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了碳纳米管对纳米WC粉体热稳定性的影响,对加入1%(质量分数)碳纳米管的复合纳米WC粉体进行了差示扫描量热(DSC)和X射线衍射实验和分析,测定了不同退火温度下复合粉体的晶粒尺寸,由Kissinger方程计算了复合粉体的晶粒长大激活能。结果表明:1%碳纳米管的加入对纳米WC粉的热稳定性产生了显著影响,晶粒长大激活能增加了21%,不同退火温度下的晶粒长大受到了明显的阻碍;在800~1000℃复合粉退火试样中发生了W2C转变为WC的扩散相变,消除了硬脆W2C相,有利于改善纳米WC的综合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2.
利用液相包裹法制备了纳米Fe颗粒包裹Al2O3,纳米复合粉体,研究了不同的煅烧和还原温度对复合粉体物相组成的影响,利用X-ray衍射(XRD)、热重/差式-量热扫描法(TG/DSC)、Zeta电位和扫描电镜(SEM)对复合粉体的成分、热学特性以及形貌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煅烧温度为500℃,保温30min,在氢气气氛中700℃还原1h可以得到Fe包裹Al2O3的纳米复合粉体;经SEM发现,包裹层的Fe颗粒呈球形,尺寸约为30 nm,分布均匀.  相似文献   

3.
低温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纳米结构碳化钨薄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氟化钨(WF6)和甲烷为前驱体气体,以氩气为载气,在氢气氛下,采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ECVD)方法在低温下制备具有纳米结构的碳化钨薄膜。采用SEM、AFM、XRD、EDS等方法表征了碳化钨薄膜的形貌、晶体结构和化学组成,表明基体温度在450℃,甲烷与氟化钨气体流量比为10时得到的碳化钨薄膜是以直径为Ф40~80nm,高度为150~200nm的圆柱状的纳米晶粒聚合体组成。探讨了低温制备纳米结构碳化钨薄膜的机理,分析了基体温度对薄膜物相和微观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MoCu复合粉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硝酸铜和二钼酸铵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纳米MoCu复合粉体,研究了热处理工艺,溶液pH值,添加剂等对纳米粒子形貌及粒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600℃热处理的钼铜氧化物通过氢气还原之后可以得到粒径小于60nm的纳米MoCu复合粉体;溶液中添加剂的用量影响微粒的粒径,当添加剂用量K为0.5时,能得到尺寸较小,粒度均匀的纳米粉体;不同酸度条件下所得粉体的粒径各不相同,当pH值在1~4之间变化时粒径随pH值的增大而增大,pH值取1较合适。  相似文献   

5.
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单质铁包覆Nd-Fe-B复合磁粉,经放电等离子烧结得到Nd-Fe-B/α-Fe纳米复合磁体.SEM、XRD、XPS研究表明: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可以实现纳米单质铁对Nd-Fe-B磁粉表面的均匀包覆,有效地改善软硬磁性相的分布,提高磁体的综合磁性能.化学气相沉积温度为120℃、沉积时间为30 min时,得到的包覆层致密均匀,单质铁颗粒尺寸50~100 nm.在优化工艺条件下制备出接近全致密的纳米复合磁体,其磁性能可达:Br=0.81 T,Hcj=1286kA/m,(BH)m=108.6 kJ/m3.  相似文献   

6.
采用化学沉积法合成了WC/Co复合粉体.通过激光熔覆的方法在2Cr13不锈钢基体上制备WC/Co复合涂层.并对复合粉体的成分、激光熔覆涂层的形貌、结构和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复合粉体中Co的含量为17.23wt%,经过激光熔覆的复合涂层与基体之间达到了冶金结合.激光熔疆涂层可以分为三个区域:熔化区(合金层),结合区及基村热影响区.复合涂层的显微硬度达到1200HV0.1。  相似文献   

7.
直流氢电弧等离子体蒸发法制备Cu-Ni纳米复合粉体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高建卫  张振忠  张少明 《铸造技术》2005,26(4):261-263,267
在一定工艺参数下,采用双枪直流氢电弧等离子体的方法制备了产率较高的Cu-Ni复合纳米粉体,分析结果表明:该纳米复合粉体为两种金属单质的混合,且混合均匀、洁净度高,分散性好,其平均粒径为53.68 nm,具有较好的市场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采用化学包裹法制备MoSi2/Cu复合粉体,研究MoSi2/Cu包裹粉体的物相组成、颗粒形貌及包裹粉体的热稳定性.结果表明:复合粉体的主要物相组成为Cu、MoSi2及自发氧化生成的Cu2O;包裹颗粒呈椭球形的蛋状结构,包裹层厚度为150-400 nm,包裹效果较好;在氧气炉中于950℃煅烧1 h后,复合粉体主要物相为Cu和MoSi2,强化相MoSi2未与基体Cu发生反应.DSC分析表明:1 000℃以下复合粉体中只有Cu2Cl(OH)3和Cu2O的分解反应,复合粉体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以气化五羰基铁为铁源,采用乙炔为可燃气氛,用气相爆轰法成功合成了超细碳包铁纳米颗粒。利用TEM和XRD对合成产物进行分析表明,爆轰产物是由碳壳层、α-Fe和γ-Fe组成的球状包覆型结构,产物分散性好,颗粒大小均匀、形态规则的球形超细纳米碳包铁颗粒,铁核的平均粒径为4.5 nm; Raman光谱分析也证实该纳米粒子表面由为石墨和无定型碳构成包覆。进一步将该纳米碳包铁颗粒在低真空温度673 K下进行热处理发现,铁核颗粒尺寸略有长大,XRD谱线上γ-Fe相消失,转化为α-Fe相,热处理后磁饱和强度提高1倍以上。  相似文献   

10.
化学镀法制备SiCp-Ni复合粉体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研究了酸性化学镀在SiCp陶瓷粉末表面涂覆Ni-P合金,考察了镀液的温度、pH值及粉末粒度对镀液稳定性和镀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粉体越细,稳定施镀温度越低;合理选择工艺参数可使粒径从200μm~10μm的SiCp粉末得到均匀镀层;镀层P含量随pH值升高而降低,镀层结构为非晶态.  相似文献   

11.
12.
利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Co_(0.05)Mg_(0.095)MoO_4片状纳米催化剂,并以此采用催化化学气相沉积法以甲烷为碳源制备了束状碳纳米管。利用XRD、FESEM、TEM、HRTEM、TGA以及拉曼光谱等对合成的催化剂以及碳纳米管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合成的碳管以束状形式存在。片状纳米催化剂对束状碳管的合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碳管满足底端生长机制。金属Mo有利于碳管的形核,而受到单根碳管之间范德瓦尔斯力的作用,碳纳水管成束状生长,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介绍一种化学气相沉积氮化钛涂层的新方法,该涂层是采用亚氯化钛和氨在低压和450℃-650℃的条件下获得的,在沉积室中反应形成的。此法获得的TiN涂层有良好的表面结合力以及抗蚀和耐腐性能,文中除对其工序与涂层性能予以介绍外还着热处重说明它在塑料工业模具听应用。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纳米晶WC-10Co硬质合金的力学性能和显著结构。这种纳米晶WC-10Co硬质合金粉末是将含有偏钨酸铵(AMT)和硝酸钴的溶液喷雾干燥制得的纳米晶前驱体粉末再经过还原和碳化制备的。直径约100nm的WC粉末与Co炽结相混合均匀,并在1毫乇压力和1375℃下进行烧结。为了与纳米晶料WC-10Co的显微结构和力学性能相比较,将直径范围为0.57-4μm的工业用WC粉末与Co粉混合,并在与纳米晶粉末相同的条件下进行烧结,在纳米晶WC-10Co硬质合金中加入不同量的TaC、Cr3C2和VC作为晶粒长大抑制剂。为研究WC-10Co硬质合金中Co粘结相的显微结构,以WC-10Co硬质合金烧结温度下制备了Co-W-C合金。WC-10Co硬质合金随着WC粒度的减小而增加的硬度因而符合霍尔-佩奇型关系式。WC-10Co硬质合金的断裂韧性随着Co粘结相的HCP(密排六方相)/FCC(面心六方相)比的增大(由于HCP/FCC相引起的)而提高。  相似文献   

15.
碳纳米管具有独特的电化学性能和机械性能,已成为纳米科技的研究热点之一。目前,碳纳米管的主要制备方法有球磨法、超声波降解法以及激光蒸发法等。化学气相沉积法(CVD)也是其中之一,它不仅具有生长重要条件可控的优点,而且得到的碳纳米管的强度高。然而采用CVD法制备的碳纳米管通常是缠结在一起的,这就限制了其应用。  相似文献   

16.
《铸造技术》2017,(8):1895-1897
分析了硬质合金刀具化学气相沉积TiC涂层的基本工艺和设备,应用S7-200实现沉积过程反应物流量、温度等参数的可靠控制。应用表明,组建的S7-200控制系统精度高,能实现硬质合金TiC涂层的重复沉积,并通过PLC的程序控制,能较好的复现优质涂层的沉积工艺,实现对硬质合金刀具基体表面质量的改性控制。  相似文献   

17.
超微粉体技术是近十几年发展起来的一项高新技术.它通常是指颗粒尺寸在10~(-6)~10~(-9)m的固体颗粒材料(又称纳米材料).超微粒子存在着表面效应、体积效应和久保  相似文献   

18.
利用化学母体作为原料来生产纳米粉末,并用低压扁平火焰给热解的母体提供热能.燃烧火焰-化学蒸发冷凝(CF-CVC)工艺可用来生产各种氧化物纳米粉末,如SiO2、TiO 2、Al2O3、SnO2、V2O5及ZrO2.CF-CVC工艺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可以生产初始平均颗粒尺寸为15mm-25nm.二次平均颗粒尺寸约为100nm的粉末.1CF-CVC技术 低压下燃烧燃料/或氧气混合物可产生稳定的扁平火焰.随着燃烧产生的母体蒸汽在火焰热区迅速热分解.由温度分布图、气相滞留时间看出,母体是以均匀浓度通过燃烧器的…  相似文献   

19.
采用Fact Sage软件,对NbC l5-H2-Ar体系化学气相合成纳米金属Nb粉的热力学进行研究并对热力学研究结果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在标准大气压下,NbC l5(g)被氢气还原为Nb(s)是一个多步骤反应过程,其间产生大量中间产物(低价氯化物);该反应过程可控制在较低氢气比率(n(NbC l5):n(H2)〈1:180)和较低温度(〈1050℃)下完全进行;适量的惰性载流气体可同时提高NbC l5转化率和粉末收得率。根据热力学计算得到的合成条件为n(NbC l5):n(H2):n(Ar)=1:120:1以及950℃,实验成功制得平均粒径为30-50 nm且粒度分布均匀的纳米金属Nb粉,相应的NbCl5转化率达到96.1%,粉末收得率为85%。  相似文献   

20.
采用电刷镀技术在高速钢W6M05Cr4V2材料上制备了纳米WC和纳米PTFE复合镀层。采用S-2700型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和显微硬度计分析了不同纳米PTFE含量的纳米复合镀层的表面形貌、组织结构和显微硬度。同时,通过在扫描电镜下的微拉伸试验来测定不同含量纳米PTFE和WC的纳米复合镀层的应力一应变曲线。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纳米PTFE的加入含量增加,纳米复合镀层的组织逐渐细化和致密;当纳米PTFE含量超过5g/L后,组织致密度开始下降。显维硬度也反映了先升高再下降的过程。纳米复合镀层的抗拉强度随着纳米WC和纳米PTFE含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其作用影响有逐渐减弱的作用。纳米复合镀层的组织主要由纳米颗粒和镍基体相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