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机加工中,当工艺基准(工序、定位、测量等)与设计基准不重合时,工序基准就无法直接取用零件图上的设计尺寸,因此必须进行尺寸换算来确定其工序尺寸。对于要求进行表面处理的零件,在加工中要提前计算相关的工序尺寸。工艺尺寸链的构成,取决于工艺方案和具体的加工方法。文中根据尺寸链原理绘制了尺寸链图,根据尺寸链图例计算,求得所需要的尺寸。  相似文献   

2.
在编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时,除了按照"优质、高产、低消耗"的原则确定毛坯的材料、种类、加工方法、加工顺序和热处理工序等安排外,关键是要确定各工序的工序尺寸。当加工零件的工艺基准与其设计基准不重合时,确定工序尺寸又往往离不开计算工艺尺寸链。所以,工艺尺寸链的正确计算是编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3.
在机械设计及制造过程中,经常要用到工艺尺寸链计算。在新产品的开发研制中,工艺尺寸链的计算尤为突出。尺寸链计算是否正确不仅直接影响到产品质量,而且影响到加工制造过程是否经济、合理,长期以来工艺尺寸链的计算成了一个不可忽视的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4.
轴承套圈加工工艺尺寸,由于某些测量方法受到限制或受到加工条件的限制,并要改变其测量基准时,需要进行工艺尺寸链计算。在制定零件加工工艺过程中,运用尺寸链的基本理论去分析零件加工各工序之间,以及各工序内相关的尺寸关系,从而正确地确定每一个工序中各加工表面的工序尺寸及公差,对于保证零件的加工精度和加工过程的经济性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三、尺寸链计算模块的已知数据输入模块把输入的零件尺寸传送给TOJICAP系统,经过该系统获得加工的工艺过程,尺寸链计算模块把其中的加工工序和工步取来作为已知的原始数据。另外,尺寸链计算模块中已放入计算各种加工工序所需的公称余量和经济的工序公差公式。计算得到的公称余量和工序公差也是已知数据。 1.工艺过程的工序和工步当与TOJICAP系统连接时,工艺过程的工序和工步由该系统自动生成。如果不与TOJICAP系统连  相似文献   

6.
相关分析是在对零件加工误差进行统计分析时,了解两个随机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制约关系,以便采取相应的工艺措施提高加工精度或正确进行工艺计算的一种重要的误差分析方法。例如,工件加工误差究竟与毛坯误差有没有关系;多刀多位加工工序中,同时获得的几个工序尺寸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等,都需要通过相关分析才能知道。 本文将以生产中常见的多刀、多位加工为例,从尺寸链角度,通过理论分析及对实际加工零件测试所得的观察数据进行的统计分析。提出工艺尺寸链的相关分析与计算方法。 通过大量的试验、采样及统计分析研究,已经知道,多刀、多位加工所…  相似文献   

7.
为满足某乘用车差速器壳体的批量生产要求,对其内端面相关尺寸进行了分析研究。利用尺寸链计算方法,确定了工艺尺寸的公差。同时提出三种加工内端面的方案,结合尺寸和实际情况分析了各方案的优劣。最后对车加工工艺试验数据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车加工方案完全可以满足批量生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计算机辅助工艺尺寸链的分析与解算是CAPP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针对工艺尺寸链计算中工艺基准与设计基准不重合的情况,开发了一套简单的计算机辅助工艺尺寸链换算系统,并通过实例分析说明计算机辅助建立和计算工艺尺寸链的方法和步骤。该系统增加了实时绘图功能,具有友好的用户界面,进一步提高了尺寸链的解算速度和质量。  相似文献   

9.
一、概况机械加工过程中,工序尺寸的换算、公差分配及加工余量的控制是工艺人员在编制零件加工工艺时必须考虑的问题。传统的工艺尺寸链计算方法是应用一般的尺寸链理论,采取逐个解算尺寸链的方法,逐项地完成尺寸换算及余量验算等项工作。然而加工一个零件要经过若干道工序,前道工序的误差必然影响到目标尺寸精度,亦即各个工序尺寸是互相牵连的,只要其中一个尺寸链计算不符合要求,就势必造成全部返工,导致混乱。这个问题,在尺寸跟踪图解法中,得到了既科学又简单的解决。应用尺寸跟踪的方法可以迅速准确地查明加工误差传递的过程,可以进行最佳尺寸控制方案的分析和比较。按照误差相互传递的理论,在加工过程中,工件上任一加工表面位置的误差,将通过以此表面为基准的后继“加工尺寸”顺序地向后传递,并最终影响到目  相似文献   

10.
现有的国内外各种计算机辅助工艺过程设计系统一般不能进行工艺尺寸链计算。同济大学1982年开发的TOJICAP机助工艺过程设计系统原来也没有工艺尺寸链计算,因而只能采取分段法顺序输入回转体零件的各段尺寸。并且输出的工艺规程只给出加工长度的名义尺寸,不能给出加工长度的工序尺寸及公差,所以也不能给出完整的加工工序图。这对已能生成回  相似文献   

11.
尺寸链计算是按照极大尺寸和极小尺寸进行的,可是加工时,零件的实际尺寸绝大多数靠近平均尺寸,即按正态曲线分布。在加工时,尺寸链中的工艺尺寸如果超出了它的极限尺寸,并且超出的部分在尺寸链的其它环中能够得到补偿,我们把这种工艺尺寸不合格,但设计尺寸却符合图纸要求的零件,叫尺寸链计算中的假废品。确定工艺尺寸超出其极限尺寸的零件是废品还是假废品,对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都有着很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张普礼 《机电工程技术》2006,35(10):17-18,92
机械加工工艺制订过程中,工序尺寸的确定十分重要。当工序基准与设计基准重合时,可按工序余量和经济精度采用反推方法确定工序尺寸,当工序批准与设计不重合时,需用尺寸链原理计算工序尺寸。本文结合齿轮内孔的加工,详细介绍一种解算工艺尺寸链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3.
陶水才 《机械制造》1992,30(1):25-26
随着现代工程应用数学的形成和发展,在机械工程领域内,图论的应用已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由于工艺尺寸链表达了机械加工中零件的点、线和面的复杂几何关系,利用传统的工艺规程设计计算加工余量、工序公差、尺寸链等既不方便,又繁杂而易出错。利用图论原理来进行分析,可以克服上述缺陷,本文拟结合一个阶梯轴加工的实例,介绍如何用图论原理去分析与计算工艺尺寸链。  相似文献   

14.
实际尺寸计算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制定机械零件加工工艺过程中,由于工艺基准(定位基准或测量基准)与设计基准不重合,则需要进行工艺尺寸链的换算。一般情况下都是用极值法进行计算(或用概率法)。计算时,为了保证终结环的公差,就必然要缩小各组成环的公差,提高设计尺寸的精度。结果增加了加工难度,降低了生产效率。如果在解工艺尺寸链中,应用实际尺寸计算法,则可以收到满意的效果。一、实际尺寸计算法的理论基础如图1所示零件,其尺寸链如图2所示。在车床上先加工右端,以M为轴向基准。然后以R为轴向基准加工左端。结果就成了工艺尺寸链的终结环,而L是得到…  相似文献   

15.
仇海军 《轴承》1998,(9):12-13
根据尺寸链原理和工艺实践经验,对圆锥滚子轴承内圈车加工轴向尺寸的两种设计和尺寸标注方法,以30206内圈为例进行了对比分析计算,同时从基准和尺寸链最短原则等方面论证了标出小挡边位置尺寸x和挡边宽度尺寸aoc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6.
一、前言在编制工艺规程、确定工序尺寸时,工厂中一般采用传统的工艺尺寸链方法。由于这种方法未考虑零件加工过程中全部加工尺寸的整体联系,因此它对加工时需多次转换定位基准的精密、复杂零件的工序尺寸、工序公差和加工余量的合理确定带来不便。传统的工艺尺寸链方法计算复杂,常需返工,而采用工艺尺寸跟踪图解法则可扬长避短,简洁明了。本文给出了建立在尺寸跟踪图解法基础上的计算机解。工艺人员只要输入原始参数,计算机就可在两分钟内完成查询公差和余量、寻找和建立尺寸链、校核结果尺寸公差、求解工序尺寸和余量公差等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V形块定位误差的基础上,探讨用尺寸链理论和方法求解在光轴和台阶轴上加工槽(或孔)的工艺尺寸,并分析各环误差的计算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8.
胡新华 《中国机械》2014,(4):191-192
1.前言〈br〉 在机械加工中,加工那些加工表面与定位基准倾斜的零件时,一般都设计专用夹具进行装夹,在这类夹具的设计中,为了确定导向或对刀元件的位置,需在夹具体上做出工艺孔,依据工艺孔至定位元件、工艺孔至对刀元件、工艺孔至导向元件的位置尺寸来确定定位、对刀、导向元件的位置,从而间接的保证所要加工表面的尺寸。由于这些位置尺寸与加工尺寸之间的关系较复杂,所以其尺寸和公差的分析计算较难。实际计算时经常忽略角度误差,采用近似计算,由于计算误差较大,给夹具装配时的调整或修配带来不少麻烦。本文用平面尺寸链原理,分析计算夹具工艺孔的位置尺寸及公差,可使尺寸标注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9.
以槽形零件为例,分析了槽加工中对称度和尺寸公差不易控制的加工难点,并针对加工完成后出现槽尺寸变大的问题,提出在加工槽时把基准孔转换到零件外表面上的实体平面的加工方法。同时提出在尺寸链计算中,将含有零尺寸对称度位置公差换算为对称偏差计入尺寸链的方法,并建议在尺寸链反计算分配公差时采用不完全互换法更符合实际尺寸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20.
为了得到零件制造过程需要的尺寸,在焊接加工零件设计图纸主要标注加工尺寸和加工余量、没有直接标注焊接尺寸的情况下,经过解有加工尺寸、焊接尺寸和加工余量组成的工艺尺寸链得到焊接尺寸。根据机械零件设计图镀铬后尺寸公差和镀铬层厚度,经过工艺尺寸链计算得到零件镀铬前尺寸公差。所得到的制造尺寸控制零件制造质量达到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