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采用氯化聚乙烯对聚丙烯进行共混增韧改性后,产品在低温下有较大冲击强度,耐热性、阻燃性及相互间粘接性也获得改善。  相似文献   

2.
蒋焘  杨红 《中国塑料》1995,9(2):32-36
本文对PP/CPE共混合系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采用动态粘弹仪等有关设备研究了混体系的形态结构与宏观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加入CPE对PP的冲击强度有显著提高,同时还改进了阻燃性,但体系的拉伸强度随CPE的加入而降低,表面硬度,维卡软化点和流动性也有下降。  相似文献   

3.
4.
研究了不同含量的滑石粉对聚丙烯木塑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加工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滑石粉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聚丙烯木塑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加工性能.硅烷偶联剂对复合材料的处理效果要优于钛酸酯偶联剂.  相似文献   

5.
PE分子量对硬PVC/CPE/PE共混体系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表明,PE分子量对硬PVC/CPE/PE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有重要影响,在实验配方范围内,以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对体系的增韧增强改性效果为佳,但应切实注意UHMWPE的流动性与分散性,适当减少UHMWPE用量和以普通聚乙烯对其增塑改性均能达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取乙烯种类及用量、顺丁橡胶用量、共混方式对聚丙烯/聚乙烯/顺丁橡胶三元共混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LLDPE增韧效果优于HDPE。顺丁橡胶用量与共混物的缺口冲击强度成正比关系。采用PE与BR先制备增韧母料的二阶共混方式所得共混物的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7.
聚乙烯与氯化聚乙烯共混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金平 《中国塑料》1999,13(5):35-39
分别选择了氯化聚乙烯弹性和高氯化聚乙烯与聚乙烯共混,利用Brabender对共混物的相容性作了分析,对聚乙烯与氯化聚乙烯的共混比与性能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利用红外光谱对氯化聚乙烯的结构进行了分析,得出了氯化聚乙烯弹性体和高氯化了聚乙烯的适宜用量。  相似文献   

8.
将动态硫化技术应用于热塑性树脂/填料/热固性树脂复合体系,制备了动态固化聚丙烯(PP)/马来酸酐接枝PP(PP-g-MAH)/滑石粉(Talc)/环氧树脂(EP)复合材料。研究了动态固化PP/PP-g-MAH/Talc/EP复合材料的界面作用、形态结构、力学性能以及热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PP/PP-g—MAH的加入,可明显增加PP/Talc复合材料的界面作用。在动态固化PP/PP-g-MAH/Talc/EP复合材料中,PP和Talc两相界面更加模糊,动态固化EP进一步增加了PP和Talc间的界面作用。当EP的用量超过5份时,部分EP呈颗粒状分布在PP基体中。与PP/PP-g-MAH/Talc/EP和PP/PP-MAH-Talc/EP复合材料相比,动态固化PP/PP-g-MAH/Talc/EP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拉伸强度和弯曲模量均有明显提高。当EP用量超过5份时,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明显降低,但拉伸强度和弯曲模量继续增加。热分析表明动态固化PP/PP-g-MAH/Talc/EP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10.
将不同用量、不同粒度的滑石粉(Talc)添加到共聚聚丙烯树脂(PP)中,对制备的PP/Talc复合材料的收缩率进行测试和分析,研究收缩率的变化原因及规律。结果表明:随着Talc用量的增加,材料的收缩率逐渐降低;相同条件下,Talc的粒度越小,材料的收缩率越低;同时加入粒度不同的两种Talc时,在总用量一定的条件下,当两者的质量比为1:2时,材料的收缩率最低。  相似文献   

11.
CPVC/PVC/CPE三元共混改性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研究了CPVC/PVC/CPE 三元共混物的物理力学性能和流变性能。结果表明:共混物的维卡软化温度、拉伸屈服强度和熔体粘度随CPVC 用量的增加而明显增加;CPE 的用量为4 ~8PHR 时可明显改善共混物的冲击强度。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研究PVC/NR、PVC/Elvaloy741和PVC/Elvaloy741/NR三种共混体系的基础上,以滑石粉填充以上三种共混体系,并对其物理机械性能的测试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聚丙烯熔融接枝马来酸二丁酯增容聚丙烯/尼龙6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研究了聚丙烯(PP)与马来酸二丁酯(DBM)的接枝共聚物PPgDBM对聚丙烯/尼龙6(PP/PA6)共混物的增容作用。研究表明,PPgDBM是PP/PA6共混体系的有效增容剂,由于共混过程中就地生成PPgPA6,改善了共混物的相容性,增加了两相界面的粘合,使分散相粒径减小,分散更均匀,提高了共混物的力学性能。增容剂接枝率的高低对增容效果有一定影响,接枝物中残留单体不影响增容效果  相似文献   

14.
本文用Brabender塑化仪,双锟开炼机研究了刚性有机粒子对PVC/CPE共混体熔融塑化为及力学性能的影响,探讨了不同加工温度对PVC/CPE共混体力学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添加少量刚性有机粒子后,体系的塑化时间缩短,塑化行为改善,韧性有较大幅度提高,拉伸强度有所改善,加工温度为160-180℃体系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15.
CPE/PS共混物增容剂CPE—g—St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水相悬浮法合成了具有适当接枝率的CPE-g-St共聚物,讨论了CPE浓度,CPE氯含量和氯分布,反应温度,时间等对接枝反应的影响,当用BPO作引发剂时,接枝共聚反应随CPE浓度的提高,接枝效率GE增加,接枝率GD下降,但它们都随CPE氯含量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少,CPE分子链中的含氯链节(CH2CHCl)m≥2有较大的链转移活动,有利于接枝反应,接枝反应初期,接枝速率较快,2h后变得缓慢。  相似文献   

16.
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氯化聚乙烯共混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张晓燕  赵鸣山 《弹性体》1996,6(2):13-16
选用CPE和CPE/PVC为改性剂.用双辊熔融共混的方式对TPU的共混改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对TPU/CPE和TPU/CPE/PVC共混体系的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及对比。结果表明:选择适宜的TPU种类和CPE、CPE/PVC分别组成二元和三元共混体系,能明显改善TPU的加工特性,并且基本保待了TPU优良的耐油性和耐寒性。  相似文献   

17.
CPE/NBR并用胶硫化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讨论了硫化反应活化能与并用胶性能之间的关系。根据阿累尼乌斯公式,求出CPE/NBR并用胶硫化反应活化能。结果发现,当该活化能与CPE或NBR单一胶相在同一硫化体系下硫化的活化能十分接近时,并用胶的物性可以达到两种胶料物性的加和水平。硫脲一硫黄—超速促进剂硫化体系适用于CPE/NBR并用胶,当并用比为80:20时,硫化胶具有良好的耐油性和强伸性能。  相似文献   

18.
ABS/PVC/CPE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填充改性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三元共聚物、聚氯乙烯(PVC)和CPE三元共混体系力学性能与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在ABS/PVC共混体系中加入增容剂氯化聚乙烯(CPE)后,提高了共混体系的相容性和机械力学性能;随着共混体系中CPE用量的增加,ABS/PVC/CPE共混体系的冲击强度、断裂伸长率上升,拉伸强度下降,而弹性模量则出现了极大值。  相似文献   

19.
超细滑石粉填充聚乳酸共混薄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双螺杆挤出共混法,将聚乳酸(PLA)、超细滑石粉(Talc)及乙酰柠檬酸三丁酯(ATBC)熔融共混制备生物降解粒料,并通过吹塑成型的方法制备了共混薄膜,研究了PLA共混薄膜材料的旋转扭矩、力学性能、稳定性及结晶形态。结果表明,随着超细Talc用量增加,PLA共混薄膜材料的旋转扭矩逐渐下降,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均先增后降,直角撕裂强度基本不变;60℃体系增塑剂迁移率逐渐变小;125℃随Talc用量的增加,晶核数目增加、结晶速率增大且球晶尺寸变小。  相似文献   

20.
采用氯丁橡胶作电缆护套材料时,共混一定时的氯化聚乙烯可明显改善其胶料耐热性提高其定伸应力,拉伸强度及撕裂强度,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生产技术。CR/CPE用量比及硫化体系的选择是CR/CPE电缆护套胶料研制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