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7 毫秒
1.
采用湿法消解对中草药半边莲进行样品前处理,首次利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了半边莲中常见微量元素锌、铁、镁、钙、铜的含量,测定其含量分别为0.26、17.93、27.10、4.06mg·g~(-1)(其中未检测出Cu元素)。该方法的加标回收率为96.2%~103.4%,相对标准偏差RSD在0.98%以内。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简便快速、灵敏准确,可用于半边莲中微量元素的测定,为探讨微量元素的种类及含量与药效的关系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采用火焰原子吸收法(FAAS)测定了中国山西、甘肃和内蒙古3种产地的黄芪中的钙、镁、铜、锌4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实验结果表明:黄芪中含有丰富的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3种产地黄芪中Ca、Mg含量较高,Cu、Zn含量较低。经过加标实验后,采用此方法回收率在97.0%~104.0%之间,说明实验数据可靠,实验结果可信。  相似文献   

3.
选择王不留行、鸡血藤、延胡索3种中草药作为研究对象,测定3种中草药燃烧热、燃烧稳定性,脂肪、灰分、微量元素、粗纤维含量。结果表明,3种中草药燃烧热顺序为延胡索>王不留行>鸡血藤;燃烧稳定性排序为:鸡血藤>延胡索>王不留行;脂肪含量(%)大小顺序为:王不留行>延胡索>鸡血藤;灰分含量大小顺序为:王不留行>延胡索>鸡血藤;粗纤维含量大小顺序为:鸡血藤>延胡索>王不留行;燃烧热、燃烧性(中草药的燃烧稳定性)、脂肪含量、灰分、粗纤维含量、微量元素多指标的顺序为:延胡索>鸡血藤>王不留行。建立3种中草药的多指标分析及评价体系,为大规模开发中草药资源以及中草药分类研究提供有力地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柴胡药材中的五种微量元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伟  吴波 《广州化工》2011,39(23):95-96,154
通过对川产柴胡药材中5种微量元素的定量分析,评价微量元素与柴胡药材功效之间的关系。采用微波消解法消解柴胡样品,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钙、铁、铜、锌、镁的含量。该方法的加标回收率为97.46%~102.32%,RSD〈1.10%,具有良好的准确度和精密度。结果表明:柴胡药材中钙、铁、镁含量较高,铜、锌含量较少。  相似文献   

5.
王淑荣  焦更生 《应用化工》2013,42(9):1716-1717,1722
采用硝酸∶高氯酸为4∶1的混酸消解,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柴胡疏肝散复方前后提取液中的三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Cu、Mn、Fe的溶出量。结果表明,单煎液中铜、铁的含量高于合煎液中铜、铁的含量,而单煎液中锰的含量低于合煎液中锰的含量。  相似文献   

6.
采用微波消解和干法消解两种不同的前处理方法对铜藻进行预处理,然后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铜藻中Cu、Fe、Mn、Zn的含量。对于这四种微量元素,采用微波消解和干法消解的加标回收率分别大于94%和90%,且微波消解相对标准偏差小于干法消解,均小于5%。相比干法消解而言,微波消解的精密度和加标回收率高于干法消解,更适合用做铜藻的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7.
用微波消解-ICP-MS法测定常见的4种抗病毒中药材甘草、鱼腥草、金银花、穿心莲中微量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4种药材中都是铁含量最高,然后到锰到锌,铜的含量最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测定大、小飞扬草中Zn、Fe、Mn三种微量元素的含量。方法:硝酸和高氯酸(4+1)分解样品,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FAAS)测定。结果:大、小飞扬草中三种微量元素存在差异,其中大飞扬草中元素含量大小为:Fe>Mn>Zn,小飞扬草中上述元素含量为:Fe>Zn>Mn。回收率在97.0%~106.0%之间,RSD<2.1%。结论:大、小飞扬草中三种微量元素含量的差异测定可为进一步研究其药效与有关微量元素关系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9.
中草药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德新 《天津化工》2008,22(2):32-34
本文研究了16种中草药提取液对自由基的清除作用.通过提取液与DPPH·的作用进行筛选.最终选出:骨碎补、大黄和麦冬等三种中草药他们对DPPH·的清除作用分别为:98.51%、95.72%和,94.35%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0.
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了苦瓜中铁、锰、铜微量元素的含量。采用HNO_3-HCl O_4(4V/1V)混酸消解苦瓜,测定了苦瓜中铁、锰、铜微量元素的含量。实验结果显示苦瓜中铁、锰、铜微量元素含量较高,Fe、Mn、Cu含量分别为178.35μg·g~(-1)、42.75μg·g~(-1)、23.90μg·g~(-1)。此方法的元素回收率在97.07%~102.14%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在0.00%~0.62%之间,测定结果准确可靠,此方法简便、快捷适于分析测定苦瓜中的微量元素。为苦瓜的食用及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周云  温集强 《水泥》2007,(10):29-30
我厂3号回转窑(Φ4m×60m)生产线在1996年年底由SP窑(产量912t/d)改为NSP窑(产量1320t/d),预分解系统为四级旋风预热器带离线式分解炉  相似文献   

12.
13.
陈建文 《广东化工》2006,33(6):79-81
乙烯酮(双乙烯酮)是十分重要的化工中间体,其下游产品较多。江苏某化工厂开发生产乙烯酮(双乙烯酮)下游产品三十多个,年生产规模三万多吨,是国内以乙烯酮(双乙烯酮)为中间体生产精细化学品的综合骨干企业。针对乙烯酮(双乙烯酮)下游产品废水特点,该厂结合企业实际,开展了产品优化,结构调整,清洁生产,资源循环利用,节水降耗等工作,从源头削减了污染物的生产。同时投资二千多万元新建预处理装置三套,6000m3/d废水生化处理装置一套,使全厂乙烯酮(双乙烯酮)下游产品的废水得到了有效的治理。  相似文献   

14.
水泥水化热是中、低热水泥和核电工程用水泥的一项关键的技术指标。全球范围内测定水泥水化热的方法有溶解法、直接法/半绝热法、等温传导量热法三种。本文总结了中、美、欧相关方法标准,对其测试原理、仪器设备、试验过程等方面进行了比对,并对其在领域的应用做了简单的概括。  相似文献   

15.
阐述并比较了几种加压设备在乙炔加压清净过程中的性能和特点。  相似文献   

16.
The miscibility of various amorphous polybutadienes with mixed microstructures of 1,4 addition units (cis, 1,4 and trans 1,4) and 1,2 addition units have been investigated. The studies here involved optical transparency,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and small angle light scattering. It was found that a 90 percent (cis) 1, 4 addition polybutadiene was immiscible with high (91 percent) 1,2 addition polybutadiene. Reduction of the 1,2 content to 71 percent induced an upper critical solution temperature (UCST) with the cis 1,4 polymer. Polybutadienes with 50 percent and 10 percent 1,2 contents were miscible above the crystalline melting temperature of the cis 1,4 polybutadiene. Immiscibility of the 91 percent 1,2 addition polymer was also found with a 10 percent 1,2 polybutadiene. The latter polymer also exhibits an UCST with the 71 percent 1,2 polymer. The results are used to interpre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lends of polybutadienes of varying microstructure.  相似文献   

17.
唐蕾 《粉煤灰》2013,(5):5-6
以F类粉煤灰为例,详细介绍了测定粉煤灰中烧失量的步骤、计算数学模型、影响测量不确定度的因素以及各项测量不确定度分量评定,人员、设备、材料、方法、环境都是影响测量不确定的因素。  相似文献   

18.
19.
姬波  刘奇峰 《河南化工》2005,22(3):43-44
利用组件技术开发化工原理实验课件,给出了系统层、组件库层和应用层的架构划分。重点讨论了组件库的设计,给出了流体阻力这一典型实验的实现描述。实践证实,基于组件技术可以提高仿真实验的开发效率。  相似文献   

20.
Makarov  A. G.  Kiselev  S. V.  Kozlov  A. A. 《Fibre Chemistry》2021,53(2):68-72
Fibre Chemistry - Classical methods for predicting polymeric materials deformation processes are based on numerical solution of governing Boltzmann-Volterra viscoelasticity type of equations, whic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