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柴达木盆地西部东柴山背斜的特点,根据目前钻探及解释成果,通过对东5井断块成藏条件的分析对比,对东柴山背斜上的有利断块作出了评价,为东柴山地区的后续勘探和钻探提供了有利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3.
渤海湾盆地滩海地区油气富集规律与油气勘探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经过多年的勘探实践,渤海湾盆地滩海地区虽然目前的勘探程度仍很低,但在认识和实践两方面却均有较大的突破。依据盆地自第三纪古新世以来,沉积和沉降中心由陆地周缘向海域中心的逐步迁移特征,并从含油气体系的角度,结合已知含油气区带,探讨滩海地区所处的有利石油地质位置和含油气特征。滩海地区正处于Es4—Es3和Es1—Ed两大套生烃岩系的叠置复合区。同时具备陆上的Es3和Es1以及海上的Ng和Nm等多套区域盖层。两大套烃源岩供油期长(Ed—Q),形成Ar至Nm多套含油气层系。油气非常富集。 相似文献
4.
5.
杨克绳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97,32(6):832-841
冀中拗陷的油气勘探大致可分为占凸起、打凹陷、探潜山三个阶段。在第一阶段以高点构造为目标钻探了固1井、华1井、华4井,在奥系风油气显示,说明了古生界地层有油气生成和聚集的地质条件,同时也认识到下步勘探应围向和有利的负向构造单元。第二阶段选择了以凹中隆下第三系为突破口的一大批探井,钻探结果证明了凹中隆确实是有利勘探对象,第三阶段以新生计的古潜山为目标,先钻了任4井,该井以日产1014t的奇迹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6.
7.
8.
从八面河地区基本石油地质条件入手,对该区构造演化、生油条件、储层特征等成藏条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总结该区油气聚集、富集的基本规律,认为古隆起和断裂活动是控制本区圈闲形成和油气聚集的主导因素,古隆起基础上继承性发育的鼻状构造带是油气聚集、富集的有利区带,反向“屋脊式”断鼻构造是油气富集的主要场所。该区下步勘探工作应继续精雕细刻沙河街组目的层,同时还要重视对馆陶组及奥陶系古潜山等新领域油气勘探。 相似文献
9.
美国中陆地区和其它克拉通地区均存在与产油构造伴生的温度异常,可以有效地用作成熟油气区的勘探钥匙,因此热背斜的概念对油气发现十分关键。通过对过去几十年积累资料的分析,可以了解热背斜问题的实质。Roberts的温度差模型和Walters的流体流动规则可以解释油气运移和圈集的一种机理。如果Roberts模型确实有效,那么浅层较高的温度、温度梯度或热流就有可能指示深部的油气聚集。 相似文献
10.
东辛油田断块模式及油气富集规律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断块模式指在区域构造应力场作用下形成的断裂在空间的特定组合形式。在张性应力场中常见的断块模式有平行断块模式和环状-放射状断块模式。扭性应力场中常见的断块模式有雁列式,棋盘格式,羽状,环状-放射状和弧形断块模式。 相似文献
11.
深南背斜是深县凹陷南部的一个塌陷背斜,本区有良好的石油地质条件,已发现了一定规模油气藏。由于该区构造复杂,地震资料品质较差,圈闭落实程度较低,已发现的油藏纵向上具含油层位多、油水间互等特点,并存在低阻油层,影响了勘探开发成效。针对上述勘探中存在的技术难点,在工作中应用了高次覆盖三维地震勘探技术,提高了地震资料品质,并利用新资料理顺断裂结构,落实和评价了有效圈闭;用定向斜井钻探技术和核磁共振测井解释技术,发现了多套含油目的层系,提高了低阻油层的认识水平。通过应用综合勘探技术,深南背斜油气勘探已取得了进展,开发已建立了一定规模产能。 相似文献
12.
柴达木盆地油气聚集规律及勘探前景 总被引:33,自引:9,他引:33
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北部,是中国7个大型内陆含油气盆地之一.发育有石炭系、侏罗系、第三系和第四系4个大含油气系统,形成了北缘、西部和中部3个勘探领域,共有油气资源量42×108t(油当量),油气聚集受烃源岩、构造叠加及储集层性质的控制.该盆地勘探程度较低,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和广阔的勘探前景,是中国最有油气勘探潜力的盆地之一.根据盆地内不同地区的油气藏控制因素,盆地的西部南区、西北缘的阿尔金山前、北缘的冷湖三号等地区是碎屑岩油藏勘探的重要领域,西部北区是非常规储层油藏的重点勘探区,中部、西部第三系和北缘深层是天然气新的勘探领域. 相似文献
13.
杨克绳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97,(6)
杨克绳.从冀中拗陷勘探历程和经验盾临清拗陷勘探方向.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97,32(6):832~841冀中拗陷的油气勘探大致可分为占凸起、打凹陷、探潜山三个阶段。在第一阶段以高点构造为目标钻探了固1井、华1井、华4井,在奥陶系见到了油气显示,说明了古生界地层有油气生成和聚集的地质条件,同时也认识到下步勘探应转向有利的负向构造单元。第二阶段选择了以凹中隆下第三系为突破口的一大批探井,钻探结果证明了凹中隆确实是有利勘探对象。第三阶段以新生古储的古潜山为目标,先钻了任4井,该井以日产1014t的奇迹获得成功,之后又打成了一批千吨以上的高产井,从而发现了任丘古潜山大油田。临清拗陷的地质条件与冀中拗陷不同,下第三系以红色地层为主,生油条件差,因此不能完全套用冀中的经验,应以古生界完整背斜原生油气藏为主要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14.
鄂尔多斯盆地泾川地区中生界油气富集受控因素及勘探方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泾川地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经历了晚三叠纪延长期的湖相、侏罗纪的河、沼相及白垩纪的河、湖相等多期、多类型的沉积演化,中生界发育多套有利的生储油岩系,具有广阔的油气勘探前景。印支晚期西高东低及燕山期西低东(南)高的构造反转控制了后期油气运聚的指向。区内自身油源及有效储层是油气成藏的重要因素。有利的沉积相带(砂体)与构造高部位的叠合是优选靶区和井位的主要依据。勘探方向:以北西-南东向油气有利聚集带 相似文献
15.
准噶尔盆地东部地区油气聚集特征及勘探建议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认为盆地东部地区的油源层主要是上二叠统。该区北缘的克拉美利山前油气以上二叠统平地泉组(P2p 自生自储为主,上二叠统平地泉组平二,平三段(P2p2+3)的厚度分布,明显地控制了油气丰度的分布。南缘的博格达山前,预测有东、西两个油气聚集带:东边的北三台地区已被证实;西边的阜康、古牧地地区,刚定为勘探目标,可望有所发现。 相似文献
16.
塔西南拗陷油气勘探历程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回顾了1952-1996年间塔西南拗陷的油气勘探历史,从塔西南拗陷地质条件的复杂性与认识程度逐渐深的过程,反出塔西南拗陷油气勘探面的难题都是世界性的。 相似文献
17.
18.
南美大陆构造多样、演化复杂.众多的沉积盆地在东西向具显著分带性,而在南北向具有分段性.各类盆地的形成和演化在时间上也有一定规律:古生代发育克拉通内盆地;中生代早期开始发育弧前、弧后(前陆)盆地;中生代晚期和新生代发育大西洋被动边缘盆地和扭压盆地.通过剖析和对比各类盆地构造、沉积、油气地质特征后认为,南美板块油气主要聚集在弧后(前陆)盆地和大西洋被动边缘盆地,占到南美油气资源量95%以上.白垩系烃源岩是南美油气聚集的一级控制因素.另外,南美克拉通内盆地油气资源潜力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9.
东营凹陷中央断裂背斜带油气运移聚集特征 总被引:21,自引:8,他引:21
以渤海湾盆地最大的复式油气聚集带──东营凹陷中央断裂背斜构造带为例,分析凹中隆型复式油气聚集带的油气运移聚集特征和成藏模式,探讨该构造带中断层对油气运移聚集的多方面影响。根据油气来源、运移特点和流体压力状况,将该带油气藏的形成归纳为下部自源原生型、中部它源原生型、上部它源次生型3种成藏模式。研究区具有早第三纪末和晚第三纪馆陶组沉积末─明化镇组中期这两个主要成藏期,以晚期成藏为主。油气沿断裂间歇式运移,并沿断层形成多套叠瓦式油藏组合。断裂的纵向发育层位与油气的赋存层系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0.
几年来为了使鲁克沁超深稠油经济有效地投入开发,进行了油田地质、油藏工程及钻采工艺等方面的技术攻关,开展了大量的室内实验和矿场试验。通过勘探开发评价,储量规模逐年扩大,油气富集规律认识逐步深入。鲁克沁稠油富集带是多期构造复合叠加,早燕山期构造运动控制了地层格架,共发育了四套含油层,以三叠系克拉玛依组最富集,油藏类型主要为断块油藏,存在三种性质的原油,但以稠油为主,稠油主要来自台北凹陷桃东沟群湖相泥岩,油气运移由北向南、自西向东,断层和不整合面是运移的主要通道。通过综合分析认为:英也尔-鲁东区块、玉西区块和鲁克沁-吐玉克地区是油气的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