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HPLC-ELSD检测发酵液中L-天冬氨酸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伟刚  蔡恒  万红贵  王涛  贾伟 《食品科技》2008,33(6):192-194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HPLC-ELSD)定量测定发酵液中L-天冬氨酸(Asp)的含量,结果表明,L-天冬氨酸浓度在0.8000~3.200 g/L时,其峰面积(Y)与相应的浓度(X)呈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Y=2.8466X-0.138,相关系数R2为0.9995.L-天冬氨酸的平均回收率为99.70%~101.3%.相对标准偏差为0.5601%~2.085%.该方法精密度、准确度好、稳定性高,能简便、快速、准确地测定发酵液中L-天冬氨酸的含量.  相似文献   

2.
磷酸盐对大肠杆菌发酵异亮氨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究磷酸盐浓度对大肠杆菌E.coli TRFP发酵生产L-异亮氨酸的影响。利用30 L发酵罐进行分批补料发酵试验,考察磷酸盐浓度对E.coli TRFP发酵生产L-异亮氨酸过程中生物量、比生长速率、L-异亮氨酸产量、发酵液中乙酸及NH4+浓度变化。结果表明,发酵初期维持低浓度磷酸盐(2 g/L KH2PO4),后期补加2 g/LKH2PO4可有效减缓菌体衰退,最终使菌体生物量和异亮氨酸产量分别提高了24.5%和12.7%,且副产物乙酸含量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3.
黄色短杆菌(Breviabacterium flavum)是L-缬氨酸生产的重要菌株,但缬氨酸发酵中常出现亮氨酸、异亮氨酸含量超标的问题.本研究敲除编码黄色短杆菌亮氨酸和异亮氨酸合成的关键基因,自主构建得到了工程菌株MH-1000-△ilvA、MH-1000-△leuA和MH-1000-△ilvA△leuA.对这些工程菌株进行摇瓶发酵和50 L罐发酵,结果表明,工程菌株有效地降低了L-缬氨酸发酵液中L-亮氨酸和L-异亮氨酸的含量,对于缬氨酸的高纯度生产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4.
为了从发酵液中高效的提取L-异亮氨酸,文本对发酵液中L-异亮氨酸的分离提取工艺作了初步研究。分别考察了蛋白去除温度及时间、活性炭用量、脱色时间、脱色温度、发酵液pH值对L-异亮氨酸分离提取效果的影响。最终确定了提取的工艺条件,即蛋白去除温度及时间分别为90℃和10min、活性炭添加量为2%、脱色温度为60℃、脱色时间为25min、脱色时的最佳pH为4.7。在此工艺条件下,L-异亮氨酸提取收率为94.3%,产品纯度高达96.5%。  相似文献   

5.
应用高效毛细管电泳法对发酵液中L-色氨酸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研究了检测波长、缓冲液pH值、缓冲液浓度、分离电压对L-色氨酸测定的影响。在pH9.5、40 mmol/L硼砂缓冲液、210 nm、25 kV下,L-色氨酸的测定最佳。毛细管电泳仪测定L-色氨酸的检测限为1.389μmol/L,相对标准误差RSD为3.308%,平均加标回收率为101.26%。且高效毛细管电泳法成功用于测定发酵液中的L-色氨酸。预计毛细管电泳法将应用于更广更深的领域。  相似文献   

6.
用层析硅胶G板进行薄层色谱分离发酵液中L-亮氨酸与L-缬氨酸,经茚三酮显色得到完整的L-亮氨酸色斑;用CS-9301薄层扫描仪测定L-亮氨酸色斑峰面积;根据公式C=(Y-97.286)×n/(2559.5×V)计算发酵液L-亮氨酸浓度.结果表明该方法平均回收率为97.3%,重现性试验的变异系数为0.045%,说明本方法的准确性和重现性良好,能满足大批量测定发酵液中L-亮氨酸含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氨基酸纸层析法是以特制的滤纸为支持物,用特殊配方的溶剂混合液作展层剂,然后喷刷显色剂茚三酮,烘烤显色,展层与显色分开操作,给实验带来不便.本文对把显色剂直接加到展层剂中进行了研究,用该方法定量测定了发酵液中的异亮氨酸含量.实验表明:改良后的纸层析法简化了操作,节约试剂,测定L-异亮氨酸含量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精密度,适合在L-异亮氨酸生产中应用.  相似文献   

8.
酸性条件下,少量铅(Ⅱ)对氧氟沙星的荧光强度有猝灭作用,据此建立了一种测定铅(Ⅱ)含量的荧光光谱分析法。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其荧光猝灭强度与铅(Ⅱ)浓度在3.0×10-7~1.0×10-5mol·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其检出限为8.4×10-8mol·L-1,相对标准偏差为3.2%(c=1.0×10-6mol·L-1,n=11)。利用该法对三种蔬菜样品中铅(Ⅱ)含量的测定,回收率在94.46%~101.5%之间。  相似文献   

9.
为了检测香灰菌发酵液中L-苯丙氨酸的利用情况和2-苯基乙醇的生成量,建立了一种利用HPLC外标法同时检测香灰菌发酵液中L-苯丙氨酸和2-苯基乙醇的方法。方法色谱条件为:色谱柱:C18(5 μm,250 mm×4.6 mm);柱温30 ℃;进样量10 μL;流速0.7 mL/min;DAD检测器,检测波长258 nm;流动相A:0.6%乙酸水溶液;流动相B:甲醇。结果表明:两种物质的浓度分别在1~5和1.02~5.1 g/L范围内与峰面积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9,L-苯丙氨酸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1.023和3.409 mg/L,2-苯基乙醇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567和1.890 mg/L,L-苯丙氨酸加标回收率为99.16%~101.58%,RSD(n=6)为0.67%,2-苯基乙醇的加标回收率为98.53%~101.06%,RSD(n=6)为1.22%。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度和灵敏度高,可满足对香灰菌发酵液中L-苯丙氨酸和2-苯基乙醇风味物质的同时检测。  相似文献   

10.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酶法制备L-色氨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酶法制备L-色氨酸的最佳参数。结果表明,流动相分配比V(磷酸二氢钾溶液)∶V(甲醇)=30∶70,流量1 m L/min,C_(18)柱分离,柱温38℃,检测波长265 nm时为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L-色氨酸的最佳参数。回收率在92.00%~110.00%,外加丝氨酸没有干扰发酵液中L-色氨酸含量测定。此方法用于样品中的L-色氨酸的测定,分离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L-异亮氨酸作为三大支链氨基酸之一,在食品、牲畜饲料和医药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微生物发酵法是目前生产L-异亮氨酸最主要的方法,选育优良的生产菌种和优化发酵控制工艺有助于提高L-异亮氨酸的产量。该文对L-异亮氨酸的生物合成途径及代谢调控机制、L-异亮氨酸产生菌的选育现状以及发酵控制工艺进行了系统综述,为后续利用微生物发酵法生产L-异亮氨酸的生产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在谷氨酸棒杆菌发酵产L-异亮氨酸的过程中,发酵后期菌体活力变弱,副产物增多,是限制L-异亮氨酸产业化的主要因素。研究通过3个阶段全营养流加策略探究最适发酵条件。首先,为解决L-异亮氨酸发酵中后期菌种活力下降的问题,实验通过利用发酵中后期全营养培养基流加策略,使得L-异亮氨酸达到了33.0 g/L。其次,为了解决初始发酵培养基高营养抑制问题,采用低浓度初始发酵培养基偶联发酵过程流加全营养控制策略,L-异亮氨酸达到了36.8 g/L。最后,由于玉米浆的高用量造成发酵染菌、起泡过多及后提取困难等产生的问题,通过清洁氮源丝肽粉等比例替换玉米浆全营养流加实验,使得副产物缬氨酸(valine,Val),亮氨酸(leucine,Leu),丙氨酸(alanine,Ala)分别降低到1.4、0.8、0.5 g/L,比初始降低了82.5%、86.7%和88.9%。通过上述3个阶段全营养流加策略,使得L-异亮氨酸产量提升的同时,副产物生成也得到有效的抑制。  相似文献   

13.
分光光度法测定发酵液中L-精氨酸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定量测定发酵液中L-精氨酸含量的方法。以百里酚的次溴酸钠溶液为显色剂,用正丁醇萃取显色产物,以分光光度计比色测定有机相的吸光度值。测定发酵液中L-精氨酸的最佳条件为:取待测物稀释液5.0mL,依次加入0.03%的百里酚溶液2.0mL,0.7%的次溴酸钠溶液0.5mL,摇匀,30s内加入正丁醇5.0mL,除去水相;向有机相中加入0.4mL无水乙醇,室温放置1min,用分光光度计测定OD480。方法的检出限为2.5μg/mL,摩尔吸光系数ε为1.2×104L/(mol.cm),发酵液样品相对标准偏差为0.89%~1.10%,回收率为97.3%~102.0%。此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靠,适合用于发酵液中L-精氨酸含量的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14.
该实验考察和比较增强回补途径对谷氨酸棒状杆菌合成L-异亮氨酸的影响。通过以L-异亮氨酸生产菌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 YI为出发菌株,分别采用基因组整合和质粒的方式过表达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编码基因ppc及丙酮酸羧化酶编码基因pyc。结果表明,获得pyc基因组整合和质粒过表达菌株ILE01和ILE02,摇瓶条件下菌株L-异亮氨酸产量分别提高17.3%(6.1 g/L)和9.6%(5.7 g/L)、发酵罐条件下分别提高11.7%(24.8 g/L)和8.1%(24.0 g/L)。获得ppc基因组整合和质粒过表达菌株ILE03和ILE04,摇瓶条件下菌株L-异亮氨酸产量分别提高30.8%(6.8 g/L)和13.5%(5.9 g/L)、发酵罐条件下分别提高15.8%(25.7 g/L)和9.5%(24.3 g/L)。此外,过表达pyc和ppc还可不同程度地提高L-异亮氨酸转化率。然而采用质粒过表达pyc和ppc均使得菌株生物量下降。因此,过表达pyc和ppc均能显著提高L-异亮氨酸产量和转化率,基因组整合的过表达方式效果优于质粒过表达。该研究首次比较并报道了增强谷氨酸棒杆菌回补途径对谷氨酸棒杆菌生产L-异亮氨酸的影响,可为其代谢工程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L-异亮氨酸作为必需氨基酸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对人体和动物健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微生物发酵是工业生产L-异亮氨酸的主要方式,而谷氨酸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是L-异亮氨酸发酵生产的主要菌株,主要通过筛选和随机诱变得到,其遗传背景不明且很难通过诱变进一步提高产量,因而通过代谢工程改造谷氨酸棒状杆菌生产L-异亮氨酸成为近年来研究热点。该文综述了近年来代谢工程改造谷氨酸棒杆菌促进L-异亮氨酸生物合成的相关研究,主要涉及代谢通量调控、解除反馈抑制、强化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水平以及提高产物分泌能力等方面,对进一步改造菌株和促进L-异亮氨酸发酵合成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pH值对大肠杆菌发酵异亮氨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L-异亮氨酸生产菌E.coli TRFP为出发菌株,考察不同pH值对发酵过程中重组酶酶活、菌体生物量、L-异亮氨酸产量和葡萄糖消耗速率以及副产物积累等方面的影响。研究表明:与恒定pH 7.2控制策略相比,采用分段控制pH值的工艺可使最大生物量和异亮氨酸产量分别提高了6.1%和9.2%,乙酸及NH4+浓度分别减少7.8%和11.6%;同时,采用NaOH和氨水混合碱调节pH值能够有效降低NH4+对菌体的抑制作用,减缓菌体衰退。  相似文献   

17.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上面发酵法小麦啤酒麦汁中可发酵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上面发酵法小麦啤酒麦汁中的葡萄糖、果糖、蔗糖、麦芽糖和麦芽三糖含量。结果表明:麦汁中5种可发酵糖的浓度与其峰面积在检测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0·9986~0·9997之间,样品的加标回收率在96·38%~98·95%,相对标准偏差1·87%~3·46%。  相似文献   

18.
L-异亮氨酸发酵培养基的响应面法优化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借助于SAS软件 ,采用Plackett Burman试验设计法及响应面法分析 ,对L 异亮氨酸产生菌BrevibacteriumflavumTC 2 1进行了发酵培养基的优化研究。在初始发酵培养基的基础上寻优 ,优化后的发酵培养基使TC 2 1菌株的L 异亮氨酸产率提高了 2 2 5 2 %。  相似文献   

19.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甘蓝泡菜发酵过程中的有机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同时测定泡菜中9种有机酸成分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并利用该法测定甘蓝泡菜发酵过程中有机酸变化情况。色谱条件:以C18色谱柱(Agilent TC-C18)进行分离,流动相为甲醇:0.01 mol/L磷酸二氢钾(3:97)(pH2.80),流速为1 mL/min,检测波长为210 nm。在此条件下,可有效地对泡菜中9种有机酸进行分离、测定,精密度检测相对标准偏差为0.06%~0.26%(n=6),重复性检测相对标准偏差为0.67%~4.85%(n=6),加标回收率为 95.23%~104.76%。该方法简单快捷、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泡菜中有机酸的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