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析了小浪底水库运用以来库区的淤积形态,结果表明:水库非汛期蓄水拦沙,淤积形态变化不大;调水调沙期间及汛期发生洪水时,淤积形态受水沙条件、边界条件及水库运用方式的影响而调整,截至2010年汛后,小浪底全库区断面法计算淤积量为28.225亿m3,其中干、支流淤积量分别为22.395亿m3、5.830亿m3,支流淤积量占总淤积量的20.7%;库区干流呈三角洲淤积形态,并逐步向下游推进,支流口门淤积较为平整,支流河床纵剖面沿流向呈现一定的坡降;畛水沟口形成了高10.5 m的拦门沙坎,建议开展畛水拦门沙坎的防治研究。  相似文献   

2.
小浪底水库运用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小浪底水库下闸蓄水至2005年的运用情况进行了分析,并将运用效果与设计成果进行了对比,结论认为:①水库自投入运用至今均处于拦沙初期运用阶段;②水库运用以来,干流淤积三角洲顶点位置随着库水位的变化逐步向下游推进;③库区淤积形态与设计淤积形态相比,总体看来淤积部位偏上游,但未侵占长期有效库容;④库区泥沙主要以异重流形式输移,排沙比与设计成果基本一致;⑤从目前支流纵剖面形态看,各支流均未形成明显的拦门沙坎,随着库区淤积量的不断增加及运用方式的调整,拦门沙将逐渐显现。建议今后加强对支流纵剖面、异重流倒灌和水库冲刷的观测,对支流拦门沙的形成及发展演变机理进行专题研究。  相似文献   

3.
小浪底水库支流倒灌与淤积形态模型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小浪底水库实体模型开展水库拦沙后期运用方式长系列年试验,对争议较大的库区支流倒灌及其淤积形态问题进行重点分析。结果表明:库区最大支流畛水河口门狭窄且库容较大,拦门沙问题最为突出,其纵坡面形态与设计有一定的差别;支流年淤积量与当年大于2600 m3/s流量时段的总水量有较好的相关性;通过优化水库运用方式可较长时期保持动态三角洲淤积形态,有利于支流库容的有效利用;水库干流河床处于动平衡状态时,支流河床仍然会逐渐淤积抬升而使得干支流淤积面高差趋于减少。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小浪底水库排沙效果,延长水库拦沙寿命,对水库运用以来库区的淤积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小浪底库区干流仍为三角洲淤积形态,三角洲顶点距坝16.39 km,高程为222.59 m。远离大坝的支流沟口淤积面均高于支流内部,支流畛水出现明显的拦门沙坎,高度为9.9 m。(2)汛期库区年均淤积2.117亿t,占总淤积量的92%。高程235 m以下淤积泥沙33.983亿m3,是淤积的主体。大坝—HH20、HH20—HH38库段是淤积的主要库段,分别淤积19.972亿m3、11.101亿m3,占总淤积量的61%、34%。干流淤积量为26.136亿m3,占总淤积量的80%。(3)淤积物中,细沙、中沙、粗沙分别占总量的39.7%、28.9%、31.4%。中细泥沙,尤其是不会造成下游大量淤积的细沙淤积在水库中,减少了拦沙库容,降低了水库的拦沙效益,缩短了水库的拦沙寿命。  相似文献   

5.
丹江口水库泥沙淤积特点与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1960及2003年两次全库实测1/10 000地形电算资料,并结合历年淤积资料,对丹江口水库的淤积分布特点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发现,丹江口水库运用36 a的总库容虽只淤积损失9.4%,但淤积分布极不均匀,其淤积量主要分布在汉江干流库区内,占全库总淤积量的73.5%.目前汉江干流库区157 m下的库容已淤积损失21.7%,且距坝177.4~56.7 km之间长达120.7 km的干流库段内,157 m的库容已淤积损失40.8%,该库段139 m的死库容已淤积损失77%.其中距坝117~92 km的库段内,157 m的库容已淤积损失47.1%.重点对汉江干流库区的淤积分布特点,及其引起的淤积问题和隐患问题,作简要的分析研究,供今后三峡水库淤积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6.
对小浪底水库运用以来的淤积形态和库容变化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小浪底库区干流总体呈三角洲淤积形态,横断面形态随自然地形的空间分布、来水来沙过程与水库调度过程的变化而呈现出不同形态;支流纵向倒坡呈逐步加大的趋势,遇不利的水沙系列,干、支流淤积面高差会进一步增大;小浪底库区支流库容占总库容的比例有逐年增大的趋势,应对干支流倒灌淤积及支流拦门沙问题开展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清江属少沙河流,但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多、经济的发展和其它因素带来的负面影响,导致入库泥沙增加.为了掌握清江隔河岩水库下闸蓄水后9 a来水库淤积规模、机理及其发展趋势,依据1993年3月和2002年1月两次库区1∶5 000地形图,计算出隔河岩水库运行9 a来库容损失0.978亿m3,干流淤积量占库区总淤积量的74.9%,支流占25.1%.从纵剖面看,隔河岩水库干流的淤积形态介于三角洲淤积和带状淤积之间,趋于三角洲淤积.支流主要表现为带状淤积,河床最深点淤积较均匀,但离口门越近,淤积厚度越大.从横向淤积形态看,无论是干流还是支流,主槽淤积为断面淤积的主要表现形式.横向淤积形态比较平坦,淤积面平行抬高.最后分析了隔河岩水库泥沙淤积特性及原因.  相似文献   

8.
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运用无量纲化物理量建立小浪底库区支流每年汛期拦门沙高度、支流淤积量与水沙过程、干支流地形条件、局部输沙流态之间的多元响应关系,指出出库流量、含沙量、干支流地形条件、床沙粒径、库区淤积形态均是影响拦门沙形成的重要因素。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小浪底水库的出库流量和库区淤积形态是影响拦门沙形成的两个最重要因素。这一研究成果为小浪底水库库区拦门沙工程处置方案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三峡水库库区支流众多,水库蓄水后大部分支流河口段淤积明显,少数形成类似拦门沙的淤积体,对水库库容及支流航运会造成一定影响。以磨刀溪为例,分析其河口泥沙淤积特性及成因。结果表明,2006-2011年磨刀溪河口段约10 km范围内河床淤积泥沙247万m~3,2002-2015年河口段深泓平均抬高7 m以上,口门断面最大抬高约14.4 m,淤积幅度大于干流河段。2002-2011年磨刀溪河口段淤积的泥沙以干流倒灌来沙为主,支流来沙占淤积量的比例不超过32%;随着干支流来沙量减少,其河口泥沙淤积将趋缓。  相似文献   

10.
刘家峡水库坝前泥沙淤积过程及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刘家峡水库概况刘家峡水库由黄河干流、洮河及大夏河支流组成,水库正常高水位1735m,相应设计库容57亿m~3,其中黄河、大夏河、洮河库区各占94%、4%、2%.有效库容41.5亿m~3,死水位1694m,相应死库容15.5亿m~3.刘家峡水库自1968年10月蓄水至1992年10月,24年全库共淤积泥沙13.16亿m~3,其中黄河干流库区淤积12.00亿m~3,洮河库区淤积0.72亿m~3,大夏河库区淤积0.44亿m~3,各库区相应库容百分数,全库占23%、黄河占22%、洮河占63%、大夏河占19.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