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水平荷载桩桩土共同作用全过程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桩基础的分析中 ,对水平荷载桩的计算长期限于弹性 ,而只考虑桩周土体的非线性。本文在考虑钢筋混凝土桩非线性损伤的情况下建立了一种空间耦合数值计算模型 ,并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通过算例分析证明了所设计的计算程序是合理的和可行的。本文方法可以模拟计算桩身混凝土损伤引起的刚度降低和桩周土体不同应变软化模式对桩身水平位移的影响 ,与传统的或规范意义下的分析方法相比具有机理分析清楚 ,物理意义更加明确的优点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研究国内外有关水平荷载桩桩土共同作用分析方法以及研究状况的基础上,对桩身混凝土的损伤与断裂以及钢筋对混凝土损伤断裂微裂纹扩展的约束影响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建立了在水平荷载作用下桩土体系共同作用下非线性全过程分析的耦合数值模型.(1)分别用有效应力和应变表示的损伤演化规律对圆截面混凝土桩的抗弯损伤进行了分析和推导,得出了桩的破坏极限弯矩的表达式.(2)提出了混凝土损伤变量的新的定义形式,并将损伤分析与断裂力学分析联系起来;首次运用裂纹线场分析方法对混凝土中的微裂纹进行了分析;得出了裂纹线上损伤断裂区无量纲长度与无量纲拉伸应力之间的关系、不同微裂纹间距所对应的最大荷载以及混凝土桩抗弯的损伤演化方程;分析了混凝土内微裂纹密度变化对混凝土损伤断裂的影响,并对混凝土桩的抗裂度计算进行了讨论.(3)分别采用裂纹线场分析方法和应力强度因子分析方法研究了混凝土桩中配置钢筋对混凝土裂纹扩展的约束作用,其中首次推得了有限宽混凝土板中心裂纹在裂纹面任意位置受一对拉力的应力强度因子解析表达式;得出了约束效果与钢筋截面积、钢筋弹性模量、混凝土弹性模量、钢筋间距大小和初始微裂纹长度等有关的解析表达式;分析了钢筋对混凝土裂纹扩展的止裂作用.(4)利用截面条分法对圆截面钢筋混凝土桩进行数值计算,得出了在不同截面配筋率和不同损伤模式下钢筋混凝土桩的弯矩-曲率关系和桩身刚度随弯矩增大而减小的非线性全过程曲线.(5)建立了一种空间的20节点有限元、12节点无限元及16节点接触面单元相耦合的数值计算模型,针对水平荷载作用的桩土体系编制了相应的包括3种材料和4种非线性本构关系融为一体的耦合数值模型计算程序,可以模拟计算桩身混凝土损伤断裂引起的刚度降低和桩周土体不同应变软化模式对桩身水平位移的影响.(6)利用所编制的程序,对一个水平荷载长桩实例和一个短桩算例进行了计算,得出了不同水平荷载和不同土软化模式下的桩身水平位移曲线、桩身弯矩分布、桩前土抗力与桩后土抗力沿桩长的分布、桩前地面水平位移与竖向隆起位移沿桩径向远方的衰减曲线、桩后土体与桩分离随水平荷载的关系等结果,并据此分析了桩土体系受荷全过程的机理以及破坏规律.(7)对桩基规范常取桩的地面水平位移为10或6mm所对应的水平荷载作为桩的水平承载力的情况与本文水平荷载桩的全过程计算结果的比较分析表明桩身水平位移取值对桩的水平承载力影响是敏感的.  相似文献   

3.
王成 《岩土工程学报》2002,24(1):118-119
笔者的论文“水平荷载桩桩土共同作用全过程分析”(以下简称原文 )引起了吴恒立教授的关注 ,笔者感到很高兴 ,对吴恒立教授提出的问题答复如下 :   (1)原文的研究主要基于以下原因[1 ] :①水平荷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桩与土的共同作用研究长期限于弹性范围 ,即或考虑了桩侧土的非线性抗力表现 ,桩身依然为弹性 (例如 ,弹性地基反力法 ) ,桩土接触界面基本上未专门研究。事实上 ,桩身、桩土界面及桩侧土在较大变形下均呈现明显的非线性 ,由于现行规范对桩承受水平力有较严格的限制[2 ] ,采用上述弹性分析可以基本满足工程要求 ,而深入的全过程分析由于其复杂性和计算手段的困难长期未有显著推进。②大型  相似文献   

4.
 《岩土工程学报》2 0 0 1年第 4期发表的“水平荷载桩桩土共同作用全过程分析”(以下简称原文 ) [1 ] ,考虑钢筋砼桩的非线性损伤 ,对桩土体系共同作用进行了全过程的模拟计算和分析。但其结果看来还不够完整 ,现讨论如下 : (1)原文依托的实例分析是扶余松花江大桥 #1V试桩(1973 ) ,分析得到的桩的刚度 -弯矩全过程曲线示于原文图 4,在弯矩≤ 75 0kN·m时 ,刚度 EI=7GN·m2 ,而弯矩 =(760~3 0 0 0 )kN·m时 ,EI下降到 (2~ 1)GN·m2 。扶余 #1V桩的实际桩身刚度EpIp ≈ 6.3GN·m2 ,试验时做了Q0 =3 0 0 ,4  相似文献   

5.
王成 《岩土工程学报》2002,24(1):118-118
《岩土工程学报》2 0 0 1年第 4期发表的“水平荷载桩桩土共同作用全过程分析”(以下简称原文 ) [1 ] ,考虑钢筋砼桩的非线性损伤 ,对桩土体系共同作用进行了全过程的模拟计算和分析。但其结果看来还不够完整 ,现讨论如下 : (1)原文依托的实例分析是扶余松花江大桥 #1V试桩(1973 ) ,分析得到的桩的刚度 -弯矩全过程曲线示于原文图 4,在弯矩≤ 75 0kN·m时 ,刚度 EI=7GN·m2 ,而弯矩 =(760~3 0 0 0 )kN·m时 ,EI下降到 (2~ 1)GN·m2 。扶余 #1V桩的实际桩身刚度EpIp ≈ 6.3GN·m2 ,试验时做了Q0 =3 0 0 ,40 0 ,5…  相似文献   

6.
水平荷载下桩筏基础与地基共同作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有限层法和桩基规范中的m法相结合,建立了能够考虑群桩效应和群桩中各桩荷载分担比以及地基成层非均质性的桩筏基础与地基共同作用的三维数值分析模型。用数值计算方法对水平荷载的分配问题进行了量化研究。通过对计算结果的分析对比,验证了该模型是合理可靠的。  相似文献   

7.
水平荷载下群桩前后土抗力分布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群桩基础是土木工程中主要的基础形式之一,利用由竖直桩组成的群桩基础来承受水平荷载已经十分广泛,桩前桩后土抗力分布特性是水平荷载下群桩受力变形特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过去的研究主要是通过实验方法和理论分析来进行的,本文用空间20节点有限元进行近域土和桩的分析,对远域土采用空间12点节无限单元,在桩土接融面引入空间16节点接触面单元,从而用有限元-接触面单元-无限元的耦和方法将群桩和土体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弹塑性分析,分析中用修正剑桥模型进行近域土体的模拟,对桩土接触面及远域上体进行非线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本文的分析能较好的揭示水平荷载下群桩桩前、桩后土抗力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8.
徐飙  王启智 《工业建筑》2007,37(12):88-92
采用有限元方法,对复合地基中的群桩在不同土体分层状况下受水平荷载作用的变形情况进行三维有限元分析。通过比较不同层的材料特性、桩长、桩径下受水平荷载作用的最不利位置桩体轴向应变的性状,得到复合地基中桩体的断桩点随土体分层状况改变而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9.
10.
为了在复合地基理论与工程应用中合理地选用桩截面,分别对分层土体群桩复合地基中的圆截面桩与方截面桩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变形性状进行了有限单元法的三维弹性分析,得到了圆截面桩与方截面桩在不同土层材料特性下出现最大应变的位置及其轴向应变性状,以及桩体的断桩点随土体分层状况改变而变化的规律.对计算结果的比较表明,圆截面桩的最大应变均比方截面桩的最大应变大,从而判断出在桩体横截面面积相等的条件下圆截面桩承载力比方截面桩承载力小许多.  相似文献   

11.
A simplified method of designing fully stressed piles and beams with optimum length in a Winkler’s medium,end-loaded by an orthogonal force and without any point constraint,is proposed. A numerical algorithm distributing the mass by means of the Fully Stressed Design ( FSD) method and updating the moment by finite elements has been first implemented. The use of the FSD method is in general quite simple,and allows to obtain optimum,or close to the optimum,solutions. After having distributed the mass through ...  相似文献   

12.
本文针对前人推导的水平荷载桩地基土极限水平反力Pu的基本假设不尽合理和所得Pu过大、偏于不安全这一现象,对水平荷载桩地基土极限水平反力的形成特征和桩周土的应力状态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按塑性理论推导获得了无粘性土中圆形截面水平荷载桩地基土极限水平反力Pu的滑移线理论解,其Pu值约为Broms建议值的一半或更小.经与试桩资料对比,本文解答求得的单桩极限水平承载力与实测值非常吻合.  相似文献   

13.
频域内半空间饱和土中水平受荷桩的动力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利用积分方程方法研究了半空间饱和土中单桩受水平简谐载荷时的动力响应。利用半空间饱和土在水平简谐圆形载荷作用下的格林函数和桩-土变形协调条件,建立了桩-土共同作用的第二类Fredholm积分方程。通过数值求解所得的积分方程,得到单桩在水平简谐载荷作用下的动力响应。  相似文献   

14.
双参数地基推力长桩的有限差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Winkler地基模型的不足,采用考虑剪力的双参数地基模型,建立该模型下的平衡微分方程,获得推力长桩内力和位移计算的有限差分解,编制相应的计算机程序.实例计算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更符合土的受力变形特性,原理简单,分析过程简明易懂,便于编程,可以获得高精度的数值解,可有效地提高现有推力桩的设计计算水平.  相似文献   

15.
水平推力桩的受力状态是一个比较复杂的三维空间问题 .本文结合在重庆大学松林坡进行试桩得到的数据 ,初步估计出桩周土参与桩共同作用的大致范围 ,研究表明 ,在水平推力作用下 ,不仅是桩前土体提供抗力 ,桩两侧一部分土体也由于侧阻力作用参与桩土共同作用。并初步估计出大致范围 :即桩两侧各影响至 30° ,桩前影响至 1倍桩高处 ,为今后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中国近海海上风电机组开发建设中,大直径单桩基础形式使用占比超70%。现行p-y曲线设计方法主要适用于小直径柔性桩,对大直径单桩侧向及桩底受荷描述能力不足,导致其严重低估刚柔性桩和刚性桩(分别常用于中国和欧洲的近海风电工程)的变形和承载能力,过于保守的设计给海上风电降本带来挑战。为此建立了能以统一的方式预测柔性、刚柔性和刚性单桩水平单调受荷响应的“p-y + M-θ”模型,并将该模型推广到循环荷载下单桩的响应分析。通过与相关试验结果比对发现,“p-y + M-θ”模型能较为准确地预测桩基水平加载响应。力图为水平受荷单桩工程设计提供简洁而可行的响应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7.
In this article, we present the results from a numerical and an experimental analysis of the Scotch Road integral abutment bridge located in Trenton, New Jersey. A three-dimensional, non-linear finite element (FE) model of the bridge has been developed to study the effect of thermal loading on pile–soil interaction. The abutment, pile and soil were modelled using solid elements. Material non-linearity is accounted for both, the piles and the soil. The bridge substructure was fully instrumented. An analysis of the pile-soil system was performed using the finite difference software LPILE. Field data were used to verify the results obtained from the FE and finite difference (FD) analyses. We found that the integral abutments are not behaving rigidly as was assumed and a plastic hinge is formed at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piles and the abutment at a lateral displacement of 0.06 m which is greater than the maximum displacement of 0.023 m that the bridge can experience as a result of a maximum expected temperature change of±26.7°C during the life time of the bridge. Therefore, the 0.6 m embedment of the piles inside the integral abutment is adequate for maintaining their fixity inside the abutment.  相似文献   

18.
针对横向受荷桩的相互作用问题,将桩土体系分解为弹性半空间地基土和虚拟桩,基于水平位移协调条件建立两桩相互作用的第二类 Fredholm 积分方程,采用 MATLAB 软件编制程序进行求解。基于 Chen 等提出的横向受荷桩相互作用系数解法,得到了桩顶转角固定条件下水平受荷桩的积分方程解答,与已有算例的对比验证了本文算法的正确性。参数分析表明,固定转角约束条件下两桩的水平位移相互作用系数随着桩间距和荷载方向夹角的增加而减小,随着桩土模量比的增加而增加。基于相互作用系数解法,该方法可应用于转角固定的水平受荷群桩分析。  相似文献   

19.
通过现场单桩水平静载荷试验及上拔与水平力组合作用下单桩静载试验,分析了水平荷载作用下不同桩身抗弯刚度灌注桩的变形特性和承载特性,探讨了有、无上拔荷载作用两种情况下单桩水平承载力及变形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桩身抗弯刚度的大小是影响单桩水平承载力及水平位移、桩顶转角的一个重要因素;当水平荷载较小时,与水平荷载同时作用的上拔荷载对桩的水平位移及桩顶转角无较大影响;而当水平荷载较大时,上拔荷载的主要影响在于降低桩周土体的强度,使得土体的水平位移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