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钟亮  郑雨文 《广东化工》2010,37(12):41-42
采用硝酸镧溶液与磷酸氢二铵溶液共沉淀制得LaPO4.1/2H2O胶体,再加入草酸溶液在一定条件下转化,得到草酸镧前驱体,经灼烧后制得La2O3粉末。研究结果表明,在选定条件下,制备出了D50小于1.0μm的超细La2O3粉末。在实验过程中发现,沉淀物料浓度、温度、加入速度、溶液pH,对最终产物D50均有一定影响,但共沉温度是影响最终产品D50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
采用液相凝胶法,以低成本的四氯化钛和氨气为原料,经过煅烧,制备了纳米级的二氧化钛微粉材料。产品粒径10纳米左右,分散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3.
二氧化钛超细粉末的制备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纳米科技的迅速发展,纳米材料已经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国民经济、军事及其它高新技术的各个方面。目前,在液相中制备纳米二氧化钛等纳米颗粒现阶段已经较为容易。但是,制备经过高温灼烧的超细粉体材料仍然存在着粉体粒度不够小,分散性能差、生产设备复杂,生产成本较高等诸多缺点。特别是随着粉体粒径的减小,其分散性能越来越差。如何制备出分散性能好、粒径小,生产工艺简单的超细粉体材料仍然是一个需要不断研究的课题。本试验采用液相凝胶法,以低成本的四氯化钛和氨气为原料,经过煅烧,制备了纳米级别的二氧化钛微粉材料。产品粒径10纳米左右,分散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4.
赵增迎  张秀丽 《辽宁化工》2005,34(8):323-325
用液相凝胶法,以低成本的四氯化钛和氨气为原料,经过煅烧,制备了纳米级别的二氧化钛微粉材料。产品粒径10μm左右,分散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5.
二氧化钛超细粉末的制备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纳米科技的迅速发展,纳米材料已经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国民经济、军事及其它高新技术的各个方面。目前,在液相中制备纳米二氧化钛等纳米颗粒现阶段已经较为容易。但是,制备经过高温灼烧的超细粉体材料仍然存在着粉体粒度不够小,分散性能差、生产设备复杂,生产成本较高等诸多缺点。特别是随着粉体粒径的减小,其分散性能越来越差。如何制备出分散性能好、粒径小,生产工艺简单的超细粉体材料仍然是一个需要不断研究的课题。本试验采用液相凝胶法,以低成本的四氯化钛和氨气为原料,经过煅烧,制备了纳米级别的二氧化钛微粉材料。产品粒径10nm左右.分散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6.
选用低介电常数的无机介质材料ZnO -B2 O3-SiO2 三元系统 ,进行了XRD和介电性能定量关系的研究 ,系统的主、次晶相为SiO2 、Zn2 SiO4 相。调整各组分 ,获得了超低介电常数的介质陶瓷 ,其介电性能为 :ε≈ 5 ,tgδ≤ 5× 10 -4 ,αc≤ 0± 30ppm/℃ ,IR≥ 10 12 Ω ,烧结温度为 1140℃。通过对系统所进行的X 射线衍射分析 ,探讨了用X 射线衍射峰强度计算各物相含量的方法 ,并代入李赫德涅凯对数混合定则 ,计算出系统的介电性能 ,从而获得了一种设计无机材料系统介电性能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无机粉末发光材料合成的新方法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对90年代以来无机粉末发光材料合成新方法(溶液—凝胶法,沉淀法,高分子网络凝胶法,水热法,燃烧法,微波法)的特点和研究状况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8.
超细无机复合修复材料主要用于细微裂缝的修复,因而不仅要保证良好的可灌性,同时较强的抗干缩性能和足够的力学强度也是其主要的工作性能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了水灰比和3种矿物掺合料等四个因素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四元线性方程表征试样干缩率与各因素之间的定量关系。研究表明:材料的优化配合比为,水灰比0.55,混合水泥掺量73%,粉煤灰掺量15%,偏高岭土掺量7%,硅灰掺量5%,减水剂和消泡剂掺量分别为0.6%和0.3%;根据相关数学模型可预测一定条件下材料配比所对应的干缩率值。  相似文献   

9.
以99.99%高纯铝板为阳极原料,采用电化学方法制备氧化铝前体氢氧化铝,讨论分析了氢氧化铝的焙烧温度、保温时间对制备高纯超细氧化铝的影响,考察了不同电流密度放电对氧化铝形貌和粒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70 m A·cm~(-2)的较高电流密度下铝/空气电池放电过程可得到平均粒度为268 nm的氢氧化铝;制备的氢氧化铝经洗涤,在1400℃焙烧,保温3 h,可得到平均粒度为200 nm,形貌为近似球状的99.99%的超细氧化铝粉体;而低电流密度所得氧化铝颗粒团聚严重。主要原因是高电流密度使放电过程中产生的氢氧化铝晶体的介稳区宽度变窄所致。  相似文献   

10.
聂玉娟  王二东  王许云 《化工学报》2017,68(9):3616-3622
以99.99% 高纯铝板为阳极原料,采用电化学方法制备氧化铝前体氢氧化铝,讨论分析了氢氧化铝的焙烧温度、保温时间对制备高纯超细氧化铝的影响,考察了不同电流密度放电对氧化铝形貌和粒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70 mA·cm-2的较高电流密度下铝/空气电池放电过程可得到平均粒度为268 nm的氢氧化铝;制备的氢氧化铝经洗涤,在1400℃焙烧,保温3 h,可得到平均粒度为200 nm,形貌为近似球状的99.99% 的超细氧化铝粉体;而低电流密度所得氧化铝颗粒团聚严重。主要原因是高电流密度使放电过程中产生的氢氧化铝晶体的介稳区宽度变窄所致。  相似文献   

11.
超细纤维素高吸水材料制备研究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研究了超细纤维素和丙烯酸接枝并聚制备高吸水材料。研究了纤维素颗粒细度、接技配料比和丙烯酸中和度对吸水性能的影响。证实了超细纤维素—丙烯酸接枝吸水材料的吸水倍数也可达千倍以上,和淀粉接枝吸水材料相近,但它抗霉菌降解能力较优。  相似文献   

12.
使用石蜡和颗粒状多孔介质膨胀珍珠岩,并在其外部包裹环氧树脂复合而成颗粒型复合储能相变材料,文中研究了固化温度、溶剂种类及用量对石蜡/膨胀珍珠岩复合相变材料制备的影响,使用扫描电镜对石蜡/膨胀珍珠岩复合相变材料的形貌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以石蜡为相变储能材料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是:珍珠岩/环氧树脂=1∶0.2;环氧树脂/HDT31=1∶0.4;膨胀珍珠岩/石蜡复合相变材料颗粒包裹的非常均匀,形成的环氧树脂膜均匀致密,在50℃烘箱内干燥48 h,无石蜡渗出。  相似文献   

13.
湿化学法制备超细二氧化硅粉体材料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超细二氧化硅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对其制备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综述了目前制备超细二氧化硅粉体常用的两种湿化学法,即化学沉淀法和溶胶-凝胶法。并从反应机理、工艺控制、影响因素、存在问题等方面对两种方法进行了比较和评述,从而为综合改善制备的工艺条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无机纳米复合高分子材料的制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无机纳米复合高分子材料是由无机纳米材料和有机高分子复合而成,着重介绍了溶胶-凝胶(Sol-Gd)法、插层复合法、共混法和原位聚合法等主要制备方法。  相似文献   

15.
湿化学法制备超细二氧化硅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英  马亚鲁 《中国陶瓷》2003,39(5):12-14
本文综述了化学沉淀法、溶胶-凝胶法和微乳法等三种湿化学方法在制备超细二氧化硅纳米材料方面的应用。结合各方法的特点,从反应机理、工艺控制、影响因素、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和评述。  相似文献   

16.
超细材料的制备 表面改性及其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超细材料是近20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类新型材料,它具有许多特异性能,应用范围十分广阔。本文简单介绍了超细材料的制备、表面改性及其应用,并指出理论和应用研究方面有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沉淀法制备氧化铟锡超细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庄子栋  李延升 《山西化工》2005,25(3):1-4,18
沉淀法是氧化铟锡超细材料(ITO)的主要制造方法。对该法工艺作了简要说明,分析了其中的主要影响条件,即反应物浓度、沉淀剂及分散剂、煅烧的温度和时间,并对主要影响条件作了量化说明。  相似文献   

18.
综述了化学沉淀法、溶胶-凝胶法和微乳法三种湿化学方法在制备超细二氧化硅材料方面的运用,从反应机理、工艺控制、影响因素、存在问题方面进行了比较和评述。  相似文献   

19.
湿法超细研磨中无机材料浆体的流变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概述了无机材料超细粉体机械研磨制备中浆体的流变性能、流变性能的表征方法和流变学行为的经验方程模型.对影响超细粉浆体流变性能的参数(如固相含量、颗粒粒径和分布、形状、温度、pH值及分散剂)进行了讨论.对浆料流变学性能进行最优化以提高超细粉体的产量,降低能耗,提高产品细度.提出了今后的研究重点应放在湿法超细研磨过程中分散剂种类及用量对浆体流变学性能改变机理的研究,并建立可描述浆体流变性能与粉碎参数、分散剂用量、能耗和颗粒大小的数学关系.  相似文献   

20.
采用超声共沉淀法制备了CoO-ZnO-SiO2超细无机颜料,并将合成的颜料在玻璃熔块中进行了应用.采用X-射线衍射、颜色测量、扫描电镜观察等分析手段对颜料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获得的颜料为平均粒度为0.2~0.5μm的(ZnxCo1-x)2SiO4固溶体无机颜料,随煅烧温度提高,颜料的固溶度提高,颜料能在玻璃熔块中均匀着色,色饱和度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