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我国缺乏工程造价专业国际化人才的问题日益凸显,有必要借鉴工程造价专业国际认证标准对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分析工程造价专业国际化人才的培养需求,明确了其需具备复合型、外向型和创新型特征。鉴于目前对我国工程造价专业进行国际化认证的主要是 PAQS、 RICS 认证,采用比较研究法,对 PAQS、 RICS的认证标准进行对比分析,明确了学生培养目标、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实践等人才培养要求。并构建我国工程造价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合理化方案,为工程造价专业国际化人才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围绕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以中国铁路建设\"走出去\"为契机,重点面向东南亚国家和非洲,充分发挥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和交通运输工程两个\"双一流\"建设学科的人才培养优势,开展铁路工程国际化教育研究。创建铁路工程国际化教育体系,成立\"一带一路\"铁路国际人才教育联盟,打造铁路工程教育共同体,推动沿线国家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合作;推动中南大学与国家政府部门和大型建筑企业开展校企合作育人;助推中国铁路标准的国际认可,以人才培养为平台推动中国文化传播。 相似文献
3.
伴随"一带一路"和国家创新驱动建设的推进,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工程管理人才,探索和实践工程管理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已成为中国高等学校工程管理专业必须积极应对的一项艰巨而又重大的任务。为完善高校工程管理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持续提升工程管理专业国际化办学水平,首先在工程管理专业传统四大平台(技术平台、经济平台、管理平台、法律平台)的基础上,融入两大新平台(外语平台+人文平台),重构国际化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建立基于国际化能力提升的工程管理专业"4+2"新型课程结构体系。其次,以"国际工程项目执业能力"和"国际化能力素养提升"为导向,基于系统层次结构的思维,采用文献荟萃法、案例研究法和专家咨询法构建工程管理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的专业平台维、国际能力维、创新发展维("三维体系"),进而提出工程管理国际化人才的多元化培养路径,以期为新形势下高等学校工程管理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4.
5.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广东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推进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通过SWOT分析“一带一路”背景下广东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内外部优势劣势以及机遇与挑战,提出广东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路径:第一,加强顶层设计,明确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目标;第二,增加政府奖学金,优化“一带一路”奖学金分配机制;第三,提升高校实力,开展高质量中外教育合作;第四,结合高校特色,制定差异化人才吸引策略;第五,借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构筑国际化高等教育中心;第六,共建职业教育联盟,打造“一带一路”特色品牌。 相似文献
6.
7.
我国建筑企业对外承包工程业务量呈持续上升趋势,但所承包工程采用我国工程建设标准并不多,中国标准国际化程度较低。以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国际化影响因素为研究对象,利用文献识别法对我国工程建设标准国际化影响因素进行初步识别并利用 ABC 分类法对其进行重要性排序,选择 A 类和 B 类共 25 项因素作为重要影响因素进行后续模型构建,以保证模型系统中的因素影响作用较强及系统层次更加分明。建立 DEMATEL-ISM 多级递阶结构模型,分析各因素的驱动力和依赖性,结论认为提升我国标准实质性水平、增强我国标准竞争力是推动我国标准国际化的根本动力,依托企业建设品牌项目是我国标准走向国际市场的直接途径。项目所在国综合环境对我国工程建设标准应用具有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8.
9.
“一带一路”沿线中国境外产业园区是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载体。经过多年建设,“一带一路”沿线中国境外产业园区已经具有一定发展基础,具备提升发展质量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文章研判了“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形势和要求,梳理了相关文献和分析了“一带一路”沿线中国境外产业园区发展概况及其转变发展方式的可行性与必要性,进而辨析、揭示和构建了“一带一路”沿线中国境外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机制与路径,并以中白工业园区为例进行实证,进而提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沿线中国境外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