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用thermecmastor-z型热模拟试验机测定了高耐蚀型耐大气腐蚀钢的连续冷却转变动力学曲线(CCT曲线).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了不同冷速下的组织形貌,用维氏硬度计测试各冷却速度下试样的硬度,并分析了冷却速度对该钢组织及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当大的冷却速度范围内,高耐蚀钢可获得含有铁素体-贝氏体的基体组织.  相似文献   

3.
用膨胀法测定了09CuPCrNi耐候钢的连续冷却转变动力学曲线(CCT曲线),并用金相显微镜观察了转变产物,用维氏硬度计测试各冷却速度下试样的硬度。研究了冷却速度对该钢组织及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当大的冷却速度范围内,可获得稳定体积百分含量的细片状珠光体加铁素体组织。  相似文献   

4.
利用膨胀法并结合金相-硬度法对研制的一种低屈强比高强耐候钢进行了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CCT)曲线测定,并对其力学性能和耐蚀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试验钢抗拉强度达575 MPa,屈强比为0.75,冲击性能优良,耐蚀性明显优于Q345B钢;当奥氏体化后的试验钢以0.1~100 ℃/s冷却速率冷却至室温时,随冷却速率增加其显微硬度由131 HV0.5增加至218 HV0.5;其中当冷却速率小于1 ℃/s时,其组织由铁素体+珠光体构成;当冷却速率为1~20 ℃/s时,其组织由铁素体+珠光体+贝氏体构成;当冷却速率为20~100 ℃/s时,珠光体消失,其组织主要由铁素体+贝氏体构成。  相似文献   

5.
为了深入了解Q500qENH钢在连续冷却相变过程中组织及硬度的变化及原因,通过热膨胀法和金相-硬度法绘制了Q500qENH钢的动态连续冷却转变曲线(CCT曲线),研究了冷却速度对其组织、硬度及相变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冷速在0.1~0.3℃/s时,试验钢的组织为多边形铁素体和少量珠光体与贝氏体;冷速在0.5~10℃/s时,组织主要为粒状贝氏体,冷速在15~30℃/s时,组织主要为板条贝氏体和粒状贝氏体,随着冷速的增大,粒状贝氏体的含量逐渐降低,板条贝氏体的含量不断增加,在25~30℃/s较大冷速时,有极少量的马氏体产生。随着冷速由0.1℃/s增加至30℃/s,试验钢的硬度基本呈线性增大,由154 HV0.2增加至352 HV0.2,基体组织的细化是硬度不断增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新型压力容器用钢CCT曲线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Formastor-F热膨胀仪测定了新型压力容器用钢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C曲线即CCT曲线。结果表明,在冷却速度为1℃/min~10℃/min时可获得F+P;5℃/min~1℃/s时可获得F+P+B+M(少量);1℃/s-2℃/s时可获得F+P+M;22℃/s~50℃/s时可获得F+M。  相似文献   

7.
应用Gleble-1500热模拟试验机测定了15%Cr高铬白口铸铁的CCT曲线,研究了微量稀土对高铬白口铸铁CCT曲线及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稀土能增加过冷奥氏体的稳定性,使CCT曲线右移;稀土使共晶碳化物形态及分布明显改善,基体组织显著细化。添加适量的稀土,使高铬白口铸铁铸态及热处理态的冲击韧度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8.
杨湄  万鸣  吴承辉 《热加工工艺》2012,41(10):179-181
对45钢进行不同温度、变形量和应变率形变后立即淬火,探讨了奥氏体形变与晶粒细化和马氏体形态的相互关系。实验表明:45钢加热到830℃、冷却到800℃形变后淬火,显微硬度与未形变淬火相比有所下降,冷却到760℃以两种应变率形变后淬火,均发生奥氏体形变诱导铁素体相变,显微硬度均比未形变淬火的低,说明马氏体形态与奥氏体形变和晶粒细化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9.
采用热膨胀法结合金相分析建立了09CuPCrNiMoNb耐候钢未变形和变形奥氏体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CCT曲线)。试验钢变形奥氏体的CCT曲线具有较宽的铁素体析出区可作为“速度窗口”;同时,在铁素体.贝氏体区与珠光体转变区之间有一半开口型奥氏体稳定区,可作为“卷取窗口”,以上特点为试验钢热轧双相化提供了条件。根据变形奥氏体的CCT曲线提出了试验钢热轧双相化工艺,并在热模拟试验机上进行了热轧双相化模拟,获得了双相组织。  相似文献   

10.
采用膨胀测量法并结合金相-硬度法测定了42CrMo钢的动态连续冷却转变曲线(CCT曲线)及组织演变。结果表明,在较低冷却速度下显微组织由铁素体、珠光体和贝氏体组成,冷却速度范围为0.2~1℃/s时,随着冷速的增加,铁素体和珠光体组织逐渐减少直至消失,当冷速增加到1℃/s时,转变组织主要由贝氏体构成。冷却速度≥3℃/s时,显微组织中开始生成马氏体,并在冷却速度≥10℃/s完全转变为马氏体组织。研究还认为马氏体组织的生成是由于大的冷速和大的变形量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新型耐候钢连续冷却转变曲线的测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用膨胀法结合金相法,在gleeble1500热模拟机上测定了新型耐候钢0.14C-1.43Mn-0.69Si-0.79Al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CCT曲线).结果表明,CCT曲线上珠光体和贝氏体的转变区分开,且在珠光体和贝氏体转变区域之间不存在奥氏体亚稳区.冷却速度小于1℃/s,转变产物为铁素体和珠光体;冷却速度为1℃/s,开始出现少量粒状贝氏体;随冷却速度的增大,铁素体和珠光体含量逐渐降低,贝氏体含量逐渐增多;冷速在5~30℃/s范围内,转变产物主要为铁素体和贝氏体;冷速大于30℃/s,马氏体开始出现;冷速达到80℃/s时,贝氏体消失,转变产物为马氏体;水淬的组织全部为马氏体.奥氏体区变形使铁素体转变区向左上方移动,贝氏体转变区向左下方移动.  相似文献   

12.
采用Formastor-F热模拟试验机测定了一种含铜超低碳钢900℃未变形奥氏体0.2~100℃/s冷速下连续冷却转变曲线,观察分析不同冷速下的相变组织,并测定对应的维氏硬度。结果表明,不同冷速下,这种超低碳钢奥氏体稳定转变成贝氏体铁素体组织,冷却速度对实际晶粒度无显著影响,冷速在3℃/s以下,组织主要为准多边形贝氏体铁素体,且在基体上析出细小ε-Cu颗粒;冷速在5℃/s以上,组织主要为贝氏体型铁素体,硬度不发生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3.
采用 Gleeble-3800热模拟试验机对EH460船板钢进行1050 ℃下变形30%和850 ℃下变形30%的双道次压缩试验。绘制了在不同冷速下连续冷却过程中钢的膨胀曲线,并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了不同冷速下试样的室温组织。结合膨胀法与金相法,利用 Origin 8.0软件绘制了船板钢的动态 CCT 曲线。结果表明,当冷速为0.1~3 ℃/s 时,所得室温组织主要是铁素体和珠光体;当冷速大于5 ℃/s 时,出现粒状贝氏体组织,随着冷速的增加贝氏体逐渐增多,铁素体与珠光体逐渐减少;当冷速为10~15 ℃/s 时,珠光体消失,组织为铁素体与粒状贝氏体;随着冷速进一步增到 20~50 ℃/s 时不再发生铁素体相变,仅为粒状贝氏体组织。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变形温度对82B高碳钢的动态CCT曲线的影响,并对心部马氏体组织产生的原因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变形温度高,CCT曲线向右移动,更容易形成马氏体组织;冷却速度在3~5℃/s,盘条组织良好;心部马氏体组织的出现主要是由于Mn和Cr元素存在严重的正偏析。  相似文献   

15.
添加Mo对高Nb管线钢组织和CCT曲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测定了一种低C高Nb和一种低C高Nb加Mo X80级管线钢的动态连续冷却转变曲线,通过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两钢不同条件下的显微组织和细微组织的形貌特征。结果表明,随着冷速的增加,两钢的组织由多边形铁素体、准多边形铁素体转变为针状铁素体,同时晶粒得到细化;试验钢组织在低冷速时变化较明显,当冷速大于5℃/s时组织类型变化不明显,此时主要是组织均匀性及M-A岛发生变化,随冷速增加M-A岛更细小、弥散;Mo使CCT曲线中针状铁素体转变线右移,促进针状铁素体组织形成。  相似文献   

16.
采用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等研究了低碳高强舰船用钢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CCT曲线)及热轧后终冷温度对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钢连续冷却转变只发生了铁素体、贝氏体相变。试验钢轧后快速冷却至不同终冷温度立即空冷工艺下,室温组织主要为贝氏体和多边形铁素体,且随着终冷温度降低,贝氏体的含量增多。与直接空冷至室温相比,随着终冷温度提高,试样的强度呈先降低后增加趋势,然而,终冷温度提高到650 ℃时,试样强度却降低。终冷温度为600 ℃时,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最高,分别为644.28 MPa和为679.71 MPa,-20 ℃的冲击吸收能量最优,为112 J。  相似文献   

17.
通过测定两种不同Nb含量的Q345级低Mo(约0.25 wt%)耐火钢连续冷却转变(CCT)曲线,研究了Nb对Q345低Mo耐火钢CCT曲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添加Nb元素可以使Q345级低Mo耐火钢的CCT曲线向右移动,贝氏体相变临界冷却速度降低,同时降低试验钢奥氏体临界转变温度,抑制奥氏体转变为珠光体,从而有利于...  相似文献   

18.
在Gleeble-3800热模拟试验机上,对含硼与不含硼低碳钢进行模拟轧制热压缩试验,测定并绘制出连续冷却转变曲线(动态CCT曲线),分析了硼对试验钢动态CCT曲线及其微观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在低碳钢中加入0.001%的硼时,其相变过程比无硼低碳钢稳定,并且由于硼元素的作用,铁素体、珠光体得到了有效地抑制,从而使动态CCT曲线右移。加入硼可使贝氏体在较低的冷却速度(0.2℃/s)下形成,因此在同等冷却速度条件下,可以获得更细小的板条状贝氏体组织,同时,获得马氏体的临界冷却速度降低,从而提高了该低碳钢的淬透性。  相似文献   

19.
通过膨胀曲线并结合金相硬度法,测量了Q355NH低碳耐候钢840 ℃奥氏体化后在不同冷速下的相变点,并绘制其CCT曲线,对试验钢不同冷却方式下的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Q355NH钢在0.1~10 ℃/s冷速范围内均可获得铁素体+珠光体组织。随着冷速的增大,屈服强度从炉冷的360 MPa提高到风冷的420 MPa。炉冷时组织中存在沿晶界析出的碳化物,风冷时珠光体数量和密度最高。炉冷和风冷条件下试样具有较低的腐蚀电位,盐雾腐蚀试验早期的质量损失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