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测控站自动化分系统主要完成HIT-1卫星地面站对卫星跟踪时的事前处理,巡回检测和事后处理工作。本文介绍了自动化系统的设计实现,总结了设计过程中的工程经验,进一步展望了系统软件的改进方向。  相似文献   

2.
仵伟 《现代导航》2019,10(1):19-23
卫星导航系统地面站主要负责卫星定位跟踪、采集、记录和将数据传输到数据中心。 本文介绍卫星导航系统地面站的自动化测试技术,包括测试设备仪器与软件等,并以卫通发射链路 EIRP 测试为例说明测试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地面站是卫星导航通信系统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具备接收、发射信号,监控卫星以及与地面通信网络通信交换等功能,地面站的大天线对星跟踪是卫星通信开展的基础。针对卫星地面站的重要性,介绍了CAPS(中国区域定位系统)位于北京的卫星通信地面站天线对星跟踪系统,利用该天线对准亚太I号卫星时的方位角、俯仰角以及系统AGC电平值分析了亚太I号卫星的运动轨迹,亚太I号卫星的漂移幅度在不断的增大。  相似文献   

4.
引言摩托罗勒公司为戈达德宇宙飞行中心研制了一种距离与距离变化率跟踪系统(简称R R系统)。其主要功能是测定卫星的初始段和轨道。系统的地面站多到三个,准确测绘定点后,可同时跟踪卫星和以三角测量精确测定轨道。星载应答器有三个通道,可同时应答三个地面站。每一地面站都能测定卫星的距离,距离变化率及方向。所用的最佳信号处理方法使应答器简单,结构严紧、重量小于10磅,辐射功率只需1瓦。系统将在远距离定位站使用,因此所设计的设备要便于运输、可靠和简单。  相似文献   

5.
介绍数字卫星地面站的设备、以及在数字卫星地面接收站设计、安装、调试过程中的体会。  相似文献   

6.
李明芬 《电讯技术》1991,31(2):13-22
本文阐述了航天测控地面站监控自动化的作用、特点和技术要求,并提出了总体设计的原则和方法。重点介绍了监控自动化微机网的功能设计、配置设计和接口设计及其技术实现的难点和对策。  相似文献   

7.
作为实现国内卫星通信用地面站的第一步而建设的卫星通信实验站,就天线传动,自动跟踪,遥测指令和数据处理各系统进行综合试验。明确了系统的综合特性,基本上得到满意的结果,从而证实设计的正确性。天线传动和自动跟踪系统中,根据使用模拟卫星取得的过渡特性,引导跟踪收敛轨迹特性,跟踪误差的伺服系统的基本特性和用现有卫星的跟踪试验而明确了卫星的跟踪技术。根据与模拟卫星组合进行的地面站试验证实遥测指令和数据处理系统的综合特性是正确的。此外,利用现有卫星的轨道予报和确定轨道程序的特性试验,根据实用的轨道予报和观测值就可决定初期轨道。  相似文献   

8.
姜安  赵航 《现代雷达》2011,33(2):73-77
采用卫星仿真工具包对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包括GPS、Galileo、Compass等导航卫星星座的地面站天线方位、俯仰跟踪特性进行了仿真分析,以大口径地面接收天线为例讨论了可行的地面站天线座架形式和跟踪体制.并综合常规卫星通信抛物面天线精度分析方法和测控雷达天线的精度分析方法对跟踪精度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分析结果可作为今后类...  相似文献   

9.
在极轨卫星遥感地面站设备中,过顶无盲区跟踪是必须具备的功能。为了跟踪接收的时间尽可能地长,满足过顶跟踪能力的特殊要求,采用了基于X-Y座架的过顶跟踪控制技术。文章中分析了X-Y型座架的特点,解决了A-E座架高仰角跟踪盲区,同时分析了X-Y型座架跟踪不同轨道高度卫星出现的低仰角跟踪盲区。介绍了基于X-Y座架的极轨卫星遥感地面站中过顶跟踪关键技术的实现;分析了X-Y座架过顶跟踪伺服控制系统的坐标转换原理和外场标校技术。最后给出了系统实际跟踪极轨卫星的跟踪试验结果。通过工程实践验证,采用X-Y座架的过顶跟踪伺服控制系统,可实现一定高度卫星的工作区域内的无盲区过顶跟踪。  相似文献   

10.
卫星地面站天线跟踪性能评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一种卫星地面站天线跟踪性能评估方法,试从跟踪精确度、跟踪角振幅、跟踪角频率、跟踪角相位、跟踪角固定偏置5个方面对天线跟踪性能进行评估,评估结果可以真实反映天线的跟踪精确度、指向与时延等特性,对今后地面站天线跟踪性能的评估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现代电子技术》2015,(9):70-72
论述一种新型便携卫星通信地面站,对静中通系统的组成、主要功能、基本原理进行详细地描述和介绍,针对环境干扰问题,着重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卫星跟踪模式,通过试验验证,该方法能够解决环境干扰带来的问题,在地面各种环境中实现对卫星的跟踪,提高了设备的环境适用性。  相似文献   

12.
采用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s)实现成像卫星计划编制中的星地资源优化分配。成像卫星计划编制是与资源相关的规划调度问题,结合使用约束条件进行星上资源和地面站接收资源的分配与调度,制定合理可行的卫星摄影计划和地面站跟踪接收计划。在介绍遗传算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遗传算法在成像卫星计划编制中的具体应用实践。基于设计实现的成像卫星计划编制原型系统,采用合适的适应度函数、交叉算子和变异算子,通过仿真实验获得了良好的优化效果。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昆士兰技术大学的工作人员和学生所从事的AUSTRALIS-1微型卫星遥测和通信子系统的性能和设计工作,该项研究工作包括,星载遥测和通信设备的性能,卫星和地面站之间通信链路的设计,指令和控制地面站的性能,以及与卫星工作有关的通信网络的设计。  相似文献   

14.
本文叙述了1974年11月3日所进行的一次跟踪试验,在这次试验中,地面站通过中继卫星对空间飞行器成功地进行了24小时的跟踪和测轨。在试验中,使用了一种新的方法准确地计算了应用技术卫星(ATS—6)的轨道数据。通常卫星跟踪包括一个由很多地面站组成的跟踪网和数据收集设备。然而这种新方法是用一个地面跟踪站通过轨道已经确定的同步卫星同时与几个安装在不同地点的地面应答机协同工作。ATS—6跟踪测量数据的随机误差在整个24小时之内,测速为0.3mm/秒,测距为1.5米。分别使用两组数据,通过对卫星轨道的重复计算,可以使ATS—6的速度误差最小达到0.2cm/秒,距离误差最小可达30米。在同样时间之内,最大的距离误差约为250米,速度误差为2cm/秒。利用两颗卫星ATS—6和ATS—3同时跟踪哥达德飞行中心地面站来确定地面站的位置也是可行的。在跟踪的前10小时之内,站址精度可以校正到大约100米的数量级之内。  相似文献   

15.
韩文泽  董旭峰 《无线电工程》2005,35(5):41-42,52
论述了卫星地面站天线伺服跟踪系统的最优跟踪技术。分析了工作原理,并通过与其他跟踪算法比较阐述了最优跟踪算法的优越性。为了提高步进跟踪的快速性和稳定性,描述了利用最优跟踪技术来实现优化跟踪。  相似文献   

16.
抛物面天线接收时延抖动分析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抛物面天线是卫星导航地面站的重要组成设备,负责完成卫星与地面站时间同步上行信号发射和下行信号接收,也是伪距测量的重要设备,因此要求抛物面天线工作时自身时延值相对稳定。针对地面站天线在跟踪卫星信号时接收时延抖动现象展开了故障排查,进行了问题原因分析。指出了天线旋转关节及馈线连接方式是影响天线时延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并给出了解决天线时延抖动现象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系统搭建了中低轨航天器及其地面站通信的桥梁,实现了信息的实时传输,并提高了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为对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系统(TDRSS)调度业务的质量以及效率进行有效评估,在STK功能和接口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STK通信组件(STKX)的跟踪与中继卫星实时场景仿真及其原型系统实现的技术方法,设计并实现了中继卫星针对中继业务的运行可视化系统。仿真结果表明,基于STKX的仿真平台能够满足中继卫星地面终端对中继任务的实时任务监控以及业务调度评估需求。  相似文献   

18.
<正> 一、前言采用静止卫星的国内卫星通信方式,在发生异常灾害时设立临时线路和对孤岛通信等,是有效的一种通信方式。另外,估计这种通信方式可使国内通信线路网可靠性提高,传输容量增大。完成这种国内通信方式任务之一的,可考虑准毫米波车载等形式的移动式地面站,在这种移动站中,必须使天线跟踪卫星。以往,卫星通信用地面站的天线跟踪方法,主要是单脉冲方式,它正在各国地面站中提供实用。但是,在如移动站那样天线口径比较小,以体积小,重量轻为目标的地面站中,特别要求跟踪装置小而轻。  相似文献   

19.
根据卫星小型移动式地面站的特点,开发了一种卫星伺服跟踪测控软件。本软件依据卫星轨道参数控制伺服跟踪系统,完成对卫星的实时跟踪。它以星载任务管理为核心,利用高优先级线程来完成伺服数据发送、采集和存储工作,采用tchart组件绘制了伺服跟踪效果图,可对伺服跟踪效果进行测试。实际运行效果表明,该软件能满足任务要求,模块化程度高,具有良好的扩展性。  相似文献   

20.
本文简要介绍了基于北斗/3G兼容的车载终端的功能和组成,重点介绍车载终端的设计,采用北斗/GPS卫星兼容定位技术、3G/铱星卫星通讯、自动化控制、图像采集/压缩/传输等技术相结合。安全高效的实现了移动车辆定位与监控中心的数据传输,实现对受控车辆的监控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