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动力学角度出发,研究了亚麻织物的电化学染色中半染时间与槽电压和温度的关系.实验表明:当槽电压增加、温度升高时,半染时间t1/2比常规染色降低.这说明电化学染色可以增加染料的上染速率.不仅如此,电化学染色与常规染色相比,可以提高上染率、降低能耗、改善工人的工作环境、减少环境污染,还可以实现电子计算机定量控制上染率,从而使电化学染色工艺更趋于合理化、科学化.  相似文献   

2.
织物电化学染色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高淑珍  佟白 《印染》1997,23(10):10-13
在电化学染色的热力学研究的基础上,对电化学染色的动力学作了初步的探讨。文中对影响扩散系数的因素,以及电压(U)与扩散系数(D)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作出了它们之间的关系曲线,并给出了该曲线的经验方程式。结果表明,直接染料对棉织物的电化学染色可以加快染料的上染速率,达到节约时间、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用3种颜色的阳离子染料对常压易染阳离子聚酯(ECDP)纤维进行染色试验,分别研究了Cationic Red CA、Cationic Yellow CA和Cationic Blue CA对ECDP纤维的染色动力学机理。结果表明,随着染色温度升高,3种阳离子染料的扩散系数D和染色速率常数随之提高。3种阳离子染料的平衡上染量都比较高,均可达到对纤维的深染效果。其中,Cationic Blue CA染料对ECDP纤维进行染色,其染色速率常数最大,扩散系数最高,平衡上染量最大;Cationic Red CA染料对ECDP纤维进行染色,其染色速率常数最小,扩散系数最低,平衡上染量最小,半染时间最长。染色过程中,ECDP纤维始染温度低,初染率高。  相似文献   

4.
从动力学角度出发,研究了大豆蛋白纤维针织物电化学染色染料扩散系数随槽电压、温度的变化关系.实验表明:当槽电压和温度增加时,扩散系数均比常规染色增加,说明电化学染色可以增加染料的上染速率.  相似文献   

5.
变性棉织物用活性染料染色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相似文献   

6.
酸性染料对丝绸织物的电化学染色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淑珍 《丝绸》2003,(11):41-44
以酸性染料染丝绸织物为例,对电化学染色的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规染色相比,电化学染色技术不但可以增大扩散系数,加快上染速率,提高生产效率,而且可以降低酸性染料上染的活化能。  相似文献   

7.
采用低分子质量壳聚糖对棉织物进行改性处理,用活性黑染料对其进行染色,讨论了壳聚糖改性对棉织物染色性能的影响,测定了其染色动力学参数。实验发现,通过壳聚糖改性后的棉织物,其平衡上染百分率可提高7.89%,染色扩散系数均得到提高(平均可至少提高了8.2%),扩散活化能下降了48.9%,表明壳聚糖改性可提高活性染料的染色性能。色度学参数值及K/S值结果表明,壳聚糖改性棉织物在活性黑染料中的增深效果明显,但对色光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8.
电化学技术的应用为柒整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本实验对棉织物进行直接染料电化学染色进行初步研究,并与传统染色进行参比对照。比较了电化学上染速率曲线和传统上染速率曲线、染色色牢度。结果表明:电化学染色上染百分率开始较传统的低,但最终的上染百分率较传统的高;电化学染色匀染性较传统的好,且两者具有同样好的色牢度。这些都说明电化学染色效果优于传统的染色效果,同时电化学染色技术可降低成本,节约能源,减少污染,是今后的发展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9.
染色棉织物的柠檬酸处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采用柠檬酸、2D树脂、柠檬酸/三乙醇胺整理棉织物,分析了它们对棉织物折皱回复角,染色牢度及色差值的影响程度。同时分析了添加剂三乙醇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酸性可染腈纶的染色动力学研究,解释了染色速率差异问题,测定其平衡染着量和半染时间及扩散系数的结果为:2号样品的平衡染着量及扩散系数最大,半染时间最短;3号样品的平衡染着量及扩散系数最小,半染时间最长;1号样品的平衡染着量及扩散系数及半染时间介于2号及3号样品之间。得出的结论:平衡染着量越高,扩散系数越大,半染时间越短;反之,平衡染着量越低,扩散系数越小,半染时间越长。  相似文献   

11.
真丝与棉混纺织物染色的同色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用活性染料染真丝/棉混纺织物,通常存在真丝上染率低、色浅、混纺织物同色性差的缺点。通过对染色各工艺条件,如pH值、盐、碱量和温度等的研究,寻求可以提高此混纺织物染色同色性的途径,即真丝/棉混纺织物在酸性条件下用活性染料染色,碱性条件下固色。随染液pH值的降低、元明粉用量增加、纯碱用量减少和保温温度的提高,纤维间的同色性趋好。  相似文献   

12.
采用染色增深渗透剂DP、保险粉、烧碱与靛蓝染料体系,利用 Minitab软件进行中心合成实验方案设计,改变各组分的用量,进行了20组染色实验。在25oC对纯棉半漂布进行染色,浸渍时间为20s,轧余率80%,氧化时间75s。通过对染色织物的上染率、K/S值、干湿耐摩擦色牢度和拉伸断裂强力进行测试,并对染色后纱线横切面上染料的分布情况进行观察。结果表明使用该染色体系,色纱切面染料分布均匀,无白芯,上染率和染色牢度显著提高。各组分的最佳用量:烧碱为6.63g/L,保险粉为5.65g/L,渗透剂为0.97g/L。  相似文献   

13.
为确定二氧化硅溶胶在棉织物上的吸附动力学,采用硅钼蓝法对其进行了研究。通过对Langmuir吸附模型和Freundlich吸附模型的比较,确定二氧化硅溶胶在织物上的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通过对不同初始浓度溶胶液性能的测定,确定了其反应级数为一级;通过测定不同吸附温度下残液中硅浓度的方法得到了不同温度下的吸附速率常数,其活化能为13.56 kJ/mol,指前因子A0为1.287s-1。  相似文献   

14.
采用微波对羊毛织物进行辐射处理,通过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等技术研究了处理前后羊毛纤维表面形态结构和结晶度的变化.微波辐射处理后采用兰纳素活性染料和派拉丁1:1金属络合染料对羊毛织物进行染色,在研究了处理前后纤维的染色吸附和扩散性能后,发现处理后纤维上染速率和染色扩散系数提高.微波处理破坏了羊毛纤维表面的鳞片结构,使羊毛的初始染色壁障被打破,染料容易从染浴向纤维内扩散.  相似文献   

15.
在棉织物传统浸染工艺基础上,研究了食用色素日落黄对棉织物的染色情况;重点讨论了棉纤维的阳离子改性对染色效果的影响;分析了阳离子改性剂用量、NaOH用量、预处理温度及时间;染色时间、温度、pH值等因素对棉织物染色效果的影响.理想的改性工艺为:改性剂50 g/L,NaOH 15 g/L,40℃,40 min,浴比20:1;理想的染色工艺为:元明粉10 g/L,pH值8,60℃,40 min,浴比30:1;实验发现,阳离子改性对食用色素上染棉织物的得色量及各项牢度提高较大.  相似文献   

16.
涂料染色因其独特风格,拼色方便等优点在印染加工中得到广泛应用,但涂料在浸染中存在着染深性差、匀染性差、易沾污设备等缺点。探讨了对棉织物的涂料浸染染色工艺,通过对织物进行改性预处理,改进染色工艺,选择涂料,大大改善了织物染深性、匀染性、摩擦牢度和手感等染色性能。  相似文献   

17.
微波辐照对棉织物染色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比了微波辐照染色和常规染色,结果表明:微波辐照染色时间短,染色深度、颜色丰满度、匀染性以及摩擦色牢度均不逊于常规染色.利用单因素试验法探索微波辐照染色工艺对染色性能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得到染色最佳工艺:辐照功率595W,染色、固色时间分别为6 min、5 min,元明粉15 g/L,纯碱15 g/L.微波辐照使棉纤维的结晶度变小,有利于提高染色性能.  相似文献   

18.
用诺威克隆LS系列活性染料染真丝,棉交织物,通过对染色工艺条件(pH值、盐、碱量等)的研究,寻求可以提高织物染色同色性的途径.结果表明:真丝/棉交织物可用活性染料在酸性条件下染色,在碱性条件下固色.随着染色起始pH值的降低,真丝与棉间的同色性提高,以pH值5为宜.Na2SO4对活性染料上染真丝的促染作用大于对棉的促染作用,随着Na2SO4用量的增大,纤维间的同色性提高,最终定为30 g/L.Na2CO3用量增加不利于染料对真丝纤维的固着,为了达到真丝/棉混纺织物用活性染料染色的同色性,选定为8 g/L.在此工艺下,可获得良好的同色性和染色牢度.  相似文献   

19.
孙戒  汪海波 《印染助剂》2007,24(11):31-33
研究了无盐染色剂BEBA对棉织物改性后的染色性能,比较了织物改性前后的吸附等温线、染色速率曲线和K/S值.研究发现,改性后棉织物的吸附等温线为朗缪尔型,而未改性织物的为弗莱因德利胥型;改性后织物的上染速率比未改性的快,上染百分率、固色率和K/S值也比未改性织物大,摩擦和耐皂洗牢度提高0.5级,分别达到4级和4-5级.  相似文献   

20.
活性染料以1∶5小浴比染棉织物,并与常规1∶10浴比染色进行对比。研究了在相同得色量的情况下,染料用量、染浴中盐、碱浓度对染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达到常规浴比染色的K/S值时,小浴比工艺所需的盐、碱浓度分别低于常规染色所需,小浴比染色能够降低水耗和能耗,减少助剂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