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8 毫秒
1.
三参量速度信息的求取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于三维地震勘探,在地下界面倾斜的情况下,其CMP道集的动校正速度不仅随空间位置和t0时间变化,而且与炮点-检波点连线的观测方向有关,为了得到较好的动校正效果,必须进行三参量速度分析,确定地下反射界三参量速度信息,即倾向,倾角和均方根速度。笔者介绍的三参量速度分析迭代算法充分利用采集到的三维地震资料,在叠加道集上求取地层的倾向和倾角,在CMP道集上扫描确定均方根速度,减少了解的不确定性,并且使解释  相似文献   

2.
三参量速度分析的迭代算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采用预求倾角法进行三参量速度分析时,首先要确定地下界面的倾向和倾角。若没有准确速度,就求不准倾向和倾角,因此无法一次求得准确的结果。若采用迭代算法,则可以使三参量逐渐向精确值逼近。在地层倾角小于45^0的情况下,迭代是收敛的。在有噪音的情况下,噪音会使叠加道集上同相轴的时间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倾向的确定,因此在迭代的每一步,都必须估算倾向。理论实际资料的试算表明,采用迭代方法求取地下界面参数是切实可  相似文献   

3.
通常,地层界面并不水平,且勘探测线也并不与地层倾向一致或垂直,于是就存在着众所周知的真倾角、视倾角、测线方向三者之间的关系式式中:9为地层倾斜界面沿测线方向的视倾角,它可根据时间剖面或深度剖面上的同相轴的斜率求得;~为地层倾斜界面的真倾角;a为测线与地层倾斜界面倾向在地面的投影线的夹角。由于a值测不出,所以要由净值直接求取~值是困难的。一般地,求取地层真倾角是利用两条相交测线的视倾角,但教科书上至今介绍的仍是作图法,难以在计算机上实现。本文将证明一种易于在计算机上实现求取地层真倾角~的算式,即当两…  相似文献   

4.
三参量速度分析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三维地震勘探资料中,用于地下倾斜界面的CMP道集的动校正速度,不仅随空间位置和t0时间变化,而且与炮点-检波点连线的观测方向有关.为了得到较好的动校正效果,必领进行三参量速度(倾向、倾角和均方根速度)分析,确定地下反射界面的三参量速度信息,然后再采用三维动校正方法.为了求取地层的倾向和倾角,简单地增加两重扫描是不实际的,其计算量大得惊人.因此,国内外的许多地球物理学家经过不懈的努力,尝试了多种三参量的确定方法,使这一技术逐步接近实用水平.在方法研究的基础上,三参量速度分析的软件产品也相继问世,并在试用中展示了初步的效果.不过,与地震勘探资料处理中广泛采用的常规速度分析技术相比,三参量速度分析的技术还很不完善,使用中还有诸多不便,效果也不能令人完全满意,还需要做更多的工作,使之达到满足今后对三维地震勘探高分辨率、高保真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宽方位角地震勘探在岩性和方向裂缝性地区的应用具有潜在优势和广阔前景。宽方位角相对窄方位角,其叠加速度随方位角和地层倾角变化而变化,一个综合速度不适合共面元道集中的所有地震道;对于倾斜地层,共面元中心点来自地下较大范围的反射点,常规的基于双曲线动校正理论的水平叠加技术有明显的缺陷和不足。宽方位角地震资料处理时,用倾角一方位角旅行时间校正法可以校正视倾角引起的时差,提供一个不受倾角影响的共面元道集进行速度分析和剩余静校正;速度分析时采用视各向异性动校正技术,解决常规NMO出射角超过35。时引起的大偏移距校正过量问题,为DMO提供一个准确可靠的地层均方根速度;采用时间一空间域的克希霍夫求和三维DMO,得到接近零偏移距的道集,然后叠加得到接近零偏移距的叠加剖面,叠后采用三维扩展STOLT偏移;最后进行方位角速度打描、叠加、偏移,识别地层方向特性和方向各向异性。针对宽方位角的有效处理措施在准噶尔盆地阜11井含油区的应用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三参数速度分析及谱的解释方法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由于三维地震勘探受施工方式和条件的影响,三维地震资料的叠加实际上变成为共中心点(或同面元)、不同视倾角的叠加。这样,用普通速度分析方法获得的速度将会影响三维地震资料叠加结果的精度。因此,本文提出了三参数速度分析及其谱的解释方法。对一般介质来说,三参数速度分析就是求取各面元中心点处,消除了倾角影响的叠加速度v和互相垂直的两个方向上的界面视倾角。此法是先制作两个互相垂直方向上的角度谱,然后根据求出的两个角度谱文件,再来制作无倾角影响的叠加速度谱。文中,对三参数速度分析的理论及角度谱、速度谱的制作和解释方法作了较详细的介绍。给出的实例表明,此法解决了面元叠加速度的方向性问题,有利于提高地震资料的分辨率和建立偏移速度场;另外,还可以优化地震资料的处理流程。  相似文献   

7.
在进行常规速度分析时,为了提高速度分析结果的信噪比,通常采用相邻若干个CMP道集作为原始数据。当地下界面倾斜时,各个CMP道集使用同一速度动校正后得到的叠加道有一定的时差。如果这些叠加道求和时能沿同相轴方向叠加,就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速度谱的信噪比和分辨率。实际地震资料试验表明,对于倾斜反射层,与常规直接求和相比,沿同相轴同相求和得到的能量可提高近两倍。  相似文献   

8.
二维原始地震资料表明,塔里木盆地阿北、顺北和草湖地区的目的层埋藏较深,地表和地下地质构造复杂,静校正问题突出,干扰波发育,信噪比低。通过分偏移距和优势频带静校正组合、多域去噪、精细速度分析和深层叠加成像等主要技术的应用,较好地解决了该区地震资料的静校正和低信噪比问题,提高了深层叠加成像的精度。经初步解释和地质分析认为,所处理剖面同相轴连续性好,信噪比较高,归位准确,剖面所反映的构造形态清楚,规模较大,基本落实了所部署测线工区的地下构造,而且还揭示了一些以前尚未认识到的构造或构造显示,丰富了该区构造特征和构造演化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针对复杂地区,尤其是在地层倾角较大的地区,二维叠偏剖面的反射层与钻井分层存在不吻合的问题,提出了二维叠偏剖面的虚拟井层位标定方法。把井的轨迹沿地层垂直投影到相邻测线剖面上,拟合一条地震剖面上井的测井曲线,并用测井信息和地质分层资料建立起标志层,主力油层与二维叠偏剖面上反射层同相轴的对应关系,进行层位标定研究,实际应用效果较好,标定的层位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0.
《石油物探》1975,14(3):71-81
本文所提出的连续速度分析技术是以前速度分析方法的发展,也就是用计算机从地震反射资料中提取速度信息的方法的发展。用多次覆盖资料的每一道,根据时差扫描和倾角扫描方法,测定地震记录上的每个规則同相轴的时间、振幅、时差和倾角。利用这四个參数沿着测线追踪反射波的同相轴。最后,将剖面上每个深度点的每一个反射同相轴的时间、振幅和时差存入计算机的存储器中。当计算机选取的同相轴接近于一般的剖面上可见的明显程度时,由时差扫描和倾角扫描增加的信噪比大于一般剖面上达到的信噪比。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显示以取得速度信息,用于确定速度函数以进行时差校正、时间偏移校正和深度变换等资料处理,也能被解释人员用于确定层速度和估算砂页岩比值。  相似文献   

11.
三维常速叠前偏移可以等价地分解成两个独立部分;三维常速DMO叠加,三维常速偏移。其中,三维常速DMO叠加是根据给定的速度将炮检距空间的地震数据映射到DMO速度空间,在消除地层倾角影响的DMO速度处形成叠加能量。三维常速偏移是在每个DMO速度数据体上独立地进行的,从而消作了反射点位置对速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陡倾界面的VSP反射点轨迹规律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导出了VSP的二维和三维垂直时距曲线及极小点坐标的表达式,并根据已知参数提出对VSP空间反射点轨迹分布的分析方法。在较系统研究反射点随界面深度、界面倾角、井源距、观测深度、震源方位变化的分布规律的基础上,揭示了VSP与地面共炮点道集反射点的分布关系。这项成果应用于VSP陡倾界面的观测系统设计,可设计出合适的参数;应用于VSP实际资料的解释,可确定出反射点成像的准确位置,并能正确地与地面地震偏移剖面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13.
拟真三维投影偏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常规三维地震资料处理中常用二步法来实现偏移,但由于三维纵测线或横测线往往不在地质体的真倾角方向上,所以很难实现三维地震数据的正确偏移归位。而真三维地震数据偏移方法,需要较大的计算机内存及计算量,故未能得到广泛应用。为此,本文介绍一种拟真三维投影偏移方法。该方法的实现过程是,首先利用三维叠加数据体的时间切片进行Radon投影,得到一系列径向剖面;然后对每条径向剖面作Radon正,反变换,得到径向偏移  相似文献   

14.
3—D叠后地震资料多项式拟合提高信噪比和道内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三维地震资料叠后提高信噪比和横测线方向道内插问题,目前在生产中还没有很到很好的解决。现在有些数据中心用二维多项式拟合提高信噪比模块对纵测线和横测线分两步进行处理的。本文应用多项式拟合理论直接在三维叠后地震资料上完成提高信噪比和横测线方向的道内插(通常横测线方向的道间距要比纵测线方向的道间距大一倍,需要进行道内插),用一步处理即可得到能应用于三维偏移的共深度点数据集。此法充分利用了三维地震资料的信息  相似文献   

15.
在地震记录中的同-CDP道集内,有效波与干扰波在视速度、频率和振幅方面存在差异,主要表现为相邻地震记录道的相似性及振幅级别的变化。因此,应该设法选择相关性最好、振幅差值最小及振幅平均值适中的地震记录道进行盈前同相叠加,以消除地震叠加剖面中存在的局部干扰,减少非相干记录道对有致信号的干涉,使叠加效应最佳;同时计算某一时刻记录的振幅平均值,并根据其大小对CDP道集中记录道的野值进行剔除,从而提高地震剖面的信噪比,减少们移“画弧”现象。实际资料应用表明,该方法不仅能减少倍移“画弧”现象,而且在消除特殊的多次波方面也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相移加校正叠前深度偏移及偏移速度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从理论上说,叠前深度偏移是众多的地震资料偏移成像方法中最精确的偏移方法。本文针对纵横向变速的复杂地质模型,采用相移加校正方法在CSP道集上邮二维叠前深度偏移。该 以相移法煤中上局部速度变化因子校正,并用自动统计子波方法确定震源函数形式,因此该法既不受地层倾角的限制,又可解决复杂构造的横向变速问题。  相似文献   

17.
在叠加剖面中,下伏反射界面的反射信号同相轴呈连续的或带有限个间断点的连续层状图像,各种干扰则呈无规则的图像。对此剖面的振幅数据进行 Radon 变换,即分别向各方向进行投影,层状图像将产生一定形状的光滑曲线,而干扰数据将相互抵消,其剩余数据呈高斯分布。在Radon 域中通过平滑等方法消除这些呈高斯分布的噪声数据,再经 Radon 逆变换,便可获得信噪比较高的叠加剖面。其结果不改变原叠加剖面的分辨率和信号波形特征。理论与实际剖面的处理结果表明,这是一种良好的压制干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