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玉米交联微孔淀粉制备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徐忠  刘明丽 《食品科学》2007,28(2):94-98
研究了制备玉米交联微孔淀粉的工艺条件,以交联微孔淀粉的吸水、吸油率作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考察温度、时间、酶用量、酶配比、淀粉乳浓度、pH值对交联微孔淀粉吸水、吸油率的影响,结果确定最佳酶解工艺条件为:温度50℃,时间24h,酶量2.3%,淀粉乳浓度18%,pH值5.0,酶配比1:8,所得交联微孔淀粉的吸水、吸油率分别为163.21%、134.20%。  相似文献   

2.
为优化超声波辅助∝-淀粉酶水解蜡质玉米淀粉制备微孔淀粉的工艺,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以吸油率为指标,确定了制备微孔淀粉的最佳工艺。同时采用偏光显微镜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仪研究所得微孔淀粉的显微结构及热力学特性。结果表明,在超声功率600 W,超声时间30 min,淀粉乳浓度30%的辅助条件下,酶添加量100 U/g、酶解温度50℃、酶解pH值6.0、酶解时间20 h制得的蜡质玉米微孔淀粉吸油率最高,为175.41%。经超声波辅助酶解制备的蜡质玉米微孔淀粉,淀粉颗粒结构保持完整,均一性提高,糊化温度升高。与普通酶解工艺相比,超声辅助酶解工艺制备的微孔淀粉吸油率提高了19.79%。  相似文献   

3.
酶法制备多孔玉米淀粉及其显微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聂丽红  罗志刚  王颖  罗发兴 《现代食品科技》2009,25(12):1427-1430,1426
采用α-淀粉酶和糖化酶双酶协同制备多孔玉米淀粉,研究了加酶量、反应温度、pH值、时间等因素对多孔淀粉水解率和吸油率的影响,得出制备多孔玉米淀粉的最佳条件为:加酶量1%以淀粉干基计),酶配比(α-淀粉酶:糖化酶)1:2,反应温度55℃,pH 5.0,反应时间16 h,所得多孔淀粉的水解率为53.45%,吸油率为98.48%,并借助于偏光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产品的显微结构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4.
复合酶法制备葛根多孔淀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慧娟  黄赣辉 《食品科学》2011,32(18):91-94
使用α-淀粉酶与糖化酶复合制备葛根多孔淀粉。通过单因素试验,对多孔淀粉吸油率进行考察,研究其品质特性随加酶量、酶配比、pH值、酶解时间和酶解温度等变化的规律。并由正交试验得出最佳工艺条件,当加酶量0.6%、酶解时间12h、pH5.0、酶解温度50℃、酶质量比(糖化酶:α-淀粉酶)3:1时吸油率最高(60%),且成孔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超声波辅助酶解制备多孔淀粉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酶解制备多孔淀粉,在酶解前、中、后分别用超声波处理,以水解率和吸油率为指标,探讨了超声波频率、超声时间、淀粉乳浓度等因素对所得产品成孔情况的影响;同时,用扫描电镜对多孔淀粉颗粒的微观形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酶解中用超声波间歇处理效果最好。在超声功率50%、超声时间30 min、淀粉乳浓度70%的条件下,所得多孔淀粉的水解率和吸油率最高,成孔情况最好,其吸油率比普通多孔淀粉提高56%。电镜微观形态分析显示,多孔淀粉微孔的水解率和吸油率的变化与其孔径、孔深及数目的变化相吻合。  相似文献   

6.
为了制备高吸油率的马铃薯多孔淀粉,分别采用超声波和加热预处理辅助酶法处理马铃薯淀粉,研究超声波条件与加热预处理条件对多孔淀粉吸油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超声波法最佳条件为超声时间30 min、超声功率600 W、酶解温度55℃、pH 6.5、酶用量1.5%,所得多孔淀粉的吸油率为71.34%;加热预处理最佳反应条件为淀粉乳质量浓度30 g/100 mL,加热温度50℃,加热时间为15 min,过筛细度80目,酶解条件同超声波法,制备的多孔淀粉吸油率为69.05%。因此,两种前处理方法都可用于制备多孔淀粉,但超声波辅助酶法优于加热预处理辅助酶法。  相似文献   

7.
该文以豆薯淀粉为原料,以吸水率和得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优化超声辅助复合酶法(α-淀粉酶∶淀粉葡萄糖苷酶=1∶5,质量比)制备豆薯多孔淀粉的工艺条件。最终确定多孔淀粉的制备条件为淀粉乳浓度0.3 g/mL、加酶量0.10%(质量分数)、酶解温度50℃、酶解时间4.0 h。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分析、差示扫描量热法和比表面积及孔隙分析仪对豆薯多孔淀粉进行理化性质表征。结果表明,多孔淀粉表面出现相对均一的孔隙,且比表面积及孔隙参数均增大。相对于原淀粉,多孔淀粉的结晶度提高了6.05%,但是淀粉晶型仍为A-型。多孔淀粉的吸水率、吸油率和亚甲基蓝吸附量相对于原淀粉分别提高了41.9%、24.1%和93.8%。  相似文献   

8.
以碎米为原料,分别采用酶法、酸法制备多孔淀粉,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得到两种方法制备碎米多孔淀粉的最佳工艺条件,酶法制备碎米多孔淀粉最佳工艺条件为液料比4:1(mL/g)、加酶量23.0U/g、pH7.0、酶解温度60℃、酶解时间7h;酸法制备碎米多孔淀粉最佳工艺条件为液料比4:1(mL/g)、盐酸浓度0.4mol/L、酸解温度35℃、酸解时间6h。经比较酶法比酸法制得的多孔淀粉吸油率高13.3%。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多孔淀粉的颗粒形态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酶法比酸法制得的多孔淀粉出孔率高、孔径大、孔穴深。  相似文献   

9.
以木薯淀粉为原料,三氯氧磷为交联剂,糖化酶与α-淀粉酶为复合酶,对交联微孔木薯淀粉的制备及其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交联淀粉乳浓度、交联剂的用量、复合酶用量、缓冲液pH、酶解温度和酶解时间对交联微孔淀粉性能影响较显著.当交联淀粉乳浓度为30%、交联剂用量为80μL、缓冲液pH4.5、复合酶用量2.0%、酶解温度50℃、酶解时间12h时,交联微孔淀粉具有较佳吸水率和吸油能力.通过SEM、XRD和TGA对交联微孔淀粉进行了测定与分析.  相似文献   

10.
多孔淀粉制备及对速冻水饺品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α-淀粉酶酶解玉米淀粉后的多孔淀粉及其应用。从酶的用量、酶解温度、酶解时间三方面研究了对多孔淀粉得率和吸油率的影响,然后又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多孔淀粉制备工艺。将制得的多孔淀粉添加到饺子馅和饺子皮中,添加量为2%时产品品质得分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