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消息     
由华北电力调度局参加的“京津唐电网110 k V及以下变电所自动化系统技术规范”一项目获2 0 0 3年度华北电网有限公司科技成果奖三等奖。该规范技术先进、覆盖面广,实用性和指导性强,适应并满足京津唐电网110 k V及以下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实际要求,具有良好的针对性和适用性。该项目填补了京津唐电网110 k V及以下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既无国家标准又无企业标准的空白由华北电力调度局参加的“京津唐电力广域数字数据网”一项目获2 0 0 3年度华北电网有限公司科技成果奖一等奖。该项目采用Voice Networking技术、透明比特流传输( BTDS)技术…  相似文献   

2.
针对电网储备项目排序问题,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电网企业发展需求及企业效益等因素,提出了电网储备项目排序综合评价原则,从紧迫性、重要性、政策性和可行性4个方面构建项目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电网储备项目进行全方位评价。对于220~750 kV、35~110(66)kV、10 kV 3类电网基建项目,利用层次分析法分别给出各指标权重推荐值,构建电网储备项目排序综合评价模型对各储备项目进行打分,优化储备项目排序,为电网企业投资安排提供指导。最后以某110 kV变电站扩建工程为例,介绍了电网储备项目综合评价的具体过程。  相似文献   

3.
介绍某铁路临时施工用电供电受限,结合周边相关110 k V和35 k V变电站、35 k V线路的供电能力、供电可靠性等进行供电方案对比分析,得出综合最优解决方案。此方案既解决了供电受限问题,又优化了规划项目,同时也实现电网资源共享、电网分层分区供电。  相似文献   

4.
提出一种计及主变上层油温约束的受端电网的最小切负荷量优化方法。首先在主变上层油温与主变负荷之间的关系曲线基础上,对其进行了线性等效,建立了主变上层油温线性约束。随后,提出了计及主变上层油温约束的受端电网的最小切负荷量优化模型。该模型以220 k V站所带的110 k V线路开关的0-1状态和220 k V主变负荷的削减量为优化变量,建立了全网切负荷总量最小的目标函数,约束条件包含有功功率平衡约束、110 k V电网辐射型结构约束,并引入上述主变上层油温的线性约束,最终形成所建模型。由于该模型是一个二次整数规划问题,采用CPLEX工具箱对其进行了求解。最后,通过某实际220 k V/110 k V大型受端电网进行了仿真分析,验证了所建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何蓝图 《大众用电》2014,(12):26-27
<正>2012年3月前,深圳110k V电网运行方式是将来自同一110k V变电站的2回出线挂220k V变电站的不同110k V母线。当110k V开关拒动时,由于220k V变电站的110k V母线没有配置失灵保护,存在110k V母线全站失压的风险。2012年3月28日,深圳供电局系统运行部高度重视防范地区电网大面积失压事件,确定采取将来自同一110k V变电站的2回出线挂220k V变电站的同一条110k V母线的运行方式。并对具备分列运行条件的  相似文献   

6.
对110 k V电网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提出了片区110 k V电网的优化改造方案,并对推荐方案进行了计算校核。  相似文献   

7.
供电负荷和供电半径等对配电网建设有着极大的影响。以供电区域预测的供电功率、期望的供电半径、要求的年最大供电小时数等基准,构建配电网建设经济效益指标,并针对35 k V与10 k V、110 k V线路供电能力的不同特点给出了不同的经济效益指标模型的形式。对35 k V与10k V、110 k V电网建设的经济效益进行关联分析,剖析35k V与10 k V、110 k V电网建设的经济特性。  相似文献   

8.
根据电网科学技术项目的特点,本文提出电网科学技术项目综合评价方法。该方法基于层次分析法原理,建立了电网科学技术项目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了评价标准的计算方法,实现了定量分析电网项目排序的综合评价方法。该方法考虑了评价指标重要程度对总评值的贡献度,能够更精准的给出评价样本的综合得分水平。通过对某智能电网示范工程开展评价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9.
徐州地区电网某220k V变电站一条110k V出线出口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导致多条110k V线路零序电流保护误动。故障线路单相接地时产生的零序电压造成该变电站其它非故障线路馈供的110k V变压器中性点放电间隙击穿,从而使非故障线路中流过反方向的零序短路电流是零序电流保护误动的原因。本文提出了110k V线路零序电流I、II保护增加方向元件,或者只使用零序电流末段保护的对策,并应用于徐州电网,取得了良好的运行效果。  相似文献   

10.
以110 k V线路保护装置中配置的不对称相继速动保护为研究对象,通过一起110 k V线路区外故障,不对称相继速动保护越级跳闸的电网事故,综合分析了线路的不对称相继速动保护在电网不同运行方式下的应用及与上下级继电保护整定计算定值之间的配合关系,并给出了该保护投入或退出的使用条件。  相似文献   

11.
基于生命周期评价的不同电源对环境影响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对工业固体废弃物焚烧发电、生物质气化发电、风力发电、天然气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等几种电源型式对环境的影响,进行了编目分析,计算了其污染物排放量,并且都与燃煤发电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决DSP嵌入式系统某些特殊应用场合升级不方便、维护困难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串口通信向片内Flash在线烧写程序的方法.描述了该在线烧写方法的基本思想和实现步骤,并结合工程实际需要,优化了接收升级指令的时机,并在片内Flash设置应用程序备份区,进一步提高了烧写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增强了系统的容错性和自愈恢复能力.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可行,方便可靠,相比于传统基于JTAG烧写,可摆脱仿真器进行程序升级,提高了嵌入式系统的可维护性.  相似文献   

13.
研究一种开放式全数字舵机控制器。控制器采用了全数字三闭环控制,实现了舵机位置伺服控制功能,其中位置环采用PID参数模糊自整定的算法,电流环、速度环作为内环采用PI调节的算法,并对采用PID参数模糊自整定的算法和传统PID算法所得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系统有较好的鲁棒性和动、静态性能,可达到位置跟踪效果。  相似文献   

14.
该文将办公室天然采光与光生物效应相结合,通过分析在不同光气候、季节时段、采光口朝向、亮度水平的天然采光条件下,人眼瞳孔大小、主观感受等变化规律,研究在光生物效应作用下,天然光的光色(光谱分布)、光照强度(亮度)与人的视觉心理生理变化之间的关系,整理在不同光色下瞳孔变化与亮度水平函数关系式,以期能提出符合节能要求、有利于办公人员身心健康及提高工作效率的办公空间采光环境方案,完善办公空间天然采光的健康模式,从而进一步促进绿色照明和健康照明。  相似文献   

15.
基于Linux的SCADA系统后台服务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微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以Linux为代表的自由软件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各个领域。针对自由软件Linux应用到电力SCADA系统后台服务器中这一课题进行了可行性研究。通过与传统的Unix工作站后台服务器相比较,提出了基于PC/Linux的SCADA后台服务器。  相似文献   

16.
CCD图像传感器广泛用于图像采集,受其内部结构和外部条件的影响,采集到的图像质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通过硬件改进提高图像质量面临经济与技术两方面的难题。为此本文利用多幅微位移图像间的冗余信息重建出高分辨率图像,既低成本又易实现。针对CCD与目标物间有相对微位移来获取序列低分辨率图像的情况,采用一种解线性方程组的方法对采集到的4幅微位移图像进行重建,并对这种算法进行优化。实验结果图可清晰地看到重建图像可分辨更多线对,高频信息量增加,算法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状态估计是基于单相纯正弦模型的,但实际电力系统的三相并不是完全对称,这就导致了传统的状态估计存在着固有的误差.随着基于GPS同步相量测量单元(PMU)的应用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该文提出了一种以PMU为基础的三相状态估计和谐波状态估计算法以消除这种固有误差.利用PMU的电压幅值测量值和相角测量值与SCADA原有的测量值构成的混和量测系统一起用于状态估计,从而提高网络的可观测性及状态估计的精度,来弥补传统状态估计的不足.所以这种算法可根本解决系统三相不平衡和状态向量非纯正弦带来的误差问题.最后讨论了对该算法的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18.
随着分布式光伏的大规模推进,需要研究分布式光伏接入配电网后对电压、 电流和继电保护带来的影响.首先,根据分布式光伏和配电网的典型结构,基于RTDS建立分布式光伏接入配电网的仿真模型.其次,仿真分析在不同的光伏渗透率、故障类型和故障位置下分布式光伏对配电网电压和电流的影响.然后,研究电网故障状态下分布式光伏对配电网继电保护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分布式光伏接入配电网后使电压增大、系统提供的电流减小,分布式光伏渗透率较大时可能使过流保护拒动以及重合闸失败,因此需要重新整定保护定值.  相似文献   

19.
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pace Vector Pulse Width Modulation)是逆变系统设计的是重要方法之一,本文详细介绍了SVPWM方法,探究了使用数字信号处理器TMS320C6747生成SVPWM波的方法和实现过程。对SVPWM实现的软件和硬件均进行了设计,并在此基础进行了实验,实验表明该逆变系统的具有良好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20.
通过频率试验和阻断电压试验,研究了过电应力对IGBT模块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SEM)和液液晶(LC)技术,对失效模块的失效机理进行了分析;报道了试验结果及失效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