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刘鹏 《山东陶瓷》2015,(1):25-28
兔毫盏是宋代建窑最具特色的代表性瓷器之一,本文以福建建窑窑址、窑炉和兔毫盏等实物为切入点,系统梳理了宋代建窑兔毫盏的器形、釉面、瓷胎、圈足、底款等特点,并通过对当时人文环境的介绍分析,阐述了兔毫盏能成为一代名瓷的一家之见及当代以宋朝兔毫盏为起点的产品工艺开发现状。  相似文献   

2.
中国是茶的故乡,宋代是茶文化的顶峰时期,斗茶活动是宋代茶文化兴起的标志,建盏作为斗茶必不可少的器物,也因斗茶活动的兴起快速发展,本文通过对斗茶文化和建盏的描述,以兔毫盏为例,研究了宋代斗茶文化对建盏的影响,以及建盏的没落与复兴。因为斗茶文化的兴起推动了兔毫盏的发展,反之,兔毫盏作为斗茶必不可少的器物,也推动了宋代斗茶文化的兴起,两者相互联系,交相辉映。建盏因茶而生,也因茶而衰。  相似文献   

3.
张爱华 《陶瓷》2021,(5):157-158
宋代建盏是建盏发展的巅峰,宋代以前也有建盏的出现,但是因为宋代之前,人们对于白茶的喜爱较少.所以,建盏与茶的搭配并不紧密.而到了宋代以后,斗茶文化的出现,加上人们对于白茶的喜爱,就让黑色的建盏成为了斗茶中的极品选择.因此,建盏逐渐成为了宋代茶文化中的代表,同时,建盏也成为了皇室御用的茶盏,其本身不计成本的研发和制造,让...  相似文献   

4.
叶礼旺 《陶瓷》2021,(5):102-103
笔者公开了红兔毫建盏的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制备坯体、主体釉浆、釉泪釉浆,先施主体釉浆,坯体外底部不施釉,晾干;再施釉泪釉浆,采用毛笔将釉泪釉浆间隔点画在坯体外部主体釉浆的下边沿处成为釉泪,晾干;将施釉晾干后的坯体放入电窑炉内焙烧.本工艺制得的建盏釉面毫丝斑纹为红色,清晰密布,釉面底色为红里透黑.同时建盏外底部形成多...  相似文献   

5.
陈显求  王芬 《陶瓷学报》1996,17(3):37-45
宋代耀州窑兔毫盏的发现,使我们有可能把它与建窑兔毫盏比较。研究结果证明:这种黑釉白胎茶盏,其兔毫釉的形成机制与建窑的第2类形成机理完全相同。其白胎以含石英、高岭、长石为原料。粘土结合剂属典型的高岭石质软质粘土。瓷胎烧结良好,莫来石发育完整。除了器形不同之外,从技术角度看,宋耀州黑釉细白胎兔毫盏比铁质精胎的建窑兔毫盏在工艺上无疑是比较先进的。然而宋代斗茶需要大热容量的盏胎,故在茶艺使用方面就不如建盏  相似文献   

6.
黄建康 《陶瓷》2021,(7):148-149
在我国的宋代民窑中,建窑是其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最久负盛名,因为窑出建州府辖地而得名建窑,黑釉碗是其中最为独特的代表,也叫做建盏.建盏釉色种类十分丰富,享誉海内外.基于此,本文重点分析建窑建盏的造型文化等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7.
连志华 《陶瓷》2021,(6):117-118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建盏是其中的一朵奇葩,自宋代以来,始终被人们所喜爱,而其中的鹧鸪盏、兔毫盏、曜变建盏等,更是建盏文化中的珍品,有着极高的价值.从美学上来说,建盏代表了中国最高的茶盏美学,而从工艺上来说,曜变建盏等出现,也代表了中国传统茶盏烧制工艺的巅峰.所以,充分的了解建盏的烧制工艺,有助于对建盏的深入了解,也表现出...  相似文献   

8.
建盏是茶盏的一种,在我国陶瓷器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在宋时,更是被誉为“宋代八大名瓷”之一,建盏主要用于饮茶、品茶和斗茶,是我国茶文化发展历程中的一种相关文化产物,因此,建盏和茶道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二者相辅相成,共同缔造了一个鼎盛的建盏与茶文化并行的时代,为我国留下了绚烂的文化瑰宝,本文将通过对建盏文化和茶道文化的分析,深入阐述建盏对茶道文化的影响,追溯二者的文化与艺术之妙,旨在交流学习,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9.
卢稳稳 《陶瓷》2021,(6):109-110
在我国宋代时期,继五大名窑之后,建窑是最为著名的窑口之一,之所以称为建窑是因为其地处建州.在建窑中,主要的工艺品是黑釉瓷碗,这在当时的闽北地区,是具有独特风格的窑口,针对建窑烧制的瓷器,人们喜欢称其为建盏.在黑釉瓷碗中,可以分为多种花色种类,其中较为名贵的包括了兔毫纹、油滴等等,在北宋时期,建盏在当时风靡全国,在南宋时...  相似文献   

10.
田景 《陶瓷》2021,(3):155-156
建窑,即建州窑,唐宋时期烧制瓷器的窑口,根据地方进行命名,而建盏则是指建窑所烧制的黑釉茶碗及建窑黑釉盏,宋代建窑所产黑釉瓷器多为茶碗,统称为建盏,这是黑釉瓷器的代表性物品之一,在建盏中釉色的划分较为丰富,但名称归类略显混乱.基于此,可分析黑釉瓷的发展并对其釉色进行赏析.  相似文献   

11.
《陶瓷》2015,(9)
兔毫盏是宋代建窑最具特色的代表性瓷器之一,笔者以福建建窑窑址、窑炉和兔毫盏等实物为切入点,系统梳理了宋代建窑兔毫盏的器形、釉面、瓷胎、圈足、底款等,并通过对当时人文环境的介绍分析,阐述了兔毫盏成为一代名瓷的一家之见及当代以宋朝兔毫盏为起点的产品工艺开发现状。  相似文献   

12.
宋代是文人当道的时代,文人士大夫的"尚玉"审美情趣代表了社会审美的主流趋向。在青白玉稀缺的情况下,青白瓷应运而生。宋代青白瓷的釉质具有如玉般的美感,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并且深受宋代各阶层人士的喜爱。  相似文献   

13.
罗二平  陈雨前 《中国陶瓷》2007,43(12):102-106
宋代青白瓷,以景德镇所产为代表。本文从青白瓷的名称和来历入手,简要概述了唐及唐以前景德镇的制瓷情况。通过对五代、宋两个时期景德镇瓷器的器物形制、呈色及其装饰风格、胎、釉原料的科技测试结果和装烧工艺等方面的考察,结合出土文物的考证,考察与探讨了宋代景德镇青白瓷是五代白瓷合乎历史逻辑的产物,也是其自身发展演变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Ceramics International》2020,46(15):23662-23668
The Ru kiln is one of the five most famous kilns in the Chinese Song Dynasty. To clarify the coloring mechanism of the Ru celadon glaze, the celadon samples from the Ru Guan kiln site of Qingliangsi were analyzed by spectrophotometer, X-ray fluorescence spectrum, Raman spectroscop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um.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molar ratios of SiO2/Al2O3 and CaO/(CaO + Al2O3) affected the formation of micro-bubbles, anorthite crystals and phase separated structures. A large number of bubbles and anorthite crystals formed special glossiness and opacifying effect in the Ru celadon glaze. And then, dense phase separation droplets in the amorphous region were in short-range order, but their diameters (31–46 nm) were too small to form visible structural colors on glaze surfaces. Only “opal effect” was formed by the light scattering, which added the aesthetic feeling for the Ru celadon. Besides, the phase separation droplets intensified the segregation of iron, and thus deepened the chemical color and made the Ru celadon glaze appear green-blue. Due to the neutral to alkaline soil at the Ru Guan kiln site, the water in the soil and its corrosion on the Ru celadon glaze resulted in the formation of Si–OH bond.  相似文献   

15.
宋文化复古思潮是中国工艺美术史上的重要现象。宋人思想意识的复古的思潮既反映了宋代政治与文化思潮的变革,也是对其时代、历史、文化精神的理解。力图恢复古代样式的文化路线以及制礼作乐的实际需要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宋人探究古代器物传统的兴趣,由此表现出创新与复古兼济并行的特点。而汝官窑礼器造型设计以上古三代铜器为样本结合当时统治、文化、审美和实用的需求,成为宋代工艺美术仿古造作中独具韵味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16.
瓷盒是景德镇宋代青白瓷中的代表产品之一,在宋代瓷盒中处于优势地位,在造型和装饰等方面显示出鲜明而突出的特色。景德镇宋代青白瓷盒的兴盛局面是在当时经济、贸易、文化、宗教、战争等各种因素共同推动下形成的。  相似文献   

17.
南宋官窑是中国宋代"官窑、哥窑、汝窑、定窑、钧窑"五大名窑之一。宋朝南迁建都临安(即今杭州),南宋朝廷出于朝廷政治和宫廷生活上的需要,建立了官家瓷窑,史称南宋官窑。南宋官窑瓷造型庄重而高贵,大气而高雅,端庄稳重的文化艺术气质透露出一种宫廷御瓷高贵的身份。南宋官窑采用最优质的制瓷原料及细腻的原料加工方式、多种工艺相结合的制坯工艺、多次素烧多次施釉的厚釉技术和阶段性轻重还原焰烧瓷工艺,从而使作品具备"紫口铁足"、"粉青釉色"、"冰裂纹片"、"薄胎厚釉"四大文化特色。我们从流传在世的南宋官窑作品看到南宋官窑的文化艺术内涵,从南宋官窑的遗址寻找南宋官窑优秀的烧制技艺和文化工艺内涵。  相似文献   

18.
何旗航 《江苏陶瓷》2012,45(5):12-13
宋代是我国瓷业发展史上的一个繁荣时期,宋代瓷盒的产量比唐代增加很多。宋代瓷盒不仅产量多,而且景德镇窑有专门从事生产瓷盒的作坊,也就是宋代瓷盒的生产出现了专业化。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宋代瓷盒生产专业化出现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郭其会 《佛山陶瓷》2009,19(9):39-42
宋代磁州窑制瓷工艺的不断发展和成熟,以及当时书法艺术的发展,为其充满生活气息的书法装饰创造了条件。在磁州窑匠师们的不断努力下,磁州窑最具特色的质朴、清新、富有生活味道的书法装饰风格终于形成。文章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对磁州窑的书法装饰进行了探析:1、宋代磁州窑陶瓷书法装饰的时代背景;2、宋代磁州窑陶瓷书法装饰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杨军林  章运 《佛山陶瓷》2022,32(1):44-48,54
宋朝兴起的地方官窑为宫廷烧造御用瓷是官手工业发展的亮点之一,并逐步形成了两宋地方官窑执行的御用瓷设计制度,设计制度形成绝非偶然,它是宋朝强化皇权意志、器用制度与地方精湛制瓷工艺共同作用的结果。地方官窑主要执行有奉御董造制度、禁廷制样制度。体现的御用瓷设计制度特征十分明显:前期是指专门接受宫廷敕命,由专官管理,奉御烧造宫廷各种用瓷,有命则供,否则止;后期是指宫廷对御用瓷有专门的设计图式,特由礼部礼制局彩画制样后,向地方官窑降发图样烧造御用瓷。尤其是地方官窑执行的禁廷制样须索制度为明代御器厂和清代御窑厂所继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