出基于压缩感知的人脸识别方法COMP,将L1范数最小化重构算法替换成正交匹配追踪(OMP)算法,以降低复杂度,并在OMP中引入模式类别信息,使该方法具有更强的分类能力。基于YaleB人脸库的实验结果表明,COMP在低维度时识别率高于OMP。  相似文献   

12.
宋辉  王忠民 《计算机科学》2017,44(2):313-316
为了提高移动用户行为识别的准确率,提出一种基于压缩感知的行为识别方法,其可对原始加速度数据或压缩后的加速度数据进行行为识别。依据压缩感知理论中可以由冗余字典重构数据的原理,将原始三轴加速度数据作为训练样本构造冗余字典,基于该字典求解最小l1范数得到待识别样本的稀疏系数,根据稀疏系数计算并选取最小残差值对应的行为作为识别结果。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识别移动用户行为的准确率可达82.64%,高于传统方法的识别准确率,且对随机投影压缩后的行为数据也具有良好的识别效果。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为在传统的说话人识别理论研究中“较少的特征参数量不能与较高的识别率共存”的难题找到了一种解决方案。本文基于压缩感知的理论,利用行阶梯观测矩阵进行信号的投影,改变了传统的梅尔频率倒谱系数(Mel-frequency cepstral coefficient, MFCC)参数,从而提出了一种新的识别参数CS-MFCC(Compressed sensing-MFCC)。该参数不仅使得参数存储量降低到少于原存储量的1/n(n为行阶梯观测矩阵的压缩比),而且明显提高了系统的鲁棒性。通过仿真 实验证明了当压缩比n为4时,平均识别率能够提高到96%以上。  相似文献   

14.
人脸识别至今还是计算机视觉中的一个难题,用红外人脸图像来进行识别是近几年才发展的一个新领域,虽然其独立于光源,不易受外部光线的影响,但研究发现,人脸温谱图因受到一系列内在(生理、心理等)和外在(环境、成像等)条件的影响而使识别率下降。针对这一问题,根据Stefan-Boltzmann定律,提出把易受环境温度影响的面部温度数据转换为较为鲁棒的辐射能量数据来进行识别,以提高红外图像人脸识别的性能。理论分析显示,当人体处于一个稳定的状态时,辐射能量图对周围环境温度的敏感度较低。实验结果表明,基于辐射能量图的识别率高于基于温谱图的识别率。  相似文献   

15.
基于复合核函数KPCA的红外人脸识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人脸优化识别问题,提出一种复合核函数KPCA的红外人脸特征提取法.利用最优或者接近最优的复合核函数主元分析KPCA方法对训练样本核映射到高维空间进行特征提取预处理,并结合最近邻法分类器分类进行红外人脸识别.该方法不仅有效的提取了训练样本的非线性信息,而且有效的改进了识别效果.多次实验结果表明了,基于复合核函数KPCA的红外人脸识别率优于传统的核主元分析法(KPCA)和主元分析法(PCA).结果表明,改进方法可减少识别时间,并保证了识别率一直稳定在比较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16.
基于多光源红外传感技术的手势识别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手势识别是一种有效的人机交互手段,针对识别算法复杂或适用范围窄等问题,设计一种基于多光源红外传感技术的手势识别系统。首先获取手势动作数据,然后结合不同手势的运动特征,采用区间概率算法识别手势类型,最终完成动作指令输出。通过实验对常见6种手势进行识别,平均识别率达93.67%。该系统操作简单、成本低,可用于多种智能交互场合。  相似文献   

17.
人脸识别是图像处理领域的一个热点。由于红外人脸识别可以避免可见光人脸识别存在的一些固有的缺陷,因此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文中从统计学角度和生物特征角度提出基于贝叶斯分类和血流模型的红外人脸识别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充分利用人脸血流模型的优势,减弱环境因素对红外人脸识别的性能的影响,提取精确的生物学特征,同时根据统计特征,并使用贝叶斯分类器,增加样本之间的类间距,减少样本之间的类内距。该方法将人脸温谱图转换为人脸血流图;使用PCA算法对人脸血流模型数据进行降维处理,并训练产生内部子空间和外部子空间;通过贝叶斯分类算法进行人脸识别。文中按照这个思路做了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证明这种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