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铜精矿直接浸出而不是熔炼是有益的,具有发展前景。Olli Hyvclrinen等介绍了一种新的湿法铜技术(Hydro Copper)——用氯化物浸出铜精矿,产出半成品铜。这种方法由Outokumpu开发并已注册。与硫酸盐溶液相比,氯化物溶液的优点是反应更快速,铜(Ⅰ)更稳定,因此,浸出和回收时的能耗更低。铜(Ⅱ)离子和氧气用作氧化剂,铁以氧化物形式进入浸出渣,硫形成元素硫。  相似文献   

2.
从多金属精矿中湿法综合回收金银铜铅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光祥  石伟 《黄金》1997,18(5):33-38
对于含金、银、铜、铅的浮选精矿,为综合回收其中的金、银、铜、铅,进行了六种湿法方案的对照研究,以氨浸脱铜-硝酸脱铅-氰化提金银方案为优,金、银、铜、铅的回收率分别可达95%、85%、90%及98%,并对此方案进行了批料为5kg规模的全工艺流程验证试验及半工业验证试验,结果与小型实验一致。该工艺氧化氨浸脱铜在80℃及80kPa下操作,操作简单,金属综合回收率高,易于工程实施,氨及硝酸可循环使用,所得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一种环保型湿法冶金新技术。该技术以重金属吸附材料为基础,配套连续吸附交换设备和直接电沉积设备,可实现金属浸出液的分离、纯化、富集和还原的全套工艺环节。对真实浸出液进行小型试验,初步验证了工艺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从硫化锌精矿中直接回收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沸腾炉中,利用弱氧焙烧使As和S从硫化锌精矿中脱除,再经过二次燃烧室使As和S得到充分燃烧后全部进入烟气,烟气经余热锅炉和电收尘脱除大部分烟尘,通过收砷设备冷凝沉降后得到As2O3粗烟尘。最佳条件表明,As2O3回收率在98%以上,粗烟尘经砷提纯装置使As2O3含量达到98%以上。提纯过程中的砷渣返回原料工序循环使用,烟气经脱砷处理后用于制酸,整个生产过程为全封闭自动化流水线作业。  相似文献   

5.
王令明 《铜业工程》2014,(1):21-22,64
介绍了一种从硫化锌精矿直接浸出锌同时除铁的方法,利用氧压浸出除铁原理。控制反应器温度压力及酸度,在浸出锌的同时将铁沉淀在浸出渣中,不需单独除铁工序,锌浸出率高,沉铁率高,与传统除铁方法比较,实现了浸出锌与沉铁在一个反应器中完成,具有清洁生产,节能环保的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6.
催地 《湿法冶金》2005,24(1):56
用湿法处理氧化矿和次生硫化矿已有半个世纪,大约占世界产量20%的铜是用直接浸出—萃取—电积法生产的。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努力,试图将这一技术扩展到湿法处理原生硫化铜精矿中。铜精矿的湿法冶金工艺是目前铜冶炼工艺研究的发展方向之一,现已发展为3大类:  相似文献   

7.
从钒精矿中湿法提取五氧化二钒新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河南淅川页岩钒矿分级擦洗得到的钒精矿,研究了两段逆流硫酸浸出—中和—还原—萃取—铵盐沉钒新工艺。在矿石w(V2O5)=2.50%、粒度-500目、硫酸用量为矿石质量的50%、浸出液固体积质量比1.3∶1、浸出温度95℃条件下,五氧化二钒浸出率大于75%;浸出液中的钒用15%P204+10%TBP+75%磺化煤油溶液为有机相,在常温下5级逆流萃取,有机相与水相的流量比为1∶1,钒萃取率在98%以上;负载有机相中的钒用1.5 mol/L硫酸溶液在常温下5级逆流反萃取,有机相与水相流量比为5∶1,钒反萃取率在99%以上;反萃取液中的钒氧化后用铵盐沉淀多钒酸铵,然后在氧化气氛中热解2 h,获得五氧化二钒产品。五氧化二钒总回收率大于70%,产品纯度大于99%。此工艺钒回收率高,符合环保要求,有一定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从南澳大利亚Olympic Dam铜-铀-金矿床矿石中选出的铜浮选精矿含有与铜硫化物、脉石矿物共生的铀。对矿化为辉铜矿、斑铜矿类型的铜精矿的研究结果表明,在30—60℃、24h、不加氧化剂的情况下,用硫酸(>40g/1)能溶解出94—97%的铀。精矿中铜随铀一起被浸出。当反应是在氮气或氩气条件下(即在缺氧的情况下)进行时,在前15min内有5—7%的铜被溶解,而此后实际上不再有更多的铜溶解。在空气和氧气条件下,反应超过24h,铜还继续溶解。铜起初的快速溶解与低辉铜矿氧化成roxbyite和表面氧化物的溶解有关。在空气和氧气条件下,roxby-ite和斑铜矿氧化成靛青兰色烟灰状铜兰与铀的进一步氧化有关。矿浆的氧化还原电位通过铜硫化物反应来控制。对于在氮气条件下的反应来说,系统的氧化还原电位是225—250mV(用饱和甘汞电极作参比),而在空气或氧气条件下,随着铜硫化物的逐步氧化,氧化还原电位逐渐上升到350mV(用饱和甘汞电极作参比)。这些结果以及Olympic Dam冶金中间工厂的研究结果表明,从Olmpic Dam矿床矿石中得到的铜浮选精矿中的铀能够选择性的被去除.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以焦亚硫酸钠为还原剂,采用直接还原浸出法从刚果(金)某铜钴氧化矿石中浸出铜、钴,考察了相关因素对铜、钴浸出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常温(不加热)、矿石粒度-200目占60%、硫酸加入量为铜钴氧化矿石质量的10%、液固体积质量比3/1、还原剂加入量为理论量的1.5倍、浸出时间120 min条件下,矿石中铜、钴浸出率分别为96.16%和87.33%,浸出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从含铜金精矿综合回收金银铜硫的湿法冶金工艺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对于含铜金精矿,为综合回收其中有价元素,经过多种湿法方案的比较,以热压浸铜-煤油溶解提硫-氰化提金工艺为优,金、银、铜和硫的回收率分别达到97.3 %、76.0 %、99.0 %和99.1 %。该工艺热压浸铜在110 ℃和0.45 MPa氧分压下操作,有价元素综合回收率高,易于工程实施,对环境污染小,是一种清洁的湿法冶金工艺。  相似文献   

11.
12.
从铜阳极泥中提取贵金属,我厂系采用硫酸化焙烧、蒸硒、浸出、还原熔炼、氧化熔炼、电解流程。它的主要缺点是工艺复杂,直接回收率低,劳动条件差,尤其是在贵铅吹炼过程放出大量有害烟气,污染环境,影响工人的身体健康,是生产上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为此,我们参照兄弟单  相似文献   

13.
我们遵照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打破洋框框,走自己工业发展的道路”,“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教导,以铜阳极泥脱铜渣为原料,进行了用酸性硫脲溶液浸置金、钯、铂的试验研究,试验所用原料化学成份如下:金:750g/T,钯:79g/T,铂:15g/T,银:14.83%,铜:1.09%,硒:0.87%,  相似文献   

14.
机械活化可以改善矿石的物化性能 ,在处理硫化矿时用的较多。A M Amer研究了机械活化对从黑钨矿精矿中提取钨的影响。黑钨矿精矿取自埃及东南Igla地区 ,主要化学成分为WO3 55 82 % ,Fe2 O32 2 3% ,MnO2 1 8 1 % ,SiO2 2 1 %。浸出之前 ,先进行机械活化预处理。机械活化条件为 :转速 1 350r min ,振幅 4mm ,球径 1 0~ 1 5mm ,球质量 2 5kg ,磨机体积 2~ 6L ,矿样质量 1 50g ,磨矿时间 1~ 3h。在 1 70℃、NaOH浓度为 0 3mol L和p(O2 ) =1 0bar条件下浸出 90min ,磨矿 3h的矿样 ,钨…  相似文献   

15.
从铜阳极泥中提取金银的湿法工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林成福 《黄金》1991,12(1):43-45
本文采用氯酸钠浸金—氨浸提银的湿法流程处理铜阳极泥,取得较好的技术经济效果,金、银浸出率可达98%以上;工艺简单、投资少,见效快,还可综合回收其它有用金属。  相似文献   

16.
前言工业上生产锡酸钠,传统方式皆用精锡作原料。使用金属锡与硝酸钠和氢氧化钠反应而生成锡酸钠,然后水浸蒸馏而得到产品锡酸钠。直接用低品位锡精矿合成锡酸钠,是1980年提出来的。其背景情况是:精锡经多次调  相似文献   

17.
R.Romero等论述了用BRISA法(Fast Indirect Bioleaching with Action Separation)黄铜矿精矿中回收铜的技术可行性。浸出剂为Fe^3 质量浓度为12g/L、pH为1.25的硫酸铁溶液,两种黄铜矿精矿的铜质量分数分别为8.9%和9.9%,催化剂为银,在搅拌反应器中浸出。研究了温度、催化剂用量、  相似文献   

18.
智利使用重铬酸钠 -硫酸溶液浸出辉钼矿精矿以脱除硫化铜杂质。试验结果表明 ,温度对溶铜也有显著影响 ,而硫酸浓度在超过化学配比值时对溶铜有不利影响。用此法提纯辉钼矿精矿是可行的。在 1 0 0℃下 ,用化学配比浓度的H2 SO4和 0 .1 2mol·L- 1Na2 Cr2 O7溶液浸出 90min ,获得最好结果。在此条件下 ,溶解了约 95%铜 ,而钼只微量溶解。动力学研究表明 ,从精矿中溶铜可用扩散过多孔薄层控制的缩芯模型来充分论述 ,13In( 1 -α) -U -( 1 -α) - 13=kt。获得了温度为 50~ 1 0 0℃时的表现活化能为 4 0kJ·mol- 1。…  相似文献   

19.
针对中条山胡家峪钴精矿,用N510从酸浸液中萃取分离铜,再用V510/P204萃取分离钴和镍。萃取工艺基本可行,不足之处是反萃钴还有些困难。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