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宝宏  曹文平 《洁净煤技术》2007,13(6):82-84,91
以某污水处理厂二级氧化沟工艺处理产生的剩余污泥和二级处理后的污水再进行中水处理工艺中产生化学污泥等性能进行了比较,并对两者进行混合处理的混合比与沉降效果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实验研究发现:剩余污泥和化学污泥性能差距较大,当剩余污泥和化学污泥混合比越大,混合污泥的沉淀浓缩效果越差。  相似文献   

2.
以剩余污泥减量化为目标的废水生物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冯权  邢新会  刘则华 《化工进展》2004,23(8):832-836
以剩余污泥减量化为目标,针对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而产生大量污泥的现象综述了污水生物处理技术研究的三个主要方面,即对剩余污泥的后处理(污泥产生后再处理)、减少污水处理过程中污泥的产量和污泥原位降解。  相似文献   

3.
张思阳  吕春华 《辽宁化工》2010,39(5):488-489,525
针对城市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处理的必要性,介绍了现阶段国内外剩余污泥处理技术的研究动态。  相似文献   

4.
我国污泥处理处置技术严重滞后于污水处理,能耗高,运行管理复杂,如何高效的处理处置剩余污泥成为一个技术难题。本文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臭氧氧化污泥减量系统,利用臭氧的强氧化性来达到污泥破解的目的,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减少剩余污泥产量,不仅提高了污泥的处理效率,降低污泥处理成本,而且可以降低剩余污泥处理不妥而带来的环境污染风险。  相似文献   

5.
高浓度可生化性好的、有机废水生物处理产生剩余污泥常用土地改良利用、垃圾填埋、固废焚烧等后续净化处置方式,但污泥处理、处置费用占废水处理总费用50%以上,且留下了不同程度环境隐患,基于经济、环境、资源等诸多方面的考虑,环保生化污泥处理是废水生化处理工艺面临的新挑战。世界各国、各地区对环保剩余污泥处理、处置指标越来越严格,减少剩余污泥产量、实现源头污泥净化是废水处理迫切的目标。将"清洁生产"理念贯穿污泥处理、处置中去,从源头控制,真正按照剩余污泥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优先顺序,才是剩余污泥净化未来的科学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剩余污泥的处置是我国近年来持续关注并亟需解决的问题。现今,我国绝大部分剩余污泥是由卫生填埋与堆肥处理,但这些减量化工艺均不能很好的解决剩余污泥处理的问题。以废物资源化利用的理念为指导新型剩余污泥处理技术与新型的污泥产业经营管理模式便应运而生。本文将总结近些年产生的新型剩余污泥资源化利用工艺并分析探讨其优点与有待改善的缺点,最后浅析该类工艺的应用前景和可能引起污泥产业运营模式的改变。  相似文献   

7.
综述了目前应用较多的污泥资源化方法和源头减量化方法,以及减量效果突出的源头减量工艺。目前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产量大,选择合适的资源化方法可弥补部分支出,同时,不少学者开始研究污泥源头减量工艺以降低剩余污泥产量,从而降低污水处理厂运营成本。实现污泥源头减量和剩余污泥资源化有利于促进污水处理厂及相关行业的发展。建议以转化能量并回收的方式减少剩余污泥产量,综合考虑剩余污泥资源化与污泥处理处置。  相似文献   

8.
《应用化工》2022,(5):1202-1207
综述了目前应用较多的污泥资源化方法和源头减量化方法,以及减量效果突出的源头减量工艺。目前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产量大,选择合适的资源化方法可弥补部分支出,同时,不少学者开始研究污泥源头减量工艺以降低剩余污泥产量,从而降低污水处理厂运营成本。实现污泥源头减量和剩余污泥资源化有利于促进污水处理厂及相关行业的发展。建议以转化能量并回收的方式减少剩余污泥产量,综合考虑剩余污泥资源化与污泥处理处置。  相似文献   

9.
炼油厂剩余污泥湿式氧化处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齐鲁石化公司污水处理场剩余污泥采用一般重力沉淀-化学调理-机械脱水污泥处理工艺处理.由于化学调理后的滤饼中含有寄生虫卵、有机物等有害物质,不能任意填埋和堆置,造成二次污染.齐鲁分公司研究院以炼油厂剩余污泥为研究对象进行试验研究,提出了属国际先进水平的重力浓缩-湿式氧化-后处理的剩余污泥处理工艺,该工艺使污泥的处理既可以无害化、稳定化,又可以资源化.  相似文献   

10.
剩余污泥零排放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城市污水处理率逐年提高,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污泥产量急剧增加.传统的剩余污泥的处理方法存在投资大,处理成本高等局限性,在污泥减量化的基础上总结了剩余污泥零排放的各种技术的研究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