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柘沟地区古近纪官庄群地层发育,对官庄群地层进行了详细的地层划分及区域对比,分析了官庄群的层序特征及沉积环境,将区内官庄群划分为卞桥组、常路组和朱家沟组,卞桥组为湖相沉积,顶底为细碎屑泥质砂岩,中部为灰岩、泥岩、膏岩组合,并形成膏上灰岩带和膏下灰岩带;常路组为砾岩、砂砾岩,具冲洪积特征;朱家沟组为洪积粗碎屑,由单一的砾岩组成,代表湖退体系。官庄群地层在泗水断陷盆地中具明显旋回性,即碎屑岩-灰岩、膏岩-碎屑岩,分为4个三级层序。发育官庄群为一套以陆相碎屑岩石为主的岩石组合。  相似文献   

2.
根据沉积体的岩性、岩相及其空间展布特征,结合物源分析,将随州盆地内红色地层重新进行岩石地层单位划分,首次以岩相变化面为界面把寺沟组下段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同时异相的亚段,并通过基本层序及构造一层序界面调查研究,将盆地内地层划分为一个Ⅰ级层序,二个Ⅱ级层序,二个Ⅳ级层序。  相似文献   

3.
运用露头层序地层学原理及沉积体系分析方法,对随州盆地晚白垩地“红层”进行了层序地层学的研究。初步研究表明,该盆地可识别出冲积扇、滨浅湖、辫状河及蒸发(膏盐)岩共四种沉积体系;目前至少可划分2个三级层净,其中层序I由湖侵(水进)体系域(TST)、密集段(CS)和高水位体系域(HST)组成,层序Ⅱ仅出露高水位体系域(HST)。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随州盆地层序地层模型。此外,就湖北省岩石地层修订的“寺沟组”涵义予以重新厘定。  相似文献   

4.
周凯  鲁静  邵龙义  郭彪 《煤炭学报》2016,41(Z1):169-177
为揭示具缓坡边缘型陆相盆地层序发育与聚煤特征,以柴达木盆地北缘团鱼山地区中侏罗统为例,利用岩芯、测井资料对其沉积相、层序地层及聚煤作用进行研究:共识别出河流、三角洲和湖泊3种沉积体系,强制湖退(FR)造成的陆表侵蚀不整合面(SU)及其对应的整合面(CC**)、河流侵蚀面(RES)、初始湖泛面(FFS)、最大湖泛面(MFS)5种层序地层关键界面;将侏罗系含煤地层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分别对应中侏罗统大煤沟组、石门沟组下段和石门沟组上段。提出了具缓坡边缘型陆相盆地层序地层和聚煤模式。结果表明:具缓坡边缘型陆相盆地发育的层序边界与被动大陆边缘盆地I型层序边界相似,煤层主要形成于湖侵体系域中,在三角洲平原环境,厚煤层(M5)发育于靠近最大湖泛面的湖侵体系域末期;在滨浅湖环境,巨厚煤层(M7)形成于靠近初始湖泛面的湖侵体系域的早期。  相似文献   

5.
运用露头层序地层学原理及沉积体系分析方法 ,对随州盆地晚白垩世“红层”进行了层序地层学的研究。初步研究表明 ,该盆地可识别出冲积扇、滨浅湖、辫状河及蒸发 (膏盐 )岩共四种沉积体系 ;目前至少可划分 2个三级层序 ,其中层序Ⅰ由湖侵 (水进 )体系域 (TST)、密集段 (CS)和高水位体系域 (HST)组成 ,层序Ⅱ仅出露高水位体系域 (HST)。在此基础上 ,建立了随州盆地层序地层模型。此外 ,就湖北省岩石地层修订的“寺沟组”涵义予以重新厘定  相似文献   

6.
依据钻孔岩芯及测井曲线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东部晚三叠世瓦窑堡组沉积相、聚煤模式、层序地层格架、岩相古地理进行研究,提出该区聚煤规律。瓦窑堡组依据岩性共分为五段,其中底部的第1段和顶部的第5段以泥岩、粉砂岩为主,第2段、第3段、第4段下部以砂岩为主,上部以泥岩、粉砂岩为主。根据瓦窑堡组顶部区域不整合面、第1段、第3段以及第4段底部河流下切谷冲刷面、瓦窑堡组底部与其下伏地层间地层颜色及岩性突变面等层序界面,将瓦窑堡组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其中层序I对应瓦窑堡组一段和二段,层序Ⅱ对应瓦窑堡组三段,层序Ⅲ对应瓦窑堡组四段和五段。通过统计各个三级层序内的岩性数据,绘制地层厚度、砂泥比、煤层厚度等值线图,以三级层序为作图单元,恢复各层序的古地理格局,主要的古地理单元为河流、三角洲和湖泊,物源位于研究区东北部。层序Ⅲ的聚煤作用明显优于层序Ⅰ和层序Ⅱ,最有利于成煤环境为三角洲平原分流间湾,聚煤中心大致位于石湾镇—玉家湾镇—安塞县一带。  相似文献   

7.
贵州从江那哥铅锌多金属矿构造变形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江那哥铅锌金属矿床矿体主要分布于近东西向的尾洞溪断层(F2)与下江群甲路组中上部(Qbj2a)相切的地段,矿体产出严格受构造控制,断层为第一控矿因素.宰便大断层(F1)为导矿构造,尾洞溪断层(F2)及次级断层为控矿、容矿构造,其断层带中岩石变形分带现象明显,构造与成矿关系密切,可见一系列反映岩石变形的标志性组构,分析认为F2断层为一条走滑特征明显的正断层,走滑方向为左行.通过对那哥铅锌多金属矿控矿构造F2断层带中变形岩体的宏观和微观变形特征分析,其韧性变形特征明显,脆性变形特征亦较发育.变形机制具有脆一韧性转换变形的特征,是在低温、低应变速率、高差异应力的环境下变形的;研究区构造带主要为多期脆韧性剪切带,按照先挤压,然后剪切,再拉张形成的断层带.  相似文献   

8.
老厂矿田经过数十年的开采,深边部找矿勘探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以老厂矿田地质勘探成果为依据对老厂矿田个旧组地层进行地层旋回层序划分结合蚀变岩相矿化特征对老厂矿田含矿层系重构,得出以下结论:老厂矿田个旧组地层主要处于开阔台地、半局限台地和局限台地的沉积环境中。地表大量粗晶白云石方解石脉和灰岩热液白云岩化系列蚀变均揭露了深部层间氧化矿的含矿有利层位,主要位于地层旋回层序A(开阔台地相):个旧组卡房段第六层下部生物碎屑灰岩层、个旧组卡房段第六层中上部白云岩与灰岩过渡层;C(半局限台地相):个旧组卡房段第六层顶部生物球藻灰岩与马拉格段第一层白云质灰岩分界处;G(局限台地相):马拉格段第二层灰岩白云质灰岩层。这些含矿层系及与周边断裂构造的加持部位均为成矿有利地段。老厂矿田含矿层系重构为矿区接下来的找矿勘探工作提供了依据,对个旧其他矿区的地层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9.
伊敏凹陷早白垩世含煤岩系层序地层与聚煤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史鸣剑  邵龙义  王帅  张云鹤  孙斌  樊金云 《煤炭学报》2019,44(11):3491-3504
伊敏凹陷是海拉尔盆地群中的一个次级凹陷,为陆相断陷盆地。其下白垩统伊敏组、大磨拐河组是凹陷的主要含煤地层。依据钻孔岩芯资料、测井资料等,对其岩相类型、沉积相、层序-古地理、聚煤特征及聚煤模式进行研究。依据钻孔资料在区内识别出的区域不整合面、河流下切谷冲刷面两种层序界面,将大磨拐河组、伊敏组划分为4个三级层序。运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综合作图法,以三级层序为单元,恢复古地理格局。结果表明:伊敏凹陷大磨拐河组成煤环境主要为辫状河三角洲相,从层序I到层序Ⅱ,区内沉积相从以辫状河三角洲—湖泊为主到以湖泊为主,总体反映了水体逐渐变深的演化过程。伊敏组含煤岩系成煤环境主要有扇三角洲平原—辫状河环境等;煤层在层序Ⅲ最为发育,层序Ⅳ煤层厚度逐渐减小,聚煤作用逐渐减弱,反映了凹陷萎缩,水体范围逐渐缩小的演化过程。聚煤作用受控凹构造差异性沉降的影响,煤层在凹陷中部厚度最大,向西北和东南逐渐变薄。通过对层序Ⅲ的煤层进行统计对比分析,讨论了陆相短线盆地泥炭堆积与层序地层的响应机制,改进了陆相泥炭-层序地层响应模型。伊敏凹陷早白垩世最有利的成煤环境位于扇三角洲—辫状河环境中。层序Ⅲ,Ⅳ的煤层埋深较浅,厚度较厚,适合露天开采。而层序Ⅱ煤系地层埋深较深,有巨厚泥岩封盖,是煤层气勘探的潜在区域。  相似文献   

10.
六盘山盆地海参1井层序地层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海参1井钻井剖面出发,建立六盘山盆地中新生代层序地层格架。在海参1井钻井剖面上识别出二级层序界面1个:SB1Ⅱ(下第三系寺口子组底面);三级层序界面3个:SB1Ⅲ1(下白垩统底面),SB1Ⅲ2(马东山组底面)和SB1Ⅲ3(上第三系甘肃群底面);划分出2个超层序、5个Ⅲ级层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