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茶饮料的加工技术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要介绍了茶饮料的澄清技术、萃取技术、护色技术、包装技术等,以及高新技术在茶饮料加工中的应用.通过高新技术的应用,使茶饮料的质量得到提高和改善.  相似文献   

2.
陈海军 《饮料工业》2007,10(9):28-30
了解茶饮料的调配原理和调配技术是开发和生产品质优良、风味独特茶饮料的关键。而茶饮料的风味调配又是茶饮料加工的关键工序。主要介绍了茶饮料风味调配的原理、程序和方法,以期对茶饮料加工企业的生产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综合论述了国内外不同茶饮料的生产工艺流程,分析了水质、茶叶原料、工艺技术、包装方式及材料等因素对茶饮料品质的影响。并介绍了茶饮料生产中解决混浊或沉淀的技术及色香味的保持技术。  相似文献   

4.
国内外茶饮料生产技术现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综合论述了国内外不同茶饮料的生产工艺流程,分析了水质,茶叶原料、工艺技术、包装方式及材料等因素对茶饮料品质的影响。并介绍了茶饮料生产中解决混浊或沉淀的技术及色香味的保持技术。  相似文献   

5.
微胶囊技术及其在茶饮料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对微胶囊的组成、功能、造粒方法与步骤,以及微胶囊技术在茶饮料在茶饮料中的应用作了较全面的论述,并展望了其在茶饮料生产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资讯     
茶多酚成判别茶饮料的指标一向关心茶饮料里究竟含不含茶的消费者将有望吃上定心丸。日前,记者从中国饮料工业协会获悉,茶饮料国家标准内部征求意见稿已经进入征求意见阶段。记者对征求意见稿进行了仔细阅读后发现,标准在规定了茶饮料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贮存要求等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明确了茶饮料的定义和判断标准,不含茶多酚和咖啡因或者茶多酚和咖啡因含量达不到标准的不能称之为茶饮料。  相似文献   

7.
《饮料工业》2012,(3):1-1
近年来,茶饮料逐渐开始盛行,各大饮料厂家非常看好茶饮料这一市场,纷纷投入技术研制新品,茶饮料市场呈现“百花齐发”的局面,茶饮料也给厂家带来了丰厚的回报。  相似文献   

8.
茶饮料萃取技术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叶浸提是整个茶饮料生产工艺的关键环节之一,浸提效果好坏直接影响到后续生产过程。综述了目前茶饮料生产中萃取浸提技术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各浸提技术的优缺点,为茶饮料的生产和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茶饮料香气改善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减少茶饮料加工过程造成的香气损失,对茶叶中的香气成分及茶饮料的加工工艺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几种香气改善技术:不同品种绿茶组合出一种新型香味茶饮料;采用超滤膜或者反渗透滤膜浓缩取代真空浓缩工艺;采用冷冻干燥取代喷雾干燥;对茶叶进行高温复火处理;加入香气添加剂;运用ARS香气改善技术。利用这几种香气改善技术可以减少茶饮料香气损失,提高茶饮料的风味品质。  相似文献   

10.
对微胶囊的组成、功能、造粒方法与步骤、微胶囊技术在茶饮料中的应用作了全面的论述,并展望了其在茶饮料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Catechin content of green tea drinks commercially available is reported to be very low in comparison with tea traditionally prepared, due to catechins conversion to their corresponding epimers during production. The purpose of this present study was to produce catechin-enriched tea drinks according to a two-step brewing procedure and to verify the catechin stability of those enriched drinks during storage. Those results confirmed that it is possible to produce EGC- and EGCG-enriched tea drinks regardless of the green tea used. Good extraction efficiencies were reached for the first and second extraction steps with catechin extraction yields ranging from 63.6% to 84.8%. Furthermore, it appeared that the catechin content in the two enriched tea drinks demonstrated a great stability since no significant degradation occurred within 8 weeks of storage. This simple two-step extraction procedure could be considered as an interesting way to produce enriched green tea drinks with more potent and stable bioactive catechins.  相似文献   

12.
饮料行业中的茶饮料技术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茶乳酪,茶汤及茶香三方面介绍了当前国内外茶饮料的研究情况,提出了当前茶饮料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方法,以及如何发展中国茶饮料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低糖绿茶饮料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茶叶为主要原料开发低糖绿茶饮料.着重对茶叶的原料筛选.对茶饮料的稳定性、褐变及配方进行了研究.通过正交试验及对茶饮料的外观进行感官检验.选定了茶叶的最佳的浸提参数,并确定了茶饮料的合理配方和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4.
茶乃我国大众喜爱的饮料,自80年代日本开发成即饮式罐装饮料进入市场以来,已风靡世界。但在我国发展缓慢。本文笔者以大量调查事实分析了茶饮料市场进入迟缓的原因,并特别就使用适合国情的透明直观的茶饮料包装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绿茶初制工艺与饮料适制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不同品种、嫩度、加工工艺及外形制作成的原料绿茶加工成绿茶饮料,通过对绿茶汁中茶多酚、咖啡碱及儿茶素组成等主要化学成分、色差动态变化的测定和感官品质的审评以及一系列破坏性试验的研究,提出了不同绿茶加工成饮料的品质特点和一套适合绿茶饮料用的较经济合理的初制加工方法。  相似文献   

16.
以香蕉、番茄、绿茶、蒸馏水等为主要原料,采用微波技术制作香蕉绿茶饮料,并对香蕉果肉中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及香蕉与番茄配比、维生素C和EDTA-2Na添加量等因素对香蕉绿茶饮料品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通过正交实验,确定香蕉绿茶饮料的最佳配方为茶水比1∶125、香蕉汁10%、本糖醇1.5%、维生素C0.01%、EDTA- 2Na100mg/L,产品汤色清澈明亮、香气纯正、有明显香蕉风味。  相似文献   

17.
采用符合工业化生产需要的膜除菌设备对茶饮料进行生产应用研究。应用结果表明,膜除菌设备可以实现茶饮料工业化生产的商业无菌,对茶多酚有一定的截留作用,但对氨基酸、咖啡碱的影响较小,对茶饮料风味品质影响不大,能最大限度保持茶饮料原有色香味品质。  相似文献   

18.
市售茶饮料中主要功效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市售茶饮料中主要品质成分含量情况,并分析其差异原因。方法采用酒石酸铁比色法测定茶多酚(teapolyphenols,TP);采用水合茚三酮比色法测定游离氨基酸总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法检测6种儿茶素以及咖啡碱(caffeine, CAF)含量。结果目前市售茶饮料以调味茶饮料居多,不同种类、不同品牌茶饮料中的茶多酚、儿茶素、CAF以及游离氨基酸含量具有明显差异。结论绿茶饮料各种主要品质成分含量较高,其次为乌龙茶饮料,红茶饮料较低。CAF含量全部样品符合国家标, TP含量仅有一款红茶饮料低于国家标准,其余均符合国家标。  相似文献   

19.
茶饮料加工工艺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就近几年我国茶饮料工业的发展需要,从茶饲料的品质及工艺特点、几种主要类型茶饮料的加工工艺及茶饮料加工技术要点等三方面谈了作者的看,法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和生产实践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