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液压伺服系统以其响应速度快、负载刚度大、控制功率大等独特的优点在工业控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电液伺服系统通过使用电液伺服阀,将小功率的电信号转换为大功率的液压动力,从而实现了一些重型机械设备的伺服控制。介绍了电液伺服系统的工作原理、组成和一些基本特性.以及电液伺服系统在杭钢1号高炉煤气余压发电(TRT)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比较全面地介绍了珠钢平整机液压伺服系统具有的控制功能、控制特性、控制原理和液压伺服系统的组成。  相似文献   

3.
针对目前电弧炉电极调节液压伺服系统,建立微机控制的模拟系统,经仿真及实验表明:用微机实行的模型参考自适应系统能较好地跟踪参考模型,而且只须利用被控对象的可观测量,无需增添外部设备。  相似文献   

4.
针对IK热轧厂液压弯辊系统改遣项目,分析了液压弯辊伺服系统的特点,建立了液压弯辊电液伺服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提出了这种电液伺服力控制系统的设计思路与技术要点;对该厂液压弯辊系统进行了有效的改造,并且运用控制模型分析了该系统的动态特性,肯定了现场液压弯辊系统良好的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5.
岳继光  王宣银  刘庆和  吴盛林 《钢铁》1999,34(10):53-55
针对单回路电液位置伺服系统的动态特性,提出了一种等效流量反馈的控制方法,从而实现了中级控制,仿真研究和实验结果表明,此方法可以提高电液位置伺服系统的动态响应。  相似文献   

6.
严旭  王东文  陈勇  陈强 《冶金自动化》2022,(S1):466-469
传统车载交流伺服系统无法实现与FlexRay总线的通讯,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FlexRay总线通讯的交流伺服系统的设计方案。从接口电路、数据转换、驱动控制等方面详细介绍了交流伺服系统的设计过程,并对交流伺服系统在FlexRay总线中的通讯运行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交流伺服系统能够应用于车载FlexRay总线,提高了车载交流伺服系统运行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莱钢锻压厂2500t自由锻造水压机操纵控制系统原为机液伺服系统,存在设备作业率低、故障率高、锻件尺寸控制精工、系统快速性和精度难于同时满足等缺点。为此,采用电注伺服系统替代原系统,经合理分析负载及确定动力元件参数,实现了水压机操纵系统的灵活性、准确性、快速性。系统响应速度提高12次/min,设备作业率提高10.7个百分点,锻件成材率提高了0.96%。  相似文献   

8.
目前常用于无人驾驶车辆路径跟踪控制的有模型控制方法有两类,一类是基于全局模型的控制方法,另一类是基于局部模型的控制方法。基于全局模型的路径跟踪控制中无人驾驶车辆的纵向速度与全局坐标系中的横向、纵向位移误差之间存在随航向角变化的耦合关系,这种耦合关系使得控制器无法将纵向速度作为控制输入来提高路径跟踪控制的精确性。基于局部模型的路径跟踪控制器通常采用误差模型作为参考模型,这种模型使得控制器在参考路径曲率变化幅度较大时精确性较低。针对前述问题,基于非线性模型预测控制滚动优化的原理,提出一种基于时变局部模型的无人驾驶车辆路径跟踪控制方法,并在低速高附着路面、低速低附着路面和高速低附着路面等工况下进行仿真验证。在仿真结果中,相比于基于全局模型的路径跟踪控制器、基于局部模型的路径跟踪控制器以及Stanley路径跟踪控制器,基于时变局部模型的路径跟踪控制器精确性更高,其位移误差绝对值不超过0.3342 m,航向误差绝对值不超过0.0913 rad。   相似文献   

9.
1000t卧式SXP56 601/1001-B型精锻机的锤头调节系统是由电子计算机控制的双闭环电液伺服系统。对其组成和控制原理作了简介,并通过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对其动静态特性进行了必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对Fe74A14Sn2P10C2B4Si。非晶磁粉芯退火温度进行了研究,发现采用60min的退火时间,随着退火温度的变化,磁粉芯电感及品质因数在不同温度阶段表现出各自的特性。从室温至300℃之间,磁粉芯件能随着温度的升高缓慢改善,在此区间磁粉芯磁导串提高约47%;当温度在300~400℃之间,磁粉芯性能随着遐火温度的升高显著改善,在此区间磁粉芯磁导率提高76%;当退火温度在400~44012之间,磁粉芯磁导率及1M比以下品质因数达到最大值;当退火温度接近初始品化温度468℃时,磁粉芯住1MHz以上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11.
 热力模拟实验机的液压系统既要求工作在大流量区域,又要求工作在微小流量区域,需要在极宽的工作范围内精确地控制锤头的位移。基于热力模拟实验机液压伺服系统的低阻尼、时变性、非线性等特点,应用传统的PID控制器不能达到理想的控制效果。结合BP神经网络的PID控制理论根据锤头在不同位置的实际值、设定值及误差在线整定参数Kp、Ki、Kd,通过测试矩形波实际曲线与设定曲线的对比得出,基于BP神经网络的PID控制方法对液压伺服的控制有了很大改进。  相似文献   

12.
基于升力反馈控制减摇鳍系统,分析升力测量原理及所存在的非线性特性,并在升力控制减摇鳍伺服系统中采用升力/鳍角综合控制减摇鳍控制方法,修正升力反馈信号的检测问题.构建基于小波降噪的数据融合模型,该模型综合升力、鳍角传感器不同频带信息,消除信息之间的冗余和矛盾,利用信息之间的互补来获得对升力信号相对完整一致的描述.仿真结果表明,应用数据融合模型的控制系统在各种海况下均可达到良好平稳的减摇效果.  相似文献   

13.
铰接式车辆的路径跟踪控制是矿山自动化领域中的关键技术,而数学模型和路径跟踪控制方法是铰接式车辆路径跟踪控制中的两项重要研究内容。在数学模型研究中,铰接式车辆的无侧滑经典运动学模型较为适合作为低速路径跟踪控制的参考模型,而有侧滑运动学模型作为参考模型时则可能导致侧滑加剧。此外基于牛顿–欧拉法建立的铰接式车辆四自由度动力学模型原则上满足路径跟踪控制的需求,但是还需要解决当前的四自由度模型无法同时反映瞬态转向特性和稳态转向特性的问题。在路径跟踪控制方法研究中,反馈线性化控制、最优控制、滑模控制等无前馈信息的控制方法无法有效解决铰接式车辆跟踪存在较大幅度曲率突变的参考路径时误差较大的问题,前馈–反馈控制可以用于解决上述问题,但是在参考路径具有不同幅度的曲率突变时需要解决自动调整预瞄距离的问题,而模型预测控制,尤其是非线性模型预测控制,可以更加有效地利用前馈信息,且不需要考虑预瞄距离的设置,从而可以有效提高铰接式车辆跟踪存在较大幅度曲率突变的参考路径时的精确性。此外,对于基于非线性模型预测控制的铰接式车辆路径跟踪控制,还需深化三个方面的研究。首先,该控制方法仍然存在误差最大值随参考速度增大而增加的趋势。其次,目前该控制方法以运动学模型作为预测模型,无法解决铰接式车辆以较高的参考速度运行时侧向速度导致的精确性下降和安全性恶化的问题。最后,还需对这种控制方法进行实时性方面的优化研究。   相似文献   

14.
刘冲 《南方钢铁》1998,(1):32-33,43
本文介绍了交流伺服驱动系统的组成、主要特性、工作原理以及在水平连铸上的应用。并对液压伺服、直流伺服和交流伺服系统进行了比较,交流伺服系统表现出其明显的发展优势。  相似文献   

15.
袁达 《江苏冶金》2005,33(2):26-28
充分利用可编程控制器(PLC)资源优势,大力优化控制程序,实现圆钢磁粉探伤线的自动控制,并结合磁粉探伤技术与工艺对其一些使用规范进行了初步探讨。该系统运行稳定可靠,操作简单方便,符合批量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16.
基于多模型模糊切换的轧机液压伺服系统位置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轧机液压伺服系统中弹性负载力和外负载力的跳变,建立并优化系统连续工作时不同工况下的轧机液压伺服系统被控对象的多模型集,分析了采用状态反馈控制的、具有外部扰动的切换系统的稳定性。对每一模型采用LMI方法设计了稳定的状态反馈控制器,对多模型控制系统采用基于模糊规则切换策略进行设计和优化.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控制系统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动静态性能。  相似文献   

17.
四段两单元分侧控制蓄热式加热炉采用CS1000集散控制系统,系统网络包括现场控制层和中央监控层,CPU、电源及通讯单元采用双重化冗余技术,主从CPU之间可无扰切换。针对被控对象大滞后、非线性等特性,采用了模糊PID、自适应等一些高级的控制算法和策略,完成加热全过程的数据采集、过程控制、逻辑控制、快速连锁等功能,系统运行稳定可靠,完全满足工艺要求。  相似文献   

18.
张玉振  李擎  张维存 《工程科学学报》2018,40(11):1389-1401
研究了含有大范围参数不确定性离散时间被控对象的加权多模型自适应控制问题(包括模型集构建和加权算法分析).通过构建含有自校正模型和多个固定模型的模型集覆盖并逼近被控对象,在模型输出误差可分的前提下,采用基于模型输出误差性能指标的加权算法,并依据固定模型中是否包含真实被控对象模型的不同情形分析加权算法的收敛性.在权值收敛的前提下,利用虚拟等价系统理论,分析了参数未知线性时不变和参数跳变的情形,在不依赖于特定局部控制算法的基础上,证明了此种模型集构建下的加权多模型自适应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收敛性,放宽了先期加权多模型自适应控制系统稳定性分析中关于模型集构建的约束条件.最终,通过计算机MATLAB仿真,验证了此类加权多模型自适应控制系统的收敛性和闭环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以矫直机楔形调整液压伺服系统中电液伺服阀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公司2种伺服阀的工作特性及可替代性。理论研究及实际应用结果表明,2种电液伺服阀可以进行互换,从而又提供了一种可行的设备故障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0.
刘智勇 《包钢科技》2016,42(5):74-77
为了使伺服阀的测试数据具有客观性及完善性,测试系统必须建立多种控制曲线的模型库,用以实现模拟多运行特性的测试。文章主要介绍了控制软件编制的结构形式、控制思想、针对误差形成原因的分析及其补偿、模型数据生成的软件实现及工作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