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升油区主要包括高升、牛心坨两大油田,针对开发过程中热采稠油油藏压力水平降低、吞吐轮次增加、吞吐开发效果日益变差及注水区块综合含水逐步增加等突出问题,以油藏管理为主线,针对不同油藏所处的开发阶段及其特点,抓住制约稳产的关键问题进行开发调整和措施挖潜,主要采取高三区稠油区块整体加密,牛心坨古潜山深层开发,雷家地区"水中找油",牛心坨油层综合治理及高二、三区注汽排液井补层等,增强了油藏稳产基础,抑制了油区产量快速递减的局面,开发效果得到改善,1994年以来连续10 a产油量稳定在70×104t/a以上.  相似文献   

2.
牛心坨油田是一个深层、致密、裂缝、高凝稠油油藏,开采难度大。依据油藏特性,对油藏完井投产措施、井网部署、注水方式、动态调整等采取了有效的办法,解决了低渗裂缝高凝稠油油藏注水开发中的一些难点,为特殊油气藏的开发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3.
有限元数值模拟在构造裂缝定量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牛心坨油田的储层裂缝比较发育,裂缝的发育状况直接影响油井的产能,从构造裂缝形成的外因-裂缝形成的古构造应力场出发,根据弹性力学理论,利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法,研究牛心坨油田储层裂缝的方。密度等的分布,该研究不仅为牛心坨地区的油气开发提供了依据,同时对其它储层(如碳酸盐岩及特殊岩性储层)的裂缝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路成刚 《河南石油》2004,18(6):8-9,12
对辽河盆地西部凹陷北部地区的构造演化、沉积环境及油气藏分布规律分析认为,控制构造演化的主干断裂为郯庐断裂的分支——台安断裂(西部凹陷的东界断层),其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性质、不同规模的活动规律:早期沙四、沙三期断裂活动以裂陷作用为主,并且断裂活动强度随时间变化由北向南迁移,在牛心坨地区形成了牛心坨洼陷;晚期沙一、东营期断裂活动以走滑作用为主,牛心坨地区受到挤压形成牛心坨断裂背斜构造带。因此,在西部凹陷北部地区受不同性质构造运动控制,形成了不同类型的构造、岩相带组合,进而形成典型复式油气藏特征。  相似文献   

5.
牛心坨油田属于高凝稠油,主要采用闭式热水循环工艺和电加热工艺开采,随着油田开发进入中后期,这两项工艺暴露出的能耗大、维护费用高等问题,为此通过对油井原油黏度分析、含水分析以及化学降黏、配套工艺等方面实验研究,制定了一套新的开采工艺,成功实现了油田开采工艺的转换,实现了牛心坨油田的高效开发。  相似文献   

6.
以岩心分析、测试资料、火山岩岩石化学分析结果为基础,对各种火山岩的岩性测井响应进行综合分析。确定了牛心坨油田坨33块中生界火山岩储层的岩性判别标准;以试油、试采资料为基础,建立了储层划分的测井标准,为储层分类评价提供了依据,从而有效地指导了该区的勘探开发。  相似文献   

7.
牛心坨油田节能改造项目的效益评价方法遵循"有无对比"的原则,通过增量分析,在增量财务盈利能力评价的基础上,综合评价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以及对油田稳产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建立了一套综合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实际应用到牛心坨油田节能改造项目评价中,从而验证了效益评价方法的适用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在等时层序地层格架的基础上 ,对辽河盆地牛心坨油田牛心坨油层的 8个层序进行了储层特征分析及地质统计学定量模拟 ,并结合沉积相展布特征对其中的层序 进行详细分析 ,建立了 0°,4 5°和 1 3 5°三个方向上的变差函数模型。模拟结果表明 ,层序 的储层砂体在 1 3 5°方向最为连续 ,其次为 0°方向 ,4 5°方向的砂体连续性最差。这与沉积相分析结果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9.
对辽河盆地西部凹陷北部地区的构造演化、沉积环境及油气藏分布规律分析认为 ,控制构造演化的主干断裂为郯庐断裂的分支———台安断裂 (西部凹陷的东界断层 ) ,其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性质、不同规模的活动规律 :早期沙四、沙三期断裂活动以裂陷作用为主 ,并且断裂活动强度随时间变化由北向南迁移 ,在牛心坨地区形成了牛心坨洼陷 ;晚期沙一、东营期断裂活动以走滑作用为主 ,牛心坨地区受到挤压形成牛心坨断裂背斜构造带。因此 ,在西部凹陷北部地区受不同性质构造运动控制 ,形成了不同类型的构造、岩相带组合 ,进而形成典型复式油气藏特征。  相似文献   

10.
牛心坨油田低渗高凝稠油稳油控水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牛心坨油田已进入注水开发中高含水期产量快速递减阶段的系列问题,2007年以来重点加强该块稳油控水技术研究与应用的综合治理工作,研究应用了一套综合开采技术体系,包括油层改造、解堵、增注、堵水、调剖调驱、注入水水质处理等各项措施,确保了牛心坨油层稳油控水综合治理效果,有效提高了水驱储量控制及动用程度,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  相似文献   

11.
牛心坨油田经过二十多年注水开发,存在油井含水上升快、水窜严重等问题,在该区块开展了弱凝胶调驱技术,取得一定的稳油控水效果,但在调驱现场效果评价方面经验较少,无法实现精细评价。为此,开展了调驱现场效果评价技术研究,包括液流方向监测技术研究、调驱剂各组分对胶体影响、成胶体系性能评价及调驱剂驱油效果评价等。这些评价技术在调驱现场施工过程中,有效指导了调驱配方及施工参数动态调整,提高了牛心坨油田调驱效果。  相似文献   

12.
利用有限元法定量预测变质岩储层构造裂缝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方法以牛心坨变质岩裂缝型潜山油藏为例,应用三维有限元技术,通过模拟裂缝形成期应力场的分布,来定量预测储层构造裂缝的分布及裂缝与产能的关系。目的通过定量预测变质岩储层构造裂缝,可以指导该类油藏的高效勘探和开发,为油井部署提供地质依据。结果牛心坨潜山主裂缝方位为NNW向,次要方向为NNE向;总破裂率值大的井,单井初期日产油高。结论对于变质岩裂缝型油藏.通过模拟其构造应力场分布,来定量预测储层构造裂缝的分布及产状是可行的,其应用效果较好、可信度高。  相似文献   

13.
李宏伟 《勘探家》1997,2(2):45-47
本文铎牛心坨地区沙三段油气滚动勘探开发中存在着含油气储层展布规律不清的问题,阐述了述了运用三维地震成技术再现古道砂体展布,指导油气勘探开发位部署的方法,以及所取得的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4.
牛心坨油田为典型的低渗透、高凝稠油油田,先后经历天然能量开采和注水开发2个阶段.针对油藏治理前存在的开发矛盾和制约因素,有针对性地加强动态分析及水淹规律、剩余油分布研究,及时采取注采结构调整、针对性措施挖潜及实施分层系调整等措施,提高了油藏的开发水平.  相似文献   

15.
刘贤鸿 《河南石油》2007,21(6):41-43
针对牛心坨油田坨33区块的火山岩,根据岩石中铀、钍、钾含量的不同,利用自然伽马能谱测井,通过对曲线数值的相对大小、曲线相对位置和曲线形态特征三个方面的研究,总结出各种岩性的不同响应特征,从而可以有效地判别岩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空心杆电加热举升工艺在牛心坨油田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心坨油田属于高凝稠油油田,原油含蜡量高、凝固点高、粘度高,主体采油工艺为闭式热水循环,随着开发时间的延长,逐渐暴露出一系列问题,有必要开展举升工艺转换研究,以保证油田有效开发和产量稳定.通过研究对比各种不同降粘工艺的优缺点,最终确定空心杆电加热举升工艺替代热水循环井的主体生产工艺,并优化了电缆的下入深度及油井动态参数...  相似文献   

17.
徐明旺 《石油地质与工程》2012,26(3):63-65,138,139
针对牛心坨潜山油藏在直井注采开发方式下存在水窜严重、采收率低的问题,在储层分布研究基础上,开展储层分类综合评价,综合运用油藏工程、数值模拟等技术手段,确定利用水平井重新构建油藏注采系统的二次开发思路,纵向上分段部署水平井,实现油藏立体开发。目前先导试验取得较好效果,油井产量是周围直井的2.5倍,水平注水井吸水指数是直井的4.3倍。  相似文献   

18.
以辽河盆地牛心坨变质岩裂缝型潜山油藏为对象,在储层“四性”关系研究基础之上,分析了储层构造裂缝分布特征及其与油气的关系,为该类油藏的滚动勘探开发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9.
针对牛心坨油层在平面井间、剖面层间岩层电性和物性上存在的较大差异,及测井解释符合率低的实际,在“八五”后3年油田内部调整挖潜中,建立了交互图版法来指导调层改造。其措施成功率达到100%,调整效果显著.为油田稳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以辽河盆地西部凹陷牛心坨潜山构造裂缝型变质岩储层为研究对象,首先在实际岩心观察描述的基础上,给出了表征储层裂缝的八个定量表征参数;然后利用单井测井资料进行特殊处理,给出了单井裂缝方位及纵向上裂缝分布规律;最后应用三维有限元技术,在储层裂缝形成期(沙四期)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的基础上.进行构造裂缝的三维定量预测,给出了裂缝的方位.以及裂缝密度的三维分布状况,为该油藏勘探开发提供了地质依据,也为类似油藏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