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6 毫秒
1.
为了使FMS(柔性制造系统)控制软件系统具有开放性,本文提出了面向对象的FMS的控制系统模型。模型设计采用面向对象的模块化原则,并基于CORBA标准的面向开发平台,将相关可编程设备的物理单元抽象为对象,为了方便异构物理单元的集成,各个物理单元对象通过继承抽象单元类共享公共通讯协议(单元与单元之间及单元与总控制器之间通讯协议)。为了证实提出的控制模型,在VC++5.0编程平台下开发了FMS控制软件,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FSAE赛车车架的力学性能并实现轻量化,对赛车车架进行了拓扑优化设计.首先, 对车队设计的初始车架进行强度和刚度分析.然后,根据车架的总体尺寸建立壳体CAD模型,将 CAD模型保存成ParaSolid格式,并将几何模型导入HyperWorks中,用户配置模块设置为Opti- Struct,对几何模型进行几何清理、划分单元、分配材料属性,建立用于拓扑优化的有限元模型,进 行拓扑优化计算.根据拓扑结构,结合大赛规则和车架上各部件的装配要求设计出新车架.对新车 架进行有限元静力学分析,包括几种典型工况下的强度和刚度分析,新车架的分析结果验证了结构 设计的合理性,通过与初始车架分析结果相比较,表明了拓扑优化设计方法对赛车车架的设计具有 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利用WSEIAC模型进行通信系统效能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面阐述了常用于系统效能评估的WSEIAC模型,给出了从不同角度定义效能,以及各单元的MTBF、MTTR在不同数值组合时,利用该模型对通信系统效能值的计算结果。这一评估模型充分反映了单元的可靠性、维修性水平对系统效能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智能加工单元及调度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智能控制系统中智能加工单元的结构,建立了智能加工单元调度的神经网络模型,这种调度是集柔性制造系统(FMS)零件加工调度和柔性装配系统(FAS)产品装配规划于一体的调度方法。仿真结果表明,这种调度方法具有高度的柔性和智能性。由于智能加工单元是智能制造系统(IMS)的一个重要的智能结点,因此对其重要组成部分智能调度系统进行深入研究,可以提高智能加工单元的智能水平。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智能制造系统中智能加工单元的结构,建立了智能加工单元调度的神经网络模型,这种调度是集柔性制造系统( F M S) 零件加工调度和柔性装配系统( F A S) 产品装配规划于一体的调度方法.仿真结果表明,这种调度方法具有高度的柔性和智能性.由于智能加工单元是智能制造系统( I M S) 的一个重要的智能结点,因此对其重要组成部分智能调度系统进行深入研究,可以提高智能加工单元的智能水平.  相似文献   

6.
以地空导弹武器组网为背景,基于隐身飞机采用的技术手段和空域反隐身特性,提出了一种地空导弹武器火力单元空域抗击隐身飞机的部署优化模型,给出了同型和异型地空导弹火力单元的最佳布站距离计算方法,通过计算实例证明了该部署优化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针对传统基于均匀化方法的周期性结构设计宏微尺度分离问题,提出了基于有限元子结构的周期性结构设计方法。在该方法中,假设宏观结构由构型相同的多个子结构构成。在宏观层面,利用子结构凝聚构建了超单元计算模型;在微观层面,采用SIMP优化方法建立了子结构内部单元的拓扑构型设计方法。通过反求超单元模型计算结果,实现了宏微观结构的耦合计算。在耦合计算过程中,由于超单元之间具有公共的部分边界,使得子结构构型间具有良好的材料连通性。同时,子结构划分源于宏观设计域的有限元网格,确保了宏微结构间具有明确的尺寸比例关系。最后,通过两类梁的计算实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提出一个用于测井解释质量管理的决策支持系统(DSS)。在阐明故障树分析(FTA)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使用FTA模型进行测井解释质量管理的原理,给出了FTA模型库的管理机制及其模型自动选择的方法。实际运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帮助决策,进行测井解释质量管理。  相似文献   

9.
基于大射电望远镜FAST创新设计中悬索与Stewart平台两级调节方案,提出了并联宏-微机器人的概念,建立了悬索柔性机器人的系统的逆运动学模型;针对悬索柔性的特点,在满足馈源电性能要求的前提下,提出了索系结构张力配置的优化方案,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案可使悬索张力的分布更加均匀,并可避免悬虚牵,这一方案也可用于其他并联悬索结构的张力配置。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一种新的用于系统可靠性分配的优化方法。该方法中主要研究了可以描述系统可靠度分配模型内在结构特点和外在影响因素的量化指标,作为系统可靠度分配计算的依据,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种用于合理分配各个分系统单元可靠度,求解以最小代价达到系统可靠性指标的优化算法。  相似文献   

11.
给出了一种基于等效电路模型的频率选择表面(FSS)快速分析方法。对任意形状单元的FSS结构,采用并联组合形式的LC等效电路,并通过全波模式展开分析,采用线性最小平方拟合和线性代数方法求得到其等效电路参数。对三极形单元夹嵌FSS结构实例的分析表明,文中方法与全波分析结果的一致性非常好,并便于FSS结构的最优化设计,可扩展到多层FSS结构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提出一种新型预测支持系统,预测分析方法采用基于径向基函数的神经网络方法,所有预测支持系统的数据放在数据仓库,针对不同预测支持子系统,通过在线分析处理(OLAP)及数据开采,从数据仓库中提取综合数据和信息,作为预测输入样本,该方法用于酒店物部预测支持子系统,为部门主管提供预测信息,使其制定出合理的进货计划,保证了物品不短缺的同时也不积压,使宾馆管理系统高效,科学运作。  相似文献   

13.
FSS是一种二维周期结构,与电磁波相互作用时,起到滤波器的作用,可用作滤波器、偏振器等,特别在隐身技术领域有重要应用。本文针对FSS在隐身技术中的应用,设计了一种由蒙皮、蜂窝板、FSS构成的多层复合FSS结构。并利用谱域法对所设计结构的传输特性进行研究,详细讨论蒙皮、蜂窝板厚度和单元尺寸对该结构传输特性的影响规律,并给出结论,为宽带FSS结构设计与应用提供一种借鉴。  相似文献   

14.
红外与微波波段的周期电磁带隙结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介绍了在红外及微波波段广泛应用的周期电磁带隙结构即频率选择表面的概念、特性、应用及研究进展,并对分析方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5.
基于飞行器天线隐身的需求,特别针对L波段机载宽带天线阵列隐身的具体要求,需要设计一款工作在L波段的超薄且宽带的频率选择表面(FSS)隐身天线罩,但由于天线工作频率较低,且带宽宽,使得传统设计方法设计的频率选择表面天线罩厚度较厚难以具备真正的工程应用价值。该文从宽带和低剖面两个关键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种正交分离式新型金属条电感层及方环电容层的亚波长级联结构并结合磁性材料加载的FSS策略,基于全局优化的遗传算法优化设计,实现了宽带低剖面的频率选择表面设计的隐形天线罩,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际设计制作,最终设计厚度仅为0.035λ,相对带宽达到28.6%。  相似文献   

16.
从方环缝隙型频率选择表面(FSS)出发,利用有限元法的电磁仿真计算软件(HFSS),对微带天线与有限大面积的FSS阵列进行了一体化建模和仿真,确定了FSS结构与微带天线间的最佳距离。同时还研究分析了在不同工作频率下,FSS结构的空间位置与天线间的关系,FSS结构单元个数变化等情况下的天线增益方向图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为了使频率选择表面空间滤波的特性能够广泛地应用到小型通信设备,必需一种谐振单元小、双频带滤波的FSS谐振单元作为接收端的天线罩.通过提出一种结构简单、尺寸小、厚度薄、具有双工作频带的贴片式频率选择表面,对该表面所对应的等效电路工作原理进行分析,研究其结构尺寸对电磁波传输的影响.HFSS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该单元设计出的双频带频率选择表面,在8.2 GHz和11.3 GHz的S11系数均小于-30 dB,在两通带的相对带宽均大于10%,单元尺寸结构紧凑,相对于8.2 GHz的谐振频率仅为1/5波长(6.9 mm×6.9 mm),其介质板的厚度为0.1 mm.  相似文献   

18.
针对电大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辅助激励源的区域分解算法.首先把原求解区域划分成若干个子区域,显著地降低了原问题的规模和复杂度.在子区域分界面上引入虚拟的辅助激励源以交换信息,建立了相应的矩阵方程及其快速求解算法.一旦获得了辅助激励源,即可并行地计算各子区域内部的场.与传统算法相比,该算法有效地提高了计算效率和计算精度,降低了存储量;此外,它特别适合于求解具有几何重复性特征的结构,如栅格、光子带隙/电磁带隙、频率选择表面等.  相似文献   

19.
三维Shepp-Logan头部模型仿真投影数据的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验证三维重建算法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提出以 3DShepp Logan头部模型作为三维医学图像重建领域进行仿真实验和算法性能评测的基本参考模型 ,详细介绍了模型的设计与实现以及仿真投影数据的计算 ,并基于 3DShepp Logan头部模型的三维医学图像重建进行了仿真实验 ,实验结果证明了新思路的可行性和模型计算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0.
基于创新计算理论,提出了基于人工免疫系统实现产品创新设计的新方法.建立了基于人工免疫系统的产品创新设计框架,对其支撑理论、方法和技术以及免疫创新计算模型、免疫创新设计方法、免疫创新设计应用等4个层面分别进行了详细阐述.结合产品创新设计的有关问题,围绕面向问题求解的免疫辅助创新设计和面向产品演化的免疫设计两个方面,对基于人工免疫系统实现产品创新设计的主要关键技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