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活性炭催化过氧化氢氧化脱附其表面吸附的二苯并噻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谟鑫  王书文  黄思思  肖静  李忠 《化工学报》2008,59(6):1425-1429
主要研究了活性炭催化过氧化氢氧化脱附其表面吸附的二苯并噻吩。比较了使用H2O2水溶液,H2O2+HCOOH水溶液和H2O2+CH3COOH水溶液对活性炭进行催化氧化再生的性能,并考察了催化条件对活性炭再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不同的催化氧化再生方法都能使活性炭获得不同程度的再生,其中,使用H2O2+HCOOH水溶液进行催化氧化再生的活性炭再生效果最好,达90%以上。使用H2O2+HCOOH水溶液对活性炭进行再生时,H2O2浓度、HCOOH浓度、反应温度和时间对活性炭再生性能均有影响,选择合适的催化条件,可使再生性能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2.
铜、铁双金属离子交换的Y型沸石的催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离子交换法制备了系列含双金属离子的Cu-Fe/Y催化剂,考察了该催化剂在环己烷氧化、H2O2分解及苯甲醇氧化中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当n(Cu)∶n(Fe)=2.06时,Cu-Fe/Y在环己烷氧化反应中其催化活性高于相对应的Cu/Y和Fe/Y催化剂,表现出协同效应。Cu-Fe/Y在苯甲醇氧化中的催化活性均低于相应的Cu/Y和Fe/Y催化剂。在H2O2分解反应中,Cu-Fe/Y的反应活性近似等于两种金属离子催化活性的加合。在H2O2分解反应中,Cu-Fe/Y的反应活性近似等于两种金属离子催化活性的加合。Cu-Fe/Y在苯甲醇氧化中的催化活性均低于相应的Cu/Y和Fe/Y催化剂。  相似文献   

3.
高温及络合稳定剂存在下水热晶化合成TS-2分子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TS-2分子筛胶液制备过程中,添加了络合稳定剂H2O2。实验分析表明:钛酸四丁酯与H2O2形成过氧化钛物种,可以有效避免锐钛矿TiO2形成,提高骨架钛含量,在高温条件下晶化仍能得到催化性能较好的TS-2分子筛。利用丙烯环氧化反应对TS-2分子筛进行了考评,H2O2的转化率可达94%,H2O2生成PO的选择性可达97%。反应体系的酸碱性对环氧化产物分布影响显著,碱性物质的加入可以显著提高PO的选择性,抑制PO和溶剂发生的副反应,但是过量的碱性添加物会造成TS-2分子筛的失活。  相似文献   

4.
V-MCM-41催化环己烯环氧化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V-MCM-41,并用ICP-AES、FTIR、DRS-UV-Vis、XRD、BET等技术对其进行了表征,发现只有部分V进入分子筛,所合成的V-MCM-41具有较高的结晶度,并且其结晶度随晶化液中V/Si摩尔比的增大而升高。V-MCM-41催化环己烯/H2O2氧化反应结果表明,当V-MCM-41中V含量大于1.10%(摩尔分数)时,骨架V-O-V物种在催化环己烯氧化反应的同时,也可加速H2O2的分解;乙腈是该反应体系的最佳溶剂,最佳反应温度为70℃。最佳反应结果表明,环己烯的单程转化率和H2O2有效利用率可分别达到23.91%和95.4%。  相似文献   

5.
用共沉淀法制备了Cu1Zr1Ce9Oδ催化剂,考察了反应温度和反应气体中各组分对Cu1Zr1Ce9Oδ催化剂上选择性氧化CO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降温的过程中Cu1Zr1Ce9Oδ催化剂的活性滞后。H2的存在有利于CO的脱附,促进了低温下选择性氧化CO的反应;而温度较高时,H2氧化副反应的发生降低了CO的转化率,反应气中H2O和CO2降低了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最佳反应温度为(160~200) ℃,O2的进入量取3为宜。  相似文献   

6.
以纳米TiO2为载体,通过浸渍法制备得到负载型催化剂W/TiO2,通过催化氧化顺丁烯二酸酐合成酒石酸,研究了催化剂的催化性能。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反应物配比和催化剂用量等反应条件对氧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温度70 ℃,反应时间6 h,掺杂钨质量分数为10%的W/TiO2催化剂用量为顺丁烯二酸酐质量的4%和n(H2O2)∶n(顺丁烯二酸酐)=3时,顺丁烯二酸酐转化率达90%。  相似文献   

7.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γ-Al2O3载体和不同Ce添加量的CeO2-Al2O3载体,然后用浸渍法制备Ni负载质量分数10%的Ni/γ-Al2O3和Ni/CeO2-Al2O3催化剂。在固定床微反装置中考察了反应温度、原料气配比和CH4空速等工艺条件对Ni/γ-Al2O3和Ni/Ce30Al70Oδ催化剂在甲烷自热重整制氢反应中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Ce的催化剂催化性能有较大提高,在Ni/Ce30Al70Oδ催化剂上,反应温度750 ℃时, CH4转化率94.3%,与Ni/Al2O3催化剂相比,提高20%。Ni/γ-Al2O3和Ni/CeO2-Al2O3催化剂的CH4转化率均随反应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原料气中n(O2)∶n(CH4)和n(H2O)∶n(CH4)的增加均能提高各催化剂的CH4转化率。但n(O2)∶n(CH4)和n(H2O)∶n(CH4)的变化对各催化剂的催化性能的影响不同。随着n(O2)∶n(CH4)的增大,产物中n(H2)∶n(CO)降低,n(CO2)∶n(CO+CO2)升高;而n(H2O)∶n(CH4)增大时,产物中n(H2)∶n(CO)和n(CO2)∶n(CO+CO2)均升高。随着CH4空速的增加,Ni/Al2O3催化剂上CH4转化率、n(H2)∶n(CO)和n(CO2)∶n(CO+CO2)均较大程度下降;而在Ni/Ce30Al70Oδ催化剂上,随着CH4空速的增加,CH4转化率、n(H2)∶n(CO)和n(CO2)∶n(CO+CO2)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8.
采用H2O2和HClO4对竹炭进行改性,并用氧化负载法(以H2O2和 NaClO 为氧化剂)改进金属钯在载体竹炭上的负载,制备出钯/竹炭催化剂(Pd/BC)。经对湿地松松香的歧化反应试验,并与市售钯/炭(Pd/C)催化剂比较,结果表明,以H2O2和HClO4体积比1:1混合溶液改性竹炭,并以H2O2和NaClO体积比5:1混合氧化剂负载钯所得Pd/BC-17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催化活性优于含钯量 5% 的市售Pd/C催化剂。  相似文献   

9.
浸渍法制备了MoO3/TiO2催化剂,并对其进行了X射线衍射以及拉曼光谱分析。以正辛烷为溶剂,二苯并噻吩为模型硫化物组成模拟油品,以MoO3/TiO2为催化剂(以MoO3/Al2O3作对比),在H2O2-CH3COOH体系中对模拟油品的氧化脱硫进行了研究。考察了活性组分MoO3负载量、氧化剂用量、乙酸用量、反应时间以及反应温度等因素对二苯并噻吩脱除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相对MoO3/Al2O3,MoO3/TiO2具有更好的催化氧化脱硫性能;同时MoO3负载量、乙酸加入量和过氧化氢加入量以及反应温度对二苯并噻吩的氧化脱除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10.
微波/过氧化氢协同降解苯酚动力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德明  费可方 《化工学报》2008,59(1):101-105
研究了微波/过氧化氢(MW/H2O2)系统催化氧化降解苯酚的动力学。结果表明,在单独的微波辐射(MW)或者过氧化氢(H2O2)氧化条件下苯酚去除率很小,而在MW/H2O2系统中有显著的提高,表明协同效应存在。另外,在三种工艺条件下苯酚的降解均符合表观一级动力学。在MW/H2O2系统中苯酚去除的速率常数增强因子可达到5.98,根据此系统中存在MW、H2O2和羟基自由基(·OH)三部分协同作用的降解机理,推导出了简化的苯酚降解动力学模型,较好的反应过氧化氢浓度过量条件下的苯酚降解。  相似文献   

11.
环己烯催化环氧化反应的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环己烯催化氧化法合成环氧环己烷的最新研究进展。近年来,催化环己烯环氧化越来越受到关注,因为它采用了来源方便和具有环保性质的氧化剂。介绍了环己烯催化环氧化的一些新进展。反应中采用了各种氧化剂如过氧化氢(双氧水),叔丁基过氧化氢(TBHP)和分子氧(O2),以及各种含有各种配体(如席夫碱、卟啉、酞菁和杂多酸)的过渡金属催化剂。对有关反应的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对H2-O2气氛中丙烯环氧化反应所采用的催化剂、反应器及操作方式进行了评述.综合分析了所使用的钯(金或银)/钛硅分子筛(或氧化钛)双功能催化剂的各项性能指标以及所采用的反应器型式.结合H2-O2直接合成H2O2所用催化剂,对原位氧化丙烯反应过程进行了系统描述.指出进一步的研究方向是借助反应或分离耦合技术,创造有利于原位生成的H2O2及时进行环氧化而避免分解的操作环境,包括催化剂表面状态、反应器型式、溶剂体系和操作方式,并提出以丙烷路线经脱氢、环氧化是制取环氧丙烷的最佳组合.  相似文献   

13.
合成了5种简单金属卟啉锰配合物,并以这5种金属卟啉作为催化剂,以手性季铵盐为手性相转移催化剂,研究催化烯烃不对称环氧化反应。结果表明:金属卟啉锰中苯环上的不同取代基对烯烃环氧化速度有较大的影响;手性相转移催化剂的加入,不仅提高了反应速度,而且对烯烃的环氧化起到了一定的不对称诱导作用;不同底物的烯烃,不对称环氧化反应对映选择性不同。  相似文献   

14.
二甲醚催化氧化合成醋酸乙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浸渍法制得负载型H_4SiW_(12)O_(40)-MoO_3/SiO_2催化剂,并在连续流动同定床反应装置上考察了其在二甲醚催化氧化合成醋酸乙烯的催化活性,研究了反应压力和助催化组分改性催化剂对二甲醚催化氧化合成醋酸乙烯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原料气配比为n(DNE):n(O_2):n(Ar)=1.5:1:1,反应压力为0.25 MPa,CoO改性H_4SiW_(12)O_(40)-MoO_3/SiO_2催化剂催化氧化二甲醚合成醋酸乙烯的选择性由3.69%提高至7.09%,二甲醚的转化率由55.20%增加至61.18%.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CoO能促进MoO3和U_4SiW_(12)O_(40)在SiO_2载体表面上均匀分布.NH3程序升温脱附结果显示,添加氧化钴助催化组分能进一步调变H_4SiW_(12)O_(40)MoO_3/SiO_2催化剂表面酸性.  相似文献   

15.
Ce0.8Cu0.2O2-δ氧化物为前驱体,通过浸渍法制备了Ce0.8Cu0.2O2-δ氧化物整体式催化剂。超声波振荡结果表明,Ce0.8Cu0.2O2-δ氧化物涂层具有良好的抗振荡性。以乙酸乙酯完全燃烧为模型反应,发现Ce0.8Cu0.2O2-δ氧化物直接涂载的整体式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BET和H2-TPR结果表明,催化剂的活性与涂层的有效成分Ce0.8Cu0.2O2-δ固溶体的量有密切的关系。当Ce0.8Cu0.2O2-δ固溶体的质量分数为3%时,涂层的抗振荡性能和粘结强度较好,催化剂的活性也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6.
Dendronized polyamides of generations 1 and 2 were grafted with ethylenediamine (en) ligands at their peripheries by the condensation of chloromethyl groups and en molecules. The obtained dendronized complexes were further equipped with MoO2acac2 to form the catalysts PGn‐en‐Mo. The results of FT‐IR and thiocyanate photometric analysis confirmed the successful immobilization of Mo catalysts on dendronized polyamides. The catalytic properties of PGn‐en‐Mo were first studied in the epoxidation of cyclohexene with tert‐butyl hydroperoxide and exhibited high catalytic activity and selectivity. © 2012 Wiley Periodicals, Inc. J. Appl. Polym. Sci., 2013  相似文献   

17.
以二乙烯苯交联的大孔聚苯乙烯树脂(PS)为载体,首次制备了高分子配体PS-(OCH2CH2)n-acac(n=0,1,2),并在其上组装入了Mo活性中心而成为催化剂--PS-(OCH2CH2)n-acac-Mo(n=0,1,2);用红外光谱分别对高分子配体及催化剂的结构进行了表征.XPS表征证实催化剂中钼以Mo(Ⅵ)价态存在,此外还对催化剂可能存在的结构进行了分析.实验检测了PS-(OCH2CH2)n-acac-Mo (n=0,1,2)在以n(t-BuOOH)=0.1 mol计,n( (◇)):n(t-BuOOH)=3:1,溶剂用量~10 mL,反应温度~80℃,时间~60 min条件下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在大孔PS载体上,活性组分与载体间增加2个-(OCH2CH2)-距离的臂长,对催化剂催化性能无明显影响;PS-(OCH2CH2)n-acac-Mo催化剂(n=0,1,2)催化环己烯环氧化活性和选择性优异,其中以PS-acac-Mo催化剂最优,环氧环己烷收率在99.5%以上.用于环己烯环氧化反应经循环使用5次后,t-BuOOH转化率仍高达99%以上,催化选择性并未发现明显减低,仍保持在99%以上.  相似文献   

18.
通过水热合成法合成了掺杂过渡金属元素Co的介孔材料MCM-48,然后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波谱、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N_2吸附-脱附等温线对其进行了表征,并以环己烯为底物,分别用w(过氧化氢)=30%和过氧乙酸作氧源对其烯烃环氧化的催化性能作了研究。催化剂的表征结果表明,合成的介孔材料结构规整。将合成的杂原子分子筛用于催化烯烃的环氧化反应,反应结果表明,w(过氧化氢)=30%和过氧乙酸相比,w(过氧化氢)=30%使反应达到了更好的转化率,但对环氧化物的选择性远远不如过氧乙酸,几乎没有目标产物环氧化物的生成。这可能是由于w(过氧化氢)=30%更容易被活化,但是也更容易发生环氧化物进一步的开环反应,从而导致极少目标产物环氧化物的生成。  相似文献   

19.
New macrocyclic chiral salen complexes were synthesized and then the efficiency of these fully symmetrical ligands as catalysts was evaluated in the asymmetric epoxidation of olefins and borohydride reduction of ketones. The symmetrical macrocyclic salen complexes exhibited a relatively high enantioselectivity in these reactions.  相似文献   

20.
综述了低成本钛硅分子筛TS-1的制备及其在丙烯环氧化反应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低成本TS-1制备过程实现工业化主要存在粉末状TS-1的回收和过氧化氢的生产、储存等问题。提高活性及进一步降低成本是研究的重点。过氧化氢的生产与丙烯环氧化过程的集成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